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有后台-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孩子们记住了故事里的那些内容。
以后随着他们慢慢长大的时候,就会从故事里不断的品味出无数蕴含。
而对于李世民和李建成来说,他俩却从故事里听出了很多很多,也正是因为听到了很多很多,所以两位皇族和顾天涯之间达成了一份默契。
这份默契,关系着整个华夏民族的未来。
时间一晃就是五个月。
李世民早已带着官员们回归长安。
但是皇帝和大臣们的目光一直关注着幽云。
春天已经过去,盛夏悄然远离,这是夏末秋初的季节,棉花到了采摘的时候。
原本是准备搞一场盛大仪式的。
可是所有人都按捺不住心中的迫切。
不管是世家中人,又或是平民百姓,几乎每个人的心思都放在棉花上,没有人愿意浪费时间去搞什么采摘仪式。
一点都不想耽搁。
只要采摘了棉花,就意味着有了收益,在过去的大半年里,无论世家还是百姓全都付出了太多太多,百姓们起早贪黑,汗珠子掉在地上摔八瓣,世家为了开荒种田,大笔钱粮使劲的砸。
一直往外砸钱,半年没有收益,许多财力薄弱的小家族,眼看着已经顶不住了。
所以,这个小家族急不可耐的发动百姓冲进了棉田。
仿佛是吹响了一个号角,又似乎终于看到了有人领头,于是在一夜之间里,所有家族都开始了动作。
三十多万百姓,宛如一股大军,潮涌一般冲进棉田,摘取着他们的劳动果实。
这是一场牵动很多人心弦的大事。
即使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也变得不平静起来。
各家都有探马上路,发疯般朝着幽云而来,同时又有早就留守在幽州的信使,各自带上收获的消息奔赴长安。
等到他们到了长安之后,汇报完幽州的棉花采摘情况,立马又会调转方向,再次发疯般往回疾驰。
如此往返不断,形成一股庞大的信使队伍,若是这时代有人能够从高空俯瞰大地的话,必然会震惊的发现官道上每时每刻都有骑士在狂奔。
不是一个两个骑士。
而是几千上万个信使。
偌大的长安城中,每一天都会有新的消息送达。
比如这一日凌晨,天色尚且漆黑一片,突然寂静的夜里响起急促马蹄声,顿时让守城的士卒们一个激灵。
尤其是负责此门的城门令,几个箭步就冲到了城门前,急急招呼道:“兄弟们打起精神来,随时准备给外面的人开门,若是本将军猜测没错的话,这肯定又是哪一家的信使回来了……奶奶的,真够拼的,现在才是五更天吧,当信使的果然都是疯子。”
他话还没有说完,外面的马蹄声已经急速接近,猛听有人高声呼喊,急急道:“敢问是哪位将军今夜守门,在下乃是皇家内务府的信使,烦请守门的兄弟们辛苦一下,帮我把城门给打开了吧。”
内务府的信使?
守门令面色一变,连忙高声回答道:“外面的兄弟莫急,本将军这就让人给你开城门。”
然后转过头来看向士卒们,急急道:“快点快点,立刻开门。”
其实压根不用他催促,士卒们早已奔跑过来,先是摇动巨大的绞盘,轰轰隆隆放下外面护城河上的吊桥,另有几十个士卒齐心协力,喊着号子打开了厚重的城门。
外面等候的信使一抽马鞭,几乎在瞬息之间冲进了城门。
这人在冲进城门之后毫不停留,继续用极快的马速向城中冲去,夜色沉沉的长街上,却听到他的一句感谢遥遥传回来……
“各位同袍辛苦啦,天还没亮就给我开门,等我日后有了闲暇,必然请兄弟们喝酒。谢谢诸位,我先报信去也!”
城门令连忙拱手抱拳,远远望着信使的背影高喊道:“不劳相谢,这是吾等职责。但是喝酒的事可不能忘了啊,你们这些信使个个都有钱,每趟领的那些赏赐,实在让兄弟们眼馋……”
此时那信使早已去的极远,但却有一声爽朗长笑传来,哈哈道:“好,在下记住了。待有闲暇之时,包下城中春花楼请客。”
守门的士卒顿时咋舌,连连道:“这个家伙真敢吹啊,竟然要包下春花楼。”
城门令却嘿嘿一笑,摆摆手道:“你们还别不信,人家真有这个实力。自从幽云那边开始采摘棉花,这些负责送信的家伙全都发了财……”
他说着停了一停,看着麾下的士卒们又道:“知道人家为什么这么玩命的送信吗?那是因为他们每次带回消息都有大赏。有时候是钱,有时候是丝绸,甚至有时候因为汇报的消息太过惊喜,听消息的那些贵人随手拿起一样宝物就赏了。”
说着又是一停,啧啧感叹道:“比如前几天程府上的一个信使,就被程国公挥手砸给了一个玉貔貅,虽然程国公赏赐东西的力气大了点,一不小心砸的那个信使脑门直冒血,可是那个貔貅毕竟赏下来了啊,送到东市的店铺里卖了五贯还不止……”
咕嘟!
守门的士卒们齐齐咽口唾沫,满脸羡慕的道:“价值五贯的玉貔貅?随手就给赏赐了?”
一个士卒下意识望向长街,恍然大悟道:“怪不得这么玩命,要是换了俺也会玩命。命才值几个钱啊,说不定一次赏赐就够本了。到时候就算累死,但是家里的老老少少有钱花……”
城门令哈哈一笑,抬脚踢了这个士卒一下,笑骂道:“行了,别羡慕了。虽然信使这份差事让人眼馋,但是咱们守城门的差事也很重要。”
那士卒叹了口气,懦懦嘀咕道:“重要是重要,就是粮饷少。”
“屁话!”城门令轻喝一声,满脸严肃的道:“身为大唐城门卒,你眼里只有粮饷吗?”
你士卒顿时脖子一缩,连连告罪道:“将军莫要发火,是俺说错了话。”
“唉!”
城门令忽然叹息一声,伸出手来拍了拍他肩膀,语重心长的道:“本将军知道你们活的艰难,也知道你们为什么会在乎兵饷,自古当兵吃粮,乃是天经地义,若不是为了挣点兵晌养家糊口,谁愿意离开自己的老婆孩子热被窝?但是你们也要明白一件事,守门卒的兵晌不能跟军中士卒去攀比!”
他说着微微一停,紧跟着又道:“军中的士卒需要上战场拼命,可你们谁听说守门卒需要拼命了?尤其是咱们守的是长安,这几乎是一辈子不可能遭遇战事的地方……”
那士卒落寞点头,语带苦涩的道:“您的话俺懂,可俺宁愿去战场上拼命。咱们城门卒的兵晌太低了,实在是没办法养活一家老小啊。”
城门令抬脚又踢了他屁股一下,道:“行了行了,别摆着一张苦瓜脸,本将军给大家透个实底,你们的收入很快就会增加。不但会增加,而且加很多,这里面不但有朝堂上的赏赐,而且还会有世家豪门的奖励,到时候,每人最少都能有个一两贯……”
“真的假的?”
士卒们唰唰几声凑过来,全都眼巴巴看着城门令道:“将军您可不要哄我们。”
一个两个脸上尽是期待。
城门令心中不忍,于是咬牙略作点醒道:“自从十日之前幽云那边开始采摘棉花,长安和幽云两地每天都有无数信使在奔波,为了能够让信使们及时进城,朝堂上命令咱们随时要给信使开城门,这是一份所有大人物都很在意的条令,它的重要性远高于长安城的宵禁令,那么你们可以好好想想,这事对于咱们这些守门之人有何好处?”
士卒们面面相觑,可惜根本想不到什么,于是全都讪讪看着城门令,涎着脸讨好道:“将军,您知道俺们都是粗人。”
城门令哭笑一声,只能继续点醒道:“由于这份特殊条令的颁布,咱们守门卒比平日辛苦了很多,就比如刚才那般,五更天的就得给人开城门。开完城门之后为了保证城中安全,必须马上又得把城门关好,然后呢,一旦有信使到来又得开一次……”
“这就意味着,咱们整夜整夜的操劳。人人精疲力尽,必然叫苦连天。”
“而朝堂上的那些大佬,以及世家豪门的那些大人物,他们会对这种事情视若无睹吗?他们肯定不会让咱们白白受苦。”
“如果不是咱们熬夜受累的给信使们开城门,他们怎能在第一时间里听到幽云那边的消息?所以说啊,咱们有功劳。”
“既然有功劳,那么朝堂上就得赏赐,这是大唐的规矩,任何人都不会忽视。”
“现在你们明白本将军为什么会说收入要增加了吧?”
士卒们恍然大悟,人人脸上带着兴奋。
但是很快又有一个士卒发出不解,讪讪问道:“将军您说的朝堂赏赐俺们懂了,可您说世家豪门也会给奖励是因为啥?”
“笨!”
城门令没好气的瞪他一眼,道:“幽云那边采摘棉花的消息何等重要,谁家不想让送信的信使早点进城?若是不给我们一点好处,难道不怕我们刁难他们的信使吗?”
那士卒呆呆一怔,愕然道:“我们确实不敢刁难信使啊。朝堂上有严令必须第一时间开门。”
城门令哈哈大笑,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们不懂人心,但是那些世家懂。虽然他们明知道朝堂上有严令,也知道咱们绝不敢刁难信使,可是,他们仍旧会给咱们好处。毕竟人心就是如此,谁都害怕有个意外。对于那些世家豪门来说,他们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及时得知棉花产业的消息。为了保证这一点,他们任何意外都不想有……”
“所以他们肯定会给我们好处是吗?”士卒们满脸都是兴奋。
城门令笑呵呵的扫了士卒们一眼,悠悠然道:“都给本将军打起精神来。只要干好了这份差事,我保证每个人都有钱拿。”
说着又扫了士卒们一眼,郑重道:“如果哪个世家没有给好处,本将军亲自去替你们讨公道,这总行了吧,谁也别想苛待我麾下的兵。”
士卒们登时欢声雷动。
大家都知道自家将军的来历很不凡。
虽然只是个城门令,但是出身乃是皇族。自从三年前玄武门大战之后,长安城的所有守门令都是皇族。
第304章 一位国公的后悔
另一边,大唐皇宫。
此时乃是五更天稍过一点,正是大唐早朝即将开始的时候。虽然太极殿的大门尚未打开,但是满朝文武早已提前在殿前候着了。
三五成群,都在闲聊。
这时候才发现,气氛显得很和谐。但见大臣们闲聊并没有严格的派系之分,竟然出现了武将和文臣嬉笑打趣的场景。
甚至出现了旧派世家和新兴势力融洽相对的局面。
若是放在三年前,此景绝对不会有,那时候每次上朝之前,太极殿前必然是分成两派,泾渭分明,剑拔弩张。
按说这种情况极为的诡异,无论是旧派世家还是新兴势力都觉得离奇,偏偏大家虽然感觉离奇,但是却越来越变得习以为常。
唯有那些极其精明的大佬才能隐隐明悟,这是因为大唐内部渐渐消除纷争的缘故。
自从大家参与了棉花产业,并且被顾天涯画了一个外面世界很大的画饼之后,大唐所有的官员和世家,已经没有心思再在内部争斗了。
他们至今仍能记得,顾天涯满脸不屑的样子,嘲讽他们道:“蝇头小利,有何可争?千百年后,徒留骂名。”
他们也清楚的记得,顾天涯拿出一份精密无比的地图给他们看,那份地图上的疆域之广,惊呆了当时的所有人。
他们还清楚的记得,顾天涯满怀信心的跟他们说:“等到棉花采摘之后,纺织产业就可以开始,到时候,我带着你们所有人发大财……”
那一刻,顾天涯的眼中似有两道厉光,幽森爆闪道:“天下的钱,全是我们大唐的钱。”
那一刻,他们在场所有人也都目光爆闪,心中有一股血脉喷涨,尽是对财富的憧憬:“天下的钱,全是我们大唐的钱……”
太极殿的大门缓缓打开,显然是到了即将早朝的时刻。
但也就在这时候,文武百官全都听到一阵急促马蹄声,众人下意识转头去看皇宫大门那边,正好见到一个骑士急速的冲进宫门。
“是信使?”有人脱口而出。
只见那信使冲进宫门之后,翻身下马一路朝着某个方向急奔,沿途虽然遇到好几队巡视的皇宫羽林卫,但是没有任何一队羽林卫予以阻拦。
相反,还专门派出几个羽林卫疾跑着保护。
忽听官员队伍里的刘弘基啧啧两声,满脸羡慕的看着那个信使道:“这必然又是内务府的信使,带回来最新的棉花采摘消息。昨天夜里才回来一人,现在刚刚五更天又回来一人,果然不愧是皇后娘娘的产业,手笔之大完全不是咱们能比的,动用这般多的信使频繁往来,真不敢想象到底能采摘多少棉花。”
旁边有人冷哼一声,低声呵斥道:“姓刘的,管好你的嘴。须知祸从口出,皇后娘娘也是你能议论的?”
刘弘基一怔,转头看向说话之人,登时冷笑一声,满是不服的道:“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张亮大将军,怎么着?咱老刘说错话了吗?我羡慕皇后娘娘的产业有何不可?这事就算是陛下知道了也不会责怪。你算个什么玩意,反倒跳出来咋呼。”
张亮大怒,一撸袖子道:“姓刘的,我看你是找死。”
刘弘基完全不惧,反而得意洋洋开喷,嘿嘿坏笑道:“某些人啊,当初自作聪明,非要玩那一套谨小慎微的把戏,结果只在幽云那边开了一千亩荒地,现在看到大家马上要发财了,某些人的心里又酸又妒,完全听不得棉花产业四个字,谁说这四个字就和谁急。但你以为我刘弘基是吓大的?老子偏偏就要在你面前说这四个字,棉花产业,棉花产业,哈哈哈哈,你能把我咋样吗?想动手干仗是吧?老刘我随时奉陪。”
张亮又气又恼,面红耳赤咬牙。
这时候有武将看过不眼,几个国公走上来劝架,其中徐世蹟拉住刘弘基,佯装不悦的呵斥道:“你明知道张将军心里难受,为什么非要拿话去刺激他?”
另一旁则是程咬金等人拽住张亮,不断劝慰道:“老张你别跟他一般见识,刘弘基这货就是这般嘴脸,你又不是第一天认识他,跟他置气完全是自找没趣。你不就是家里种的棉花少了点吗?今年再多迁徙一些百姓过去开荒就是了。听兄弟们的劝,千万可别闹起来,太极殿已经开门了,陛下马上就要临朝,你要真是闹起来,少不了一顿训斥……”
张亮一声叹息,满嘴都是苦涩,道:“我老张也不是非要闹,可我这心里说不出的苦啊。明明大家都是天策府出身,姓刘的他当初还不如我混的好。可就是因为我一时犯了小心眼的毛病,仅仅在幽云那边种植了一千亩棉花,这事连陛下都不曾恼我,顶多也就是调侃我一句太过谨慎。可是他刘弘基,整天在我跟前叽叽歪歪。”
老程呵呵一笑,伸手拍拍张亮肩膀,道:“行了行了,消消火气。其实刘弘基并不是故意刺激你,他纯粹是因为马上要赚大钱了导致兴奋难耐而已,毕竟这厮在幽云那边种了足足三万亩棉花,眼看着要有收益了怎能不显摆显摆。咱们都知道他的脾性,天生就是一副这种嘴脸。”
张亮的面色更加凄苦,忿忿道:“越是这样我越来气,为什么只有我种了一千亩。”
忽然眼巴巴看向程咬金,满脸讨好的道:“程知节,咱俩的关系一向很好吧。我听说你家也种了三万亩棉花,等到采摘之后能不能卖一些给我。”
老程登时把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般,牛眼一瞪道:“那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