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有后台-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略可不是为了保护。
而是专门拎出来当成出气筒。
世家虽然强横,但却有着做事的套路,他们成功威逼了大唐皇族让步,甚至定下约束让顾天涯一辈子不准执掌大权,这事搁在任何人身上,恐怕满肚子都会窝着火。
若是普通人窝火也就罢了,但是顾天涯的妻子是平阳公主。
所以,世家得给顾天涯撒气的机会。
恰好密云孙氏欺压顾天涯十八年,岂不正是用来撒气的最好靶子?
而密云孙氏也很乖巧,这半年时间一直在行善积德,他们通过不断掏钱,上赶着表现自我,家族实力不断垮塌,终于让老百姓放下了仇恨。
他家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帮着整个密云县撑过了青黄不接,如今放眼全县七十八个村庄,到处都可以听到老百姓的赞扬声。
这是一道坚硬如铁的保命符,可以让顾天涯的那个凶悍媳妇拎不起屠刀。
密云孙氏,终于可以活了。
密云一县,这半年发展的很不错。
许多寡妇开垦了荒田,以后算是家中有了产业,而山东那边由于遭灾,许多百姓纷纷逃荒,大多是去关中富裕之地,有一部分则是选择了河北。
确切的说,是河北密云县。
再确切的说,他们不是心甘情愿的。
顾天涯在李世民那里有三成铁业股份,他把今年的所有收益全都折算成了人口,而李世民自然是喜出望外,几乎是上赶着帮他截住一部分流民。
“想去关中?想去长安?门都没有!本王的妹夫给了大价钱,你们这些流民乖乖的去河北吧……”这是李世民的原话。
而顾天涯则像个翘首以盼的老鸨子,不时就会从嘴里蹦出一两句吓人的话:“来呀,快活啊,我们河北的女人很带劲,随便来多少男人都能吃得下……”
就这样,舅哥和妹夫两人合伙做了一件贩卖人口的龌龊事。
他们把山东逃荒的两千多个汉子,直接弄到了密云县里当种马。
刚开始的时候,还允许汉子们挑选‘妻儿’,但是到了后来,剩下一些寡妇情况不妙,几乎都是好几个孩子,那些汉子感觉压力太重。
顾天涯‘勃然大怒’,几乎每天都在大吼,咆哮道:“白给你们老婆,顺便还捎带着娃娃,这种好事哪里去找,谁敢再挑挑拣拣试试看?他娘的,看不起我这个媒婆是不是?看不起也行,本官有的是办法整治你们……”
他大手一挥,娘子军狞笑登场,所有的山东逃荒汉子,强行被拉去寡妇家中成亲,不管愿不愿意,先摁到床上睡上三宿。
想逃跑是吧?窗户都不给你留条缝!
并且门口还杵着两个娘子军的军卒,一连三天像是门神一般的守着,直到山东汉子被寡妇们搞得两腿发软,娘子军的彪悍大汉才挤眉弄眼的打开门。
先是问一声女主人,十分热情问道:“嫂子,感觉满意不?”
如果女主人含羞带臊的点点头,那么这个强点鸳鸯谱的事儿就成了。
但是只要女主人稍微眼圈一红……
呵呵!
立马把山东汉子重新摁回床上,两个彪形大汉继续在门口杵着。直到女主人把汉子睡服为止,从此‘心甘情愿’的留下来成家。
至于会不会逃跑?
这时代你逃跑一个试试看?
“路引你有吗?”
“通关可能吗?”
乖乖滚回家里过日子去吧。
整个密云县,顾天涯说了算,虽然县衙里重新赴任了一位县令,但是那位县令只把自己当成个泥雕塑,屁事不管,只领俸禄。
县令不管事,县丞则是程处默升任,这货身为顾天涯的徒弟,自然要帮着师父搞好民生,偏偏这货是个二愣子脾气,做起事来属于顾头不顾腚的那种人……
于是,整个密云县出现一大怪事。
县丞每天领着一群衙役,来来回回在全县奔走,衙役们手里拿着册子,吆三喝五的咋咋呼呼,每当到了一家,进门先是瞪眼,然后拉着山东的汉子,恶行恶色的进行逼问。
“已经成婚一个月了,为什么还没有孩子?”
“什么?忙着开垦荒田?”
“嗯嗯嗯,开垦荒田很重要,但是生孩子也很重要。你看看你,牛高马大的竟然屁用没有,你白天去开垦荒田,难道晚上也开垦荒田吗?”
“记住了,官上有考核,最迟月底,必须有娃,到时我们会再来一趟,你可不要逼着我们县丞翻脸,我们县丞一旦翻脸,发起飙来他自己都害怕……”
这时候,充当屋里威胁的程处默会抽出横刀,叹一声道:“本官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了。”
山东汉子吓的两股战战。
这一番套路,属于威逼恐吓的招数。
唱完了白脸以后,会有唱红脸的登场。
这时候出面的衙役基本都是面善之人,一般都是拉着山东汉子嘘寒问暖一番。
然后!
说辞来了……
“大兄弟啊,你得加把劲呀。咱家县丞的师尊定下规矩,只要生娃就能领取三百斤粮食,另外还给五尺布,送给娃娃做衣裳。”
“咱也知道这种事情不能强求,可是兄弟你多加把劲不就成功了?加把劲哈,别让大家难做,我们月底还会再来哟,记住会有三百斤粮食和五尺布的奖励哟。”
“哈哈哈哈,你答应了,那行,那行,咱在册子上给你记录一下,月底会带着产婆给你娘子检查,大兄弟,棒棒哒……”
红脸唱完,安抚已毕,一群衙役跟着程处默吆三喝五,再次去另一家进行同样的威逼利诱。
就这样,整个密云县的气象为之一振。
短短五个月时间,竟然有上千个寡妇怀孕,可怜山东的逃荒汉子,为了密云县的发展付出了汗马功劳。
而这时候,顾天涯要启程离开了。
这一日晨光甚好,东方一轮红日攀升,浩浩金光,涂抹大地,顾天涯首次穿上官服,骑着一匹马儿缓缓离开顾家村。
村口处,昭宁遥遥相望,此时六个月过去,昭宁的腹部已隆,但她因为常年领兵,身体素质强过普通女子,所以并未显得虚弱,反而气色比未怀孕之前更好。
她站在村口送别,身旁陪着小青小柔,突然昭宁眼圈泛红,冲着顾天涯大声呼喊,道:“每隔半个月,回家来一次。若是不敢不回,我就挺着大肚子找你去……”
顾天涯骑在马上回首,脸上现出别样一般温柔,突然朝她挥了挥手,道:“我虽然去的是最南一县,但是快马疾驰一日可回,哪能半个月回家一趟啊,我每隔七天就会回来看你……”
昭宁登时大喜,连连点头道:“说定了,就七天。”
顾天涯郑重点头,再次朝她挥了挥手,道:“媳妇儿,我去了啊。”
昭宁眼圈更红,陡然转头回村,还没走出几步,已经放声大哭,道:“你有你的志向,我做妻子的不会拦你,我会在家里好好看家,帮你把密云县发展的更红火。可是天涯啊,为什么我的心里好难受呀。”
顾天涯心中一阵抽疼。
但他强行忍了下去。
他猛地挥动马鞭,轻轻在坐骑一打,跨下健马嘶鸣一声,风一般的冲刺而起。
后面十个兵卒,同时打马跟随,官道之上仰起灰尘,十一骑转眼之间远去。
此去距离家乡,恰是四百里遥。
整个天下所有驿站,只有顾家村这个特殊,可以拥有千亩土地,可以驻守兵卒百人,但是其它驿站不行,最多只能驻卒十人。
所以顾天涯只带了十个兵,前往河北道最为南边的一个县。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当晚另有一支骑兵启程……
五百铁骑,悄然而去。
此时距离那一场‘事变’,时间已经不足两年半。
第126章 大帅,给我们撑腰啊
顾天涯需要通过五次调动,顺水推舟一般的接近长安。
历史这东西,没人说的清,即使是同一个事件重新再来一次,恐怕演变的进程也不会一模一样。
哪怕时间相同。
哪怕人员无改。
但是总有一些重大节点,无论如何也是避不过去,就好似冥冥之中有种无法破除的规则,历史小势可以变但是大势不可改,该发生的事情,终究还是会发生。
先从第一次调动开始。
当日晚,日暮夕。
河北道,博州博平郡。(注:今山东聊城)
顾天涯带着十个兵卒,终于踏进了即将履职的新地方。
这时只见一个兵卒探手入怀,很快从怀里掏出一份小册子,这个兵卒将册子展开,磕磕巴巴开始诵读,道:“博…博州,和檀州乃是同级,下…下辖一共三个县,其中,博平县乃是州治之所,曾经属于十万石的上县之列。”
“行了,别念的磕磕巴巴了!”
顾天涯呵呵一笑,顺势朝他摆了摆手,略带遗憾的道:“虽然你们已经在夜校里读了半年的书,但是顶多也只做到勉强认识文字,想要诵读县志文册,你们暂时还没有能力……”
那个兵卒讪讪一笑,但他仍旧举着册子想念,似乎并不是为了表现,而是想尽到一些职责。
顾天涯叹了口气,看着他问道:“这是昭宁的命令吧?她想让你们成为幕僚?”
那兵卒连忙一挺胸口,大义凛然的道:“公主说了,幕僚才算有本事的人,公主让我们成为幕僚,这样才能帮您做更多的事。”
顾天涯哭笑不得,忍不住再次朝他摆了摆手,笑道:“人来世间走一趟,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你们乃是强横武勇的战士,擅长的乃是冲锋陷阵厮杀,为何非要本末倒置呢?其实做幕僚未必能帮的上忙。”
那兵卒憨厚一笑,下意识摸了摸脑袋。
这时其他几个兵卒凑近跟前,各自眨着眼睛伸长脖子,小心翼翼问顾天涯道:“如果俺们成不了幕僚,那该如何才能帮到您呢?俺们可都是公主专门挑选的人,每一个都算是军中最聪明的人……”
顾天涯哈哈大笑,指着他们道:“最聪明这种词,连我都不敢用,你们共有十个兵卒,难道全都最聪明吗?这是语病啊,自己琢磨琢磨。”
可惜十个兵卒面面相觑,压根想不通自己错在何处。
顾天涯叹了口气,道:“算了算了,不难为你们了。咱们娘子军虽然强大,但是昭宁从未想过谋取至尊之权,正因为她的这个心思,所以她从不愿涉足内政,她只是带兵坐镇北地,不肯招揽内政幕僚,现在赶鸭子上架,岂不是贻笑大方。”
那兵卒鼓了鼓勇气,突然小声说道:“公主是女子,心地很善良,公主不愿意涉足内政,是因为她不想和哥哥争。”
顾天涯顿时有些意外,忍不住拿眼看着这个兵卒,足足好半天之后,才略带稀奇的道:“原来你还真是个聪明人,难怪能被昭宁给选出来。”
那兵卒再次憨厚而笑,咧嘴道:“俺们十个人,都是娘子军里最聪明的。”
顾天涯登时翻个白眼,道:“我明白了,这恐怕是有人提前教你们背诵的东西,否则以你们的杏仁脑子,根本不可能明悟昭宁的心思。嗯嗯,让我猜猜看,是马三宝教的吗?不对不对,马三宝没这么精明。是小柔教的吗?也不对,小柔只是性格温婉而已……”
陡然他再次发笑,悠悠然道:“我想到了,是小青对不对?这种管头不顾腚的办法,强行让你们背诵说辞,似乎也只有小青那种性格,才能干的出来这种奇葩之事。”
几个兵卒讪讪低头,扭捏道:“青将军下了严令,必须让俺们聪明起来。俺们要是成了幕僚,才能帮您去做大事。”
“屁话!”
顾天涯被气乐了,指着几个憨子道:“你们确实能够帮我,但却不是成为幕僚,你们能帮我的只有一种事,那就是拎着刀子砍下一颗一颗头颅。”
十个兵卒先是一呆,随即人人裂开大嘴,眉开眼笑的道:“拎着刀子砍人吗?这种事情俺们不用学。擅长的很,擅长的很。”
顾天涯哈哈大笑。
这时那个手拿册子的兵卒凑上前来,举着册子眼巴巴看着顾天涯,讪讪问道:“先…先生,啥是上县啊?”
说着把册子一页翻给顾天涯看,眼巴巴又问道:“这上面写着,博州有三个县,其中博平乃是州治之所,曾经属于十万是的上县之列。”
其他九个兵卒一齐探头探脑,满脸都是强烈的求知欲望,小心翼翼问道:“为什么十万石属于上县?”
显然他们真是忠心耿耿,根本没有放弃成为幕僚的打算。
他们受到昭宁的叮嘱,又被小青哄骗了一通,十个人的脑子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早日变成顾天涯的幕僚。
当幕僚,得聪明。
而且要学习,要不断的学习各种知识。
这十个兵卒不愿意放弃任何求知的机会。
顾天涯突然很是感动。
他忽然发现这十个兵卒很是可爱。
眼见十个兵卒一脸渴盼,顾天涯不知不觉变的肃穆起来,他缓缓吐出一口气,仔细给几人讲解起来。
“十万石为上县,这其实是按照人口规定的……”
顾天涯喜欢教学,而十个兵卒都是不错的学生,于是众人就在官道之上,展开了一次特殊的教学课程。
但听顾天涯道:“大唐立国之后,曾做人口普查,并且根据民户之数,重新修订各县级别,超过6000户的是上县,2000户的是中县,1000户的算下县……但是你们要注意一件事,这个‘户’指的是官统之户。”
十个兵卒连忙用心记忆,好半天后才小声求问不解,道:“什么是官统之户?”
顾天涯稍作沉吟,随即再次开口,道:“户是纳税单位,所以任何一个王朝都希望户数够多,而百姓一般不愿意分户,世家大族甚至几百上千人共用一户。出现这种情况,双方必然僵持不下,而自古以来华夏有个‘优良’传统,遇到僵持不下的时候喜欢各退一步。所以,就有了官统之户的说法……”
他说着看了兵卒们一眼,紧跟着又道:“官统一户,五口之家,大唐的6000户是上县,拥有人口超过3万人,若是按照一人一年300斤粮食计算,3万人需要900万斤粮食,呃,这个数字单位太大,以你们现在的学识暂时难以接受,那么我换个说法,900万斤粮食是9万石,现在懂了没有,一个上县一年最少要消耗9万石粮食。”
十个兵卒明显在努力理解,足足良久之后才算稍有领悟。
但他们不懂的地方更多,忍不住又问道:“既然9万石粮食就行,为啥上县要定为十万石。”
顾天涯突然叹息一声,似乎情绪变得很差,轻声道:“你们感觉一人一年只吃300百斤粮食足够吗?”
十个兵卒呆呆眨呀,显然是在思考换算问题。
顾天涯略显无奈,再次道:“我换个说法吧,免得你们想不通,一个人,一天,只有一斤粮食……”
十个兵卒终于明白,顿时跟着顾天涯一起叹气。
一斤粮食,怎能饱肚?
百姓干的是体力活,操劳沉重并且累人,别说是一斤粮食,三斤也能吞下肚,这还指的是妇女,并非是强装劳力的男丁。
所以一斤粮食只是让人饿不死的底线。
顾天涯缓缓开口,语气沉沉的道:“一个上县6000户,9万石粮食是底线,但是朝堂也知道这个底线太低,所以在这个基础上稍微又给加了1万石,1万石听起来很多,可惜这个数字要分摊给三万人,每人增加多少呢?一年多了33斤粮食而已。若是精确到天,仅仅多了7钱,连一两的重量都不到,十几粒麦子已经7钱多。”
十个兵卒呆立当场。
一天多吃十几粒麦子?这对于饥肠辘辘的百姓有何帮助?然而这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