我的帝国无双-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对付的就不仅仅是赵匡胤了,如果能击溃赵匡胤,顺便,在蒲甘和波罗王国,也扩展下大齐的影响力如何?
蒲甘这缅甸南部的小王国,要过几十年等被称为缅甸历史第一帝王的那位奇才登基,才会四下扩张。
而现今来说,蒲甘是个小王国,甚至谈不上有什么军队。
现今国王如何更替,在中原来看,和笑话差不多。
比如蒲甘王朝第三任国王色雷鄂奎,本来是第二任国王的马夫,因为受了气,将国王推进水坑溺死,马夫便成了国王。
而现任国王良吴苏罗汉上任就更搞笑。
良吴苏罗汉是个瓜农。
而那马夫之子登基后,喜欢骑马四处溜达,跑到这良吴苏罗汉的瓜田里摘了个瓜吃,被良吴苏罗汉发现,本来他就对马夫篡位不满,发现马夫儿子现任国王来偷瓜,愤怒下将这个国王打死,又振臂一挥,领着村落里的农民们打进了皇宫,他成为了新一任国王。
从这些传闻典故也看得出,蒲甘国现今,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真正的军队,国王更替,跟换村长都没什么区别。
当然,因为消息比较滞后,东海百行对这个国家也不关心,是以也不知道这良吴苏罗汉还活着没有,有没有新人继位。
不过由此也可见几十年后那位国王,倒真是不可小觑,建立真正的军队扩张,奠定了缅甸最大面积的版图基础。
对现今的蒲甘,陆宁本来没什么兴趣。
东海百行船队便是不走极海港,而是沿近海,那也是出了马六甲后,到真腊,再到波罗王国,再去印度北部,再到朱罗王国。
根本和蒲甘没什么联系。
甚至吞并蒲甘,对中原王朝来说,也算不上有了绕过马六甲的出海口,现今将货物从中原输运到蒲甘,走陆路的话,远不如走海路便捷成本低,甚至很多地方就没有道路,货运马队根本不可能过去。
但如果在此集结军队和赵匡胤交战的话,也顺路去蒲甘走一走?
甚至,向西试探下孟加拉方向,有没有扩展领土的余地?
陆宁随之摇摇头,这些边边角角,还是算了吧。
至少,自己现今,最主要的战略区域,还是在西北。
琢磨着,陆宁目光,又投注到舆图上,大理和吐蕃接壤的地带。
第十八章 张冠李戴
杨尚允怎么也没想到,镇南王突然又到了成纪镇。
杨尚允是大理国坦绰,也就是清平官的一种,类似于宰相,同时又任“瑰摸陋道”,也就是谋统府的府官,又加之善巨郡是杨氏聚居区,是以他名义上总领谋统府和善巨郡两地。
不过杨尚允大多时候在谋统府,因为此处距离羊苴咩城很近,使得他不会远离大理国政治中心且又在自己领地内行事。
杨尚允却没想到,镇南王会突然又到了成纪镇。
在陆宁和武毅营撤走后,成纪镇曾经发生骚乱,因为族老杨奉新及长子杨新佢等人,曾经短暂为镇南王效力,亲近杨尚允的族人,或是平素就和族老一系不太对头的头人,便借此闹了起来。
只是没想到,月余时间,羊苴咩城战事便尘埃落定。
而陆宁率武毅营再次进入成纪镇之时,族老杨奉新和子孙及亲族百余人,还被圈禁在家中。
联合起来闹事的杨氏头人,其实也是不知该怎么办了,派人数次去谋统府向杨尚允禀报此事,问该怎么处置族老杨奉新和其亲族,杨尚允都含糊其辞。
而实际上,吐蕃人离开大理前,便不似来得时候了,赵匡胤治军虽严,但番兵本性难改,吐蕃人很是烧杀劫掠了一番,在善巨郡和谋统府,提起吐蕃人已经是人人喊打。
是以在成纪镇,拥护族老杨奉新的普通杨氏族人该更多,只是得势一方看起来是杨尚允在背后支持,又有武器在手,是以普通族人敢怒不敢言。
等陆宁率领武毅营到了成纪镇,那些看管杨奉新亲族的族勇们,立时便将杨老人及其亲人们全部释放。
杨新佢这个被镇南王任命的成纪镇总捕头,一呼百应,又将其族中的敌对头人和亲眷,全抓了起来。
而这一次,陆宁能明显感觉到,杨奉新和杨新佢等杨家子弟,真正归附了自己,因为,如果成纪镇再次易帜的话,怕接下来,便要用人头和鲜血建立新的秩序,而不是小骚乱那般简单了,他们一族,便是杨尚允面前,也已经难以见容。
杨奉新对镇南王还能想着他们,亲自再来成纪镇感激不已。
陆宁也有些汗颜,若不是还想着怎么对付赵匡胤,也不会来这里。
成纪镇的纠纷,在自己看来无关轻重,谁掌权和自己并没有太大关系,最终归附自己就好。
但自己这一行,却显然树立起了自己有信用的高大形象,对土蛮们来说,这一点很重要。
……
酒馆很简陋,木屋里,摆着几张竹桌长椅。
陆宁慢慢剥着佐酒的黑豆,他一袭土布衣衫,看起来倒和本地蛮汉没什么区别。
从来到大理,陆宁还是第一次考察城镇平民民情,几日来,渐渐有了结论,心下琢磨着,如中原那般,直接废黜头人特权地位将土地分给黎民,取得土民们的拥护,看来在这大理地,暂时还行不通,城寨、村落乃是黑山白水的部落土民,其实生活都还不坏,没到活不下去的样子,自己强行改变阶级关系,只会搞得一片大混乱。
其实云南地域,虽然生育力不高人口不多,但除了蛮瘴之地,能居住人的地域,物产还是很丰厚的,毕竟山林野果和兽类很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很难饿死人。但想如中原一般越来越富足,现今科技条件下,也不太可能就是了。
何况,和赵匡胤交战,还需要这些大小头人倾力支持,才能抵御吐蕃人可能的大举进犯。
正琢磨间,酒馆门突然被人嘭的踢开,气呼呼走进来一名秀丽少女,她衣着华美,蓝袄白裤,腰间绣花飘带,头上戴着亮闪闪满是精致银饰的环帽,缀着雪白缨穗,一看就是大理国显贵家族的小姐,且她的皮肤也极为白皙,星眸琼鼻,显然血统极好。
在她身旁,跟着一名六七岁的男孩,同样衣饰华贵,正劝她:“姐姐,你不要乱跑,爹爹说过,要你乖乖听叔叔的话。”
“我偏不听?怎么了?”秀丽少女耸起鼻子,很可爱的样子。
陆宁都忍不住多看几眼,说起来,如果不是本地少女肤色偏黑,如面前少女这般白皙的中原美女穿白族服饰,还是很有少民风情的可爱的。
“姐姐,不要被他们听到。”男孩无奈,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
男孩一直说中原语,少女本来说本地话,听男孩话语,哼了一声,但也便换了中原话,“爹爹一向疼我,为什么强迫我嫁人?还是嫁给那个假世子?”
男孩嘘了一声,左右看看,见店里人不多,且都是蛮汉,根本听不懂自己两人话语,这才无奈道:“爹爹不是和你说了吗?真的假的,都无所谓,大王殿下,是齐国选中的人,而且,如果不靠姐姐的话,我杨氏一族,怕都要掉脑袋!”
少女立时瞪起眼睛,“胡说,爹爹没这样和我说。”
男孩叹口气,“爹爹好面子而已,他只会说你能嫁个好相公,但我知道,我们杨家,要大祸临头了,可全依仗姐姐了,姐姐这么漂亮,定能劝得大王陛下重新亲近我杨氏一族。”
陆宁看似不动声色的剥黑豆,心中却是越听越诧异。
“姐姐,我们回去吧!”男孩可怜兮兮的说。
但陆宁瞥着这小孩儿,微微蹙眉,小小年纪,便如此早熟,更善于作伪,若杨氏一族等他当家,怕肯定生出事端。
秀美少女看着弟弟,心好像有些软,但咬咬牙,“不,我今天要喝个痛快。”
男孩自知道他姐姐的脾气,叹气道:“好吧,我陪你。”
慢慢喝口酒,陆宁突然知道这两个是什么人了。
杨尚允的六女杨婉清和幼子杨允贤。
杨允贤,历史上发动叛乱,其子杨义贞又叛,也是使得高氏代段的罪魁祸首。
果然是个人物,小小年纪,就如此厉害了。
至于杨婉清,陆宁不由苦笑。
其实知道自己的“世子妃”叫董白凤时,便已经有些奇怪,而杨婉清这个名字,更令自己确信不疑。
刀白凤和木婉清,是后世一位大家的小说里的大理人物,现今看,历史上果然有这些人,不过年代不同,姓氏不同,被那位大家考证出来后,张冠李戴用在自己小说里而已。
却听那少女和男童要了酒菜,还在喋喋不休,少女一直在痛骂自己。
陆宁脑袋仁有些疼,起身结账而出。
第十九章 开府
第二日,果然听得杨家使者到了成纪镇,是杨尚允的弟弟杨尚公,且带了杨尚允之女杨婉清来,为杨婉清提亲,想和镇南王联姻。
陆宁倒是没有犹豫,杨尚公笑孜孜夸自己侄女,并请大王接见自己侄女,陆宁都没用,便一口应了下来。
也不仅仅是杨家,实际上岳侯高仁温,长皇叔段子标,和杨尚允心有灵犀一般。
两人也都派了使者领女儿到了羊苴咩城,欲和镇南王殿下联姻。
朱丹臣是什么人物,便替镇南王都应允下来。
高仁温的女儿叫高灵儿,段子标则是收了一名远房侄女为义女,叫段语嫣,据说是个特别美丽的才女。
陆宁一时无语,这两位,就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同样是那位大家考证过的了,都是大理历史上多彩多姿的美女,被他乱用一通。
杨尚公在成纪镇没两日,便也美滋滋领着侄女侄子,去了羊苴咩城。
……
夜幕下,远方山峦黑漆一团,江水汹涌,涛声阵阵,附近便是澜沧江。
陆宁站在一棵树的树杈上,默默看着前方不远处的山洞。
里面横七竖八躺着几十个吐蕃番兵。
这几天,在边境地带,陆宁四处探查,却发现虽然还有些吐蕃番兵留在了边境地的山峦中、江畔等等,但加一起也就是千余数,听不懂他们说话,但也能从他们迹象揣摩到,这些人都是自愿留下来的,按中原话来说,就是准备做山匪了,以大理边境的土民作为劫掠对象。
而赵匡胤,显然真是决绝,既然被自己发现了端倪,干脆,就引兵彻底离开,不给自己任何和其决战的机会。
至于兄弟之情,赵光义被自己俘获,自然不在他考虑之内。
可能自己层出不穷的花样太多了,令他很担心,如果还留在吐蕃大理边境,自己不定又拿出什么匪夷所思的军事行动令他吃大亏甚至再无翻身之日。
想着,陆宁摇摇头,突然觉得,如此下去,说不定赵匡胤真会在某个特定时间窜出来,给自己致命一击。
但现今,他在吐蕃地的经营,自己又觉得还不错。
只是,自己会不会犯一个大错误,养虎为患?
琢磨着,轻轻叹口气,轻轻跳下树木,向那山洞中走去。
几日后,镇南王单枪匹马清除边患的消息很快传遍大理,据说数千名吐蕃匪众都死在了镇南王的剑下。
……
罗鲁城一处僻静小院。
垂柳下,董白凤轻轻踱着步,不时轻轻叹息,俏脸上,愁眉紧锁。
她知道,自己可能就要无声无息的病死在此处了。
外间,段、杨、高三家都已经和那“镇南王”联姻,而自己的董家早已经没落,而自己,对那“镇南王”来说,更是应该永远消失的事物。
因为,自己亲眼看到丈夫死于乱军中,现今的镇南王,根本就不是自己丈夫。
但现今来说,镇南王到底是不是自己丈夫,是不是那个曾经的“世子”,对大理诸部来说,已经根本无关紧要。
丈夫的真正至亲之人,都已经死绝,就剩下自己,和那可怜的孩子。
自己,是必然要死的,被杨氏软禁在此。
杨尚允,只是拿自己当个筹码而已,只要得到相应的保证,自己肯定就会消失在这个世界。
对外界,现今杨尚允说的就是,自己得了“重病”,已经疯疯癫癫,现今正在养病。
其实,自己死不足惜,但自己的儿子。
想到那可怜的孩子,董白凤心口就一阵绞痛。
突然,董白凤感觉到了什么,猛地转身,却见身后院墙下,站着一名青衫男子,远远看到他脸庞轮廓和脸上那颗痣,董白凤心嘭嘭的跳,随之,却立时咬了咬牙,这个人,并不是自己的丈夫。
“是你!”董白凤没头没脑的说。
“是我。”陆宁笑了笑,想了想道:“我并不是你的仇人,也没做什么对不起你对不起段氏的事。”
董白凤点头,“不错。”
陆宁又道:“其实,我现在也不用你来给我正名。”
董白凤再次点头:“是。”
“不过,既然我先期用了他的身份,总要做些事也算个交代。”陆宁想了想,“只要你和你子不乱说话,安全便可无虞,不过,过几年,你两个,我会送去中原安居,安享富贵不难。”
董白凤呆了呆,看着这青衫男子,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不过,心下也有疑惑,自不能他说什么,自己便相信,但是,也不想多说话,激怒面前可掌控自己幼子生死之人。
“明日,杨家会送你回羊苴咩城。”陆宁说这话,做个手势。
董白凤只觉得眼前一花,青衫男子已经消失不见,心下微微一凛,俏脸更是凝重起来。
……
镇南王府,张灯结彩,鼓乐喧天,镇南王正式开府祭拜天地。
同时,今日也是董王妃病愈回府之时,也是三位侧妃同时入府之日。
王府中多了许多侍女,丹嘉五名越南婢女,则成了总管。
陆宁忙了一天,这比做一天苦力活累多了,在汴京时,也最不喜各种仪式。
准备回银安殿休息时,丹嘉来问,去哪一位侧妃处安寝,还是和数月未见的董王妃叙夫妻之情。
现今,诸妃都点着红烛等着大王呢。
说起董王妃时,丹嘉眨着眼睛,很有些意味深长。
陆宁笑笑,“去段妃处。”
很有些好奇,这位以聪慧美貌闻名而被那位长皇叔收为义女的原型人物到底是何等风采?真有小说里那般风华绝代吗?
“好,主上请跟奴来!”丹嘉在前引路,但好似故意的一般,翘臋扭来扭去的,一袭淡绿衣裤的侍女服饰,将她小身段裹得紧紧的玲珑有致。
走了两步,陆宁突然停下,隐隐的,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好像要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一样。
丹嘉疑惑的也跟着驻足,奇道:“主上,怎么了?”
陆宁想了想,“你去告诉她们,都早早安歇吧。”
想想,其实莫说杨氏杨尚允,便是段氏如那位段王叔,高氏岳侯高仁温,又如何不会隐隐知道自己是假冒的?
而且,自己明显是中原派出来接收大理地域的。
他们,就真的和自己联姻,安心做起了大齐郡公?
大齐郡公,可没大理之主有吸引力。
而和南诏一脉相承的大理国,这些贵族,又有哪个是甘心屈居人下之人?尤其是,自己只是外来户。
只是,他们还在观察中原王朝对这片土地的真正意图,也观察自己,到底是什么样一个人吧?
第二十章 化外之地
万和殿,今日热闹异常,滇地三十多个部落头人聚集,加之段、杨、高、董等白人氏族首领,又有镇南王府长史朱丹臣、司马李绅,此外还有刚刚到任的云南东道巡抚民政事寇湘,云南西道巡抚民政事温仲舒,加之同样刚刚率卫道士团入滇的大卫道士三行,滇地新头面人物,济济一堂。
现今中原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