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朕摊牌了,朕是皇帝 >

第19章

大唐:朕摊牌了,朕是皇帝-第19章

小说: 大唐:朕摊牌了,朕是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薛海前面的话刚刚讲完,下面的工人们就已经纷纷开始大呼谢谢了。
  “但是,我对你们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发挥出你们最大的力气,将这条路修的越快越好!
  如果提前完成了工期,每个人,我会再给他们至少一百文的奖励!
  当然,工期完成的越早,这个奖励自然也就越多,比如咱们今天开工,你明天就把到长安的这条路给我修好了,别说是一百文的奖励,就是一贯钱,我薛海也愿意给!
  大家都听明白我的意思了嘛?”见一众工人们的情绪已经被调动了起来,薛海又接着说道。
  一听薛海要给每人一贯钱的奖励,薛二吓的额头直冒冷汗,真要这么给的话,怕不是要把薛家的家底都给赔进去。
  “东家放心,我等都听明白了!”
  “老爷你就放心吧,我们肯定会把这路给你修的明明白白的!”
  “是啊,我们肯定会好好干的!”
  ……
  讲完,下面的一众百姓纷纷回应道。
  见状,薛海满意的点了点头,看了旁边的李世民一眼。
  李世民立马心领神会,带着几名家丁,给这一千多名工人,挨个发了一个开工红包,里面的钱也不多,就一百文左右,算是给这些工人们表了一个态度。
  很快,开工红包发完之后,现场的工人们在十数名经过薛海特别培训的领班的监督下,开始搅拌整个大唐的第一桶混凝土!


第49章 李世民的疑问
  正式开工以后,现场的工人们有序的做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分工。
  河沙、鹅卵石,石灰,再到搅拌成一小桶一小桶的混泥土,再到将混凝土倒入提前钉制在官道两旁的模具中,再由专门负责将混凝土抹平,压实,以保证质量。
  这一系列的整个过程,就像是现代化工厂里的机械化生产一般流畅。
  看着工人们的劳作,李世民不由问道:“东家,先前某就一直有个疑问,这官道,先前乃是朝廷控制的道路,蓝田县到长安的这安的这条官道一直都还不错,路面也没有什么破损。
  不知东家为何要在这官道之上,再重新修建一条道路,而且还是用这些河沙跟鹅卵石混合在一起修建的,某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修路的,实在是难解,因此才不得不问一问东家。”
  其实早在薛海带着李世民去灞河边挖河沙跟鹅卵石的时候,薛海就曾经说过,这些河沙跟鹅卵石将来是有大用处的。
  只是李世民没有想到,薛海口中的大用处,竟然是用来修路。
  而且用河沙,鹅卵石和石灰作为主料的混凝土来修路,别说是李世民了,在此之前,整个唐朝就没人知道这种修路的方法。
  在这之前,用的最多的就是根据经验躺出一条路来,走的人多了,逐渐就成了一条路,遇上下雨天,就在路上的坑洼里填下碎石和稻草进去。
  再好一点儿的,就是皇宫和一些富贵人家家里用专门的石块铺成的道路,比如大理石,青岗岩等等。
  可这用搅拌出来的混凝土修路,给李世民一种有点儿打破了传统印象的感觉。
  “嘿嘿,老李啊,先前我不是就已经和你说过么,用这混凝土修出来的路,可以大大缩短从蓝田县到长安城的时间,日后只需要一个时辰就可抵达长安,再也不需要半日那么久了——”薛海笑道;
  “可是某还是不明白,这混凝土修出来的路,和原先的官道上的路他到底有什么不同么?
  这路还是一样的路,肯定不会因为在上面铺上了一层混凝土,就将这段路的路程变短了。
  既然路还是一样的路,那么,到长安的时间怎么会从半日缩短为一个时辰以内呢?某实在是有些想不明白,还请东家解惑——”
  接下来,李世民似乎陷入到了一个死循环当中,一直在纠结,为什么路程距离没有缩短,反而时间会变得更短的问题。
  薛海也是一愣,面对李世民的这个问题,薛海想着该怎么和他解释。
  “老李啊,你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的……水泥路修好以后,其平整和光滑的程度肯定是远远超过现在的官道的。
  马儿和马车在上面跑起来的时候受到的限制条件就会大大的减少,就比如不会因为道路的泥泞,或者坑坑洼洼的影响到马车的行进。
  水泥路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晴天,基本上都能做到畅通无阻,没有了相应的阻碍,马车在上面跑起来自然就快,这时间,自然也就缩短了嘛——”
  “老李,我这么解释,你能听得懂嘛?”
  随后,薛海将这水泥路修好以后为什么会缩短来往两地的时间的原因大致给李世民解释了一下。
  其实很简单,就是道路硬化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硬化过后的水泥路,和没有硬化过的泥巴公路,无论什么车,跑在上面都是两种感觉。
  薛海讲完,李世民听的似懂非懂似的点了点头。
  道:“虽然东家你这话听起来感觉很深奥的样子,但是某现在应该是听懂了些许。”
  听见这话,薛海正准备夸一夸李世民听懂了有关水泥路和普通路面的不同呢,李世民突然又开口问道:“东家,某听说近日来薛延陀在北方边境蠢蠢欲动,如果这个时候薛延陀对我大唐发动进攻。
  那么朝廷派兵走你修建的这条水泥路,会不会大大的缩短两地通行的时间,让我大唐的军队犹如神兵天降一般,眨眼之间就出现在薛延陀人的面前?”
  李世民想着想着,突然就像薛海提了这么一个问题。
  自商周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就一直存在,但是由于当时北方边境的条件过于艰苦,养不起那么多的常备军队。
  每有战事,都是由朝廷从地方调兵前往北方边境。为此,为了不延误战机,使的军队快速抵达战场,秦始皇帝特意在修建长城的时候,还从长安修了一条前往边关附近的直道,以用作运兵的专用道路。
  李世民想起几天前长孙无忌汇报的薛延陀陈兵边境,蠢蠢欲动的事情,再想到这水泥修建以后能够大大缩短两地之间的通行时间,不禁向薛海问了这么一句。
  “哈哈……老李,你这个想法是可以的,若是真的有一条从长安通往边关的水泥路直道,别说是神兵天降了,当你们出现的时候,那些薛延陀人怕是就要被吓破了胆。
  据我所知,北方的那些什么突厥,吐谷浑,高句丽都是见着北方边关的守军不多,朝廷调兵又需要时间。
  经常是打一下,抢点儿东西就跑掉了——”


第50章 双管齐下
  “所以,如果真的有一条长安通往北方边境经过硬化的直道,战事一起,只要朝廷做出的反应够快。
  调兵及时,指挥得当,不说主动进攻北方那几个游牧民族,起码守住还是没有问题的。”薛海接着补充说道。
  听见这话,李世民的脑海里开始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不单单想要从长安修一条直到北方边境的硬化水泥路直道。
  更是想要在全国范围内都修建上至少一条直道出来!
  而且这样做的好处对于李世民这个统治者而言,好处可就太多了。
  古时有一句流传比较广的话,叫做山高皇帝远。
  讲的就是一些偏远地区,由于道路交通的种种不便,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有限,导致各种各样的土皇帝出现。
  如果真的在全国范围内都修上水泥路直道,整个大唐境内,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一点儿风吹草动,朝廷的军队就能够立马赶到。
  但是这一点,就能够大大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使得皇权和天下更加的稳固。
  当然,除了这一件事情之外,好处还多的很,比如老百姓的出行会更加的方便,商品的流通也会越来越便捷等等,毕竟“要想富,先修路。”可不是胡说的。
  只是现在这一切还都是薛海自己一张嘴说说而已,这水泥路到底能不能大大的缩短两地之间的通行时间,一切还都得等到这路修好了以后再说。
  “东家,某实是受教了,没想到这看起来不起眼的河沙、鹅卵石竟然还有如此大的作用——”李世民随即拱手回答道。
  “哈哈……老李,你不知道的东西还多着呢——”
  见状,薛海笑得颇为神秘的说了一句,随后便带着薛二继续监工去了。
  ……
  几天之后。
  “这么下去不行啊,这一千多号人修了这么几天了,到现在居然才只修了不到十公里的水泥路。
  照这么下去,从蓝田县到长安有一百五十里的距离,这么一段路,那岂不是要修上好几个月的工期!”
  连续几天下来,修建水泥路的进城并没有薛海想象的那么顺利。
  “老爷……这已经是大家伙能够做到的极限了,一千多号人,每天早晨起床一直干到太阳落山才休息,大家伙连着干这么多天下来,都累的不行。
  其实别的倒不是很累,最主要的是那些河沙还有鹅卵石跟石灰混合在一起之后就变得特别特别的重,工人搅拌需要花费大力气,运输业需要花费大力气。
  就因为这两两道工序,才导致一天铺不了多少混凝土在官道上。”
  见薛海因为这水泥路工期的时候有些急火攻心的样子,薛二在一旁赶紧解释了一下。
  听见这话,薛海不由得闭上了眼睛,忍不住感叹大型机械的重要,现在没有搅拌机,就无法大量生产混凝土,靠着人工用手搅拌出来的那点儿对于修路而言,确实是不够的。
  只不过自己现在的成就赞赏值连兑换个搅拌机的零头都不够,而且水泥路的工期拖的越长,就会对自己越不利。
  这修路的事情才刚刚开始几天,蓝田县令朱子文就已经派人给自己传过好几次话了,说什么自己把官道给堵上了,导致百姓出行极为不便,让自己尽快解决。
  长安那边也因为这件事情派人来催过好几次,说是堵上了官道,朝廷无法向蓝田县以及蓝田附近的州县派送赈灾粮食。
  如果走小道运送赈灾粮食,又担心半路会遇见山匪抢劫,因此不得不增加运送赈灾粮食的兵力,这些都是消耗,让自己尽快把官道上的障碍移开,恢复通行。
  虽然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薛海直接把李世民当初写的那道圣旨亮了出来,表示自己对蓝田县到长安的官道拥有所有权,现在那条路自己说了算,怎么用,那是自己的事情。
  可对于蓝田县到长安沿途百姓们的反应,薛海却是不能置之不管的。
  官道之所以称为官道,是因为他是朝廷经管的道路,一般的官道上面都会有不定时巡逻的官兵,用来确保官道上往来行人的安全。
  可自从薛海将官道给围起来,让需要通行的人改走小路之后,虽然到现在还没有发生过一起因为改走小路而引发的血案。
  但是也引起了附近老百姓们的担心,毕竟走小路不是很安全。
  因此,这才过了短短的几天,薛海就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压力,而且这还是在朝廷没有发文的情况下,仅仅是蓝田和长安两地的地方官以及百姓们的反应,就已经让薛海觉得有些难受了。
  这些事情也让薛海再一次感受到了成就赞赏值和身份地位的重要。
  “薛二,你听着,接下来,你去趟长安!”想着想着,薛海突然开口道。
  “老爷……让小的去长安干什么——”薛二疑惑道。
  “现在这条路这么修下去可不行,虽然我们有朝廷的圣旨在手,但是工期拖的越久,对周围老百姓的影响就会越大。
  所以,我们现在必须得加快工期。
  你去一趟长安,主要任务就是先在长安找一处宅子,不需要多好,能够用来存储粮食和做饭就行。
  另一件事情,就是在长安招人,招能出力气的工人,越多越好!
  我们不能光我们这边在动工,长安那边也要动起来,这样两边一起修,就能够大大的缩短工期。
  记住,对待招来的工人千万不要吝惜钱,只要他们肯出力气,钱都是小事!”
  随后,薛海将自己以前念高中的时候学到的相对理论运用了出来,两边同时开始动工,所需要的时间是一定会缩短的!
  薛海的话听的薛二是一愣一愣的,本来修这条路每个月要出那么多钱已经让薛二这个心痛了。
  现在居然还要去招人,而且还是要不吝惜钱的那种招人。
  薛二愣了好一会儿,不禁问道:“老爷……这招那么多人干啥呀?这一下又得花出去多少钱啊——”


第51章 不好了,出大事了
  闻言,见薛二一副像是挖了他的肉的样子,薛海没好气的说道:“都和你说过多少次了,这条路修好了,我们就能十倍甚至百倍的赚回来!
  现在花点儿钱又能算的了什么?”
  “是,老爷,那小的现在就去长安——”
  被薛海怼了一句之后,薛二也不敢再多问,就是这心里隐隐作痛,花出去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啊。
  将薛二安排去长安之后,薛海又派人给陈江河送去了口信,让他在蓝田县也同时开展招工的工作,简而言之一句话,招收的工人越多越好,只要能吃苦干活就行!
  得到薛海的口信之后,陈江河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刻就组织人手再次在蓝田县城开始了招工的工作。
  安排好这些之后,薛海便立即去着手做另外一件事情了,那就是从已有的一千多号工人中挑选了一些精明能干的人出来。
  对他们进行了专门的技术培训,主要就是如何搅拌混泥土,河沙,鹅卵石,石灰这样东西添加的比列等等问题。
  毕竟两头开始动工的话,所需要的技术人员肯定也会增加的。
  ……
  在薛海紧锣密鼓的安排下,仅仅过了不到两天,长安那边的工地就正式开始动工了。
  不但如此,薛海第二次招工,一口气直接招了三千多人,其中两千人被安排在了长安,剩下的一千人则是留在蓝田县的工地。
  这样一来,两边的工地都有了差不多的人数。
  为此,薛海还特意将两地的工人分成了白班和夜班,让他们每天两班倒,轮轴转,夜晚点着火把也要继续修下去。
  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快这条仅仅150里左右的水泥路修建好的速度。
  而由于两边的工地同时开工,薛二被留在了长安负责监管那边的工地,在人手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李世民则是被薛海安排负责监管蓝田县这边的工地。
  至于薛海自己嘛,那要做的事情可多了,每天几乎就是灞河、石灰厂和工地三头跑,至于农田里种的那些红薯,都没功夫管理了。
  现在薛海就一门心思的想要把这条水泥路修好,只要路一修好,沿途的百姓感受到了水泥路给他们带来的便捷和实惠,自己肯定能够获得不少的赞赏值。
  这样一来,有了赞赏值,想做其他事情,可就方便太多了。
  ……
  这日,李世民正依照惯例在工地上进行巡视。
  突然一名工人拦在了李世民的跟前。
  小声喊了一句:“陛下——”
  听见这话,李世民一愣,随即扭头四处张望了一下,看看是不是眼前这人喊错了。
  “陛下,您不要四处张望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请跟我来——”那人接着说道。
  直到这时,李世民才确定那人喊的是自己,眉头不禁微皱了起来,以为是自己的身份给暴露了。
  “你是?”李世民小声问道。
  “小的是宫中的金吾卫,长孙大人特意安排小的混进这做工的队伍中保护陛下安全的,现有急事需禀报于陛下,还请陛下随小的来——”那名金吾卫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