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在大唐有后台 >

第50章

我在大唐有后台-第50章

小说: 我在大唐有后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否则的话,他的太子之位就做不好。
  天下世家一起联合要债,李氏皇族绝对无法立刻还清,所以只能安抚世家,把李建成推出来谢罪。
  王硅老货笑的悠然,仿佛已经从河北大捷的惊惧之中走出,这老东西缓缓抚着长须,慢条斯理的道:“既然已经定计,就得走上一遭,吾等先不前往皇宫,而是去往东宫,想必咱们那位太子殿下,此时正为河北战事欢喜呢。”
  旁边一人嘿嘿低笑,语带嘲讽的道:“但是他很快就会发现,他的欣喜要变成苦涩了。他的亲妹妹在河北建立莫大功勋,堪称几百年来扬眉吐气的大业,然而他这个做哥哥的大唐太子,却要出手帮我们把亲妹妹的战功夺过来。”
  “哈哈哈哈!”
  众人一起发笑,都觉得此事精彩。
  但也就在此时,猛听有人急急而来,看见一个家丁快速奔跑,跑到门口上气不接下气的回禀,语带急切道:“启禀诸位老爷,太子殿下登门。”
  嗯哼!
  众人全都呆立当场。
  王硅明显眉头一皱,眼中闪烁着疑虑,轻声沉吟道:“吾等刚要前去找他,结果他却自己来了?莫非李氏皇族早已有了准备,一接到河北大捷的消息立刻前来安抚?”
  思虑半天,不得其解,于是转头看向门口,对着那家丁缓缓下令道:“让他来!”
  仅这三个字,凸显了世家的高傲和狂横。
  堂堂大唐太子登门,他们竟然不去迎接,反而让太子自己过来,就像是前来拜谒(ye)一般。
  偏偏这种无礼之举,似乎乃是过往惯例,果然只见那个家丁急急而去,不多时竟然真的领着李建成进门。
  直到此时,王硅等人方才稍有反应,但见众人微微拱手,作势想要给太子行礼,哪知李建成忽然苦笑两声,语气很是平和的摆摆手,道:“大家都是熟人,这个礼仪不行也罢。”
  众人自持世家高贵,本就不欲给他行礼,闻言正好借机下台,顿时各自打个哈哈。
  唯有王硅目光闪烁,突然盯着李建成问道:“太子殿下突然登门,不知此来所为何事?老夫看你面带苦笑,莫不是遇到的疑难不成?”
  众人连忙也盯着李建成看,果然发现李建成的面色不算太好。
  只见李建成忽然轻轻吐出一口气,陡然从怀里掏出一份东西,那东西竟然乃是圣旨,上面已经盖上了玺印。
  但是李建成并没有宣旨,而是把圣旨缓缓举了起来,口中同时说道:“河北一战,全歼来敌,此次阵斩八万突厥,堪称数百年来最大功业,汉家吐气扬眉,一雪深仇大恨,当然了,这话是说给百姓听的,诸位乃是世家,建成乃是皇族,我们彼此都能知道,这事暗地里没法开心……”
  他说着停了一停,目光极其‘诚恳’的看着王硅,又道:“我李家建立大唐之后,竟然抗住了草原入侵,咱们先不管这个入侵是不是有人勾结,咱们单说这个大胜会让诸位感觉到紧张,若是所有世家全都心生惊恐,怕是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来吧?”
  他这话像是自言自语,然而目光一直看着众人,他满脸都是诚恳之色,永远是李氏皇族的那个老好人。
  果然众人全都心里一松,忍不住大喇喇开口问道:“既然如此,太子何来?想必不是过来说说闲话,必然是代表着皇族的意思。”
  “一点没错,正是如此!”
  李建成重重点头,脸色越发显得诚恳,道:“我李家为了安抚诸位之心,决定主动做出一些让步。”
  他说着把圣旨向前一递,直接递到了太原王硅的手中,这才又道:“李氏皇族诚意,全已写进圣旨,至于燃香宣读那一套,咱们都是熟人就免了吧。我直接把圣旨所写的事情说给大家听听,权当是大家走过了宣读圣旨的过场,如何?”
  众人听他语气诚恳,各自对他颇有赞赏,点头道:“既然太子坚持,吾等只好听着。但请一说,洗耳听闻。”
  李建成呵呵一笑,趁机诉说旨意,但他没有念诵文绉绉的那一套,而是采用了极其平白的话语,道:“封赐,太子中书舍人王硅,改任太子府中允,朝堂之上,加礼部侍郎?”
  王硅顿时眉头微皱,淡淡道:“只是太子府中允?只有礼部侍郎?”
  礼部侍郎乃是正四品的大官,乃是朝堂之上举足轻重的大佬,然而他似是并不满意,只是微微一笑道:“老夫原以为,会是国公爵。”
  言下之意,不说自明,他们世家的胃口,李氏皇族没能满足。
  哪知李建成忽然苦笑出声,拱拱手道:“王中允,给我一个面子吧,此次河北大战的功勋虽大,但是只能封出一个国公之爵。”
  他没有自称为孤,而是自称为我,身为大唐太子,姿态放得极低。
  然而王硅等人仍旧不满,可以说是丝毫不留情面,纷纷冷笑开口道:“既然能封一个国公之爵,为什么不是封给王氏族长?”
  李建成再次苦笑一声,仿佛很是无奈的道:“那个国公之位,已经预留给人了。”
  他说着又看向众人,第二次拱手请求,道:“诸位,给我一个面子吧。我是个当哥哥的人,想送我妹夫一个礼。”
  这话才一说出,世家全都炸了。
  但见一人面色铁青,几乎咬牙切齿道:“你说的莫不是那个河北小子顾天涯?一个烂泥腿子也敢封国公?此次河北之战,于他有何关联?你们李家皇族的脸面还要不要了,竟然想给一个烂泥腿子封赐国公。出身黔首,他能配么?”
  他只说李氏皇族这么封赐国公不要脸,却不想想他们世家争夺功劳要不要脸。偏偏还说的义愤填膺,仿佛胸中愤愤不平。
  幸好李建成脾气‘很好’,不断点头朝这人致歉,口中连连道:“是是是,他是黔首,是烂泥腿子,若是封他国公,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但是,他毕竟是我妹夫啊。诸位,给个面子可好?”
  可惜世家之人何等贪婪,哪里会有面子给他。
  李建成无奈一叹,突然像是改了口风,语带暗示道:“建成可以保证,这个国公并不是现在就封给他,而是把这份功勋封存下来,等以后时机恰当的时候才会给,倘若他一直不成气候,这个国公就不给了……”


第91章 大唐皇族,宫中密议
  此时大唐皇宫之中,聚集着十几位皇族,其中一半乃是年纪略高的长者,另一些则是年轻一代的人物。
  李氏精英,几乎尽在于此。
  年高者,如淮南王李神通,号称李家的常败将军,一辈子打的都是烂仗,但是放眼整个隋末英豪,无人胆敢小觑于他。
  为什么没人敢小觑于他,正是因为他能够打烂仗。
  他之所以每战都败,是因为每次都要扛起最艰难的战局,他虽然败了,但是李家其它人却赢了,这位看似中庸的老头子,一辈子都在为李家而付出。
  他不在乎名声,把中庸的本领发挥到登峰造极。
  他每战都是必败,始终败而不亏。
  据说这老头曾有一句名言,乃是针对当时整个天下的英豪,放言道:“你们可能赚了,但我永远不亏,你们在我这里打赢了一场,却在其它地方输给李家十场,老夫擅长的就是绵里藏针,慢慢会把你们全都给拖死,不服啊,来打我啊……”
  一个常年败将,放出这种狂言,可想而知那些英豪何等暴怒,一旦按捺不住火气就会率兵来打。
  于是,恰好中了这老头的诡计。
  所以这老头虽然打了一辈子败仗,并且几乎每一次都是战败而逃,偏偏却没人能够追死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搞东搞西。
  故而人送外号,隋末第一搅屎棍。
  除了这位淮南王爷,李家还有另一个老货,曾经乃是李家族老,现在担任宗正寺卿,负责管理整个皇族的族谱,出征祭祀的事情也少不了他。
  这老货的存在感很低,平日里几乎很少露面,但是同样无人胆敢小觑于他,因为这老货乃是个出了名的滚刀肉。
  蛮不讲理,喜欢躺下,老家伙最出名的一次搞事,乃是去荥阳郑氏借取军粮,一次借了五万石之多,信誓旦旦给人许下巨利。
  但是前几年大唐立国之时,荥阳郑氏拿着借契找他要债,结果这老家伙直接翻脸不认账,装死狗一般的道:“粮食是我借的,跟李家没关系,你们想要讨回债务可以,把老夫拉到东市上去卖,老夫体重过百,能卖不少钱呢。”
  荥阳郑氏大怒,岂能吃下这个亏,据说当时前去要债的乃是年轻家主,按照辈分还得喊他一声姑父,毕竟世家都有联姻,李氏曾经也是门阀,所以双方沾着姻亲,而且还是很亲的那种。
  眼见这老东西想要赖账,荥阳郑氏的家主暴跳如雷恐,破口骂他道:“老东西,别以为你现在成了皇族,我荥阳郑氏位列五姓七望,这一份债务可不是那么好赖的。李家若不肯还债,休怪郑氏翻脸……”
  结果老家伙不听这话还好,一听这话登时大喜过望,哈哈大笑道:“小兔崽子你竟然这么狂的吗?那可别怪姑丈我躺下了啊!”
  说完竟然真的双腿一蹬,直接两眼泛白躺在了地上,并且招呼家丁下人,立刻给他披麻戴孝,然后弄了一口王爵之棺,吹吹打打的抬去了荥阳郑氏。
  这老东西直接在郑家‘躺尸’三天,让人到处散播郑家逼死他的怪话,但是每当到了饭点之时,老东西立马从棺材里爬出来上桌,弄的那个郑氏家主无比腻歪,仿佛吃了苍蝇一般的恶心,偏偏打不得骂不得,还得陪着笑脸喊着姑丈,伺候老头吃饱喝足,继续回到棺材里躺尸。
  最后终于是郑家老一辈出面,好言相劝把这老东西劝走,那五万石的军粮利息全免,再也不用支付当初许下的巨利,只要还清本钱,就算债务两清。
  然而即便如此,这老家伙仍旧赖账不还。李家当初为了争夺天下,赊欠的债务实在太多,若是每一笔债务都要还清,怕是两三代人都没法还完。
  所以这老东西经常赖账,成为世家之人最恶心的滚刀肉。
  他和淮南王李神通,一文一物两个老家伙,算是李氏皇族的根基,乃是核心之中的核心。
  除了这两位老人以外,今日聚集皇宫的还有年轻一代,比如赵郡王李孝恭,同样也是李氏的核心人物。(注:此时还不是河间王)。
  世人只盯着李世民的赫赫战功,只看到李秀宁的横扫北地,但是很多人都会忽视,其实李家的李孝恭也很能打。
  这货在隋末大乱之时,凭借一己之力扫平巴蜀,攻占三十余州,直接俘虏朱粲,后来攻打南方,更是长驱直入,一战干挺了梁王萧铣,三战平定了整个江南,并且还镇压了辅公祐的叛乱,甚至带兵招抚了岭南诸州,其实古代哪有招抚一说,都是拎着刀子找人谈判,先打一仗,打完了再谈,整个岭南之所以归顺,无非是被李孝恭给打服了而已。
  这家伙今年也才三十五岁,只比李世民大了七年而已,但是他为李家建立的赫赫功勋,未必就比世人瞩目的李世民更少。
  今日皇宫聚集了这么多的皇族,连两位老人和李孝恭全都到了场,偏偏众人之中缺少了极为重要的一个,那就是同样不会被世人小觑的李元吉。
  这货堪称骁勇绝伦,可惜性情乖张,尤其大唐立国以后,渐渐变得穷奢极欲,并且做事偏执,目光也很短浅,近几年来不知为何,竟然和世家走的很近。
  他仍旧没能想明白,李家再也不是曾经的门阀,而是成了执掌天下的皇族,已经站在了所有世家的对立面。
  李家众人曾经劝他多次,甚至把李家的谋算暗示于他,结果这货不思帮忙,竟然跑去世家告密,幸亏没把实底透露给他,否则李家的大计必被揭穿。
  由于李元吉的特殊情况,所以皇族每次秘议很少喊他,尤其是今天一事,更加不能让他掺和,否则这货再去泄密,李家的努力付诸东流。
  却说此时已是中午,按说已经到了饭点,有那宫内力士小心翼翼的前来讨问,是否可以给诸位皇族送上餐食,可惜众人虽饿,却都摇了摇头。
  淮南王李神通慢条斯理的说着好饭不怕晚。
  大宗正笑呵呵的说着少吃一顿没什么大碍。
  李孝恭同样没有吃饭的心思,他朝着那个力士恶狠狠瞪了两眼。
  至于皇帝李渊,则是一直望着门外,忽然口中轻叹一声,语带伤感的道:“每次需要丢人,都是老大前去,唉,咱们等等他吧。他在外面给人陪着笑脸,咱们哪能在家里大吃大喝。所以等他回来再开饭吧,咱们一家人坐着一起吃。”
  在场皇族皆都点头,年轻一辈纷纷站起,由李孝恭负责领衔,一齐躬身行礼道:“叔父(伯父)教训的对,我们要等着大伯哥。他为咱们李家,受了太多苦楚。”
  由于今日乃是家族密议,所以小辈们并不称呼陛下,而是各自喊的叔父伯父,但是这种称呼并不算是失礼。
  李渊看了众人一眼,脸色似乎很是欣慰,忽然不知为何,眼中又显苦涩,仿佛叹息般道:“老大很好,老二很好,秀宁那丫头,同样也很好,就连你们这些小家伙,个个也都贴着李家的心,偏偏却有一个混账,后脑门上长了反骨……”
  这话语带所指,谁都知道说的乃是李元吉,在场小辈不方便接口,各自干咳两声装作没听见。
  但是李神通和大宗正却脸色一寒,突然一齐冷哼出声,盯着李渊道:“你若是下不了决心,我们帮你下这个决心。整个李氏几百口人,可不能全都因为他而死。”
  这话说的无头无脑,然而李渊却满脸苦涩,足足好半天之后,他才再次叹息开口,道:“还有三年时间,老大还能活三年时间。到时若是老四还不回头,就让他陪着老大一起去吧。”
  李神通和大宗正面色一软,陡然也都叹了口气。
  就在这个时候,猛听门外脚步有声,却见李建成终于归来,众人连忙站起来迎接。
  不但年轻一辈迎接,就连老一辈也都起身,甚至就连皇帝李渊,同样也是站了起来。
  李建成似乎因为赶路很急,所以进门之后不断咳嗽,他先是朝着众人点头,又给几位长辈拱了拱手,这才道:“大家先别急,让我喝口水。”
  说着抓起一个茶碗,仰头咕咚咕咚猛灌,那喝水的架势哪里像个太子,简直比民间的老百姓还有不如,但见他一气儿猛灌,喝完一碗仍不解渴,于是又抓起一个茶碗,再次仰脖子喝下。
  喝完茶水之后,忽把两个茶碗摞在一起,然后对着一个屋内侍卫轻声开口,仔细叮嘱道:“把我用过的这两个茶碗都烧一下,按照惯例砸碎之后深深埋在土里,万万不可传染于人,免得我心里甚是不安。”
  那侍卫连忙跪地,哽咽道:“殿下,其实不用如此啊。”
  李渊眼中明显不忍,同样开口道:“老大,这种话莫要再说了。”
  旁边一群平辈王爵,也都连连劝他,各自道:“大哥,您的病传不了人,我们不怕,无需如此。”
  然而李建成却摆了摆手,示意大家不要纠结这个事情。
  他缓缓走开几步,几乎是习惯性的和众人拉开距离,感觉自己的咳嗽沫子不会喷到旁人,这才再次开口说话,陡然大笑道:“诸位,那些人又被我骗了一次。”
  他满脸都是欣慰,猛地又是咳嗽一声,在场诸人心里发酸,看着他的笑容心感难受。


第92章 我李建成想去看看妹夫
  然而李建成却显得颇为兴奋,自己站在门边不断开口,再次道:“今日我去太原王氏的府邸,果然那些人正在聚众商议,我把姿态摆的很低,让他们感觉诚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