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帝国无双 >

第240章

我的帝国无双-第240章

小说: 我的帝国无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宁看着王侁,倒是心中一笑,心说自己在这京城做文总院的时候,结交一个中层官员圈子也不错,听听他们说什么,看看他们平素想的是什么,可比什么密报之类的,靠谱多了。
  另一侧,杨雄介绍完两位上官认识,随之便看到了站在一旁的花三娘,微微一呆,差点去揉眼睛。
  可不是么,正是一年多前在这畅和楼里,怒容训斥文总院和自己的,那位“陆老大”的娇妻。
  不是被判劳役之刑吗?怎么,成了文总院的奴婢?
  重犯们的女眷,被送入京兆府牢狱后如何发配,自然就不是杨雄能知道的了。
  不过,杨雄偷偷瞥着这花三娘,还是这畅和楼,不知道,她此刻,心中在想什么,但看她,好似一直全神贯注注意文总院说话,笑吟吟随时准备听文总院吩咐,或者文总院一个眼神,她便要知道做什么的样子。
  根本没多望这畅和楼一眼。
  杨雄就觉得后背一阵发凉,这女人,要在自己身边,怕自己骨头被熬成汤,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或许,也只有文总院这类人物才能驾驭的住吧?
  ……
  畅和楼重新改建过,拓展店堂,厅院廊庑,花木森茂,酒座雅洁,分阁坐次,重帘遮隔,自成天地。
  陆宁等便在二楼雅阁推杯换盏。
  花三娘在旁伺候陆宁酒水,实则,她初始本来也要给王侁斟酒,但陆宁敲了敲桌子,她便明白什么意思,便专心只伺候陆宁一人。
  陆宁虽然不太将自己皇帝身份看在眼里,但要对面官员和自己平席而坐也就罢了,身边侍女,再去伺候他酒水,要太不成体统。
  王侁倒是脸色如常,还喊了酒娘进来,给他和杨雄斟茶倒酒。
  只是和酒娘比起来,花三娘便显得贴心多了,香喷喷娇躯在陆宁身侧,甚至拿出手帕为陆宁擦拭嘴角油渍。
  陆宁第一个反应,这手帕不会有毒吧?随之心中一哂,这可不是后世,无色无味的剧毒药品特别多。
  看着王侁,席间聊天倒是很畅快,自然是因为王侁极为谦让,顺着自己话语,若不然,以自己脾性和聊天风格,若对方不顺着自己话风说,很快便会冷场。
  杨雄信笺里便说来着,说这位王巡检还曾经跟他试探,文总院是不是皇亲国戚,比如,哪位国舅爷的血亲。
  杨雄虽然帮上官引见给自己,但自然会将他撇清,将事情原委和自己说清楚,毕竟他祖坟冒青烟一般由胥吏变成官员,应该都得益于认识自己。
  从王巡检想打探的消息就知道,这家伙是个聪明人,一般人,就算他这个级别的京官,知道文总院这号人物的都是凤毛麟角,更莫说,能知道“文总院”经常陪王伴驾的秘密了。
  品了口酒,陆宁突然问花三娘,“你父,被发去了何处?”
  花三娘微微一呆,低声道:“好像,在市城打更。”
  被连坐的老年囚徒服劳役,有的便是送去矿山送死,而如花三娘父亲,其女本身便不是主谋,牵涉的也不是十恶之罪,是以,也会很人道的分配轻松的劳役工作,看来,花三娘的父亲,被发到了市城做更夫。
  陆宁点点头,对王侁道:“我家三娘之父,是你市城的更夫,好像经常被一些泼皮欺负。”又问花三娘,“你父亲叫甚么?”
  花三娘低头道:“花宪……”
  王侁立时道:“文总院放心,待我回去,一定亲自办此事。”顿了下,“不过总院,既然是官派劳役,愚弟可也不敢偷龙转凤之类,将那老先生送去总院府上。”
  “那也不必。”陆宁摆了摆手,对王侁的回答,倒是很满意,中国历来人情社会,互相行个方便不可避免,但若这厮敢想办法将花三娘老父送来自己府上,那就是另一回事。
  在雅阁外的文三,其实一直竖着耳朵偷听里面讲话,此时心内嘿了一声,那帮小兔崽子,必然倒大霉了,一个个人五人六,刚才跟自己耍横差点吓死自己。实际上,他们的小命在雅阁内这些文绉绉的斯文人嘴里,也不过几个唾液星子的事儿。


第一百二十六章 辽地
  从深秋到整个冬天,陆宁都是在汴京度过的,其实以文总院身份休息了月余时间后,入冬以后,陆宁便日日上朝了。
  对圣天子这种不时突然勤政,又突然会长期不在京城的状态,内阁群臣早已习以为常。
  整个冬季,最重要的还是各地水利工程的督办,现今来说,水利之事,每年都不能放松,不仅仅是河防,也包括农田灌溉的引水工程,水灾旱灾,都要重点防范,不然一旦出了乱子,就可能动摇国本,毕竟现今时代,对大灾的承受力,还是很难的。
  此外,还有在辽东的战事,从陆兴领军攻克锦州,其后三四个月,辽东成了鏖战之地,在陆兴领河北、河东两军攻克契丹东京辽阳府,水军登陆平定辽东半岛时,在北线,耶律罨撒葛也被耶律贤击溃,逃去了东海女直地。
  耶律贤上表,自称是“辽北王”,其对内应该还是自称皇帝,但送上中原的表章,却是以臣子自居,中原皇帝曾经封他“辽北王”,他便以此作为名号。
  显然,耶律贤及拥护他的部族首领们,现今觉得和中原王朝继续硬抗极为不利,是以,才暂时对中原称臣,以获得喘息发展之机。
  只是,耶律贤和耶律罨撒葛激战之时,寒冬之际,一支军医队在北宁军两营士卒护卫下,进入了中京一地。
  中京一带在夏季爆发瘟疫后,甚至因为有迁徙逃去上京的人口,在上京一带也传染了许多人,由此,中京地同样被北方契丹人视为畏途,也和承德卫一般,采取了极为残酷的封锁,凡是发现由中京、建州等地逃难的难民,都远远便射杀。
  只是,寒冬时,疫情可能减缓北辽契丹自然也不知道,是以中原军医,士卒很轻松的就进入了中京。
  其实,中京一地,地广人稀,夏季爆发的瘟疫倒不至于令这辽阔草原变成人间地狱,但巨大的恐慌,以及一些小部族几乎灭绝性的死亡,还是使得存活下来的所有幸存者都惶惶不可终日。
  齐人的到来,根本没遇到反抗,反而,带来药物,又教授他们如何防疫,烧毁尸体等等,却令幸存的契丹、奚人、渤海粟末靺鞨人、汉人等等,宛如绝境中见到了救世主,齐人自然成了他们的恩人。
  是以,当北宁军将领,宣读圣谕,在原伪中京设北宁卫,为圣天子皇庄牧场,方圆三百里内,所有农户牧户猎户,都为皇家庄园牧场的奴户时,反而令这些幸存者欣喜若狂,因为这代表着,他们的命,就是中原大皇帝的财产,中原大皇帝,自不会令他们白白的死去,而是会想办法,遏制这场大疫。
  其实军医队及北宁军进入中京时,又是寒冬,瘟疫已经渐渐平息,该传染死去的人已经死去,幸存者,也就幸存了下来,齐国军医队,也就是最后临门一脚的防治。
  在确信中京一带疫情已经平息后,北宁军,也全部开拔,驻防北宁卫。
  与此同时,正是陆兴率河北军、河东军攻克辽阳府之时。
  圣天子谕旨很快也到了辽阳,设辽东道,改辽阳府为辽宁府,为辽东道治所。
  同时河北军和河东军招募各族勇士扩编后,拆分为河北军、和河东军、辽东军,辽东军驻辽宁,河北军回返幽州,河东军回转大名府。
  实际上,这次拆分后,河东军仅仅保留两万士卒,河北军四万士卒,辽东军五万士卒。
  辽东军编入的是最为精锐的士卒,同时,全部转为军户,亲眷迁徙去辽东。
  与此同时,在汴京和诸妃欢度新年之后,陆宁则启程前去北宁卫。
  虽然诸妃都不放心,永宁和贵妃、德妃都出言相劝,毕竟那里是大疫之地,谁知道到底有没有真的平息?
  但圣天子銮驾,还是在二月份,到达了北宁卫。
  北宁卫的各族奴户,激动无比,一些本地还会爆发大疫的流言也渐渐消失。
  圣天子不惜万金之躯,亲自冒险来北宁卫,更接见各部奴户,和他们聊天,听他们所需,这简直是前所未闻之事,令他们感激涕零,不知该如何感恩。
  与此同时,中原之民,也渐渐有迁徙来北宁卫的,包括许多南洋奴。
  当然,迁徙来的内地民户和南洋奴,少量开垦,大部分,还是作为牧户,只是,变成了小范围游牧。
  其实农垦也好,过度放牧也好,都会破坏草原的水土,使得渐渐沙化。
  将草原变成耕田?从来不是解决游牧的办法,而是扯淡。
  而辽东地,迁徙来的农户、南洋奴等等,自然便是为开垦土地而来了。
  与此同时,北宁卫、承德卫、锦州和辽宁城,也在不分日夜的筑城。
  当然,现今人力资源很紧张,初春,主要还是开垦土地,建砖窑、军械场等等,城防现今只能先用夯土,尔后,再用砖石加固。
  圣天子銮驾,看似还在北宁卫的时候,文总院,出现在了辽宁府。
  此次文总院被授尚方宝剑,迁桓州团练使,领辽东抚慰使,安抚治理辽东周边黑山白水诸部,同时处理和“辽北王”耶律贤,对双方实际控制区域的划分。
  对“文总院”有一些了解的,自然便知道,治蛮治胡,“文总院”颇有些才具。
  桓州,在鸭绿江畔,是高句丽时代都城丸都城所在,不过原本的丸都城早就毁于战火,现今不过是在旧址重建的土城而已。
  桓州是契丹灭了渤海国后所设,迁徙来的,都是原渤海人,多数是粟末靺鞨人,少数汉民,而原本的契丹户多已经逃亡。
  在辽东,陆兴统军和契丹鏖战,几乎和中京地走了两个极端,屠城灭绝契丹部族的事情,所在不少,当然,陆兴便是奏报也寥寥几笔,大概以后,这种血淋淋征服手段,也只有野史才有记载了。
  所谓“犁庭扫闾”,其实就是一种种族灭绝政策罢了。
  桓州的契丹户,自然是闻听这些可怕之事,听得耶律罨撒葛逃去东海女真地后,也跟着逃亡。
  但实际上,现今东海诸部女真,还未在契丹人治下,也就是所谓的生女真,逃亡去的契丹人,只怕,也是羊入虎口而已。
  而陆宁任团练使的桓州,紧邻鸭绿江,南方的鸭绿江两畔,同样是未屈服契丹人的鸭绿江生女真各部。
  桓州之西北,则是回跋部女真,是已经接受契丹统治被契丹编入部族的,熟女真之一支。
  陆宁来桓州,除了看一看熟女真、生女真现今到底都是什么状态,自己该如何治理外,也在准备,尽快将国境线推进到大同江,不管前唐还是渤海国,和高丽人都是以大同江为界,而现今,却正是高丽人渐渐北进,向大同江和鸭绿江之间扩张之时。
  契丹战败,高丽现今国主王昭可是个人物,必然趁机北进,不过鸭绿江及长白山诸部女真不是那么好相与,桀骜不训,野蛮好战,倒是暂时遏制高丽人扩张野心的“好帮手”。
  桓州,西北距离耶律贤击败耶律罨撒葛后占据的黄龙府八百里,东南距离大同江畔的高丽西京平壤六百里。
  陆宁现今考虑的,便是这南北两处,黄龙府和平壤城。
  当然,此外还有东北鸭绿江上游的渌州,渤海国时期又称鸭渌府,还存在一个渤海民起义建立的政权,叫定安国。
  实际上,渌州渤海民谋反是反抗渤海国苛捐杂税,还未被扑灭,契丹就灭了渤海国,渌州这所谓的定安国,因为在鸭绿江对岸,山势险峻,加之附近鸭绿江、长白山各部生女真还未被征服,是以定安国倒是残存下来。
  历史上,定安国甚至曾经遣派使者去和宋约定一起进攻契丹。
  而直到十几年后,契丹人真正出兵征伐生女真,定安国也随之灭亡。
  而现在,这小小定安国,巴掌大地方,最多一两万人口,也就等于一个稍大的部族,却也不得不令陆宁琢磨,该怎么招降他们。
  契丹人容忍生女真,容忍这定安国存在数十年,便可以知道,白山黑水之地,征讨这些小小部落,实在困难重重。
  而现今,这些难题到了自己面前。
  ……
  只是,令陆宁没想到的是,他刚刚到桓州土城,汴京便有密使到,却是说,高丽国主王昭,和平州朴氏,几乎是前后脚派出的使者,此时都到了旅顺,但被水军止住,令其待命。
  旅顺,便是原来辽国的苏州,平定辽东半岛,苏州随即被更名为旅顺港。
  使者带来的消息,更令陆宁无语的是,王昭也好,朴氏也好,却是都准备献上族中女子。
  随王昭使臣而来的,是王昭的长女千秋殿夫人,和朴家使者而来的,是朴家家主的孙女,其母金氏陪同。
  显然,中原王朝对契丹的屡屡获胜,终于令王昭坐不住了,这才遣派爱女,作为和亲的筹码。
  尤其是,前次来请求中原册封的使者一直未见到中原皇帝,最后悻悻而回,可能更令王昭心里没底。
  而朴氏,自不必说,是来请求得到中原王朝帮助的,最起码,也希望得到中原大皇帝的庇护。
  王昭这个人,性格隐忍无比,刚刚登上皇位时,各地豪族势力很大,其父亲在世时都不得不和诸多豪族联姻,虽然如此能得到豪族支持,但其去世时,也引发了各豪族支持自己血脉王子继位的争斗,宫廷腥风血雨,王昭继位的哥哥,便死的不明不白。
  在这种风雨飘摇和政治阴谋洗礼中登位的王昭,登位后实行无为而治,表面上什么都不管,仅仅颁布了四等功役法,但暗中,却利用该法培植自己亲信,到登位八年后,等他皇位渐渐稳固,便开始推出科举制等减弱地方豪族的举措,甚至为此起用了许多中原来此的文人为重臣。
  到三年前,王昭终于开始大开杀戒,清洗皇族、功臣、豪族,包括他同父异母的弟弟,诸多平辈王族,都被他毒杀,对臣子、豪强的血腥杀戮更是残酷无比,是以,历史上他的口碑也极为两极化,明君和暴君,可能只是一线之差。
  而且,他野心勃勃,从开城的情报来看,他和后世一些历史学家猜想的一样,实则在内部,他自称皇帝。
  他长女千秋殿夫人,对其政权内部来说,则是公主的一种封号。
  而平州朴家,自己还是齐王时便结识了他家的人物,算是旧识,现今是希望得到自己支持谋叛也好,希望得到庇护也好,却和王昭不约而同的,派出使者的同时,献上族中亲眷美女来取悦自己。
  可能是辽国诸多宗室女子被自己玷污的恶名都传到高丽了?
  陆宁咳嗽一声,只怕以后,事关自己的香艳野史,绝对少不了。
  ……
  桓州共有户三千余,口两万六千余人,也就是,在桓州的农户、猎户,大家庭很多,分家的少,多少继承了渤海传统。
  而且,便是本来的渤海汉户,现今也早入乡随俗,行事作风性格,都和中原汉人有了区别。
  陆宁领着羽林卫上任,本地户,按照惯例,团练州,户全转为军户,成年男丁五千余人,都招之能战,平素备战及辑凶捕盗的团练,维持在五百名,只是这种团练,其中四百卒轮流服役,又一百名团练,选的本州最强壮男丁,完全脱产,配备皮甲和战马,这是许多团练州的固有模式,只是根据人数及族群不同,常备团练和脱产团练人数有所不同。
  其实,契丹对桓州的控制力本来就弱,便是契丹人逃走,齐人来之前的空窗期,桓州一带民户,城中及各个村落都由德高望重的首领自发组织起武装,防备女真来抢掠。
  陆宁进了桓州土城,也是第一时间,召见了城内城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