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吴国末帝-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叙述了孙皓如何历尽艰险、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抵达目的地,还立下大功的过程。
滕芳兰看完信之后,原本就很担忧孙皓安危的心,忽然更为担忧了。她原本就知道,孙皓前往战争前线,必定会陷于危险之中,只是没想到会这般凶险。
她在担忧孙皓安危的同时,也对自身的情况很是无奈。
这是因为,在孙皓离开乌程一月时间之后,滕芳兰发现自己怀孕了。
孙皓的生母何姬很快就知道了,对此颇为欣喜,但同时也很无奈。
因为,孙皓不在滕芳兰身边。这就注定了,滕芳兰这段难熬的时间,没有夫君在一旁陪伴。
这样的情况,对于怀孕的女子来说,确实极为无奈。
滕芳兰抬起头,望向正在飘雨的院落,清冷落寞的秀丽面容,在不断飘摇的烛火照耀下,显得楚楚动人。
“夫君,希望你能在我们的孩子出生之前回来……”她心中想道,眼中迷雾升起,视线逐渐模糊。
忽然,有人叩响了这间屋子的房门。
“夫人,太夫人来了。”婢女轻声说道。
滕芳兰一听太夫人来了,匆忙起身,走出了房间。
只见一名中年女子,在数名婢女的簇拥下,缓缓走来。
她双鬓已有银丝,脸上虽有很多皱纹,但也难掩面容的端庄秀丽。可以想象,她年轻时定是位绝美佳人。
这名中年女子,正是孙皓的生母何姬。
滕芳兰立即对何姬行了一礼。
何姬对她点了点头。
她们进屋之后,何姬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平静地说道:“芳兰,阿皓不在身边,你要自己保重。千万不可哀愁过度,你可是怀着他的孩子啊。”
滕芳兰立即恭敬地答道:“母亲,我知道。只是夫君在外,处境凶险,难免担忧。”
何姬神情严肃地说道:“阿皓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
“你呀,就好好保重身子吧。”
滕芳兰点了点头,轻声说道:“谨记母亲之言。”
她们聊了片刻之后,何姬平静地说道:“我要回屋歇息了。你也早些歇息吧。”
滕芳兰立即站起身来,送何姬离开了此处。
她再回到屋内之后,不禁又拿起了孙皓写的那封书信,细细阅读。
忽然,她的秀眉蹙起,心中微惊,神情逐渐变得难以置信。
“方才就有异样的感觉,果然……夫君的笔迹,为何与之前不一样了?”滕芳兰心中震惊地想道。
现在的孙皓这具身体的原主,也就是原本的孙皓,极为爱好书法。根据后世史书记载,孙皓不仅擅长书法,甚至有“吴主体裁绵密”的特别记载。
滕芳兰已与孙皓成婚数年,孙皓的墨宝她见多了。因此,她很容易就发现了不同。
“按理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呀……夫君究竟为何,笔迹突变?”她心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瞪大了秀美的双眼。
她怀着极为疑惑的心情,慢慢地进入了睡眠。
与此同时。
吴国,建业。
左将军府。
一间燃着明亮烛火的屋内。
张婵月正坐在案几前,奋笔疾书,正在写信。
她现在正在写的这封信,就是想派人送给孙皓的信。
张婵月上次去冯府看望姐姐时,已看过了孙皓派人送给张婵娟的书信。但她遗憾地发现,孙皓并未表露对自己的感觉。
这让张婵月的心情有些郁闷,不禁开始胡乱猜测孙皓对自己的感觉。思来想去,她认为必须再写一封信,派人送给孙皓。
“上次,皓哥哥只是回信给姐姐,并未表露他对我的感觉。这次,我一定要他给出明确的答复!”张婵月心中想道。
在明亮的烛火照耀下,她绝美的面容,逐渐显现出让人惊心动魄的一抹微笑。
………………………………
第63章 先锋
次日。
永安六年,十二月初五。
上午。
吴国,建业。
太初宫,神龙殿。
朝会正在进行。
高坐于宝座之上的皇帝孙休,正在默默地看着大殿内的群臣激烈讨论。
因为事关重大,除了地方官员,在建业的群臣都聚集在了大殿内。甚至建业附近的一些官员,也被紧急召见。
方才皇帝孙休将施绩的奏章大意叙述了一遍,询问群臣对于派遣大军进攻蜀地的意见。
于是,众大臣开始了激烈的讨论。
“如今我大吴兵力紧缺,怎能调动大军,派遣去进攻蜀地?!民众对于打仗已是苦不堪言!”屯骑校尉张悌率先开口说道。
“此言谬矣!若等到魏国将蜀地完全吞并,大吴将再也无法与魏国抗衡!待到那时,魏国灭我大吴简直是易如反掌!若不主动出击,就是坐以待毙!”散骑中常侍贺邵高声反驳道。
“此话在理。但怎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大吴现在出兵,派遣大军进攻蜀地,其实还不算晚。若能占领大片蜀地,对大吴利大于弊!”五官中郎将丁忠接着说道。
“万万不可!众兵士早已盼望解甲归田,大吴的大片田地也需要劳动力去耕耘。若他们在战场上不幸身死,那大吴的田地由谁来耕耘?!”监农御史楼玄高声反驳道。
中书丞华覈见此,接着说道:“蜀地距离大吴路途遥远,根本不可能挽救光复!何必劳师动众,远征蜀地?!到时候若遭遇失败,定会得不偿失!”
虞汜见此,平静地分析道:“之前蜀国弱小,魏国强大,大吴去帮助蜀国,就是与魏国交恶。但现在,蜀国已被魏国灭,不复存在。此时大吴出兵,即是为本国谋取利益。”
征北将军陆凯紧接着分析道:“魏国内部,司马氏谋篡之心,日益明显。魏国内部,实为人心各异。司马昭一心只求上位,此时已无过多心思放在蜀地。况且魏国大军数月劳顿,且尚未完全控制蜀地,此时大吴趁机出兵,可打魏蜀一个措手不及!”
丞相濮阳兴见此,对皇帝孙休开口说道:“启禀陛下,若大吴能趁蜀地大乱之际,攻取大片蜀地,定能获得大量物资。”
左将军张布紧接着说道:“陛下,大吴已然占领白帝城,若以此为据点,向蜀地腹地不断推进,定能占领大片蜀地。此为开疆拓土之良机,万万不可错过。”
皇帝孙休沉思片刻之后,开口说道:“诸位说的都有道理,但必须综合考虑。朕决定了,就近调动军队,前往白帝城。待大军于白帝城集结之后,便进攻蜀地。”
“不过,朕会命令他们徐徐推进,逐渐蚕食蜀地。”
此话一出,主战的大臣们神情兴奋,但不主战的大臣们神情立即变得不太好看。
孙休却是接着说道:“上大将军还在奏章中说,乌程侯已成立神机营,且主动请求担任先锋,先行攻蜀。”
“上大将军在奏章中,说明了自己已同意乌程侯担任先锋之事。诸位对此,有何看法?”
五官中郎将丁忠说道:“乌程侯年纪尚轻、资历尚浅,由他担任先锋,恐怕不可行。”
陆凯听到此话之后,立即反驳道:“虽然乌程侯确实资历尚浅,但他在西陵与白帝城,屡立大功。而且,听闻他成立的神机营,极为出众。由他担任先锋再好不过。”
左将军张布见此,迅速地说道:“既然上大将军已同意由乌程侯担任先锋,那么自然是可行的。”
皇帝孙休听完他们的话之后,沉思片刻,而后说道:“既如此,朕决定,不更改上大将军的决策。”
又过了片刻后,孙休袍袖一甩,高声说道:“退朝。”
众大臣见此,开始逐渐退出神龙殿。他们神情各异,但似乎都在思考着什么。
大概几天之后,圣旨就会送到西陵与白帝城了。
与此同时。
白帝城。
都督府,议事厅。
孙皓神情严肃地对施绩说道:“上大将军,虽然圣旨尚未抵达,但我们应当提前做好准备。否则,若等圣旨抵达之后再做部署,恐怕来不及。”
施绩立即说道:“乌程侯所言极是。确实应当提前准备。”
陆抗点了点头,说道:“乌程侯要担任先锋,虽然应该不会被否决,但此行无比凶险,你真的要先行?”
孙皓神情坚毅地说道:“俗话说的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若不以身涉险,怎能建功立业?古人有云:‘男子汉大丈夫,当血洒疆场,马革裹尸!’”
陆抗见此,不禁赞叹道:“乌程侯大无畏,勇气可嘉。”
施绩紧接着说道:“乌程侯真是后生可畏啊。”
随即,孙皓对他们各行一礼,恭敬地说道:“上大将军、镇军将军谬赞了。晚辈不敢当。”
不久之后,孙皓离开了白帝城,再次前往白帝城外的蜀军驻扎点。
中央军帐内,罗宪震惊地对孙皓说道:“你大吴真的要派遣大军进入蜀地了?”
孙皓点了点头,平静地说道:“确实如此。而且,我将带领神机营作为先锋。”
圣旨还未抵达的情况,他自然明白不能说出来。
罗宪见此,又说道:“只是你大吴军队不熟悉蜀地的地形,冒然进军,定会吃大亏。”
“所以,你来找我,就是想让我带领的大汉军队,为你大吴军队开路?”说到这里,他的神情已是阴沉无比,咬牙切齿。
孙皓微微一笑,平静地说道:“如今我大吴与你大汉已签订盟约,就是盟友。盟友之间互帮互助,这是很正常的事。”
“更何况,我大吴兵士众多、装备精良,与你大汉军队可形成互补。如此一来,就是绝佳的配合。”
“你大汉军队只需开路,硬仗由我大吴军队来打。你大汉军队不会出现多大的损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之事。”
“何乐而不为呢?”
罗宪听到这些话之后,不禁在心中怒骂:“吴国贼子,说的这般轻巧!若我带领军队,给吴军开道,就是引狼入室!”
“可我偏偏拒绝不了!再拖下去,或许钟会都要到成都了!”
他的想法其实没错,根据后世史书记载,钟会不久之后就抵达了成都。
于是,罗宪阴沉着脸,从牙缝中挤出了几个字:“你要我如何开路?”
孙皓保持着微笑,平静地说道:“你带领手下数千人先行,我带领大吴神机营紧随在后。”
“而我大吴大军,在后方徐徐推进。”
………………………………
第64章 缔盟
听闻孙皓所言,罗宪心中大惊,迅速地想道:“让我带领蜀军作为先锋前行,吴国大军在后徐徐推进……”
“他这么说是何意思?吴国意欲何为?难道是想派遣大军,前来攻占蜀地?”
于是,他立即反问道:“你大吴要派遣大军,在后方徐徐推进,意欲何为?”
孙皓平静地答道:“罗将军,稍安勿躁。我所说的并无他意。”
“因为,我们吴蜀联军收复的失地,若无足够多的兵力驻守,恐怕会落入魏军之手。”
“我大吴派遣大军,在后方徐徐推进,就能保证收复的失地,能有足够多的兵力来驻守。”
罗宪对此极为不满,但又不好说什么。只是,此刻他还没有想到,接下来会有更让他感觉不满的事。
他思索片刻后,忽然问道:“既是如此,那我就不多言了。只是还有一件事,乌程侯必须答应我。”
孙皓问道:“何事?罗将军请讲。”
“既然由我担任先锋,汉军负责开道,那么我大汉北地王,是否与我同行?”罗宪神情严肃地问道。
孙皓见此,立即说道:“先锋负责开路清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上的艰辛和危险,罗将军不可能不知道。”
“因此大汉北地王,自然不能与你同行。”
罗宪一听此话,立即说道:“不可。北地王必须与我同行。莫非……你们是想扣他为质?”
孙皓马上说道:“罗将军,误会。我大吴绝无此意,你多虑了。”
“我们这么做,完全是为了你们蜀军考虑。试想,如果让北地王处于前线最前沿,难免遇到危险。因为,危险在所难免。作为一名久经沙场,领兵征战多年的将军,你比谁都清楚,不是吗?”
“倘若北地王遇到危险,出了差池,甚至铸成大错,恢复汉室可能就不能完成,甚至成为泡影。这个后果由谁来承担?反正不能由我吴国来承担。”
说到这里,孙皓紧紧盯着罗宪,脸色变得十分凝重,一字一句地说道:“倘若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请问,罗将军,你负得起这个责吗?”
听完孙皓的话,罗宪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脸色铁青,半晌说不出话来。
只见他脸色闪烁,神情阴晴不定,思索片刻之后又问道:“若我大汉北地王要留在此处,我必须派一千人在此护卫他。”
孙皓微微一笑,平静地说道:“你大汉北地王,自然是与我大吴的大军同行。北地王有我大吴的军队护卫,自然是更为稳妥。”
罗宪不禁目瞪口呆,万万没想到孙皓会这样说。他不禁在心中怒骂:“吴国贼子!表面上说是护卫,实际上就是挟持!挟持我大汉北地王,来威胁我!”
但他表面上还是说道:“我大汉北地王的安危,理应由我汉军担负。我还是决定留下一千汉军,护卫北地王。”
孙皓立即说道:“罗将军,你现在所率领的汉军,总共也没有多少人。倘若分出一千人护卫北地王,那么,随你做先锋开道的就所剩无几了。”
“这样就会大大削弱先锋军的实力,恐怕对战事大为不利。”
罗宪沉吟片刻,又说道:“嗯,那就减为五百人。”
“五百,还是太多了。留下一两百人,就足够了。”
孙皓和罗宪,两个人如同做买卖一般,讨价还价地进行所谓的“商榷”。
最后,他们终于达成了一致。
罗宪同意让刘谌留在后方,与吴国大军同行。同时留下三百名蜀军,作为护卫。其余的蜀军则由他率领,作为西行的吴蜀联军的先锋。
同时,罗宪还答应孙皓,会尽力与沿途的蜀军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援助,最起码不要与他们作战。
当然如果要作战,那也就必须作战。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如果那些蜀军已经降魏,甚至助魏灭蜀灭吴,那也就只能狠狠地消灭他们。
能达成这样的协议,孙皓心中还是比较满意的。
拿刘谌作为进攻蜀地的幌子,这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惟一的借口和理由。
必须好好地“保护”刘谌!
对于这一点,罗宪和孙皓两个人,心照不宣。
与此同时。
蜀地,涪县。
钟会率领的魏国大军,已经在此驻扎多日。
姜维率领的蜀军,奉命降魏之后,便一同随行,也在此驻扎多日了。
因为没有收到继续进军的指令,钟会不敢随意调遣。先前钟会本来是在剑阁,因为姜维率军南下,魏军是一路追击。如今姜维已然降魏,便没有理由继续追击。
自从姜维做出决定,佯装投降,再伺机而动。他忍辱负重,只为有朝一日,能够重新恢复汉室。
但是姜维心里非常明白,这是一招险棋。一着不慎,可能满盘皆输。
他只能长叹一口气,心中默默地想道:“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想要翻身,必须剑走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