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朕摊牌了,朕是皇帝 >

第87章

大唐:朕摊牌了,朕是皇帝-第87章

小说: 大唐:朕摊牌了,朕是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剩下李世民站在门口,眉毛微皱,扣了扣自己的后脑勺,他是怎么也想不出,这在泥巴上刻字,真的能比雕版印刷术还好?
  ……
  其实在胶泥上雕刻文字,整个做法和流程有点儿像是咱们现代的雕刻印章一样。
  只不过活字印刷术所使用的胶泥个体大小必须是一样的,一块胶泥上只能有一个字。
  而薛海刚刚让一众匠人们将每个字都雕刻至少十个胶泥模具出来,其原因就在于剩下的九个胶泥模具是用来备用的。
  万一有一个文字的胶泥模具坏了,可以立马找到备用的,不至于临时再来制作。
  除此之外呢,就是每一篇刊印的篇幅中,多多少少会有几个重复的字,多做几个胶泥模具,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掉这个问题。
  ……
  在经过一夜的研究和摸索之后,那些从未雕刻过阴阳字的雕刻师们在第二天一早就开始动手雕刻薛海交给他们的文字了。
  不为别的什么,就为了薛海允诺给他们的那一个字一文钱的报酬!
  因为薛海要求的是用楷书在胶泥块上进行雕刻,而且相同的文字之间的差异不能过大,这就很考验雕刻师们的耐心和技艺。
  因此,雕刻工作进行的很慢,薛海也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慢慢来。
  毕竟一整套活字印刷的模具做出来以后,是可以重复使用很多次的,多给一点儿时间也是很正常的。
  这段期间,李世民为了验证薛海说的是真是假,每天忙完手里的活计以后,就到雕刻工坊蹲着,看着那些雕刻师们认真的雕刻文字。
  有时也会拿起一两个已经雕刻好的模具在手里左看看、右看看,就是看不出这小小的胶泥模具,到底哪儿比雕版印刷好了?
  ……
  整个胶泥模具的雕刻工作持续了整整一个礼拜,就这样的速度,还是在薛海放低了对众人的要求才完成的。
  为了尽快检验一下这活字印刷术好不好用,除了一些在《红楼梦》中出镜率很高的文字之外,剩下的一些出镜率低的文字,薛海让匠人们就先少雕刻了一些。
  等把已经抄写出来的《红楼梦》中的文字全部都雕刻出了至少两个以后,再慢慢的去雕刻剩下的那些备用的文字。
  就这样,这雕刻工作也是进行了一个礼拜,才算是大体完工。
  在拿到先期雕刻出来的胶泥文字模具以后,薛海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他们晾干。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胶泥模具中的水份逐渐蒸发,但这可不是意味着放在太阳下暴晒,那样的话,会直接把整个模具都给晒裂开,就废了。
  将所有的胶泥模具晾干到一定程度以后,薛海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晾干的模具放在木柴中间进行烧制。
  这一步的操作,有点儿像是咱们在砖窑里烧制土砖那样。
  在现代的空心砖以及红砖没有普及之前,在农村很多地方,都是用粘土来烧制土砖,而且这样的砖头是可以用来盖房子的。
  而薛海做这一步,就是为了将胶泥模具烧制的如同土砖那样坚硬,不易损坏,也便于刻在胶泥模具上的文字定型!
  ……
  在烧制胶泥模具的同时,薛海还命人找来了两名木匠,然后按照制作出来的胶泥模具的大小和尺寸,画了一张草图给他们,让他们制作一个活字框!
  顾名思义,这活字框,就是用来将制作出来的活字装在框里面的,只有制作好活字框以后,这活字印刷的大工序,才算是真正完成了。
  而这活字框的制作可是很讲究的,对于每个活字之间用来隔开的木片的厚度,长宽等等要求的精度都非常的高。
  没有个十几年的木匠手艺,是很难做出薛海想要的活字框。
  两名资深木匠联手,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一共做了不下十几个活字框出来,最后做出来的那一个,才算是符合了薛海的要求。
  在拿到活字框的第一时间,薛海便用了两个烧制好的胶泥模具放在框里试验了一下,发现大小各方面都是刚刚好!
  “哈哈……这下可以开始印刷了!”
  看着手中的活字框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薛海不禁开心的大笑了起来。
  “东家……难道这就是你准备用来印刷的东西?”
  看着薛海手中的活字框中装着几个模具,李世民还是没有想明白到底是怎么使用的。
  “当然!老李,接下来可是让你开眼界的时候了——”薛海嘴角微扬,有些小得意。
  说罢,薛海便将自己誊抄下来的备用的红楼梦稿纸拿了出来。


第226章 站在那里不要动!朕亲自来
  将《红楼梦》的稿纸拿出来之后,薛海照着稿纸上第一回 的内容,从众多模具中挑选出对应的文字模具来。
  然后依次安装在制作好的活字框当中,并且有技巧的对所安装的文字模具在大意上进行了分段,使得其印刷出来后的效果更加正式一些。
  安装完大约一个篇幅的文字模具以后,薛海从旁边取出早已经准备好的棉花,蘸上些许墨汁,在安装好的文字模具上涂抹了一遍。
  “老李,可不要眨眼睛啊——”
  薛海一边涂抹着墨汁,一边提醒李世民道。
  将墨汁涂抹完成以后,稍待了片刻,薛海找了一张新纸,将新纸轻轻的覆盖在活字框之上,然后用手轻轻的拍打着新纸,使得文字模具上的字能够更好的印在新纸之上。
  片刻之后,薛海将新纸从活字框上取了下来。
  直到看见这一步的时候,李世民的脑袋才犹如灵光一闪似的,立马就明白过来薛海费了那么长的时间制作出来的这活字框的用处了。
  “哈哈……这印刷出来的效果还不错嘛——”
  “就是好像我的墨用的多了一些——”
  看着自己亲自印刷出来的文字,薛海高兴的咧嘴笑了。
  由于是第一次使用活字印刷,对于用墨的把握这些还不够,导致涂抹在活字模具上的墨汁过多,印出来的文字有些不大美观了——
  不过这并不影响薛海此时的心情,因为第一次印刷成功的试验,意味着活字印刷术成功被自己给造出来了!
  也意味着《红楼梦》的相关文本,将会很快出现在长安的大街小巷之中,而不用再等一个月那么久了。
  “想不到这用胶泥做出来的模具竟然也能够用来印刷文字,东家,你今天可真是让某开了眼界了啊!”
  “老爷真厉害,仅用了几天的功夫就制作好了能够印刷文字的工具!”
  “是啊,想不到我们家老爷还有这本事,这可比宫里的那些大人们快多了——”
  “就是,老李不是说他们需要一个月才能够在木板上雕刻好那些文字,之后才能印刷么?
  现在我们家老爷只用了几天的功夫就能够在纸张上面印刷出文字来,老爷可比宫里的那些人厉害多了——”
  “老爷溜溜溜——”
  ……
  一众家丁见薛海此时从胶泥制作的文字模具上拓印下字来,也不管这到底是什么原理,反正喊自家老爷厉害就对了。
  李世民在一旁此时心里比薛海还要高兴,因为薛海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李世民没有看错人!
  “这薛海的确是我大唐不可多得的人才啊……这才短短几天的功夫,居然就想出了比雕版印刷还要便捷的印刷术。
  而且在这之前还搞出了那么多的发明,看来朕是该好好考虑,把这薛海招进朝中去做个官了。
  否则的话,一直让他待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也太委屈了他——”
  再一次见识到薛海的大智慧之后,李世民已经在心里深深的折服,并且已经开始思索是时候向薛海摊牌自己的身份了。
  “老李,这一整套模具,我给它取名叫活字印刷,对于这些模具该怎么使用,我刚刚已经给你演示了一番。”
  “现在我们拓印的是《红楼梦》中第一回 第一篇的内容,如果我们接下来要拓印第二篇的话,可以将第二篇中的文字与这些文字模具一一对应找出来,然后装在这活字框里。
  至于怎么排版,分段什么的,这个简单,不用我教你肯定就会。”
  “现在这活字印刷的整套模具已经做好了,你就带着去长安,交给孙老三,让他告诉国子监和礼部的那帮人,不要再用雕版印刷了,费时费力不说,还浪费那么多的木板。
  告诉他们,现在就可以用这套活字印刷的模具开始刊印《红楼梦》前面的章节了,这效率绝对比雕版印刷要快的多!”
  “而且这只是第一套模具,每个字的备用模具不多,让他们小心着点儿,等剩下的备用的文字模具刻好了以后,我再派人送到长安去——”
  薛海随即扭头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活字框,和旁边的文字模具,让李世民立马带进长安去交给国子监那些刊印发行《红楼梦》的官员,让他们用自己的活字印刷术来刊印。
  有了一次又一次因为缺少辛福值而兑换不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悲惨教训之后,薛海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让《红楼梦》更早的面市。
  这样一来,只要读《红楼梦》的人越多,自己所能够得到的辛福值也就越多。
  闻言,李世民随即拱手道:“东家放心,某这就带着它们去长安!”
  说罢,薛海便叫了两名家丁帮着李世民打包那几千个标注好了的文字模具以及活字框,打包完以后,李世民一刻也没耽搁,立马驾了一辆马车奔着长安去了。
  ……
  长安皇宫,紫宸殿。
  “陛下……您回来了——”
  “这……陛下,你的包里装的是什么呀?”
  长孙皇后此时正在紫宸殿里帮李世民批阅一些无关紧要的奏折,见李世民突然回来了,赶紧站了起来。
  可当看见李世民一身村夫打扮,背上还背着一个大包袱,累的满头是汗的样子,大感不解。
  “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帮陛下将包袱拿下来——”
  此时紫宸殿里的一阵太监也稍稍愣了神,长孙皇后厉声提醒过后才反应过来——
  “不用!你们最好站在那儿别动!谁也不要靠过来!”
  两名小太监刚要靠近,准备帮李世民将背上的包袱拿下来,李世民立马出声制止了小太监们这一危险的行为。
  “陛下——”
  见状,长孙皇后感到更加不解了。
  在喝退两名小太监以后,李世民这才缓缓的半蹲下身子,一点一点的将背上的包袱卸了下来。
  缓慢的,轻轻的,放在了地上。
  倒不是说他李世民在薛家村待了一段时间以后不喜欢使唤下人拿东西了,而是这包袱里面的东西,对他而言,实在太重要了!


第227章 这些可都是我大唐的宝贝啊
  “陛下……这包袱看起来棱角分明,里面装的是什么贵重物品啊?能让陛下您如此慎重?”
  见李世民小心翼翼的将包袱放在地上以后,长孙皇后这才来到李世民的身边,看着那奇怪的包袱问了一句。
  “哈哈……这里面装的可是好东西啊,是有利于我大唐江山永固的好东西啊,朕……能不看重嘛!”李世民一边擦拭着额头的汗珠,一边高兴的回答道。
  “听的陛下这样说,臣妾倒是愈发的好奇了——”
  很显然,李世民对于这一整套活字印刷模具的看重程度,已经达到让长孙皇后都感到惊讶的地步了。
  毕竟这皇宫里什么样的宝物没有?能让自己的二郎亲自搬回来不说,还如此高兴的东西,如果不是什么稀世珍宝的话,长孙皇后实在是想不到还有别的什么了。
  “观音婢,不急,等那几个老家伙来了一起看。”李世民故作了一番神秘道。
  “来人呐!”
  “奴婢在——”
  “让长孙无忌,房玄龄还有杜如晦他们几个立马进宫来见朕!”
  随后,李世民大手一挥,对着旁边的太监总管就下了一道口谕。
  “遵旨——”
  太监总管领了口谕,带了两三个小太监急匆匆的出了宫门,先后将李世民的口谕传到了长孙无忌等人耳中。
  此时,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才刚刚在宫里与长孙皇后一起商议了一些政事,回到家里屁股还没有坐热呢,就接到了宫里太监传来的口谕。
  一听是李世民召他们立马进宫,众人不敢耽搁,换上朝服立马进了宫。
  ……
  “房大人,你说陛下带回来的这箱子里装的会是何物啊?”
  “这个……某也不是很清楚啊……不过看陛下那么看重,想必这箱子里装的定是什么贵重之物。”
  “要我说,这箱子里装的肯定是陛下不知道从哪儿得来的金银玉器吧?”
  “庸俗!陛下怎么会把那些东西放在这紫宸殿中啊!”
  “依我看,这箱子里定是一些古今名著。不然的话,陛下召集我们这些文臣来做什么?”
  “就是就是,快看,赵国公也来了——”
  ……
  紫宸殿内,已经先到了的一众文臣们看着李世民放在紫宸殿正中位置的那个木箱纷纷议论了起来。
  而那只木箱子,李世民特意叫了两名千牛卫在两旁看管,不准任何人接近,这又为其凭添了几分神秘。
  众人想不明白,这皇帝把自己这么些人召集在一起,就是因为那只木箱子,可那木箱子里到底装的又是什么呢?
  众人讨论的正激烈时,长孙无忌才匆匆从殿外赶来。
  一进紫宸殿,见已经来了不少的官员,相互之间低声讨论的热闹。
  长孙无忌微微一愣,随即也加入到了讨论的阵营中。
  “房大人,你们这是在讨论什么呢?讨论的这么热闹。”长孙无忌凑到房玄龄的跟前,笑问道。
  “赵国公,你还不知道吧?这陛下召集我们这些人来,就是为了那只木箱子来的——”房玄龄说着用手指了一下那只木箱子。
  “那只木箱?”
  “有何特别之处吗?”
  长孙无忌从一进殿就注意到那只被两名千牛卫看守的木箱子了。
  只是没想到,李世民让人传口谕那么着急的让自己这些人进宫来,以为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呢,可却居然是为了一只小小的木箱子。
  “说的是啊,陛下说了,那只木箱只允许我们远远的看,不能接近,更不能私自打开!我们这不是正在猜那木箱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嘛——”杜如晦跟着回答了一句。
  “噢?还有这样的事情?那众位大人,你们可猜出什么来了?”
  长孙无忌一听杜如晦那话,更加疑惑了,心中暗道,自己这皇帝妹夫到底在卖什么关子呢?
  “这我们哪能猜到啊,说什么的都有,有说金银珠宝的,有说是古今名著的,还有说里面装的其实是一箱子衣服的……这都没个准啊——”
  “赵国公,以你对陛下的了解,那只木箱里装的应该是何物啊?”
  房玄龄说着说着,就想到了长孙无忌可是李世民的贴心小棉袄,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李世民有什么大事都会找长孙无忌商量,想必他应该是知道一二的。
  结果,长孙无忌听见这话,两眼茫然的看着两人。
  自己刚刚进宫,压根儿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啊!
  “咳咳!”
  就在这时,一道咳嗽从紫宸殿内的屏风后传来,李世民已经换上一身干净衣服来到殿内。
  “陛下——”
  ……
  众大臣闻声,立马齐齐冲着声音传来的地方拱手。
  “诸位爱卿,你们猜的怎么样了?”坐上龙椅之后,李世民这才慢条斯理的问道。
  众大臣闻言,皆是低声无言。
  “陛下,臣等猜不出来——”
  见状,身为贴心小棉袄的长孙无忌这时站出来拱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