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朕摊牌了,朕是皇帝-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薛海愿意将自己学到的那些知识拿出来,传授于人,这对于大唐来说是件好事,自己这个做皇帝的,肯定应当支持才是。
只是李世民想着想着,忽然就想起昨天派了孙思景他们几个御医去薛家村的事情。
毕竟与薛海说的那些新知识,新观念比起来,李世民目前还是比较关心这个。
可刚想要开口问问薛海是什么情况,但细想一下又觉得不妥,便在殿内来回踱步。
第430章 国子监
在殿内来回踱步了一阵之后,李世民还是没能把那话问出口。
想了想,开口问道:“那你倒是和朕说说,这新知识,新观念,到底是怎么个新法?听见这话,幸好薛海早有准备,知道李世民肯定会问自己这些问题,于是拱手道:“父皇,在臣讲新知识,新观念之前,可否将国子监的那些博士,大儒们都请到这里来。”
“这样,臣在讲新知识,新观念之前,那些博士,大儒们也可以一起旁听,万一他们之中有的人听了臣的观点之后,愿意和臣一起创办新兴学堂呢?”
听见这话,李世民点点头,觉得薛海说的有道理,于是便让内侍大太监去国子监将一众博士和大儒们都传召到了紫宸殿。
很快,国子监的一众博士与大儒们便来到了紫宸殿。
在到紫宸殿之前,他们就已经听传召的内侍大太监说了找他们到紫宸殿的原因。
因此,众人来到紫宸殿之后,目光纷纷落在了薛海的身上,此前他们这些人可都是听过薛海的大名,但真正见过薛海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驸马,现在国子监的学者,博士还有国子监祭酒都到了,你有什么话就和大家说吧。”李世民坐在龙椅上开口道。
随后,一直站在李世民旁侧的薛海便起身向众人施了一礼。
随后道:“诸位大人,想必你们在来的途中已经知道了薛某请你们到这里来的原因,薛某现在蓝田县想办一家新兴学堂,传授一些新的知识给当今的学子。”
“久闻国子监是全天下最高学府,里面名师云集,因此特意请陛下将你们请到这里来,薛某就是想物色几名名师随薛某一同回蓝田县,教书育人。”
薛海这话说完,一众国子监的大儒们便小声议论起来。
“敢问驸马,你所说的新知识,新观念是什么意思?可否给我们解释一下?”
“新知识的意思难道是与我们现在所学的儒家经典著作不同的意思吗?”
“还有,既然是新知识,新观念,想必此前我们也都没有接触和了解过,既然我们都不了解,驸马又为何要请我们去蓝田县教书育人呢?”
“是啊,让我们这些一无所知的人去教授那些学子,这难道不是误人子弟吗?”
“对啊,我也想这么说来着——”
……
薛海的话说完没多久,国子监的一众儒生们议论了没两句,随后便像是连珠炮似的对着薛海一阵发问。
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前世的薛海受到自己老师的影响太大,此时被国子监的一众儒生们连珠炮似的发问,仿佛回到了当初的课堂上,心里没来由的发怵,整个人直接愣住了。
李世民见此情形,赶紧开口道:“咳咳!”
“好了好了,驸马才刚刚开口说了两句话,你们一个个的就还了驸马十句,至于这到底是什么情况,你们都先耐心的听驸马说完。
之后你们有什么问题,再开口问驸马也不迟。”
见李世民开了口,一众儒生们只得乖乖闭上了嘴巴。
“驸马啊,你继续,把你的想法都给大家说说。”李世民随后看向薛海道。
“那好,那我就先给大家讲一下新观念的问题。”
“首先,这个新观念包含的内容方方面面都有,肯定不是在这里一句两句话就能够讲清楚的。”
“因此,在这里我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以我们日常与人交流时说话的发音与书写的文字来说,根据我的观察,我们大唐幅员辽阔,北到辽东,南到琼州,东到余杭,西通巴蜀,地域之广,自然也就造就了多种语言和文字的产生,天南海北,说什么话的都有。”
“虽然朝廷规定的有官话,并且在文字形式上也做到了统一。”
“但是从不久前举办的蹴鞠大赛来看,那些从外地来参加蹴鞠大赛的选手们,真正说官话的人是少之又少。
特别是那些来自江浙与岭南一带的参赛选手,他们在与别人交流时,往往由于他们说的话语速快,且难以辨清他们说的是什么,往往被人戏称为鸟语,如果没有一个懂当地方言的人作为翻译的话,有可能他连说带比划半天,你都不知道他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因此,新观念在这方面要做到的,就是让大唐所有的百姓都讲统一标准的语言。
这样,不同地域的人之间交流时,都能够轻而易举的听懂对方讲的话。
虽然让全大唐的百姓都做到这一点有些困难,但是至少要让那些现在还在学堂里念书的孩子们做到这一点,从他们这一代开始培养。”
“除此之外,在文字上也要做到统一,不能你写你的,我写我的。”
“而且,有一些笔画复杂,或者是太过象形的文字可以做适当的简化,把多余的比划或者是符号去除掉,只要能够明白那个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就行。
这些就是我所说的新观念的问题。”
“至于新知识,在这一点上可能就比较复杂了,因为我打算增加一些现在人们从未了解的一些内容进来,比如物理学,化学这些方面的内容……”
……
随后,当着国子监一众儒生们的面将自己的新知识,新观念先简单的给众人解释了一下。
刚开始讲的新观念,对于这些儒生大牛们来讲还比较容易理解,因为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书同文,车同轨,并且统一了度量衡等等措施。
此后的历朝历代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基础,也都制定了相关的官话,但是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多是以各王朝都城所在地方方言作为官话向全国推广。
至于文字方面,虽然有逐步的改善和简化,但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动。
但是当薛海讲到后面新知识这一点的时候,特别是说到物理学与化学的时候,在场的一众儒生大牛们纷纷满头雾水,一脸的懵逼。
第431章 朕的大唐怎么消失了?
“驸马爷,斗胆问您一句,这物理学是什么东西?怎么此前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
“是啊,还有这化学是什么意思啊?这化字又该如何理解呢?”
“还有那个,生物学,生物是指的什么?”
“驸马爷真是博学多识啊,说的这些话出来,我们竟然一个也听不懂。”
“诶,我可和你们不一样,刚刚驸马爷说的那些话里面,有一个我可是听懂了,数学数学,肯定就是指的算术!驸马爷,我说的对不对?”
……
薛海话音刚落,一众儒生们的好奇心便被勾了起来,对于那些他们从没有听过的学科名称,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好奇和对未知的渴望。
物理,化学这些东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看来不是很难理解的东西,至少知道它们讲的内容是什么。
而在当时那个时代,人们怕是连物理学和化学的萌芽都还没有。
不对,要说萌芽的话,应该还是有的。
比如钦天监的那帮只会天天观测星象,预测这个,预测那个的家伙们,顶多也能算是个半吊子天文学家吧。
而想要做好一个天文学家,对于物理学方面的知识没有学好的话,怕是连个半吊子也算不上。
至于化学家嘛……大唐境内那么多的道观,每个道观里都有炼丹的术士,他们也应该能够算的上是半吊子的化学家吧。
只是现在在国子监的这些人面前提这些东西,他们当然是一头雾水,什么也不懂了。
“诸位,其实有关你们刚刚的那些问题,光是靠我口头上来说,是很难解释的清楚的,怕是一直说到明天去也不一定能够解释清楚。”
“因此,我特意准备了一些有关物理学和化学还有生物学这些方面的书籍,待会儿你们人手一本,可以拿回去好好研究一下——”薛海看着众人解释道。
这时,一内侍太监突然从殿外匆匆进来。
站在李世民近前,拱手道:“陛下,宫门守将来报,说是驸马爷印刷厂的工人送来了一马车的书籍,现正在殿外放着。”
听见这话,李世民侧头看了薛海一眼。
随后道:“那快快抬进来——”
“是——”
内侍太监应了一声,随后去殿外让两名禁军士兵将印刷好的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书籍抬了进来。
这些东西都是薛海在进宫之前给印刷厂的领班交待好了的,让他们先把自己给他们的教科书每本都印刷几十本之后送到宫里来。
而且,为了让这些国子监的儒生大牛们更好的理解物理学,化学这方面的知识内容,薛海特意只印刷了初中时期的教科书。
至于后面高中大学时才会有的教课书籍,则是留给那些具有这些方面天赋的学子们的。
印刷好的教科书被抬进殿内以后,国子监的一众大儒们纷纷围了上来,看着那些与自己平日里所阅读的书籍不一样的教科书,每个人的眼神里都充满了疑惑与好奇。
“诸位,这个,是物理学的教科书,这个是化学的教科书,还有这个,是地理学的教科书——
我刚刚说的那些有关新知识的内容,全部都在这些教科书里面,你们自己对哪一种学科感兴趣,就可以到这里来自己挑选哪一种学科的书籍拿去研读。
而且,这些书籍你们都可以带回家去,若是你们研读了之后,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书籍里面的内容,想要到我们蓝田县来做教书先生的。
或者是你们看了这些书籍以后,有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到蓝田县来找我,我薛海随时在蓝田县恭候你们。”
说着,薛海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旁边的李世民。
然后接着说道:“并且,只要你们愿意到我蓝田县来教书育人,我薛海保证,你们得到的待遇,绝对比你们待在国子监的待遇要好!”
自古以来,想要得到人才,光是靠着口头上的三两句话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薛海才在看过李世民的反应之后,向众人许下了提高他们待遇的承诺。
李世民坐在大殿之上,手里拿着一本地理书,看着上面的那些地图册正看的起劲呢,突然听见薛海公然当着自己的面挖人,赶紧干咳了两声。
道:“咳咳——”
“刚刚驸马爷的话你们都听明白了吧?各自拿了书,没别的事情的话就退下吧,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李世民生怕薛海再给这些儒生们开出一些让人无法拒绝的条件出来,比如去蓝田县教书的人每人送一套别墅?或者凡是去教书的人,他薛海包吃包住,包养老等等。
要是这样的话,怕是国子监的这些人挣着抢着都会去,到时候自己的国子监不就成了一个摆设了嘛。
于是赶紧将国子监的这些人打发了回去。
之后,李世民便拿着手里的地理书兴致勃勃的翻看了起来。
“咦?地图上的这个华夏国怎么和某的大唐这么像呢?这个山东半岛不就是山东么?还有这个海南,不就是琼州那地方吗?”
“只是……这个华夏国的地图好像比大唐的疆域要大上不少啊……这个地方是不是把吐蕃也包括在内了?他们什么时候把吐蕃给征服了的?朕怎么不知道这件事情?”
“还有这里,这个地方,朕记得好像是西域的乌孙国,这地图上怎么把乌孙国也包含进去了,难道他们已经有能力派兵越过葱岭了?”
“而且这地图看起来比朕宫中的地图画的都要详细啊,上面标注了那么多的地方,还有那么多朕从未听过名字的国家,这可着实让人好奇啊——”
“驸马啊……你快过来给朕讲讲,这上面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上面的这些国家离咱们大唐远不远?”
薛海在兑换地理教科书的时候忘记了自己兑换出来的教科书上面包含地图和国名什么的都是二十一世纪时的内容。
导致李世民在翻看了地理书之后,对上面的内容既感到惊奇,又感到困惑。
因为翻来翻去,李世民都没有在地理书上找到大唐的名字。
第432章 你这个地图,画的好别致啊
李世民将地理书上的那副亚洲地图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也没有找到大唐的名字,实在忍不住,便将薛海叫了过来。
指着地图上天朝所在的地方,问道:“薛海啊,你上近前来,给朕好好说说这华夏国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它的国土疆域里面,不仅包含了大唐现在的疆域,甚至连吐蕃和西域也囊括进去了?”
“而且,这个华夏国为什么朕一点印象都没有?似乎没有在任何一部史书当中见到过有关这个国家的记载啊——”
听见这话,薛海近前看了一眼,这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在兑换地理教科书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
地理书上所使用的那些地图册都是二十一世纪最新的地图数据,唐朝什么的,早就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这时候李世民指着地图上的天朝问自己是怎么回事,要是自己现在实话告诉他唐朝将会在三百年后灭亡的话,李世民会不会当场让人把自己给宰了?
想到这些,薛海就忍不住的冒出一身冷汗。
突然,薛海灵机一动,上前假装看了看。
然后解释道:“父皇,是这样的,地图上的华夏国不是别的国家,就是咱们大唐!”
听见这话,李世民缓缓抬起头,用那半信半疑的眼神看着薛海,问道:“就是大唐?”
“可是这地图上面的疆域标注明显与朕皇宫里的地图标注的不一样,现在突厥虽然已经平定了,但是据益州刺史上报,吐蕃近几个月频繁骚扰西部边陲,朕正愁拿他们没办法呢。”
“可是你这地图上的华夏国,却是明显的将吐蕃的疆域包含在了里面。除此之外,还把西域以及辽东以北的大部分地方都画进去了,而且这名字也不是写的我大唐的名字。”
“薛海,你这难道不是在睁眼说瞎话吗?”
听见李世民这话,薛海知道李世民不会这么轻易的相信自己的话,脸上一副很轻松的样子,半露着微笑。
说道:“陛下,臣真的没有骗你,这地图上的华夏国,的确就是我大唐。”
“只不过,这不是现在的大唐,而是几年后的大唐。”
“几年后的大唐?你这话什么意思?”李世民突然来了兴趣,浓眉微蹙问道。
“臣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在几年之后,吐蕃,西域以及辽东半岛以北那些肥沃富饶的黑土地都将归我大唐所有。
只是在印刷这份教科书的时候,臣心急了些,提前将那些地方囊括在了大唐的版图里面。
同时为了不让那些学士和学子们误会,臣便临时给起了一个名字,将大唐暂时改成了华夏国,等到真正打下那些地方,把他们真正变成我大唐的领土之时,臣便会在教科书中改回来。”
面对李世民的疑惑,薛海只得临时想出这个办法来,毕竟现在地理书已经让李世民看了,不可能再临时把地理书做一番修改。
听完薛海的话,李世民微微点头,两只眼睛却像是冒出金光似的,脑子里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刚刚你说……几年之后,吐蕃和西域这些地方都会变成我大唐的领土,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