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朕摊牌了,朕是皇帝 >

第191章

大唐:朕摊牌了,朕是皇帝-第191章

小说: 大唐:朕摊牌了,朕是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95章 泉州造船厂
  薛海将泉州境内的县令都召集齐以后,很快便向下达了征集民夫的命令,并且直接从泉州刺史的手中临时接管了泉州的大小事务。
  在薛海从长安出发之前,李世民已经给岭南道的大小官府下发了一道文书,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薛海所到之处,如朕亲临。必要之时,可全权接管当地大小事务,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拦!”
  所以,薛海南下岭南的这一路才会引得那么多官员争相讨好。
  此时薛海当众宣布要接手泉州的大小事务,在场的一众官员们也没有觉得有任何的不妥。
  “驸马爷,此前我们都已经收到了朝廷的行文,说是要让我们在各自的县境内寻找合适修建水电站的河流,并且前期已经有很多百姓报名参与修建水电站的工作了。
  这个时候又让我们大力征召民夫前往长头滩,这是为何啊?难不成驸马爷想在长头滩修建一座水电站?”这时,以为县令疑惑问道。
  薛海笑了笑,说道:“当然不是要在长头滩修建水电站,而是要在那个地方修建一座港口!”
  “修建一座港口?”
  “我们泉州不是已经有一座港口了么?为何还要修建一座港口啊?”
  “是啊,也不知道驸马爷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管他卖的什么药呢,人家可是驸马爷,他说什么咱们就听什么……”
  “我可是听说驸马爷做事向来都是不打无把握之仗的,这次说不定真能给咱们泉州带来什么好处呢——”
  ……
  一听薛海要在长头滩修建一座新的港口,下面的一众官员纷纷议论起来。
  见此情形,薛海摆摆手,道:“诸位!时间紧迫,现在大家都各自回县衙开始征招民夫吧,做好准备工作吧——”
  “喏——”
  ……
  很快,泉州各县的县令便都赶回了自己的县治,开始起草文书,在泉州境内大量招收会水性的民工前往长头滩,准备开建新的泉州港。
  临时会议结束以后,薛海便从蔡宇培的家里搬到了泉州刺史府,临时住了进来。
  虽然薛海临时接管了泉州大小事务,但是除了与修建新的泉州港有关的事情之外,其他的事情薛海还是交给了泉州刺史胡人天去处理,他对处理泉州府的日常琐事可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并且,薛海还将蔡宇培从薛记商号中临时调到了自己身旁。
  一来是通过这几天与蔡宇培的接触,薛海发现蔡宇培这人的确是个人才,无论是在做生意上还是出谋划策上,都是一把好手,干起事来也是一名得力干将。
  二来则是蔡宇培从小生长在泉州海边的小渔村,对于泉州周边海域的水文情况比较熟悉,将新的泉州港建造在长头滩,就是蔡宇培的建议。
  因此,薛海将蔡宇培从薛记商号调到自己身边之后,便直接任命其担任泉州港建造的副总指挥,专门负责具体事务。
  至于自己嘛,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建造造船厂。
  在泉州附近考察了几天之后,薛海再次找到了蔡宇培。
  “老爷……急唤小的何事?”蔡宇培见到薛海后恭敬道。
  薛海笑道:“我找你来呢的确是有件急事,你从小在泉州长大,你可认识泉州附近有没有会造船的能工巧匠?”
  闻言,蔡宇培笑答道:“老爷,您这话算是问对人了,我们这些人从小在海边长大,靠着捕鱼为生,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造船,就我们渔村就有好几个老手艺人,造出来的渔船,再大的风浪也翻不了——”
  听着这话,薛海点了点头,随后接着道:“可是这次我要造的船可不是一般的小渔船,而是要造大船,货轮,甚至是军舰!”
  薛海的话让蔡宇培有些懵逼了,疑惑道:“大船?货轮?军舰?”
  见状,薛海解释道:“现在我大唐漕运发达,在运河上每天都有无数的漕船奔向各地,但是那些船对于我而言都太小了。”
  “我要造的船,是要比漕船还要大的船只,能够装下的货物比漕船要多的多,能够持续航行的能力比漕船要强大上百倍。
  同时,我还要建造军舰,我大唐水师现在用的那些舰船无论是在技术还是攻击防御能力上都太落后了,甚至有的水师装备的还是三国时期的军舰,真要是爆发了海战,根本不堪一击!”
  “因此,泉州现在要建成的不仅仅是一座新的泉州港,还必须要配套修建一座专门用来建造大型货船和军舰的造船厂!”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大唐水师有足够的实力守卫属于我们大唐自己海域的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大唐的渔民能够更加放心的出海捕鱼,从而不用担心会遭到周边海盗和倭寇的骚扰!”
  听着薛海的这些话,蔡宇培觉得自己胸腔中的那股热血再次沸腾了起来。
  随后道:“老爷,小的明白您的意思了,这件事情交给我,小的一定将泉州最好的造船手艺人给您找来!”
  蔡宇培一边忙着建造泉州港的工作,一边趁着空隙在泉州各地奔走,搜集了不少民间造船的手艺高人。
  与此同时,在薛海的运作下,从薛记泉州分公司当中拿出了一大笔钱,在泉州修建了一座钢铁厂。
  这座钢铁厂的主要任务,就是专门生产造船厂建造船只时所需要用到的各种型号硬度的钢铁以及铁索和缆绳。
  简单的说,就是这座钢铁厂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造船厂而存在的,造船厂需要什么,它们就生产制造什么。
  经过蔡宇培在泉州附近一个礼拜左右的走访,终于在泉州找到了十几名造船技艺高超的手艺人。
  而他们也将成为今后泉州造船厂的中坚力量,为大唐取得海上的制霸权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啪……啪……啪……啪——”
  一阵热烈的鞭炮声之后,在泉州各县百姓的共同努力之下,泉州造船厂,正式开工建设了!


第496章 朝臣商议
  随着泉州造船厂的开工建设,薛海此次南行的第一个目标算是完成了。
  在泉州新港与泉州造船厂的前期工作都做的差不多了以后,薛海将从系统空间里兑换出来的来自于未来的先进造船技术以及设计图纸交给了蔡宇培。
  并且直接任命蔡宇培全权负责泉州新港与泉州造船厂的所有工作,同时让当地官府在这两件事情上要积极配合蔡宇培。
  交代完泉州的事情之后,薛海便带着陈江河继续南下了。
  接下来,薛海接连去了番禺和雷州两个地方,并且分别在当地发动百姓修建了新的港口,以及造船厂。
  想要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师部队,光靠泉州一个造船厂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大唐的海域那么大,得要更多的船只军舰才行。
  不但如此,在到达雷州的时候,薛海还乘船渡过琼州海峡,登上了海南岛。
  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薛海立即拍板,在琼州当地成立了一家橡胶公司,专门收购和生产各种橡胶制品,鼓励当地的人们到附近大海上的小岛上收割橡胶。
  如果当地的热门能够在南海附近的小岛上留下来并且定居的话,薛海在收购价格上还会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
  本来海南岛在那个年代就是属于流放犯人的不毛之地,在岛上定居的居民大多都是当地的土著,中原地区很少有人去那种地方。
  但是当薛海的橡胶公司成立,并且连续发布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之后,立马吸引了两广地区甚至是湖南一带的百姓前往收割橡胶。
  从而在带动琼州和儋州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得当地的流动人口上涨,甚至一些从中原地区过去的人在见识到海南岛上的物产丰富之后,纷纷不愿意在回到老家,就地定居,留了下来。
  ……
  原本薛海预计此次南行大概要花费两个月的时间。可实际上,从泉州到琼州,这一路上处理好所有事情之后,足足花了薛海三个多月的时间,比预期的时间要多。
  在行将回到长安之前,薛海主动拜访了岭南道宣制使温良恭,目的则是希望自己在回到长安之后,建造港口和造船厂的工作依旧能够正常运转,而不会发生什么人为干预之后停下来的情况。
  在将这些事情都交办妥当之后,薛海这才启程回到了长安。
  ……
  回到长安之后,薛海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皇宫见了李世民。
  “三个月啊三个月,驸马,你这一走可就是三个月,真是想死朕了!”
  薛海回到长安的时候李世民正在太极殿和众臣开着朝会,正在激烈的讨论着一件事情。
  听见薛海回宫了,李世民激动的直接从龙椅上下来,走到太极殿门口迎接薛海,并且给了薛海一个大大的拥抱。
  当着一众朝臣们的面被皇帝给来了个拥抱,这是什么感觉?薛海此时就想发个帖子到论坛上问一下。
  不过……薛海却是注意到,此时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的脸色似乎有些不太好——
  一阵简短的欢迎仪式过后,薛海便主动问道:“陛下,臣见朝中众大臣的脸色似乎都不太好,可是朝中近来发生了什么大事?”
  薛海南下之行一去就是三个多月,在信息传递不像二十一世纪那么及时的唐朝,是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
  听见这话,李世民原本因为薛海回来而高兴的神情瞬间又是冷淡了下来,随后叹道:“这半个月来,朕已经连续收到益州刺史和梓州刺史送来的奏折,上面说吐蕃这两个月累犯我西部边境,杀害我大唐子民,掠夺财务无数,请求朝廷出兵镇压。”
  “这吐蕃人生性狡猾,知道在我大唐的地面上打仗打不过我们,每次都是烧杀抢掠之后便退回了他们吐蕃境内。
  在你回来之前,朕正在与众位爱卿商议面对吐蕃的连续挑衅该派哪位大将出征教训一下吐蕃。”
  “可是碍于吐蕃人打不过就跑,一旦我们想要追击的话,又很容易在吐蕃境内损兵折将,目前还没有哪一位爱卿肯主动站出来愿意带兵去打吐蕃啊——”
  李世民说着说着,不禁扫视了一眼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们,似乎有一种怒其不争的感觉。
  但随即话锋一转,笑眯眯的看向薛海道:“驸马啊,现在你回来了朕的心里就有底了,你此前可是答应过朕要把吐蕃纳入到我大唐的版图中来的。”
  “现在吐蕃屡屡侵犯我大唐边境,朕已经等不了三年那么久了,朕现在就想把吐蕃首领的头颅砍下来祭奠益州和梓州那些无辜死去的百姓!”
  “驸马,你现在可有何良策了?”
  面对吐蕃的连连挑衅,李世民此时抓住薛海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他相信,只要薛海肯出马,就一定能好好教训吐蕃!甚至将吐蕃灭国也不是不可能的。
  听着李世民的话,薛海心里也犯起了嘀咕,自己此前之所以会与李世民约定三年之期,是因为薛海打算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将长安通向益州和西部敦煌一带的道路好好修整一番。
  打仗,自古以来就是打的后勤保障,就比如像是一些持久战,谁的后勤保障给力,谁的兵器甲胄储备富余,粮食多,谁就有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而后勤保障的关键在于运输条件。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想要攻打吐蕃,就必须将长安到益州的后勤保障路线整修好,否则战事一旦爆发,后勤保障跟不上,最后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可现在自己还没开始实行这样的计划,面对吐蕃的连连骚扰,李世民就已经忍不了了。
  薛海在心里一阵嘀咕之后,本想劝李世民再忍一忍的,但是一想到那些被吐蕃人屠杀的无辜百姓,薛海便收回了这样的想法。
  天朝,容不得任何人小觑!
  薛海随后便道:“陛下,臣有把握打赢突厥!”
  听见这话,李世民脸上立马露出了高兴的笑容。


第497章 选谁,你说了算
  “驸马,有你这句话在,朕的心里就有底了,快说说,你心里究竟有何良策了?”李世民随后高兴问道。
  薛海在心里想了想,随后看了看一众朝臣,拱手道:“回陛下,臣认为现在应当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派人将长安通往益州和梓州的道路好好整修一番。
  从关内前往蜀中地区有两条主要道路,一条是通过汉中经嘉陵江进入蜀中,另外一条则是通过天水经秦岭的子午道进入蜀中。
  这两条道路无论走哪一条,都免不了要翻越秦岭和大巴山的崇山峻岭。
  前期,在未与吐蕃开战之前,我们的士兵和辎重粮草都可以通过这两条道路进入蜀中,从而抵达与吐蕃的边界。
  蜀中地区的成都平原虽然物产富饶,但真要打起仗来,能够供应军队的粮草怕是也不会很多,短时间内支撑作战还可以,战事时间一场,蜀中地区的粮草补给肯定是不够的。
  因此,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便是,一旦开战之后,前方军队所需要的辎重粮草还能不能通过这两条道路进行及时的补给呢?”
  薛海牢记打仗就是打的后勤补给这一硬道理,并没有直接给出出兵吐蕃的建议,而是先问了在场众大臣这样一个问题。
  众大臣闻言,纷纷陷入了沉思。
  “驸马爷这个问题问的在理啊,自古以来蜀中地区就北有秦岭,大巴山这样的天然屏障,东部又有巴州一带的崇山峻岭,水流湍急的三峡大峡谷,无论是从北还想从东进入蜀中地区都不容易啊。”
  “前几次我们与吐蕃交战,除去吐蕃地区怪异的气候反应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粮草运输不够及时,导致前线将士在气候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粮草短缺,从而导致了战事失败。”
  “驸马爷果真不是一般人啊,看问题看的很透彻,一下子就点出了前几次出征吐蕃失败的原因。”
  “说的是啊,我们想要解决吐蕃这个祸患,如果不把粮草问题解决了的话,怕是怎么样也打不过突厥的——”
  ……
  一众大臣听完薛海的话,纷纷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赞同薛海的话。
  李世民当然知道前几次攻打吐蕃失利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后勤补给不足,但是在他心里,吐蕃地处的高原气候才是真正让唐军发挥不出战斗力的根本原因。
  李世民在心中想了想,问道:“驸马,既然这件事情你已经提了出来,说说吧,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闻言,薛海再次拱手道:“陛下,臣还是那句话,要想富,先修路!”
  “既然我们已经决定要攻打突厥,那么首先应当解决的就是后勤补给问题。因此,臣建议,在出兵突厥之前,应当先将长安至蜀中的道路整修好。
  这样一来方便运输大军所需要的辎重粮草,能够及时为大军提供所需要的一切补给。
  二来,蜀中地区自古依靠崇山峻岭作为屏障,与中原地区的联系甚少,若是此次借助攻打吐蕃的契机,能够将长安与蜀中地区的道路打通,从而加强两地的联系,使得朝廷对蜀中地区的控制更加紧密,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原本臣是想等各地的水电站都完工了以后,各地都有了充足的电力资源,再向陛下提请这个建议,到时候再召集人手,利用一些先进的电力设备开山凿路,这样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只是吐蕃现在连连骚扰我大唐西部边境,如果再不给予强有力的回击的话,吐蕃定会认为我大唐无人,更加的肆无忌惮,西部边陲百姓的日子将会更加民不聊生!
  而现在各地修建水电站的工作才刚刚上马,大部分的百姓都投入到了修建水电站的工作当中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