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朕摊牌了,朕是皇帝-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薛海不方便同意他们留下的话,报官是最好的选择。
第122章 东家,你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
听见李世民问自己,薛海突然抬头看了李世民一眼。
问道:“老李,上次孙老三来的时候,你还记得他说过朝廷准备在全国修建水泥路的事情吗?”
“记得。”
“可是东家,你这时候问起这件事情干什么?你不是已经让老三转告朝廷,你不会接受朝廷派给你的这个任务吗?”
见薛海这时候不提如何处置外面那四千多工人的事情,反而是问了自己还记不记得朝廷要修路的事情,李世民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回答道。
“不,现在我改主意了,那天确实是我有些欠考虑了,虽然现在在大唐全国修建水泥路还不够现实,但是有了上次突厥和吐谷浑联合进攻的教训以后,我觉得,在大唐的境内,还是有必要修建两条水泥路,作为支援边疆的运输道路——”薛海随即悠悠回答道。
说完这话,薛海便起身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随即在李世民和薛二疑惑的眼神中重新走出了薛府的大门。
“各位!经过我仔细考虑之后,我十分的理解诸位想继续留在我府上做工的心情。”
“因此,现在我宣布,凡是想要继续留下来在我府上做工的人,都可以都下来,不久之后,我就会为你们重新安排活干,每干一天,都能够有钱拿!”
“凡是不想留下来,想要回家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去管家那里报上自己的名字,然后领了工钱和路费,回家去吧——
若是以后我府上再缺用工的人,大家的姓名和籍贯我这里都有登记,只需要报上你们的名字,绝对优先录用你们重新回到我府上来做工!”
从府内出来以后,薛海便立马向在场的四千多名工人宣布自己的决定。
闻言,在场的工人们纷纷小声议论起来,有的想要拿了钱回家,有的人又舍不得薛府这么高的工钱。
“我愿意留下来!”
“我也愿意留下。”
“我还是回家去吧,家中的阿爷和老娘还在等着我回去赡养呢——”
“我也回家吧……出来这么久,想家了——”
……
一番议论之后,四千多名工人很快就做出了各自的决定。
而薛二见此情景,虽然不理解薛海在已经知道了事情真相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把那些人留下来,让他们在府上吃白食。
但薛海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薛二自然也不敢再多言,只得赶紧去为要回家的工人办理相关的手续和发放工钱,路费去了。
“嘿嘿,薛老爷真是大好人啊!”
“薛老爷就是活菩萨在世啊!”
……
这时,见薛海同意了自己等人继续留在薛府做工,一想到自己这些人可以继续拿着高工钱,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跪在地上的那几名工人就开始对薛海感恩戴德起来。
“好了好了,你们快起来吧,不要再继续跪着了——”
见状,薛海笑着点了点头,让跪在地上的那几人赶紧起来。
可心里却是对这几人发出了深深的鄙视,并且在心里早已经为他们谋划了一个好的去处。
只要你肯干,肯出力气,勤快,哪怕是出再高的工钱,薛海也绝对是愿意拿出来的。
可对于这种偷奸耍滑,一做事就跑,整天磨洋工的工人,薛海可以容忍第一次,但绝不会容忍第二次。
特别是现在水泥路已经修建结束了,这些家伙居然还想着要留下来继续在自己的府上拿着每个月一贯工钱。
薛二不同意,就在府外大声嚷嚷,自己出来以后立马就跪在地上施展苦肉计。
难道他们当真以为,这个世界上只要会哭的孩子,就会有奶喝?
在将跪在地上的那几人从地上叫起来以后,薛海便让府上的家丁将那几人带去做了登记,然后为他们和愿意留下来的人统一安排了住的地方。
随后自己回到了府内,一进府门,就直接让人把李世民叫了过来。
……
“东家,某正在外面帮着管家给要回家的工人们结算工资呢,这个时候把某叫进来?是有何事要吩咐?”
一进屋,李世民一边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珠,一边问道。
“老李,坐——”薛海用手指了指李世民身后的椅子,道。
“东家,这外边儿正忙着呢,你有什么话尽管吩咐便是——”李世民愣了一下,随后有些着急道。
“我找你来呢,是想和你谈一谈朝廷要修建水泥路的事情。”
“和某谈?”
听见薛海要和自己谈朝廷修建水泥路的事情,李世民心里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会不会是他自己的身份暴露了!
“不错,先前我否决了朝廷修水泥路的事情。这次,让朝廷同意修建水泥路的事情,还得你去说。
准确的说,是让你去和孙老三,让他把我的意思传递给朝廷。”薛海随后肯定得说道。
“可是东家,刚刚你提出来这件事情的时候,某就想问你来着。”
“上次老三他来说这件事情的时候,你曾说过朝廷现在大规模的修建水泥路就是劳民伤财,户部拿不出钱来,势必要向老百姓们摊派。
可这时候你怎么却又是改变了主意,还是主动想要让朝廷继续修建水泥路,这倒是让某有些糊涂了。
东家,你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啊?”
想起上次长孙无忌来的时候,薛海怒怼长孙无忌,说他是不是因为贪恋石灰厂的利润才鼓动朝廷要在全国修建水泥路。
还顺带着把自己这个皇帝也给骂了一遍,说什么劳命伤财,搜刮民脂民膏之类的事情。
再听见薛海这时候又突然改变了主意,李世民的心里就疑惑的紧。一时间,竟摸不透薛海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
“老李呀老李,都跟了我这么久了,你怎么到现在还没能明白我的意思呢?”
见李世民这时候被自己说的有些懵逼了,薛海笑着,似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第123章 巧立名目
见薛海这时看着自己有种怒其不争的感觉,李世民更加懵逼了。
“某实是有些愚钝,还请东家明示——”李世民随即主动降低了身段,向薛海拱手道。
闻言,薛海才缓缓开口道:“现在,我主动让你去转告孙老三让他建议朝廷修建水泥路,主要用途,是用于对边关将士的支援。
以大唐现在的国力,无法将全国所有的官道都修建成水泥路,但是可以修建几条必要的,有重要军事用途的水泥路。
这样一来可以方便沿途的百姓;
二来,边关一旦战事重燃,朝廷的援军可以通过水泥路迅速抵达边境。
在快速机动作战的条件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不至于像凉州之围那样,一旦出现不可预料的天气意外就丧失掉了作战的时机和主动权。”
“而至于先前我所提过的修建水泥路所需要用到的钱和工人的问题,这一点我已经替朝廷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钱的事情其实很好解决,圣人只需要下一道圣旨,向关陇的那些五姓七望等贵族世家征收保安税。
明目也很简单,关陇之地是要冲,一旦突厥和薛延陀、吐谷浑等外族入侵进来,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便是他们。
据我所知,在去年突厥人一路打到渭水河畔的时候,五姓七望那些世家贵族之中就有不少家族遭到了突厥人的屠戮和劫掠,地里的粮食的也基本被突厥的骑兵踏贱一空。
如果他们不想去年的事情再发生一次的话,朝廷只需要将这保安税其中的利害和他们讲清楚,相信那些世族大家们,会乖乖的把钱拿出来给朝廷修路的。
当然了,这一点就要看当今的圣人有多大的决心了,只要当今圣人是一心一意想要修那几条水泥路,那这保安税就一定能够收的上来!”
“第二点,就是修路的民工的问题,众所周知,我薛海为了修建蓝田县到长安的这条路,可是花费了上万两白银在这条水泥路上面。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是上次从孙老三的手里赢得了那八万多两白银,就光是这一条水泥路,就要把我薛府的家底给掏空了。
而且,上次修建肃州通往灵州的水泥路时,是在朝廷的动员下征发了十数万的民夫日以继夜才修建完成的。
现在边关战事已定,朝廷没有仗可打,如果这时候再征发民夫来大规模的修建水泥路,而不给他们开工钱的话,势必会弄的民怨沸腾。
当年秦始皇帝为了修建长城而最终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先例可就摆在眼前呢。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过我数日的思量,终于为朝廷想到了一个解决之法。
那就是让朝廷将全国各地的重刑犯聚集起来,这修建水泥路的工作就让那些重刑犯来做。
一来,不至于让那些重刑犯只知道在牢房里吃牢饭等死;
二来,可以为朝廷节省很大一笔人力开支。
不但如此,朝廷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奖励来激发那些重刑犯劳动的积极性,比如可以给他们象征性的每个月开点儿工钱,改善伙食,或者是干的好的可以获得减刑的机会。
这些方法和措施,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朝廷都是可以适当采用的。
当然了,具体怎么做,这些还得看当今圣人的决定,我只是提出了这些意见,你可以让孙老三把我的这些意见转告给当今圣人。”
“老李,现在你明白我的意思了么?”
薛海耐着性子将自己给朝廷提出的修建水泥路的意见和想法给李世民讲解了一番。
简单的归纳起来,就是钱,可以向那些占据了绝大多数土地资源的五姓七望等贵族世家收取保安税,就以抵挡突厥等外族入侵的名义来收。
修建水泥路所需要的劳力,就让全国的那些重刑犯来做,只要干的好,就可以获得减刑的机会,一来省了钱,二来也不至于让朝廷的牢房养那么多吃牢饭的闲人。
李世民听完薛海对朝廷的这些建议之后,心中不禁暗暗感到震惊。
薛海的这些措施在以前的那些朝代不是没有出现过,可是那些时候朝廷有什么重要的开支,基本上都是通过增加各种赋税明目来向老百姓收取,最终苦的还是最底层的老百姓。
而薛海的这个建议,简单粗暴,直接忽略掉最底层的老百姓,让朝廷向那些关陇贵族收取所谓的保安税。
要知道,那些流传数百年的门阀世家贵族们之所以能传承那么多年,和他们自身所拥有的底蕴是脱不开关系的。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大唐朝堂之上的那些官员之中,有八成以上都是拥有门阀世家背景的人。
除了像程咬金、尉迟恭这样草莽出身,跟着李世民一起打天下的人之外,普通人除了科举这一条路,根本就没有晋升的通道。
而科举,每年选拔出来的人才,其实也就是状元那么一个,剩下的不过是一些陪衬的绿叶罢了。
因此,薛海一开口就让李世民向那些门阀世家们收钱,这其中的阻力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这怎么能让李世民不感到震惊?
而另外一点让李世民震惊的,就是薛海提出的将全天下牢房里的重刑犯集结起来去替朝廷修建水泥路,不但要发给那些犯人们工钱,干的好的,还要给他们减刑?
作为大唐的皇帝,李世民还是第一次听说犯人干活还要发给他们工钱的,虽然只是象征性的发几个钱。
而且对于减刑这个概念,李世民也是颇为震惊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那时候就没有减刑这种说法,只是当时的减刑一般都是大赦天下,是只有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才会有的。
比如当初李世民刚刚登基的那一年,就曾经大赦天下过一次。
而对于薛海所提及的通过让犯人们劳动,只要干的勤快,干的积极就可以获得减刑的这种概念,李世民还是第一次听说。
第124章 要拿门阀世家动手了?
“老李?你这发什么愣呢?是不是还没有想明白我刚刚说的那些?”
薛海这边说完,见李世民半晌没有反应,不禁开始在心里怀疑起这老李的理解能力来。
“噢……东家,你刚刚说的那些某倒是听懂了,可这方法能行吗?让朝廷去收那些世家大族们的税,而不收老百姓的,他们能同意吗?”
李世民回过神来,对于薛海所提出的向那些世家大族收税的事情,仍有所担心,不禁问了薛海这么一句。
闻言,薛海突然大笑起来。
道:“哈哈哈……老李呀老李,你这是怎么了?难不成你是把我当成当今圣人了?”
“这事情能不能成,不是我说了算,得看当今圣人有多大的决心来做这件事情。”
“如果当今圣人真是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着想,那么他肯定会去除阻力,尽全力做成这件事情的。”薛海随即缓缓说道,说话的声音也变得越拉越小。
听见这话,李世民下意识的抿了一下下嘴唇,这个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李世民自己就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阻力。
“那如果当今圣人不按东家所说的那么做,不向那些门阀世家贵族们收取保安税,东家你会在心里瞧不起当今圣人吗?”
在心里迟疑了一下之后,李世民还是问了薛海这样一个问题,他想知道自己如果无法做成那件事的话,自己在薛海的心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评价。
闻言,薛海也是一愣。
“如果当今圣人无法按照我的建议那样做的话,这也不能怪他,毕竟现在的世家门阀的势力太大,他做皇帝的,有时候也有很多的不得已。
只要他不乱来,不胡乱向底层老百姓征收多余的赋税,这件事情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好皇帝。”薛海想了想,随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实薛海心里清楚的很,别看李世民现在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可他的背后若是没了那些庞大的门阀世家的支持,这皇位,也是坐不安稳的。
因此,让李世民向那些门阀世家们收取保安税,实际上是相当于将李世民置放在火上烤的,至于结果究竟如何,就要看李世民怎么处置了。
听见薛海的回答,李世民心中已经有所想。
随即拱手道:“东家放心,某一定会将东家的话原封不动的带给老三,让他转达给当今圣人——”
“嗯——”
薛海点了点头。
“对了,老李,你可还记得这水泥路修建之前,你曾与我打过一次赌约?”薛海刚点完头,随即又扭头看向李世民,问道。
听见这话,李世民两眼微睁,似乎是在努力回忆起自己是否与薛海有过赌约这件事情。
“老李,上次你可是说过的,这水泥路修好以后,若是一个时辰之内能够从蓝田县抵达长安,你是要请我喝酒的!你这时候装做想不起来的样子,不会是想要赖账吧?”见李世民迟迟想不起来的样子,薛海赶紧说道。
经过薛海这么一提醒,李世民才猛地想起自己当初确实是与薛海打过这么一次赌约来着,当时还是在灞河的滩涂上开采河沙和鹅卵石的时候。
“东家,你这说的哪里话,最近府上的事情太忙,某一时间没有想起来,经过东家这么一提醒,某倒是又记起来了,怎么会不认账呢——”李世民随即笑了笑,应道。
“不过东家,现在这水泥路虽然已经修好,可能不能一个时辰之内抵达长安,还未可知呢,我们俩的赌约,谁输谁赢,还没有定论呢——”李世民接着笑说道。
其实在李世民的心里,从薛海现在重新提起那个赌约的那一刻起,李世民就知道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