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天下 >

第61章

明天下-第61章

小说: 明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07章 睁眼瞎!!!
  事实上,云昭给洪承畴的私人礼物非常的丰盛,不仅有两百斤白米,还有风干的鸡十只,咸鱼十条,腊肉十条,美酒十坛。
  在大灾的年月里,这样的馈赠绝对是出手不凡了。
  夏收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云昭的预料。
  刚刚进入六月,蓝田县农田里的作物就已经收割完毕,唯有云氏田地里的庄稼依旧郁郁葱葱。
  玉米的成熟期至少需要四月,所以,云氏的田地里的庄稼想要收割至少要等到七月。
  好在土豆的收割期比玉米短一些,再有半个月就能收获了,而红薯的收割期就漫长了,怎么也要等到八月底才成,好在红薯这东西还可以吃秧苗跟叶子,这才稍微熄灭了云娘心中的愤怒。
  佃户们的粮食都已经送到家里的粮仓里了,自家的庄稼还长在地里,白白的惹人笑话。
  云昭猜测,或许这才是徐光启在京师一地推广这几种庄稼不成功的原因。
  对于百姓们来说,庄稼晚一天收获,就多了一分危险,云氏的庄稼晚这么多天,甚至连种植秋粮都耽误了,这让云娘如何能不恼怒。
  青玉米可以吃了,云娘很喜欢,家里的姐妹们也很喜欢,最喜欢这东西的其实就是钱多多。
  她觉得自己可以不吃别的东西,只要有青玉米可以煮着吃,就足够了。
  云昭看过家里的庄稼的长势,玉米棒子并没有云昭预料的那么大,最大的玉米棒子也不过成人一扎的长度,远不如后世一尺多长的玉米棒子引人喜爱。
  不管怎么说,一亩地产六百斤还是有希望的,这在关中也不算是低产,至少比一亩地产不到四百斤的麦子要好。
  不过,麦子收获之后,还能种一茬糜子,两者相加,就比种玉米合算了。
  这给了云昭当头一棒,以前总以为先进的东西就是好东西,现在看来,还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他知道的玉米产量是后世无数农学家改良之后的成果,徐光启从洋人那里拿来的原生玉米种子,产量实在是让人伤心。
  而麦子这种作物,在中原已经种植了好几千年,它们早就习惯了关中的土地,历朝历代的农官也进行了无数次的改良,作为中原之地最重要的粮食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产量恒定。
  小米,糜子也是如此。
  云昭只希望土豆能给他长点脸,产量莫要太凄惨,否则,蓝田县的少年县令的威信为大打折扣。
  蓝田县的夏赋收缴的很快,六月五日的时候,就已经全额完成。
  西安知府张道理带着西安府的全体重要官员来了一遭蓝田县,他们对蓝田县别的事物丝毫不感兴趣,只是一心一意的来看粮仓。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甚至拒绝了蓝田县安排的酒宴。
  听到这个消息,云昭的眉头就皱起来了。
  身为官僚的云昭清楚地知道,一旦自己原本喜欢占便宜的上官忽然变得清如水明如镜,那么,多半是坏事。
  表明在接下来的步奏中,他们一定会有更加过份的要求!
  果不其然,当张道理明确告诉云昭,蓝田县官库里的粮食,应该尽数解往西安府。
  “洪武年间,我陕西布政司下辖的府库里共有存粮八十万担!到了天启年间,我们就只有十八万担粮食了,云县令可知今年府库存粮几何?”
  张道理喝了一口清茶,慢条斯理的问云昭。
  云昭苦笑一声道:“十八万担粮食看似很多,实际上连供应西安城百姓的口粮都成问题啊,难道说,今年会更少?”
  “五万担!”
  张道理伸出手,展开了手掌。
  “这么少?”云昭吃了一惊!
  “这还是预先将你蓝田县县库粮食算进去的情况下,所以,今年,蓝田县仓库里的粮食要尽数上缴。
  不仅仅是夏赋,秋税也是如此,这一次你蓝田县可以不用缴纳银两,只需缴纳粮食即可。”
  对于张道理的要求,云昭是有心理准备的,陕西大旱,只有蓝田县逃过一劫,所以,对于知府的要求,云昭没有任何可以推脱的借口。
  张道理见云昭点头答应了,也就松了一口气,拍拍云昭的胖手道:“当初你上任之时,很多人都说我陕西布政司昏聩了,没人可用了,居然启用了一个八岁乳臭未干的小儿来充任县令,为此,御史台没有少弹劾我等。
  老夫不同,从见你之时,就觉得你该是一个好人才,虽然因你之事受了一些牵累,却结出了好果子。
  等粮食全部解入府库,老夫倒要看看谁还有脸弹劾老夫,谁还有脸说蓝田县令只是一个八岁小儿!”
  听张道理这样说,其余的官员也纷纷点头作义愤填膺状,云昭拱手道:“今年也就这样了,如果府尊可以等一年,待来年新作物全面铺开之后,仅仅蓝田一县,就能解决西安府的粮食问题。”
  张道理如获至宝,握住云昭的胖手道:“真的?”
  云昭点点头道:“请府尊移驾云氏试验田,诸位一观便知!”
  张道理连忙起身道:“正要一观,请云县令带路。”
  一行人出了云氏大宅,走了不足一里之地,就来到了玉米田。
  云昭顺手掰下一颗玉米剥开外皮递给张道理道:“府尊请看,这就是新庄稼,下官将这东西称之为玉米!”
  张道理仔细观瞧了一阵赞叹道:“果真晶莹如玉啊。”
  云昭又掰下一颗,撕开外皮咬了一口道:“府尊尝尝,这东西现在生吃也是甘甜可口。”
  张道理学着云昭的模样也吃了一口,连连称赞,然后就邀请诸位同僚一起品尝。
  “亩产几何?”
  “五担有余,却没有多余的时间种植秋粮了。”
  张道理沉默片刻道:“可惜了,不过,依旧是一门好庄稼。”
  云昭又领着张道理一行人来到土豆田中,让钱少少挖出来了一株土豆。
  此时的土豆已经基本成熟,一株土豆根部挂着七八颗拳头大小的土豆,云昭将土豆摘下来放在张道理以及其余官员手中道:“下官对这东西寄予厚望!”
  张道理看到了土豆,重新有了精神,连忙问道:“亩产几何?”
  云昭嘿嘿笑道:“一千五百斤!”
  张道理瞅瞅手里的土豆,又看看云昭道:“这是菜,还是粮食?”
  云昭笑到:“可以当菜,也可以当粮食,即便是没有粮食的时候,吃这东西也能饱腹,与平常粮食无异。”
  张道理拱手道:“能否再挖一些,容本官测试一番,好据实上奏!”
  云昭道:“这是自然。”
  很快,钱少少就带着一群人挖了半亩地的土豆。
  张道理跟诸位官员,亲自称量,并且计算了土地面积后,便兴高采烈地离开了蓝田县。
  目送张道理等人离开,云昭的眉头慢慢皱起来了。
  钱少少也跟着叹口气道:“他们宁愿赶夜路,也不愿意在蓝田县留宿。”
  云昭笑道;“他们不敢!即便我是蓝田县令!”
  “他们害怕什么?我们不会杀他们的。”
  “如果不是粮食这件事太大,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出西安城的。
  现在的陕西,真的太乱了,除非他们有更好的手段彻底干净的解决掉盗匪问题。”
  钱少少笑道:“如果少爷当这个知府,或许有法子解决掉盗匪。
  今天,少爷已经给他们展示了消除盗匪的法子,可惜,这些人全是瞎子,不解决农夫的吃饭问题,不论他们怎么剿灭,都会死灰复燃。”
  云昭摇摇头道:“他们不是睁眼瞎,是装作看不见,做事情会有麻烦,不做事情大家都舒坦。
  就是不知道当有一天大明这艘船下沉的时候,他们是否还有心情装瞎!”


第108章 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云昭自认为不是一个天生的反叛者,他甚至算得上是一个得过且过者。
  来到大明之后,云昭发现自己如果不做点什么的话,就算是想过一点安稳日子都不可能。
  乱世到来的时候最好提前做好准备,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族负责,更是对这个民族负责。
  以前的时候打死云昭,他都不会把自己个人的命运跟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
  到了大明世界之后,身为一个先知,先觉者,如果什么都不做,才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羞辱。
  由此可以推断出——所有的先知先觉者,其实都是痛苦的,都是矛盾的,也都是悲伤的。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大难来时,将高个子的人推出去顶枪眼是一种需要,可是,当你悲哀的发现,自己就是个子最高的那个人的时候,不想反抗,也要挣扎一下的。
  云昭很希望陕西的官员能够学学他,带领百姓们兴修水利,带领百姓们打跑强盗,带领百姓们种植新庄稼,给百姓们一个活下去的希望。
  为此,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做了最大的努力,就想让这些人看到希望。
  如果他们真的能行动起来,这个国家就会慢慢好转。
  云昭并不介意在一个平安的大明世界里厮混,说不定真的会去考一个状元回来,让母亲高兴一下。
  可惜,他们只想要粮食,更悲哀的是,他们连强行向云昭要粮食的勇气都没有,只敢把希望寄托在云昭是个讲道理的人,是一个守规矩的人上面。
  能够出城来亲眼看看蓝田县到底有没有粮食,是他们能做到的极致。
  一个地方官,连自己的属地都不敢下来,这样的官员要他作甚?
  在这个时候云昭甚至希望他们是一群有着极强领地意识的人,哪怕你要把百姓当牛马一样驾驭,你总要亲手驱赶这些牛马在地里干活吧?
  一个个躲在西安城里算怎么回事?
  就为了安全?
  因为出了少华山的事情,张道理甚至不敢派人来蓝田县押运粮食,他很希望云昭能够组织蓝田县的青壮把粮食运去西安,为此,他情愿免掉蓝田县的徭役。
  这又是一种退让方式,云昭接受了。
  今年夏赋,蓝田县共收到了粮食三万五千担。
  而去年夏赋,蓝田县收到了三千一百担粮食……
  跟往年一样,百姓们宁愿按照一条鞭法的要求缴纳银钱,也不愿意缴纳粮食,可是呢,几年的灾害下来,百姓们已经没有银钱缴纳赋税了。
  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云昭准备改变一下这种银钱无用的状况。
  蓝田县的运粮队伍,在云虎,云豹,云蛟,云霄等人的安排下,浩浩荡荡的朝西安进发了。
  一路上并没有不长眼的盗匪来打蓝田县官粮的主意。
  长达十里的运粮车队,在关中平原上很快就成了人人谈论的话题。
  所有看到运粮车队的人,眼中都洋溢着幸福的神采,虽然这些粮食不属于他们。
  西安知府张道理带着西安府的大小官员出城十里迎接运粮队。
  就算是平日里对外界毫无兴趣的秦王府,也第一次派来了属官迎接运粮队。
  云虎第一次享受了骑马进长安大门的待遇。
  当运粮队进入西安之后,这一次轰动的不再是乡野小民,而是西安市民,腾贵的粮价早就让他们苦不堪言,这一次终于见到了大批粮食入城,他们只希望有了粮食,能否让西安高昂的粮价变得便宜一些。
  按照去年的约定,云氏的粮店里也进了三千担新粮,不等粮食入库,云氏三座粮店就被西安百姓围的水泄不通。
  已经卖了大半年调料的云掌柜,第一次见到了这么多粮食,忍不住热泪盈眶。
  粮店就该卖粮食,而不是什么狗屁调料,虽然卖调料的生意也不错,能从蒙古人,乌斯藏人,回回那里换来一些牛羊,可是,这样的生意,毕竟不是他的主业。
  每家店进一千担粮食,不用入库,就被百姓们买光了,所以,云氏粮店仅仅开业了小半天。
  即便是这样,也让云氏粮店成了西安城里的传奇,毕竟,在这个时候,还能有大批粮食卖的,只有云氏粮店。
  而进入运进西安的三万五千担粮食,着实让这座城市里的人见到了一丝希望。
  当云昭大张旗鼓的将三万五千担官粮,三千担私粮运进西安之后,就连洪承畴这种对云昭充满怀疑的人,也在第一时间把云昭从少华山一案的重大嫌疑人的名单中剔除了。
  毕竟,如此富庶的一个县令大人,还不至于为了一万担粮食冒杀头的危险,不值得,如果云昭狠毒一些,从百姓手里再搜刮一万担粮食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张道理今年唯一干的对的一件事就是让章天雄成了商南县的知县。
  为此,章天雄给张道理为首的西安官僚们赠送了五百石最好的粮食。
  给云昭赠送了一千担新产出来麦子,外加纹银三千两,黄金一百两,祖传的一颗龙眼大小的珍珠。
  并且承诺,等襄阳府的有钱人搬迁过来之后,还有一些土仪送上,据说是一种新式金刚酥,每一个足足有两斤重。
  对于这些孝敬,云昭自然是欣然笑纳,还把云豹,云蛟派给章天雄组建商南县团练以为支持!
  也就在这个夏天,蓝田县的界碑再一次被人疯狂挪动,而蓝田县的百姓们却不愿意外人再把界碑向外挪动,于是,因为争夺界碑的斗殴时有发生。
  云昭三令五申告诫乡民,不得无故挪动界碑,否则,重责五十大板,大枷锁拿示众三日。
  有乡老带领乡民挪动界碑之后,自缚双手来县衙请罪,声称宁愿被县令大人的板子打死,也要为乡民争一条活路,并且奉上乡民们所书之万民书。
  眼见前来领罪的无一不是老弱病残之辈,云昭只好慨然退堂,将百姓所书万民书以及自己的请罪折子一并呈递西安知府张道理,自己回家待参。
  张道理获得万民折子以及云昭的请罪折子之后,连夜上报布政使司,布政使司又通过驿递将两物呈递京师。
  “这一次,云县令必定受陛下申斥啊。”
  自从粮食全额送达西安府之后,张道理就很愿意再来蓝田县了。
  也能在云氏心安理得的享受刚刚成熟的新粮食。
  “啊?被陛下申斥,岂不是……”云昭多少有些惊慌,皇帝此时虽然没有多少能力,可是呢,杀他这个小小的县令还是没有问题的。
  张道理见云昭有些慌张,就笑着摆摆手道:“小彘,无需惊慌,无需惊慌,这天下官啊,被陛下申斥之后,才算是真正的官,你有所不知,这满朝文武除过蜀中的秦夫人,谁没被陛下申斥过?
  就因为被申斥,你才会被大明上上下下的官员当成自己人。
  我的老恩师说了,你年纪太小,有太能干,此时卓拔不是好事,你且在蓝田县任上多磨练几年,养养人望,过得几年,待你干出更大的功绩,那时候再卓拔就不是区区一级两级的事情了。”
  云昭摇摇头道:“我不是想升官,我只是想知道那些挪界碑过去的百姓我应不应该管。”
  张道理闻言哈哈大笑道:“管啊,为什么不管?那些百姓在被别人管辖之下能给朝廷缴纳赋税吗?”
  云昭皱眉道:“这样做会坏了规矩。”
  张道理笑的更加厉害,掏出手帕擦擦笑出来的眼泪对云昭道:“整个关中都已经被朝廷放弃了,你居然在这里跟我说规矩?
  小彘,我已经一年多没有领过俸禄了,虽然我不缺那点俸禄银子,可是,朝廷不给,就是朝廷的错了。
  你前些日子带着老夫看了新修的水利,看了新粮食,你以为老夫不知晓你的用意吗?
  知不知道,你在蓝田县做的事情,本官根本就没法子在西安府照着搬用!”
  “这是为何?”云昭不解的道。
  张道理喝了一口酒淡淡的道:“你云氏在蓝田县族居数百年,老夫在西安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