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有后台-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登时无比痛心,只觉得损失惨重,大叫道:“马,马啊。”
一匹突厥战马,在大唐能卖到五十贯。
顾天涯陡然撒丫子狂奔,直接把李世民等人撩在原地,众人都被他这一番动作弄懵了头脑,不知道这小子突然发了什么疯。
他们压根就不会知道,顾天涯是要急着跑回家,他得去找自己‘媳妇儿’吹一吹枕头风,死活也得从天策府的手中抠出一些利。
那些突厥战马,我们也得分上一份。
亲兄弟,明算账,何况你李二只是舅哥,哼。
倘若这事被李世民知道,恐怕又要追上去打死这个妹夫。
第87章 烽火点燃,百姓乞天
草原那边的入侵,比预测的时间要早。
虽然大家已经有了心里准备,但是没想到突厥人来的这么急,仅仅就在两日之后,边境突然出现了一股兵。
放眼一望,黑压压一群,宛如席卷大地的黑浪,不断朝着大唐边境进发,那是人数足有上万的骑兵,后面则是形色各异的突厥辅兵。
而那辅兵队伍之中,真的带着一头头犍牛。
果然一切都被顾天涯猜中了,突厥人确实熬不住这个冬天。
战争,来了!
一个巨大的烽火台,毫不迟疑的点燃了烽火,当那火光直冲天际之时,转瞬就被下一个烽火台看见,于是又有烽火燃起,向着第三个地方传递。
这是中原民族最为古老的手段,却是千百年来最为迅捷的传讯信息,自打商周已降,烽火一直保留,哪怕是沿用至今到了大唐,烽火台依旧是军事上最好的手段。
每当火光冲天之际,即使相隔很远也能看见,所以烽火的传播速度是光,它是这时代唯一能够破除地域限制的急速传讯。
只要第一个烽火台点燃烽火,其余烽火台几乎在瞬间就能看到,于是层层点燃传递下去,短时间就能传播很远,仅仅只需要一个时辰不到,烽火就能从边境传递中原。
边境一火起,诸火皆点燃。
倘若这时代有人能够飞上天空,并且从天空向下俯视而看的话,他会看到整个华夏大地突然出现无数光点,几乎每隔三四十里就有一处。
这些光点宛如一条蜿蜒曲折的线,转瞬之间连接了大唐的边境和长安。
整个华夏大地,气氛骤然紧张。
战争,来了。
最先看到烽火燃起的人,永远是守家卫国的兵卒们,这些兵卒看到烽火之后,几乎全都是脸色一白,然后,他们下意识攥紧了手中的刀。
随着烽火冲天,百姓们也会看到,于是整个华夏无论何处,几乎所有的百姓全都面色惨然,有人忽然双膝跪地,满脸流泪望天,喃喃道:“老天爷,开开眼,不要再打仗了啊,千万不要再打仗了啊。”
烽火继续传递,渐渐到了长安,于是整个长安的气氛陡然一紧,皇宫里直接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鼓声。
这鼓声乃是战鼓,敲响是为了鼓舞边境,哪怕边境守军并不能听到,但是相隔千里仍要为之敲响。
守我家园者,自古称为卒,今有烽火边境至,岂不擂鼓而祈福?所以大唐皇宫的这一面巨大战鼓,敲响并不是为了催兵奋尽,它是为了乞求上苍赐福,希望边境守卒能够活着。
既然是乞求赐福,那就不能男人敲鼓,但见皇宫大门之前,矗立着十几位女子,这些女子全是皇族公主,其中有几个甚至尚未成年。
敲响赐福战鼓的人,就是这些大唐公主。
由于战鼓实在太大,所以敲鼓的鼓槌也很大,这些公主们限于体力,敲鼓几下就会气喘吁吁,但她们并没有逃避,各自拿着鼓槌奋力敲击。
只可惜鼓槌实在太大太重,公主们渐渐变得力有不逮,好几个女子已是额头冒汗,大冷天的浑身已被汗水湿透。
突然一个少女公主大声疾呼,对所有公主厉喝嘶吼的喊着,鼓舞道:“姐妹们,用力啊。咱们身为大唐公主,平日能为百姓做的事情不多。今日烽火忽起,边境战事重燃,可惜咱们的本事太差,不能像平阳姐姐那样驻守边疆,那么咱们就使出所有力气,敲响这一面上苍祈福之鼓,希望咱们的鼓声可以感动上苍,让我大唐守家卫土的男儿能够活着……”
祈福上苍!
让大唐男儿活着!
于是所有公主再次奋力,重重敲响了这一面祈福的鼓。
鼓声如雷,震天动地,几乎笼罩整个长安上空,很多百姓主动来到皇宫门前。
仿佛只是很短很短的时间里,整个皇宫之前已经跪满了人。
有衣缕阑珊者,跪地而乞天。
有逃荒流离者,流泪在哀求。
又有无数平民百姓,整齐划一的叩头,突然一个老者领先开口,仰望苍穹大声疾呼,道:“今我汉家中原,烽火再次燃起,河北边境,必已刀兵,叹我汉家之地,为何总是凄苦风霜,受人抢掠,遭人屠戮,千百年来活的艰辛,几乎代代都是如此……然而我汉家儿女,脊梁永不肯弯下,天如父,民如子,今民子启告父天,我汉家从不缺少男儿,士卒从军者,守土而卫疆,必当奋力厮杀敌寇,不惜热血喷溅三尺,只因这一片土地,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华夏诸位先贤,于筚路蓝缕之中奋斗勃发,一角田,一块地,一粒粮,一颗种,这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任何人也没有资格抢夺,谁若胆敢抢夺,我们与之拼命,纵使身死,死不足惧,但我汉家守卫边疆之男儿,保家卫国而抛头颅洒热血,只求上苍赐福,护佑男儿活着……”
这一番话,老者仰天疾呼,瞬间带动无数百姓,几乎狂吼着一起仰天,嘶喊道:“只求上苍赐福,护佑男儿活着。”
整个皇宫门前,几千上万个声音。
又有十几位公主,奋力敲动着巨鼓,鼓声如雷之下,百姓嘶喊之音。
这是何等令人振奋的场景,然而不远处却有人不为所动。
但见一群世家官员正向皇宫走来,忽听有人笑呵呵的带着嘲讽,满脸不屑的道:“李氏皇族又在搞弄人心了,不愧是能够争到天下的家族。那个老东西乃是李家皇族的大宗正,每次遇到战事都是这老货出来告天,言辞确实铿锵,举止却如乞狗。这等荒唐可笑的举止,李家怎么就不觉丢人呢?”
他说着停了一停,伸手指着那些敲鼓的公主,语气越发嘲讽,再次道:“诸位看到没有,那位陛下竟把所有闺女全都派了出来,其中有个小的,年纪才有五岁,这样的小丫头也能敲鼓吗?这是做样子给百姓们看呐。啧啧啧,脸都不要了。他还真以为他的所有闺女都能成为平阳吗?他们李家能出一个女帅已经是几百年的福运了。”
又有一个世家官员紧跟着开口,这人语气同样也带着嘲讽意味,道:“李氏才刚坐了江山几年啊?欠我世家的债务尚未还清。不思与我等共掌天下,却想着从我等手中拿到更多!结果如何?报应来了。仅仅才拿到八个村庄的田亩,却要承受草原突厥的入侵,所得之少,报应之重,等会进宫上朝之时,我真想看看那位陛下的脸,想必脸色极其精彩,值得吾等浮一大白。”
一众官员哈哈大笑起来。
但是也有官员心性良善,忍不住皱眉提醒道:“突厥入侵掀起刀兵,受苦的总归是我百姓,诸位如此幸灾乐祸,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
一众官员顿时望向于他,淡淡笑道:“那是大唐的百姓,可不是世家的百姓。”
心性良善的官员更加皱眉,忍不住再道:“自古皇族与世家共掌天下,大唐百姓怎么就不是我们的百姓了?”
“哈哈哈哈!”
一群世家官员笑了起来,似乎是在嘲笑这人的迂腐。
但见有人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语带教诲道:“就算皇族与世家共掌天下,我们也不需要去在乎那些黎民,黎民者,黔首也,宛如那韭菜一般,隔了一茬还有一茬,又像是原野荒草,死光了也不会断绝,皇族为什么会在乎百姓,因为他们要保住自己的国,但是我们世家则是不同,我们不需要去在乎百姓……”
心善官员登时大怒,忿忿反驳道:“所谓国者,民族之聚也。诸位都是汉家血脉,读的都是圣贤之书,然而当此外族入侵之时,怎能说出这种不顾国家的话?”
可惜,他的愤慨全然无用。
那些官员不但充耳不闻,甚至有人已经面带不悦。
终于有个世家官员和此人交好,不忍心看他成为出头鸟,于是走过来将他拉开,小声劝解道:“郑兄,你这是何苦啊。小弟知道你姐姐嫁给了大唐太子,所以你对李氏皇族有些独特感情,但是你应当时刻谨记,你的出身乃是世家。你姐姐为什么会嫁给太子?那是因为皇族要和世家联姻!这种事情不能论及感情,双方只是一种礼仪交换。如此而已,你要认清……”
这人说着停了一停,紧跟着又道:“何为世家也?顾家不顾国!所谓世世代代不断传递绵延,传递的其实乃是一个‘家’字,世家,世家,世代传递的是家,有家,没国,这才是我们的利益。李氏皇族之所以在乎百姓,是因为他们要保住自己的国,但我们世家不需要在意这个国,因为国若是灭了我们跟着改朝换代就好,照样还是钟鸣鼎食,世世代代传递……”
那个心善官员怔怔立在当场,好半天后突然长长发出一叹。
他仿佛已经失去了和众人辩驳的兴趣,只是把目光看向皇宫门前的无数百姓。
他看着那些百姓不断叩头流泪。
看着那位李家大宗正的乞告上苍。
又听耳畔战鼓之声如雷,那些少女公主累的浑身是汗,不知为何,他心里陡然生出一个想法,暗暗道:“李家皇族,做的很好。”
第88章 世家也有热血之人
他猛然把目光转向河北方向,望着三十里外一处冲天而起的烽火,突然大喝一声,语带坚定的道:“吾郑观鱼,乃汉家臣,今有外敌入侵,岂能坐视而笑?吾虽只一书生,愿意投笔从戎,吾要召集家丁部曲,千里奔赴河北边境,力虽小也,助则尽心,唯有如此,念头通达……”
他说到此处,猛然转身离开,大声又道:“诸位同僚,咱们就此别过,皇宫的紧急朝会我不去了,现在就回家去召集人手。”
那个和他交好之人登时急了,连连喊道:“观鱼兄,你莫要犯傻,你乃郑氏族中次子,门下才有几个家丁?你不要去送死啊,留在长安纳福不好吗?”
“哈哈哈哈!”
远处响起郑观鱼的长笑,只听他豪迈回道:“哪怕只能召集一百家丁,也是我为了汉家做过事,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怎能只顾着利益去蝇营狗苟?崔翟兄,你勿要劝我了,倘若我战死河北的消息传回,你帮我到坟头上烧一张纸儿吧。”
笑声之中,人已远去,惹的一众官员皆都皱眉,有人冷冷发笑说道:“堂堂五姓七望门阀,竟然出了这么个东西。荥阳郑氏何等门望,怎能容忍如此子嗣。”
旁边轻哼两声,语带不屑道:“毕竟是个次子,见识还是差了。”
众人对视一眼,突然一起冷哼,道:“算了算了,由他去吧,左右不过是去送死,权当我等世家也出了力,到时正好借着此事发难,让李氏皇族赔偿一些利益。”
反倒是那个崔翟微微皱眉,总不是不自禁的回头去望。
突然不知为何,他竟也转身而回,大声道:“吾于郑观鱼交好莫逆,堪称是伯牙子期兄弟,他千里奔袭河北,吾不能看着他去枉死,吾也要回去召集家丁部曲,尽力帮着观鱼活下命来。”
这次,众多官员终于呆了。
有人怔怔看着崔翟离开,好半天才极其纳闷开口,道:“崔阀一向是世家的领袖。崔翟一向是不喜欢李家。为何?为何?他刚刚明明还在劝解郑观鱼,怎么一转眼竟然自己也要这么做?”
思之再三,不得其解。
这事,确实让他们感觉意外。
直到良久之后,有人缓缓开口,语带迟疑的猜测道:“天策府帐下,有一个程咬金,此人祖上接连四代为官,勉强也能算个书香门第,但是此人却是落草为寇,隋末之时上了瓦岗寨,后被秦王所收,随之东征西讨,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因为所立战功很大,大唐开国封了国公,当时颇有世家意欲联姻,最后被崔阀拨了头筹。”
众人这才明白过来,仿佛恍然大悟一般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据说联姻之人乃是崔阀的嫡女,似乎正是崔翟一母同胞的姐姐,崔翟虽然是崔氏门阀的嫡子出身,但他毕竟和郑观鱼一样太过年轻,年轻人,容易冲动,总是放不下亲情,做事会被亲情羁绊,但是这种事情不算什么,随着年龄增长会慢慢改掉,到时候世家嫡子成长起来,依旧还是吾等之辈的同行者。”
“正是如此!”
一众官员呵呵而笑,感觉已经找到了解释。
他们相互对视一眼,慢条斯理朝着皇宫而去,今日突然烽火点燃,大唐召集紧急朝会,这些世家官员只觉得兴奋十足,正要借机抨击河北的土地政策。
想要理清前朝田亩?
收回以后授田百姓?
呵呵呵呵!
真当我们世家是软柿子,你们李家想捏就能捏?大唐才立国几年啊?根基都还称不上稳固。就敢这么做,真是在找死。
前朝的隋炀帝比你李渊牛吧?杨广继承的隋文帝财富比你多吧?结果招惹世家之后如何呢?短短十来年就被我们掀翻了。
不但丢了自己国家,而且满门几乎灭绝,就算如此,我们还不放过他,史书上面重重写上几笔,他成了杀哥哥睡妹妹的暴君昏君。
哪怕千百年后,也没人能给他翻案,因为后人想知前事,只能通过阅读史书,而史书这个东西,恰恰掌握着世家手里。
你们李氏皇族想要理清前朝千亩,突厥人的突然入侵就是我们世家的警告。
可惜他们却不知道,迎接他们的是一场打脸。
此时的河北,是另一番景象。
当烽火突然点燃,火光冲天而起的时候,李世民正在顾家村里闲逛,这位大唐第一王爵满脸都是惊奇。
并且,很贪。
他什么都想要!
比如顾天涯领着他去看五口砖窑的时候。
他看到一群妇孺挖取泥土,用一个特殊的模子制作砖坯,然后送进窑中烧制之后,变成了一车一车的红砖,这位殿下亲自拿起两块红砖,重重的相互撞击一下。
然后他得出一个结论,这玩意的硬度比不上青砖。
虽然红砖的硬度比不上青砖,但是烧制起来却比青砖简易太多,所以,可以大面积推广。
也就代表着,其中有很大的利。
“我要……”
李世民几乎想也不想,直接展现出了贪婪,这位大唐秦王双手捏着红砖,满脸之上都是吓死人的表情,凶巴巴盯着顾天涯道:“这东西的秘方,我也需要一份。若是你胆敢不给,二哥我住在这里不走了。”
“行,给你一份!”
顾天涯想都没想,直接点头答应。
红砖这东西并没什么诀窍,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秘方,就算他想保密,很快也会被人琢磨出来。
两人继续闲逛,渐渐走到驿站那边,李世民远远看着驿站之后的几个火炉,突然再次急急开口道:“这个,我一要……”
顾天涯失笑出声,道:“炼铁的事情咱们本就已经谈好了,二哥你就算不说我也得给你一份秘方。”
哪知李世民猛然摇头,指着火炉之前几个妇孺,又道:“我的意思是说,那几个女人我要。”
顾天涯登时一怔,随即惊若天人,道:“想不到二哥你竟然这么大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