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权臣-第3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荆红追想起苏晏 “把不好的事掐灭在萌芽状态” 的理论,觉得大人未雨绸缪,也就不再劝他。
“当然,也是因为我觉得杨亭这人不错。名义上是师叔,其实也算是朋友了,为这点儿误会失去他,太可惜。” 苏晏说着,感觉马车停了下来,掀帘一看,正是杨府的正门口。
这会儿刚好有两个京官站在门外,其长随正与守门的仆役交谈,似乎想登门拜访,最后被拒绝了。府门再次关闭。
苏晏想了想,对荆红追道:“阿追,我们绕去偏门。他府上有个竹园子,天热是个散心的好去处。”
马车停在了竹园外,偏门紧锁,敲了几遍也无人应门。苏晏嘀咕:“难道非要我翻墙?”
围墙在荆红追眼中如无物,带人进去不过是一抬腿的事,但苏晏却叫了声 “等等”,旋即把外衫脱了,只穿一件白色中单与皂色长裤,对荆红追道:“好了,送我进去吧。”
荆红追怔住。
苏晏犹豫一下,问:“是不是还要再脱一件,才能更显诚意?”
荆红追立刻道:“不用!可以了,足够了!大人什么身份,哪能负荆请罪,再说就这点事也不至于。”
“我在书——听说用这招特别灵,尤其是阁老用起来,” 苏晏饶有兴味地笑了笑:“我且试试。”
黄昏时分,竹影婆娑的雅舍内,杨亭正据案挑灯看书,他在家中穿得随意,也没戴冠帽。
一名小厮前来禀报:“老爷,苏阁老造访。”
杨亭一愣:“怎么不问过我就放进来?” 又垂目继续看书,“就说我身体不适,无法见客,恭敬点送走罢。”
小厮面露为难之色:“苏阁老穿着亵衣来的。”
“啪。” 杨亭手中的书册掉在案几上。他扶额头疼了片刻,叹道,“罢了,你去引他进来,动静小点。”
小厮应了声匆匆去了,不多时果然引了个只穿白色中单、黑色长裤的年轻人过来,可不正是叱咤风云的苏晏苏阁老。
杨亭挥退了小厮,起身迎上来,板着脸问:“苏阁老这是何意?”
苏晏拱手:“听闻师叔身体不适,特来探望。”
杨亭还礼:“小恙无妨,多谢苏阁老关心,还请穿衣自去,以免遭人误会。”
苏晏反问:“误会什么?”
饶是杨亭生性温和,此刻也面露不悦,言辞异常犀利起来:“误会我杨某仗势凌人,非要把你逼到这般不顾体面的地步。误会你这位只手遮天的大铭第一权臣,竟然也会对我这个名义上的首辅降贵折节,好成就自己顾全大局的名声!”
苏晏道:“师叔,你这儿有茶么?”
杨亭:“……”
苏晏:“水也行啊,我快渴死了。”
杨亭怀着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憋闷瞪视他良久,最后还是转身去案几上,往杯里斟了一杯凉茶。
他没把茶递过来,苏晏十分自觉地凑过去拿,咕嘟咕嘟一气喝完,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喝完凉茶,他用手背抹了抹嘴角,盘腿在案几前坐下,说:“师叔,你也坐,咱们唠唠嗑。”
杨亭被他这股厚颜自若的气势狠狠噎了一下,皱眉摇头:“斯文扫地,斯文扫地……”
苏晏道:“这地板干净得很,直接坐,不用喊人来扫。我就想跟你说说一个间者的故事。”
杨亭:“…… 间者?”
苏晏点头:“对,间者。他的名字叫沈柒。这个故事,要从有个叫冯去恶的锦衣卫指挥使落网,开始说起……”
杨亭听着听着,神情逐渐变得严肃,又从严肃变成时而紧张惊叹、时而沉郁感怀,慢慢在苏晏面前的蒲团上跪坐下来,听到惊险处不禁连连喟叹:“只有非常心性,才能成就非常功业。沈七郎实乃非常人!” 当听到景隆帝尚在人世时,他惊得脸色大变,脱口道:“这是真的?!”
苏晏点头。
杨亭因为震惊过度,脑子一片空白:“你…… 如此机密之事,你为何要告诉我……”
“因为你怀里曾经揣过皇爷真正的‘遗诏’,整整两个月。你敢在太后面前指斥她的那份是伪诏,你敢在皇上离京时扛起代理朝政的重任,人都说你优柔寡断,但我知道这只是表象,你杨亭杨左海经得起考验、守得住秘密,哪怕再苦再难,被内外压力压弯了脊梁,也从没有折断过!”
杨亭彻底怔住了。
片刻之后,他才喃喃道:“我从没想过,你是这样看我的,也从没想过,宁王案的背后,竟藏着这么错综复杂的真相,这么苦心积虑的布局……
“皇爷是弈棋人,沈柒是劫材,而你,你是那个勾连起所有棋路的棋眼!
“在这场对弈中,皇爷不能漏算一手棋,沈柒不能走错一步路,而你苏清河,不能看错一个人……”
苏晏道:“我知道如若皇上失踪、帝位空悬,一定能引出幕后黑手来撷取胜利果实。而在奉天殿看到宁王朱檀络的第一眼,我就怀疑他与弈者有关,或者本身就是弈者。
“我要让他麻痹大意,觉得皇上的的确确是罹难了,所以苏十二才敢这么嚣张跋扈;还要让他对我心生轻视,才不会怀疑他自己利用藩王、勾结北漠的布局会生出什么变数。
“我也知道对我的专恣敢怒不敢言,甚至欣然接受的人,未必能成为盟友;而真正关心重视我的人,对此更多的是心痛与失望,譬如说——师叔你。
“所以我今日来了。脱去身上官服,就是想向你表明——我苏清河爬得再高也不忘本,并没有让师祖看走眼,没有让师叔白费心,更没有让所有相信我的人失望!”
杨亭慨然动容,长叹道:“论识人,我不如老师远矣!可是清河,我这段时间的冷淡疏远,并非气恨当日你对我言辞不敬,而是担心你会不会年纪轻轻就沉醉于权势,从此踏上所有弄权者必经的歧途,最终滑向身败名裂的深渊。” 他发红的眼眶里隐隐有泪光,以拳捶胸,“我是真的为此感到痛心疾首啊!”
苏晏也泪湿眼眶,伏身哽咽道:“师叔用心良苦,清河受教了!”
杨亭向前倾身,伸手扶他:“老师说,‘清河是吾门千里驹’,但如今你已不再是马驹,你可以出师了!莫愧己心,莫失民心,今后你的路还要走得更长、更远……”
…
暮色降临,满城灯火接连亮起,荆红追在竹园外的马车旁等到了明显哭过一场的自家大人,不禁皱眉含怒问:“杨亭辱骂大人了?”
苏晏连连摆手,进入车厢:“我不怕人骂,打嘴炮没输过。却怕人剖心掬诚以示…… 唉,他一剖,我也只好跟着剖了,最后搞得大家都哭唧唧,何必呢!”
荆红追立刻将外衣给他披上,边系带子,边道:“所以大人这是与杨亭重修旧好了?”
苏晏说:“应该是吧。其实我就希望他别老对我吊着个脸子,你看他本来脸就长,再吊一下整个儿成马脸了,多影响观瞻,也显老。不如放宽心,笑一笑十年少嘛。”
…
苏晏告辞后,杨亭陷入沉思,许久之后忽然一拍案几:“吾厌倦宦海,时常感叹‘田园将芜胡不归’,何以又犹犹豫豫这许久?如今朝局稳固,尘埃落定,此时不退,更待何时?!”
他立即铺好空白纸页,取笔沾墨,洋洋洒洒写起了辞表:
臣杨亭言:臣天生性格优柔、遇事不决,难堪重任,近又百病缠身,越发力不从心,故请辞去内阁首辅之职位,伏愿陛下恩准。朝廷人才济济,内阁更是佼佼者汇集之地,比臣更适合担任首辅的大有人在,譬如……
第459章 不见他好见谁
内阁首辅杨亭上了因病致仕的辞表。
前三次他是独自上呈御前的,结果被直接驳回,皇帝的回复一次比一次坚决:“卿尚壮年,偶恙可愈,何以轻言求退?”“卿为首辅期间,有功无过,何来难堪重任?当继续勉力报效朝廷,为朕分忧。”“朕不准。”
可素来犹豫的杨亭这回却像铁了心,在朝会上当众进呈第四份辞表,顿时引发了轩然大波。
苏晏也感到意外。
朱贺霖没有告诉苏晏这件事,一来是觉得杨亭虽不比李乘风有能力镇得住群臣,但胜在中正、均衡,在内阁能起到调和的作用。二来认为他与苏晏关系匪浅,在内阁可以互为臂助,所以根本没打算批准。
他不想放杨亭走,更不想苏晏因此而烦恼,故而拿捏着杨亭的软性子,等着他像上次那样打消念头。
谁知杨亭从未如此坚持过,当众请辞。朱贺霖沉着脸不做声,群臣纷纷劝解杨亭,当以国事为重,身为首辅若是就此撂挑子了,内阁谁来主持大局?
杨亭道:“还有其他阁老。”
其他…… 次辅谢时燕与苏晏,群辅于彻之与江春年,这四人中谁最有功绩、最得圣心,还用比较么?
朝臣们不约而同地望向苏晏。
人群中一名负责监察与记录朝会内容的给事中与同僚议论道:“苏阁老前几日私下拜访过杨首辅,紧接着杨首辅就上了辞表,其中莫不是有什么联系?”
“之前北漠大军进逼京城时,他二人不是还闹龃龉,苏阁老自请去蹲了诏狱。我听在场的人说,杨首辅可气得不轻,苏阁老若不自罪,恐怕就要被他命人拿下。后来不是证实苏阁老的判断没错,宁王果然是逆贼,于是杨首辅病了好阵子。”
“这么看来,也许是杨首辅恼羞成怒,以退为进给皇上施压。”
“未必,也可能是苏阁老觉得与他难以共事,故而私下施压,迫使他自行请辞。”
众说纷纭中,苏晏走到杨亭面前,正色问道:“国患初平,百业待兴,杨公这是想要弃我等而去,独善其身?”
杨亭眼中掠过一丝愧意,答:“并非逃避责任,实是有心无力。年长精力不济又兼体弱多病,尤其近来,一月三十日,于病榻上二十日,非但不能为圣上分忧、为朝廷效力,反倒误国误事,故而乞骸骨归乡,还望苏阁老与诸位同僚体谅。”
“杨首辅自称年长,实不过四旬,正值壮年。想当初,李首辅七旬尚且不肯言老,还能当堂拳打奸佞,作为学生又怎能不以老师为榜样呢?” 苏晏绕着他走了一圈,上下打量,” 我看杨首辅这六尺高个、这米升大的拳头,别的不说,两个卫浚还是能打得过的,何来年长体弱。”
有官员吃吃笑起来。
杨亭有点尴尬。苏晏又道:“说多病误事就更是言过了。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近来杨首辅抱恙时,我亦休了病假,身心皆瘁,死去活来,还得防着内人们一言不合就拆家。唉,那真叫一个大写的惨字……”
这下不但杨亭唏嘘不已,其他朝臣也想起苏晏之前病得有多凶险,圣上忧心之下几乎把整个太医院都抽空了,而且看那些太医们的脸色,就好似下一刻就要给他发丧了似的。结果前后不过半个多月,他又顽强地爬起来,去太子城主持两国会盟了,简直是吾辈励志之楷模!
当然好事之徒也生出了几声嘀咕:“苏阁老尚未婚娶,哪来的内人,还不止一个?”“也没听说他府上养许多姬妾,怎么还能闹事拆家呢?莫非如皇宫西苑的百兽房一般,豢养的是狮虎之流……”
御座上的清和帝转头掩盖面上一丝窘色,重重地干咳几声。随侍的富宝心领神会,尖声喝道:“肃静——”
大殿中霎时安静下来。苏晏也觉得自己这下有感而发得太真实了点,连忙拐回正题:“这满朝文武谁没生过病,若是人人生场病就要‘乞骸骨’,岂非一殿都是骷髅架子了?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还望首辅大人收回辞表,继续主持内阁。”
不少臣子齐声响应:“请首辅大人收回辞表,继续主持内阁。”
清和帝道:“杨卿你也看到了,不仅朕不同意,大臣们也不同意。”
杨亭听了,神色反而变得平静,拱手禀道:“臣自称年长多病,确实只是借口,实是因为身在首辅之位,无一日不诚惶诚恐,愧无寸能,唯恐误国。自柱国公(李乘风)告老后,内阁历经数度风波,首辅几易,可以说是青黄不接。当初圣上擢升臣为首辅,并非臣有与之相匹配的才能,而是因为臣可以作为承前启后的中转。
“故而臣一面如履薄冰地主持内阁事务,尤其在奉‘居守敕’代为监国时,更觉自己难堪大任;一面期待着后来者居上,能从臣手上接去这副重担,好让臣彻底松一口气。
“时至今日,臣终于等到了这个人——
“内阁次辅、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左侍郎苏晏苏清河,身负文韬武略,屡树伟业丰功,更可贵的是他一片公义之心,以天下为己任。由他担任内阁首辅,引领群臣辅佐君主、扶植社稷,乃是众望所归。
“臣愿收回辞表,继续为朝廷效力,但首辅一职恳请移交于苏晏,如此便是臣之大幸,国之大幸!”
杨亭说完,深深拜伏于地,不得恩准不起身。
众人哗然——自尧舜之后,无论帝王还是大臣,只见过设法夺位、被逼退位的,没见过真正自愿禅位的。杨亭此刻一言一行皆是情真意切的模样,怎么也看不出被迫的痕迹,当真出人意表。
苏晏愕然摇头:“杨首辅何出此言!下官资历尚浅,如何能位居杨大人之上,担任首辅?更别说我还要叫您一声师叔呢!”
杨亭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苏清河,你的确比我更适合担任内阁首辅,不必再谦逊。正如你所言,‘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还望你勇担重任,切勿推脱。”
苏晏还没回过神来,怔怔地道:“我今年才二十二……”
“甘罗十二为宰相,周公瑾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我朝最年轻的三元鼎甲,位列朝班时也不过十四岁。少年未必不及老,时势英雄两相造。”
“杨大人说得好哇!” 于彻之抚掌笑道,“少年未必不及老,时势英雄两相造。臣附议!”
于彻之原本坚决反对苏晏扶持幼主,以防其生出摄政之心,后来得知立代储君之争,只是苏晏与皇帝早就商量好的一出戏而已,始信苏晏忠君爱国之心不亚于自己,而分判大势、制定国策与知人善任的才能又在自己之上。既然杨首辅自愿让位,他身为群辅又何必去反对?
“臣附议!”李乘风致仕后,吏部尚书之位空缺至今,政务皆由右侍郎代理,而少了主心骨的吏部大臣们知道新的 “天官” 即将诞生,显得比其他几部激动得多。
“臣附议。” 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楚丘,率领一众御史言官表态。
“臣附议。” 因军功新晋,在武将中声名鹊起的明威将军戚敬塘也出了列。
“臣附议……”
俗话说,花花轿子人人抬。锦上添花从来都是人所乐为之事,一时之间附议声四起,莫说那些对苏晏心怀不满的官员们,在群情汹涌的时刻不敢跳出来反对,就连满心嫉恨与酸楚的次辅谢时燕也不吱声。
谢时燕与江春年对视一眼,见彼此眼中都写着憋屈无奈,但事已至此,除了暗自嗟叹世事弄人,今后努力去抱新首辅的大腿,还能怎样呢?难道要像焦阳与王千禾那般,被皇帝一撸到底,最后连老家宅子都被乱军烧掉?
御座上的朱贺霖内心大喜,面上一派严肃郑重,见苏晏带着困惑之色还想说些什么,当即截断了他的话头,宣布道:“杨首辅的举荐与众卿之意见,朕收到了,会深思定夺。退朝!”
出了奉天殿,朱贺霖兴奋得肩辇都不坐了,大步流星地在宫道上疾走,后面追着气喘吁吁的內侍们。富宝追上他唤道:“皇上慢点儿,仔细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