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下-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多走的时候都跟你说了些什么?”
“什么都没说,就是对着我掉眼泪!看的我心酸,你不能为了这两个女人就把多多撵到南京去。”
“你被多多捉弄的还不够多?”
云杨摸摸自己光溜溜的脑袋道:“自家妹子捉弄我这个当兄长的算得了什么?”
云昭盯着云杨的光头道:“你最好能永远保持这种心态跟想法。”
“李定国要去攻打襄阳了。”云杨觉得两兄弟站在靶场谈论女人非常的不吉利,就换了一个话题。
云昭想了一下道:“你是第四个告诉我这个消息的人。”
云杨楞了一下道:“这个消息是我从西安城里得到的,是我花了钱的。”
云昭摊开手笑道:“我们的计策起效果了。”
“怎么说?”
“我要是派你去攻打某一个城池,你觉得消息会泄露出去吗?”
云杨道:“不可能!”
“你觉得云卷,云舒,云飞他们会把你的绝密军情随便乱说吗?”
“不可能,我会揍死他们……你是说李定国攻伐襄阳的消息是他们自己人泄露的?”
云昭撇撇嘴道:“害死自己兄弟的人不一定全是敌人。”
云杨皱眉道:“张秉忠不像是干出这种事情的人。”
“张秉忠不会,别人会,这件事就把贼寇们内部紊乱的关系完全暴露出来了。
还是像我上次所说的一样,张秉忠的路快走到头了。”
云杨抓抓光头道:“等李洪基,张秉忠这些人全部被剿灭之后,是不是就轮到我们造反了?”
云昭摇头道:“如果大明朝还是这般糜烂,剿灭了李洪基,张秉忠,罗如才,还有其它盗匪起来,不过呢,我们准备过两年被人家针对的苦日子吧。
最坏的场面还没有到来!”
“还有比这更坏的场面?”
云昭几乎用呻吟的声音道:“但愿我们在草原上的布置能早日有结果。”
每当贼寇们走到穷途末路的时候,黄台吉就会进攻北京城!
每当大明朝眼看就要恢复片刻平静的时候,贼寇们就会死灰复燃。
可怜的大明朝就像是一块烧红的铁,被两柄大锤不断地锻打,得不到片刻的喘息之机。
云昭不确定,如果自己也起兵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最大的可能就是便宜了黄台吉,从此,中原将陷入无休止的战争,自己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冯英带着疲惫的小楚从火炮试验场走了过来,两张俊俏的小脸上沾满了炮灰。
“云世兄,听说您这里还有一种开花弹是吧?”
才靠近,冯英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云杨冷冷的道:“那东西金贵,平日里舍不得用。”
冯英并不在意云杨的态度,继续看着云昭等待回答。
云昭摇头道:“这里是云杨说了算。”
对于云氏军伍构造,冯英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在这支军队中,云昭并不能号令每一个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所在。
比如在这里,最高指挥官就是云杨,有权力拒绝云昭的乱命。
冯英乖巧的点点头,又对云杨道:“云世兄,如果有工匠开始试验这种开花弹的时候,能否让小妹一观。”
云杨道:“女人家看这东西做什么?”
冯英笑道:“小妹从小就喜欢这些,还请世兄允准。”
云杨勉为其难的答应了,冯英就带着病恹恹的小楚直奔玉山去了。
“她想打仗做将军,秦良玉那种将军。”
云杨叹口气道:“好好地女人家上什么战场啊,看看我的秃脑壳就知道了,战场真的不是女人可以涉足的地方。
秦将军,也不过是数百年来唯一一个异数,小昭,我不是很看好冯英,战场会教会她如何做一个女人的。”
云昭笑道:“那就要看她的能力了,据我所知,现在,已经有人开始为冯英奔走了。
过不了多长时间,她可能真的会拥有一支军队。”
第044章 没一样是对的
从流民问题上,云昭已经看到了秩序混乱的后果。
而维持国家秩序的永远是民生。
有大志向要改天换地的人其实很少,如果把这些人放进整个百姓人群中衡量,他们几乎可以不计。
百姓是木柴,这些人就是火种。
当木柴还是青葱树木的时候,火种掉在湿润的树木上很快就会熄灭。
如果大树枯死,火种就会点燃大树,继而形成冲天大火。
蓝田县是云氏的根基,而蓝田县的百姓就是为云氏这棵大树提供养分的大地。
蓝田县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云昭敏锐的发现,大明朝如果能解决民生问题,那么,他还会继续辉煌下去。
“历史的车轮转到大明朝这一站的时候,已经经历了风风雨雨,万千坎坷,朱氏父子面对历朝历代的兴衰荣辱,既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又满怀信心。
废丞相,设藩王,惩贪官,兴科举。
大明王朝也曾红红火火,也曾笑傲世界,大明的战舰也曾游弋于海上,向世界宣扬大明的强大。
但是,现在就成了这个样子……
耕种土地的人吃不到粮食,编织布料的人穿不上衣衫,盖房子的工匠没有房屋……这是什么啊?
这就是最大的不公!
当朝廷不再为大多数百姓谋福利,不再保护他的子民,成为了为一小撮人谋福利的工具,成为富人压榨穷人的工具,那么,我们要这样的朝廷做什么?
难道我们天生就卑贱吗?
难道我们天生就该被父母拿去换区区四十斤糜子吗?
我痛恨这个结果,可是,我又庆幸这个结果。
没有玉山,没有蓝田县,没有云氏,我长大了之后会干什么?
在困苦中长大,在艰难中活人,在卑贱中娶妻生子,遇到灾荒年——再把自己的孩子卖四十斤糜子以求片刻苟活吗?
或者——我们根本就活不到卖自己孩子的那一天!
我不感激云氏买了我,给了我衣食,让我读书,让我活下去。
我感激云氏让我知晓我该怎么活着。
没有尊严的活着跟豢养在猪圈里的猪有什么区别?
如果那也叫活着。
我宁愿死!
我哀怜世人,所以,我要走遍整个大明世界,告诉每一个人,人到底该怎么活着。
我要告诉世人,我们生而为人,就要过上人才配享有的生活。
先生,这就是我的志向,我不想成为日益扩大的蓝田县辖区里的一个见习官员。
先生,我知道蓝田县已经很好了,我要走出去,我要把我心中所想,所思,告诉我遇见的每一个人。”
云昭惊愕的瞅着瘦弱的韩陵山告别玉山书院所有先生,背上一个不大的包裹,提上一柄剑,毫无迟疑之意的离开了玉山书院大堂。
“我要去揍这个家伙一顿。”
云杨怒极,蓝田县正在飞速的扩张中,商南县到蓝田县中间还隔着三五个县,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消化完毕,急需书院里毕业的学生去填充大量的职位,这个王八蛋居然屁事不干背上一个小包袱就去过自己的逍遥日子去了。
云氏这些年的粮食全喂了狗!
云昭自己倒没有吃亏的感觉,瞅着那个瘦弱的少年下山,就对云杨道:“这家伙以后可能是要成神的,就是长得猥琐了一些,这对他以后传播自己的想法很不利。
可惜了。”
云杨道:“四十斤糜子换来的人,你指望有好看的?你要跟徐元寿先生说说,不能再教出这样的人。
否则,我们亏大了。”
张贤亮目送韩陵山离开,听云杨这样说,摆摆手道:“蜀犬吠日说的就是你这种不学无术之徒!
这等人才出在我玉山书院,才是我玉山书院将要大兴的征兆,这样人如果多出一些,才是你云氏之福。
告诉你,别以为今日是你们扶持了这些人,就处处以恩人自居,待他日,他们将百倍,千倍,万倍的回馈你云氏。
跟这样的人才比起来,莫说玉山书院,就算是你云氏也无法相比。”
张贤亮骂完云杨,又朝云昭哼了一声,就背着手走了,从他衣角飘起来的幅度来看,此时,张贤亮胸中一定如大海一般掀起了万丈狂澜。
“他为什么骂我?”云杨当着张贤亮的面不敢出声,等张贤亮走远了立刻开始发怒。
云昭看了云杨一眼道:“人家又没有说错,你就是一个不学无术之徒。”
云杨没有从云昭这里得到安慰,也就面无表情的走了。
冯奇先生走过来,低声对云昭道:“土地是根本啊。”
云昭道:“怎么处理?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任何一个王朝在开国之初,几乎都会做到让百姓耕者有其田,可是呢,随着人口逐渐繁衍,土地总是不够用的,秦,汉,唐,宋,以及这大明,哪一个没有在土地上挖空心思。
那一个长久了?
开国初期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在每一次改朝换代中我们都损失了大量的人口。
也就是说,每一个王朝更替,都是站在百姓尸体上完成的,开国初期的繁荣,完全是死去百姓的尸骨在滋养。”
“咦?你还算是有一些眼界的,既然问题出来了,你准备怎么办呢?
总不能像你以前说的那句话那样——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吧?
我想此时此刻,被埋在南京孝陵里的太祖皇帝一定不会赞同你说的这句话。
云昭笑道:“其实呢,蓝田县的百姓自己已经找到了法子。”
冯奇想了一下道:“背着界碑到处跑?
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法子迟早会遇到麻烦的。”
云昭摇头道:“没什么麻烦,蓝田县的土地没了,养活不了更多的人,长安县还有很多空闲土地,长安县的土地没了,商南县多得是,商南县没了,穿过武关道对面的南阳,襄阳又有很多。
就算关中,荆襄没了,汉中,两湖,蜀中还有,了不起我们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就是了。
想种地总归是没错的。”
冯奇笑道:“我听着怎么走的还是贼寇的路子,人家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你是走到哪里就把地种到哪里。”
云昭笑道:“你就说成不成吧。”
冯奇大笑道:“太想当然了,你以为每个地方的地主大户会允许你这么做?”
云昭道:“你也太小看百姓的力量了,当规矩已经在蓝田县形成之后,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全天下都要遵守的律例。
没有田地的农夫在蓝田县种植粮食一般都是跟主家三七分的,凭什么到了荆襄就要倒三七分?
农夫们看似弱小,实际上他们才是最认死理的一群人。
他们有的是智慧来处理这样的问题。
另外,先生啊,大户人家其实就是飘在汪洋大海上的一叶叶小舟,最虚弱的不是农夫,而是他们。
再加上现在贼寇四起,百姓的心早就乱了,这时候再让他们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这不可能,随时随地会掀翻小船之下,即便是有阻挡,也会被消除掉影响。
就像现在的秦王,长安县一半的土地是人家的,以前的时候呢,秦王府何等的骄傲,种他家的地租税就是倒三七,当蓝田县的三七分成已经成了惯例之后,他还不是乖乖的把分成顺过来了?
你应该知道,我可没有鼓动百姓去跟秦王争,更没有主动参与此事,是百姓自己不种秦王家的地,在撂荒跟三成收获之间,是秦王自己选择了三成收获,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些不满。
现在还不是整天乐呵呵的?”
冯奇笑道:“他真的乐呵呵的?”
云昭道:“他是真心乐呵呵的,不是说他收入增加了才乐呵呵的,而是他觉得这样做能打击紫禁城里的皇帝,才乐呵呵的。”
冯奇不解的道:“他是皇族啊。”
云昭摊摊手道:“皇帝在跟他借钱,最近有两个叫做‘剿饷’跟‘征饷’的摊派出来了,秦王家要出白银二十万两。”
第045章 女儿愁,无钱去买桂花油
云昭说的没错,朝廷确实在“辽饷”之外又增加了“剿饷”跟“征饷”。
这两道摊派总共要筹集白银两百八十万两。
大明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制定的新的国策——“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
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
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是谓十面之网。
杨嗣昌提议增兵十四万,加饷二百八十万两。由熊文灿为总理五省军务,剿抚兼施。
据说这笔钱的筹集之策有四,曰因粮,曰溢地,曰事例,曰驿递。因粮者,就是每一亩地加派六合,一担粮食以八钱银子核算。
溢地者,就是让官府去找土地超过额定数目的人家重新收税。
事例者,就是让有钱人家花钱买一个监生名额,监生的好处就是不用纳税。
驿递者,就是裁撤驿站跟邮局,据说这样可以省下来二十万两白银。
另外,就是宗室捐款,据说,秦王府捐了六百两银子,已经可以列入诸位藩王捐款名单的前十。
关中自然也有摊派,不过,在劳如意的安排下,蓝田县一共购买了七十一个监生名额,同时,也花了六九千两白银购买了关中到京师的驿站,并保留了驿卒。
云昭还想购买关中到南京的驿站,没想到下手晚了,劳如意去问价钱的时候,被告知,已经被东南盐商买走了。
一个监生需要钱一百零六两,七十一个监生云昭共计花了八千两银子。
这两者相加之后,蓝田县一个县就圆满的完成了整个关中的摊派数额。
云氏一干掌柜的算过账目之后,云昭发现,自己不但没有亏损,反而赚了白银三千多两。
来年,一个监生名下的一百亩土地将不用缴税,也就是说,只要运作得当,蓝田县七千一百亩的良田从此将不用给大明朝缴纳一文钱的税款。
从西安府到京师足足有两千多里路,大明惯例,五十里路一个驿站,云昭仅仅用了九千两银子就购买了将近五十座运转成熟的驿站。
掌柜的们决定将驿站全部变成客栈……
“为什么你为国花钱,反而会赚钱呢?”
冯英最近对什么事情都很感兴趣,为了达到一些小小的目的,甚至不惜青涩的动用她的美色来诱惑。
“这里边就有一个资金重组的问题,也有一个官员贱卖国家产业的问题。
两者相加之后,个人发财在所难免。”
云昭嘴里说着令人高兴的话语,声音却是冰冷的,这一次裁撤的六条驿道,关中抵达京师的这条道路是最差的。
而卖监生名额来筹钱,根本就是剜肉补疮之举。
“这么说,皇帝这样做完全是错误的是吧?”
冯英侧着脸悄悄看云昭,又迅速低下头去。
“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应该诛十族!以前皇帝诛杀方孝孺十族弄错了。”
“这个建议是谁提出来的?”
“兵部尚书杨嗣昌!”
“这个人该诛杀十族?”
云昭叹了口气道:“他提出来”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没有太大的差错,可是,他不该把私心容纳进来。
驿路我们买了一条,据劳如意说,跟他有关的盐商买走了三条。
这种人就不该出来做官,天生就是当商人的料。”
“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贪财这天下何患不平?”
云昭摇头道:“岳武穆的这句话太想当然了,虽然人人都知晓这个道理,想要真正做到,实在是太难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你看,这就是读书后的引来的麻烦,这两句话放在两处,都是至理名言,要是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