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天子风流 >

第29章

三国之天子风流-第29章

小说: 三国之天子风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攸笑了笑,面先袁绍深施一礼,颇为严肃地说道,“主公,属下愿保举一人,定能说服天下诸侯,与主公联手对抗天子!”
  “你保举何人?”
  “荀湛!”
  荀湛?
  听到这个名字,屋内群臣顿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或许别人不熟悉这个名字,但袁绍帐下这些文武大员,几乎没有人不高看荀湛一眼。
  因为就是这个荀湛,在当初袁绍还是渤海太守的时候,奉命前往冀州面见当时的冀州刺史韩馥。
  结果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在荀湛三寸不烂之舌的劝说下,韩馥居然愿意主动献出冀州,拥立袁绍为冀州之主。
  这也是袁绍为什么能从一个区区渤海太守,一跃成为冀州之主的根本原因。
  诚然,这件事在很大程度上与韩馥懦弱的性格有关,但也不难看出荀湛唇枪舌剑之厉害!
  若真是荀湛去面见各路诸侯,说不定真的能让天下诸侯站在统一战线,共同来抵御天子的招揽。
  “快!传孤命令,速让荀友若来此!”袁绍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下了命令。
  没多大一会儿,一个身材中等偏上,微微有些发福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先是微微诧异看了几眼周围这些人,便径直走到袁绍面前躬身施礼。
  “湛拜见主公!”荀湛恭敬地对袁绍说道。
  “友若呀,你先看看这个!”说着袁绍拿起桌案上的公文,直接递给了荀湛。
  荀湛打开公文,上下扫视几眼,眉头微微一皱,便不留痕迹的舒展开来,抬头有一种疑惑的目光看向袁绍。
  “友若,孤今日请你过来,主要是请你拜访各路诸侯。”说这话,袁绍就把前因后果简单地向荀湛介绍了一下。
  袁绍本以为荀湛会痛快的接下,谁料荀湛直接就一摇头,毫不客气地开口说道:“主公,湛私以为,子远之谋,有些太过天真了!”
  嗯?
  在场这些谋士的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了。
  方才我们商量了这么长时间才定下的谋划,你到这里一句话都给推翻了?那岂不是显得我们这些人都是过于天真了?
  尤其是许攸。
  平日里许攸也是刻意修炼养气功夫,让自己不轻易动怒。但是现在许攸是真的有点生气了。
  我好心好意保举你,让你出去立功,后来受赏。
  怎么?
  你不但全无谢意,还说我过于天真?
  “既然友若兄说在下天真,那不如友若兄说一说,不天真的策略该当如何?”许攸压着心头怒火,没好气地说道。
  荀湛嘴角轻蔑的一笑,向袁绍又试一礼,朗声说道:“主公,诸位,请恕湛孟浪。试想那天下诸侯,无论是幽州公孙伯圭、兖州曹孟德、淮南袁公路,还是新崛起的徐州吕奉先,扬州刘正礼、孙伯符,汉中张公祺,哪个不是割据一方的人物,其肯轻易听人调配?”
  “况且对于孙伯符、张公祺、刘正礼、吕奉先这样的小诸侯来说,选择归顺天子,其获得的利益要远远大于拒绝。
  试问主公,若是天子你能给的东西,而主公你给不了,那湛要凭什么去说服那些诸侯?”
  “而公孙伯圭、曹孟德、袁公路这些主公宿敌,都巴不得主公在这件事情上栽跟头,又为什么要和主公一起对抗天子呢?所以湛才会说,子元的谋略有些天真了。”
  “若是湛真如子元所言,去游说天下诸侯,那就走在刀山火海,烈火油烹之上,随时都可能回不了冀州了。那样的结局,相信也是主公及在座诸位不愿意看到吧。”


第92章 谋立少帝
  092 谋立少帝;
  听到荀湛这么一说,许攸的脸色稍稍有所缓和,但怒容依旧不减。
  “那听友若之言,莫非已经有了更合适的办法吗?”许攸嘴角勾起一丝嘲讽的笑意,略带不屑地说道。
  要知道,这个难题集五人之智,尚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许攸不相信荀湛就能够轻松的解决。
  审配、田丰等人看向荀湛的目光,也带着一丝怀疑。
  荀湛笑了,笑容中带着一丝腼腆。
  “若依湛之见,主公就算依附天子,又有何妨?”荀湛淡淡地说道,眉宇间却带着一种难言的自信?
  依附天子?
  袁绍一听此言,脸色直接就沉了下来,微怒道:“莫非友若不知依附天子有什么后果吗?”
  荀湛面色如常,却有带着一丝神秘。
  “属下只说让主公依附于天子,却没有说让主公依附于荆襄的天子啊!”荀湛重重地说道。
  嗯?
  袁绍顿时一愣,下意识说道:“除了荆襄的天子,还哪里有天子?”
  “哪里有天子,那就要看主公的意思了!”荀湛抬头看着袁绍,眼中带着一丝疯狂。
  沮授的眼神一下子亮了起来,直视着荀湛,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道:“你的意思难道是,让主公自立天子?”
  “不错!”荀湛重重的点头说道,“当今天子的皇位,乃是董仲颖拥立。如此董贼已经伏诛,主公大可以昭告天下,说当今天子得位不正,而主公已拥立弘农王为天子。如今一来,天下人心便不在荆襄,而在冀州了!”
  嘶……
  在场所有人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显然是被荀湛如此疯狂大胆的想法吓到了。
  “友若兄,你这想法虽好,可如今弘农王已经死了,你这说了不也等于白说吗?”郭图看着荀湛,有些阴阳怪气说道。
  “公则兄,你这话说得可就不对了!”荀湛摇头看向郭图说道,“天下臣民,有几个人见过弘农王?在坐的各位,又有谁见过弘农王?既然没人见过弘农王,那么主公说谁是弘农王,那谁就是弘农王!你觉得呢?公则兄?”
  “这……”郭图一时间哑口无言。
  “嘶……友若,这能行吗?”袁绍明显有些犹豫,似乎在顾虑着什么,迟迟也不能下决断。
  “主公!”荀湛向前一步,抬头看着袁绍,沉声说道,“属下明白你在顾虑什么。但主公想要霸有天下,那迟早要站在刘氏皇族的对立面。但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嗯……”袁绍沉吟了一下,目光中迸射出一种狠厉之色,显然是下了某种决心,“好,那就依友若所言,立弘农王!”
  ……
  七日后,襄阳。
  刺史官邸。
  早朝……
  刘协坐在主位之上,把目光放在了荀彧身上,语气轻快地问道:“荀爱卿,到今日,有哪些诸侯上表归附了?”
  荀彧脸上带着笑容,出班奏道:“陛下,如今益州刘季玉、汉中张公祺、扬州刘正礼、孙伯符、幽州公孙伯珪、徐州吕奉先,还有兖州曹孟德,全都派人送来了奏章,表示愿意归附陛下。”
  兖州曹孟德?
  听到曹操的名字,刘协先是一愣,但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
  以曹操的智慧,肯定不会犯这种低级的政治错误,愿意归附于天子,也就在情理之中。
  “好!那就给曹操下一道诏书,告诉他奉孝、典韦还在洛阳大牢里,让他速去派人解救吧!”刘协沉吟说道。
  当初离开洛阳之际,刘协唯恐郭嘉返回兖州之后,曹操得知消息,派兵来荆襄阻挠,因此就把郭嘉、典韦两人锁在了大牢里,派人专人看守,以防这二位饿死。
  如今荆襄已定,再关着这二位也没有什么意思了,倒不如给曹操做一个顺水人情,缓和一下双方紧张的关系,说不定以后还能是盟友。
  一想到这里,刘协便开始暗自自责。
  按说一般情况下,生擒地方主要将领、谋士,无非就是两条路,要么招降,要么处死。
  但刘协作为一个穿越者,实在是不想杀这些历史名人,又走不通第一条路,那也就只能把他们放回去了。
  “唉……”刘协暗叹一声,目光又放到了荀彧身上,“那冀州袁本初、淮南袁公路,他们两个人呢?”
  “嗯……袁公路目前没有消息,袁本初倒是派了一个使者过来,刚刚抵达不久!”荀彧如实说道。
  派了个使者?
  袁绍这么有诚意吗?
  这不像是袁绍的性格啊……
  刘协心中暗自升起了一个问号,沉声说道:“那这使者来意说了吗?”
  荀彧摇了摇头。
  “那就宣他上来,问问袁本初到底是什么意思!”刘协点点头说道。
  不大一会儿,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昂首阔步走到堂上,径直来到刘协案前不远处站定,满脸的倨傲之色,仿佛他自己才是天子。
  刘协皱了皱眉,心里大概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使者的态度,也就代表了袁绍的态度。这使者往这一站,一脸天是王大,我是王二的样子,袁绍的态度也好不到哪去。
  来者不善啊……
  刘协正想着,就听得那使者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圣旨到,陈留王接旨!”
  嗯?
  使者此言一出,把满殿的文武群臣都搞蒙了。
  陈留王这个名号,满朝文武都很清楚,那是当今天子刘协登基之前的王号,乃怀王刘辨在位是所封。
  如果说在中平六年四月之后,叫刘协为陈留王,那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如今刘协已经登基八年之久,再叫所谓的陈留王,那与羞辱何意?
  “拿下!”刘协面无表情,轻轻吐出了两个字。
  其实刘协并没有怎么生气,毕竟不是“刘协”本人,无法体会“刘协”真正的心理。
  但刘协明白,这明显已经是打上门来挑衅了,如果再不有所动作,任由此人宣读圣旨的话,只怕别人会看清自己这个天子。
  一旁的辅国将军董承应声而出,直奔这使者而来。
  虽然董承的武功算不上多高,但毕竟从军多年,又是西凉军出身,实战经验极为丰富,对付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那还是绰绰有余的。


第93章 刘氏孤儿
  093 刘氏孤儿;
  “说吧,袁本初到底在搞什么把戏。说对了,朕还能留你一条小命。说不对,哼哼……”刘协看着被董承压在堂下的使者,面无表情地说道。
  使者明显不服,轻哼了一声,沉声说道:“袁将军对汉室忠心耿耿,已经在冀州拥立弘农王重新登基。尔不过是董贼扶立的伪帝,若弘农王真被董贼所害,那也就罢了。可如今弘农王已经重新登基,为当今天子,尔莫非还要窃据天子之位吗?”
  哗!
  整个堂上就炸开了锅了,就连荀彧也是一脸的懵逼。
  毕竟这使者所言,实在是太劲爆了。
  当年灵帝驾崩之后,何太后便于大将军何进一起拥立刘辨即位。
  可惜刘辨即位之后短短几个月,就发生了十常侍之乱,董卓奉命率军进京平叛,顺势掌握了朝中大权。
  董卓因为个人喜好,直接将刘辨废为弘农王,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几个月之后,关东群雄起兵讨伐董卓。董卓为了防止这些诸侯以迎立弘农王作为借口,便干脆鸩杀了刘辨。
  此事天下皆知,所有人都认为弘农王刘辨已经在六年前死掉了。
  可如今袁绍居然说拥立弘农王为帝,难不成是刘辨死而复生了吗?
  一时间,满朝文武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使者身上。
  尤其是那些荆襄旧臣,眼睛都要红了。
  如果真的是弘农王刘辨复位,那这位天子刘协的合法性确实要受到质疑,说不定民心就要倒向冀州。
  那这些依附于天子刘协的荆襄文武,无疑将会成为这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非但无法带领各自家族更进一步,反而有可能因此遭遇灭顶之灾。
  所以这些出身荆襄各大家族的官员,全都紧紧盯住使者。事关家族的前途命运,由不得这些人不慎重。
  使者要得就是这种效果,嘴角不由的勾起了一起笑意。今天他能站在这里,其实这没有打算在回去。
  如果能成功挑拨荆襄君臣离心,那他一趟的任务就算是圆满完成了。
  刘协明显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自己之所以能如此轻松的坐在这里号令百官,就是因为这个天子的身份。
  一旦天子的合法性被质疑,甚至被推翻,那他这个穿越者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朕的皇兄早已被董贼谋害,如今已经安葬六年之久。袁本初居然找人假冒天子,企图欺瞒天下臣民,难道他想要造反吗?”刘协猛得一拍桌案,眉宇间怒气隐现,冷冷地说道。
  群臣闻言点了点头,显然很是认同刘协所言。
  “袁将军当年在朝为官之际,早就猜到董贼有杀害弘农王之意,便效法当年程婴义举,用幼子袁买换下弘农王。被董贼杀死的,乃是我家将军幼子,而弘农王则被我家将军一直保护在身边!”
  “当时我家将军不过是渤海太守,将寡兵微,担心有人图谋不轨,便从未对人提起此事。
  如今我家将军坐领三州,兵力雄厚,自然要扶保幼主即位,免得弘农王天子之位,便某些心术不正之人篡夺!”
  使者说着话,还抬眼瞅了瞅刘协,这“心术不正”之人指的是谁,也就不必多说了。
  刘协听完这番话,顿时一脸懵逼。
  当然刘协可以肯定,眼前这个使者就是在信口胡说。如果袁绍手中真的掌握着弘农王刘辨的话,在历史上不可能不推出来,与曹操手中的天子“刘协”先抗衡了。
  但这种东西刘协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才好。
  毕竟使者说得煞有介事,仿佛是真的一样。而且袁绍做得那些事,谁也没有亲眼见过,说有也道理,说没有也有道理,根本就无法拿出一个强有力的解释。
  总不能对群臣说我是穿越者,我看过《三国志》吧?
  此时荆襄的文物群臣,看了看使者,又看了看堂上端坐的刘协,脸上还的神情都显得有些复杂和奇怪。
  如果说使者所言是真,那袁绍非但不是什么假冒天子的叛逆,反而是匡扶汉室的大忠臣。
  如今灵帝驾崩不到十年,天下便已经如此动荡,百姓人皆思汉。
  一旦袁绍舍子救主的事迹传扬出去,那对于汉室就有泼天之功,天下百姓必然会念袁绍的好。
  到那时,恐怕就不会有人再承认荆州的天子,全都去沉浮于冀州的弘农王了!
  嘶……
  这些荆襄旧臣是神态各异,不知道心里都在想着些什么。
  刘协有心解释一番,但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只能是黑着脸,不发一言,朝堂上顿时陷入一种诡异的平静之中。
  “哼!”
  忽然间,冷哼之声在堂上响起,太尉杨彪捋着花白的胡须走了出来,怒视着使者说道;“一派胡言!老夫在朝为官三十年,董贼入寇之际,老夫就官至太尉,亲眼见到怀王下葬!尔欺瞒世人,蒙蔽圣听,该当何罪!”
  杨彪今年虽然已经五十四岁,在那个平均年轻只有三十几岁的时代,已经算是年迈之人。
  但几句话下,杨彪却丝毫不见老态,反而声如洪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这些荆襄旧臣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将目光全都集中在了杨彪身上。
  杨彪出身“弘农杨氏”,生于汉质帝年间,桓帝时就已经身居高位,灵帝时就已经位列三公。
  宦海沉浮三十余年,名声早就已经响彻天下,尤其是董卓入寇之际,杨彪就在朝中为官。
  对于弘农王刘协之事,在场的所有人难以比杨彪更有发言权。毕竟从刘辨出生到被董卓鸩杀,杨彪可都是看在眼里的。
  并且杨彪位列三公,名声在外,说话很具就有信誉度,在场的重人也更原因相信。
  如今见杨彪主动出来否认此时,这些荆襄旧臣便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只要袁绍手中的天子是假的,那么所谓的“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