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国无双-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京戍大营外,现今陕西西军和辽东军这两支最主要的边军都开始配置大霹雳营,陕西西军有二营,辽东有一营。
东征日本,到底要不要仍然借调辽东军的大霹雳营,陆宁一直在考虑。
有十门青铜炮,对东瀛的城防攻击自然更顺利,部族军骁勇,但攻城向来是软肋。
可如果带了这十门铜炮过去,一旦东征军战败,铜炮最终落入东瀛人手中,未免有些不妙。
虽然,由北而南侵袭东瀛领土,难度会稍低一些。
说起来,便是强盛的元朝,几次东征东瀛失利,也不仅仅是飓风的原因,主要还是侵袭东瀛南部的九州地,使得东瀛人意识到极大的威胁,很快一盘散沙的各种势力联合起来,集结起全国的力量防御。
在后勤吃力的情况下,元人被东瀛人一波波攻击,甚至蒙古人引以为傲的弓兵,都很快射光了箭矢,不得不登船撤退,其东征军,从来没有真正站稳过脚跟。
自己的战略虽然由北及南,利用征讨虾夷人的借口短时间内迷惑住东瀛人,加之东瀛人的主要城市和繁华地区都在南部,其本州岛东北地区仅仅有一些据点,其余还是虾夷人活动的地盘,整个九州岛,就更是虾夷人各部盘踞。
是以,初期东瀛人必然很难摸清大齐的意图,就更难以万众一心抗击大齐的“入侵”,使得东征军有时间稳扎稳打,在北部,占据或修筑稳固的据点。
但尽管如此,东瀛人并不是什么部落散居的蛮荒地,而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逐步演化但很是稳固的政权架构,以及有着强烈族群认同感的大和民族,甚至和中土一样,和族也有自我为中心的蛮夷之辨,他们眼中的蛮夷,就是北方的虾夷人了。
后世成为东瀛实际统治者的幕府将军“征夷大将军”,现今作为临时官职早就出现,不过现今这名号,确实有所指,所谓的“夷”,就是指本州岛东北及北海道的虾夷人,甚至以前虾夷人遍布四岛,现今被逼迫的往北收缩而已。
第一代征夷大将军,便是征伐威胁京都的关东虾夷。
而现今,其关东地区虾夷人已经绝迹,但其民风却自然有和虾夷人混居留下的痕迹,彪悍的关东武士集团,也正渐渐登上历史舞台。
当然,根据情报,现今东瀛人,和历史上元代入侵时不同,其还没有太多大规模战争的经验,甚至所谓的“合战”,很多时候,对垒双方采取单对单的方式,尤其是武士首领之间的对阵,倒和中原三国演义小说差不多。
毕竟现今东瀛人口,按后世估计,总数也不过四五百万,甚至还可能包括对虾夷人的虚报统计。
要等保元之乱、源平大战等等东瀛最上层权贵争夺最高权力甚至开创幕府的大战之后,东瀛人的血腥屠杀似合战、规模庞大的军妓、焦土政策等,才开始出现。
但话虽如此说,青铜炮现今带去东瀛三岛,终究不保险。
至于说为什么说东瀛三岛,因为北海道,现今自然算不得是东瀛之岛。
甚至其本州岛北部,也不能算是日本领土。
……
思考着这些问题的同时,陆宁到了平壤西南百里大同江口的龙冈镇。
这里本来只是一个小渔村,朴家和中原展开贸易,此处作为中转被建设,现今,已经成为大齐军港。
镇团练使张宝,也兼任本镇水师总管,当然,龙冈镇水师,不过是一些小江船,将来的职责便是巡检大同江水路,缉拿水盗、查防流民过江而已。
随同陆宁来到龙冈镇的除了羽林军,还有金氏、萧皇后、夷懒以及千秋殿和其随从。
自镇东军抵达乐浪城准备对高丽据点发起攻击时,高丽使团就全被软禁。
现今跟随陆宁到了龙冈镇的使团成员仅仅有姜弓珍父子,其余使者及随从,都被囚禁在了乐浪城。
而镇东军对清川江高丽据点发起攻击后,高丽国平州朴氏,正式联合几家地方豪族,举起了“清君侧”的大旗,要诛杀王昭身边以双翼为首的奸佞之臣。
说起来,豪族叛军名义上针对的王昭身边亲信、双冀、蔡仁范、王融等,都是汉城。
双翼是柴荣时期的使者,到了高丽后,听闻柴荣战死,加之自己得病,便滞留在此,得到了王昭的重用。
蔡仁范、王融,也是从吴越前来投奔,在中原是不太得志的文人,到了高丽,却成了勋贵之臣,自然乐而忘返。
说起来,王昭实行科举制提拔人才削弱地方豪族在朝中势力也好,乃至后来直接对功臣豪族进行清洗也罢,都是这些来自中原的大臣们的提议。
甚至王昭对内自称皇帝,据说也是双翼的多番进言。
而这“奸佞之首”双翼,本来只是前周的一个小小巡官,跟随正使出使高丽的随从,现今却俨然是高丽国主最信任的重臣,正匡。
朴守卿等举旗清君侧的目标,主要便是双翼等中原来的权臣。
对此陆宁颇有些哭笑不得,不过,双翼等现今自然是异族臣子,他们确实有些才干,帮助王昭实现高丽向中原制度的迅速靠拢,使得高丽国力渐渐强大,但越是如此,这几个人对齐人来说,越是祸害不是?
是以,齐天子下令攻击清川江沿岸高丽据点和攻袭平壤的借口,一来是收复中原旧土;二来便是王昭在佞臣蛊惑下僭越称帝,也令王昭,将佞臣等押解到乐浪城请罪。
第一百四十九章 内政?
龙冈镇的本地渔民多是渤海人,当年渤海国被契丹所灭,世子大光显和大批遗老遗少南逃过鸭渌江,更有数万民众跟随大光显投靠高丽,西京平壤一带,安置的渤海难民不在少数。
龙冈镇泊口港湾中,停泊着一艘黑黝黝楼船,沉重无比的数根铁锚扎根水底,令这艘楼船稳如磐石,其上和平地没什么区别。
这艘楼船便是陆宁的临时行在了,或者说,是圣天子赏给文总院的东征乘船,赐名为“静海”号。
这艘楼船的外部结构和帝国最新型风帆战船没什么区别,但船楼内却别有洞天,不但甚为华美,更用大量毡布除湿,使得其内,根本没有一般海船的潮湿之感。
龙冈镇毕竟驻军不多,虽然有羽林军,便是高丽得到密信文总院就是齐天子,孤注一掷派出大批兵将来偷袭这种极小概率的事件出现,多半也会铩羽而归,但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是以,陆宁才用港湾内楼船为行在,便是遇到什么什么凶险也可以躲避,而且在港湾中,也遇不到什么风浪。
站在甲板上,望着远方高丽半岛山峦和江河的轮廓,陆宁却是想到,记得前世有一部韩剧,翻拍的国内极为火热的一部宫斗剧,大体剧情就是一位韩国现代女郎,穿越到了这个时代,和王昭发生了情愫并激励当时处于低谷中的王昭,但最终,王昭还是娶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
想想,如果有其他人同样穿越而来,倒也有点意思,其实一般人,穿越到这个时代,根本便做不了什么,就如韩剧中那女子,便是现今真在高丽宫中,还真是就能谈谈情说说爱,利用后世特有的魅力吸引君王,而很难对本族文明的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男子穿越而来,也是这般。
如果自己没有前世对军械的爱好及相关专业知识,更被雷劈改变了体质,又如何能走到现今?
真希望,自己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也太寂寞了。
陆宁心中轻轻叹口气。
这时身后脚步声响,金氏俏丽身影走来,将一件大氅披在陆宁身上,轻声道:“圣君,风寒,莫被海风吹坏了身子。”
陆宁笑笑,瞥了金氏一眼,正是隆冬之际,在这甲板上,金氏外面同样罩着雪白狐裘,映得这娇丽容颜、琼鼻樱唇的雍容少妇,更显艳美。
“明日,平壤城可下!”陆宁微笑着说。
在诸部族军围攻平壤数日难以下城后,陆宁已经令杨业动用大霹雳营的青铜炮。
令部族军吃些苦头再用火炮攻城,也是震慑这些诸部族勇士,他们苦战难以落城,其后再见识到霹雳火炮的威力,如此才能真正意识到,中原军械的锐利,才能体会到,现今的大齐,是如何强大的存在。
若不震慑住他们,到了东瀛,一旦战事不利,怕立时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哪怕战事顺利,这些彪悍的家伙一旦被分封领地、武士和人口,怕很快就会骄横到不再听从中原号令。
另一侧,听陆宁的话,金氏立时面露喜色,想说什么,犹豫了一下,没说出口。
陆宁笑道:“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你现今,也可说是守卿遣派的使者,你的疑问,自然也是守卿的疑问。”
“是,圣君,那何时天朝大军渡江?”金氏有些期盼的问。
朴氏谋叛并不太顺利,现今高丽势力最大的豪族领地都距离高丽首都开城不远,朴氏的领地平州,在开城北百余里处。
朴氏及其盟友,围攻开城,本想一鼓作气占领都城,但却不想王昭也早有准备,联军打了败仗,退到平州修整,也等待齐人的强援。
不过朴氏联军起事,却令齐军攻击清川江高丽据点以及攻击平壤变得极为顺利。
王昭屯军守都城,根本派不出援军,而且,援军也被隔绝,从开城去平壤的援军,怎么绕行,也绕不过朴氏等几个起事豪族的领地。
而现今,朴守卿自然希望齐军过大同江,帮其攻下开城甚至更远的三韩之地。
陆宁却是摆摆手,“镇东军暂时会在平壤修整,不过大同江。”
契丹征高丽,便是将开城几乎夷为平地,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就是太过急进,直想直捣高丽都城,战事便即结束,谁想高丽国主南逃,使得契丹的远征变成粮草不继,还军时被各种埋伏偷袭,最终惨败。
现今有朴氏做内应,比之契丹远征,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但还是稳扎稳打的好,更重要的是,不能轻轻松松令朴守卿获胜,不然,后续的条件不好谈,何况,这场内乱时间长一些,更多的减少高丽人口,也是有益无害。
听陆宁的话,金氏美眸闪过一丝失望,但自然不敢多说,轻声道:“是。”
陆宁琢磨着道:“对三韩之地,大齐并无觊觎之心,你国纷争,当属内政。”
金氏听着,又忧又喜,其实公爹也曾经担心借助齐人的力量,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但王昭逼迫太甚,眼见儿子要被害死狱中,总不能坐以待毙。
现今看,公爹的担心是多余的,面前这男子,对三韩贫瘠之地,真没什么野心,若不然,现今可不是鲸吞三韩的最佳时机?
可是,齐军停滞在大同江北,仅仅依靠公爹和盟友的力量,看公爹写来的信笺,怕是掀不翻王昭。
这时,陆宁又道:“不过,王昭残暴,且僭越称帝,我已经拟定谕旨,封守卿为特进、检校太保、使持节、玄菟州都督、充大义军使、兼御史大夫。”
金氏听得一呆,随之更是大喜。
实际上,这官位,和前周封王昭的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封王昭,后面加了“高丽国王”。
齐天子的这封谕旨,实则就是中原承认朴守卿对三韩之地的统治权,哪怕还有名义上的国王,那也只能做傀儡罢了。
联军看到齐天子谕旨,必然士气大振。
只是,金氏现今,虽然无名无份,但是朴贵人的母亲,也是齐天子的荐枕之妇,朴家反而是外人,自不能帮其公爹谢恩,只能低低说:“是。”
陆宁又道:“等收复平壤的消息传来,我也会领水师去开城湾,去看看那里什么情形。”
开城湾,高丽人称为“京幾湾”,是流经开京区域的礼成江入海口,距离开城,不过二三十里,只是那里的滩涂,难以建港罢了。
金氏更是喜悦,低声:“是,妾还没坐过这等大船漂洋过海,此次却要开眼界了。”
她们去旅顺港的小船,和这艘楼船比起来,真的是荧光和日月争辉了。
陆宁笑笑不语。
第一百五十章 制衡
以“静海号”为首的几艘巨大风帆舰船以及百余艘各种战船身影出现在开城湾的时候,海湾内打鱼的高丽小船四散而逃,在齐人巨船面前,其小小渔船好像海面上漂浮的落叶,巨船带起的汹涌水浪都能将其冲翻。
除了羽林卫及轻弓扈从外,百余艘战船搭载了五千名水师官军。
静海号和其余三艘巨舟,结构类似后世所说的克拉克帆船,它有着巨大斜桅,在前桅及中桅装配了数张横帆,后桅又配有三角帆,是一种全新的,就是为了远洋航行设计的巨大帆船。
它的庞大体积能够在汪洋大海中保持稳定;此外,它被划分大量空间,可以摆放足够远洋航行的物资。
甚至,这四艘巨舟,都各配有两门青铜火炮,当然,这种帆船进行海战主要还是箭驽、冲撞和近战登船,火炮只是为了不时之需,如果经常使用火炮,怕其船体都经受不起震荡。
如果要装载更多的火炮又用火炮成为海战常规武器,船体结构便势必要进行改良。
装载士兵,静海号级远洋帆船,可以搭载二百名以上,当然,如果是远洋航行,根本不可能满载士兵。
如现今静海号,除了水手船夫,也紧紧的搭载了羽林卫正卒,便是轻弓扈从,也在别的船上。
……
静海号后船楼富丽堂皇的二层飞庐,分隔出数个区域,船体的结构,便不能那么随心所欲了,是以,除了分开的寝室外,便是一个极大但狭长的休息室或者说活动间。
这些寝室内的住客,要出来活动,便都在这极为狭长的休息室,从此,也可以去下层甲板。
陆宁此刻,就靠坐在休息室舷窗旁的软塌上,看着远方岛屿身影。
和高丽半岛隔海相望的席毛岛,现今整个岛屿上也不过几户高丽渔户,要变成齐国领土轻而易举,但现今来说,这岛屿根本没有什么价值,四面海滩太浅,做补给点都不够资格。
历史上,要几十年后这里才会变成高丽犯人的流放地,稍微有了点价值。
软榻旁,软墩上坐着金氏,正伸出软绵绵玉手为陆宁捶腿。
休息室宽不过三四米,但极为狭长,后船楼二层从前到后贯通,每个寝室出来,都是这休息室。
但是远远的,只看到夷懒站在她寝室前舷窗向外观看。
萧皇后和千秋殿主仆都不见人影,显然都闷在寝室中呢。
“唤千秋殿来。”陆宁突然对金氏说。
金氏呆了呆,但自然不敢出言劝阻,起身,向千秋殿寝室的方向哒哒走去,雪白棉袜木屐踩在船板上,声音脆响而有韵律。
这狭长的休息活动之所虽然不如寝室暖和,但数个煤炉烧的通红,烟囱穿入寝室,从另一端穿出。
也就静海号这般取暖了,也是因为很有几个细心仆役,不会引起火灾。
陆宁在最中间的寝室,左边寝室金氏,右边便是千秋殿主仆。
金氏轻轻叩门,在外面低语了句什么,过了会儿,千秋殿在前,绿珠在后,聘婷而出。
在清川江开始攻击高丽据点时,陆宁便命胡都古知会了千秋殿。
现今陆宁身边没有女卫也没有女官,金氏可以做侍女的事情,但自不能当她做接发各种机密信息的女官,她才具是有,但毕竟现今很多来往信息,都涉及高丽。
是以,萧皇后侍女胡都古,暂时被陆宁要来做了近侍女官。
金氏给陆宁捶腿时,人高马大的胡都古,就站在一旁。
看着慢慢走近的千秋殿主仆,陆宁慢慢坐起来,金氏抢上两步,拿起靠垫放在陆宁身后。
“你先去吧。”陆宁对金氏挥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