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陛下,求求你收了我们吧 >

第43章

三国:陛下,求求你收了我们吧-第43章

小说: 三国:陛下,求求你收了我们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什么东西?
  说它是弓箭,可又不需要那么费力地拉弓;
  说它是弩箭,可又太过小巧。弩身轻巧到好像使点劲拉一下都可以拉断,但是一摸却又坚硬无比。
  刘协亲自上场演示如何使用手弩。演武场上的靶子可不近啊,张飞看着这么轻飘飘的一架小武器,忍不住腹诽,就它能凶残到哪里去呢?看着一阵风就能把它吹坏了。
  观看的其他人心里想的也好坏不一,毕竟大家都没有见过这个东西,又让刘协用系统改造的无比轻便灵活,所以看上去就有些弱不禁风了。
  刘协屏息凝神,架好手上的弩箭,闭上一只眼,另一只紧盯着前方的标靶。
  准备,发射!
  一个开关按下去,弩箭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冲向了标靶,小小的弩箭一下子穿过了演武场那厚厚的草扎标靶。
  正中红心。
  击穿目标。
  所有人都惊呆了。
  弩的优点其实是很多的。
  一是射程远。“弩”张开弦时需要的力比弓大,所以它比弓射程更远。
  二是可以瞄准目标,命中率高。“弩”其实就是强化的弓箭,可以瞄准目标等到需要时再发射,有利于捕捉射击时机,命中率比弓高。
  三是可以同时发射几枝甚至几十支箭,战斗威力强。所以,弩比弓更实用。
  于是手弩被刘协批量生产,甚至一些文臣,刘协也要求他们要练习可以使用弩箭去战斗。
  毕竟有个一技之长总是好的。
  木牛流马和手弩对于大家来说太过新奇,给了很大的冲击力。
  一时间,刘协的军营里所有人都使用起这两件物品了。
  木牛流马的便利,使得以前一些不太好操作的物品轻轻松松就可以搞定了,而文臣武将,每个人都在练习着手弩。
  这玩意又新奇,又富有挑战性。可远攻也可近战。杀伤力强,上手快。
  对于他们这些长期以来使用刀枪近战的人来说,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
  伴随着新武器的练习,其他城池的人也慢慢归队了。刘协一干人马终于踏上了前往洛阳的路。
  一进城,一片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当然,这也是刘协带来的。
  刘协等人慢慢地骑马入城,一边走一边观赏着周围的人文景致。
  不得不说,古城的味道是至今多少电视剧和电影都无法还原的,只有身临其境,才可感知到其魅力所在。
  路上经过蔡府,刘协不经意地向里面瞟了一眼,只见蔡家的奴仆正在忙里忙外的收拾东西,像是在布置场地的样子。
  刘协心里疑惑着,这是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吗?
  作为一名现代人,刘协的本能反应一向都很准确,就是不知道这一次是不是也会如此。


第111章 蔡府
  艳日高照,清风徐来。
  蔡府里外一片热闹。
  一走进大门,目光所及之处尽显恬淡雅致之风。通往大堂路径的两旁都摆上了精致小巧的花草,每当清风拂过时,都会带来一缕清香。
  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那满池子的荷花。此时开的正鲜艳,花苞拥着已盛开的荷花在翠绿的荷叶与露水的衬托下,更显得娇俏可人。粉白色的花瓣如同少女的脸颊,晶莹剔透。
  不少来客文人见此,都对这池荷花赞叹不已,甚至还想吟诗一首。
  此等美景之下,真是令人心情大好。
  刘协和赵云一下了马车,便看到了这么一副景象。做了变装的二人拿着特制的请柬来到大门处,查看请柬的人一见这两份请柬,顿时一脸敬仰又惊恐地看着刘协二人。
  眼看就要跪下来一句“草民叩见陛下”了,刘协连忙制止。这身份还不能暴露。
  门仆将他二人到来的事情通知给了专人,蔡邕手下的专人前来为刘协和赵云引路。
  并不是和别人一样从大门直入大堂,而是走小道,避开了所有人,最后来到了大堂。
  因为身份的原因,刘协不适合露脸,于是蔡邕将二人安置在了屏风之后。
  既可以隐藏身份。又可以在暗中观察全局。
  就座后,刘协透过屏风看到外面人影绰绰,眼见之人大多都是自己所熟知的文人墨客,心下想着,这蔡邕大儒的名头还真不小。
  没错,今日是蔡邕以大儒的名分,开展的一个品鉴大会。
  简单来说就是品诗词,对诗词,来的皆是一些文人骚客,气氛还挺好。
  刘协那日进城所见,便是蔡家为了此次大会做的准备工作。
  办的比想象中要好嘛。
  刘协心下腹诽,这蔡邕的算盘打的也挺好,不过他也有着自己的打算。
  这表面上说是一场诗词品鉴大会,但实质上,其实是蔡邕为了其女物色一个如意郎君的相亲局。
  想必是实在没办法了才会出此计策。
  这蔡文姬,也是一大才女啊。
  蔡琰,本字昭姬,晋朝时为了避司马昭的讳,而改称文姬。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
  刘协把握着手中小巧的酒杯想,这蔡文姬也不是一般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博学多才,其中最为擅长的是文学、音乐、书法。
  在历史上,蔡文姬初嫁于卫仲道,在丈夫咯血而死后回家。
  后来东汉末,中原大乱时诸侯割据,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蔡文姬被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了两个孩子。
  在曹操统一北方后,蔡文姬又被花费重金赎回,最后嫁给了董祀。
  此等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于一身的女子,刘协怎么会让悲剧再一次重演呢。
  况且经过之前的交锋,蔡文姬对自己已经有了感情,有了这层情感在,想要收复到美人图岂不是轻而易举。
  而且刘协来自现代,诗词歌赋对他来说也是小case,那不是简简单单就行的吗。
  慢慢地,大会邀请的宾客也到齐就座了,整个大堂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蔡邕坐在上座,看着下面的众人,心下偷摸挑选着人选。
  这个看起来不太老实。
  这个看着又太过古板。
  这个已经有家眷了。
  这个……
  正想着,从大堂外面突然传进来一阵破门声,两个神神气气的人带着一大波奴仆闯进了大堂内。
  大会座下的宾客被这一幕惊呆了,都在窃窃私语着这是怎么一回事。
  “怎么突然被闯进来了啊?发生什么事了?”
  “不晓得,不过看着好像不像是寻仇的。”
  “那好像是卫家的人?”
  这当然不像是寻仇的,就为首的那两人一身丝绸珠宝,面上满是高傲不屑之情,怎会是寻仇之人。
  蔡邕见到这两人的第一眼,脸色便瞬间不好了,又阴沉又尴尬。
  这不就是自己原来的亲家吗?
  卫仲道的父亲和母亲,此时正高傲地现在大堂中央,如同两只高调炫耀的孔雀一般被众人观赏,偏偏他们自己还自我感觉良好。
  卫仲道的母亲环视了一周,很是看不起这些所谓的文人墨客。
  在她眼里,这些人都和街边的乞丐一般,只有当官做福,拥有高官厚禄才是正道。
  等了半天,看了一圈,发现并没有自己这一行人的位置,卫仲道的母亲瞬间不乐意了。
  “怎么连个拿椅子的人都没有啊,都站在这里这么长时间了,蔡家的奴才原来就这样的教养啊?真是不懂规矩。”
  蔡邕尴尬地笑了笑,吩咐一旁的奴仆去给这二位取椅子。
  卫仲道母亲一行人便在满座宾客的议论声中就座了。
  刘协和赵云在屏风后面看了整个好戏。赵云皱着眉看着那一行人,觉得其品性德行怎会如此差劲。
  今日来的猝不及防,且刚才听到了蔡邕的下人给他报告的话。
  卫家一行人来的相当气势冲冲,不仅将大门踹开,而且还出手打了蔡邕府上几个试图阻拦他们的仆人。
  蔡邕挺听后脸色更差了,但又无法发作,只能继续主持大会,根据流程走下去。
  赵云看着卫家人的嘴脸,摇了摇头。
  在这样的日子上来闹,没有教养的应该是他们才对。且不说有无请柬一事,这明眼人都瞧得出来,卫家人来此,就是为了砸蔡邕的场子的。
  据说蔡文姬曾远嫁到河东卫家,那卫家是河东世族,而她的丈夫卫仲道,更是大学出色的士子。婚后,夫妇两人恩爱非常,生活美满。
  只可惜好景不长,仅仅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因为不曾给家里生下过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于是明里暗里百般刁难。
  而当时年轻气盛,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卫家,回到了自己的蔡家。
  此时大堂内是一片热热闹闹,众人阔谈诗词歌赋的景象。
  而在蔡文姬的闺房内,又是另一副景象。


第112章 文姬的心思
  蔡文姬坐在铜镜前,看着自己仍姣好的容颜,不禁暗自神伤。
  陛下自从出征后便杳无音信,自己回到了家中后,年岁慢慢地长了。
  父亲说,自己是时候该再找一个如意郎君,去过自己的生活,于一处山水,赏二人世界了。
  可是蔡文姬里心里清楚,她对卫仲道的情分已经在那个让自己心灰意冷的卫家燃烧殆尽了。
  现在能让她情窦初开的,怕是只有那个年轻的刘协陛下了。
  但并无办法,女儿终究是要嫁人的。
  听从父亲的想法,可能会是自己最好恶心选择。
  想到这里,蔡文姬整理了一下自己精心打扮的衣裳,推开门前往了大堂。
  走的越近,大堂里众人讨论的声音就越清楚,蔡文姬攥紧了拳头,紧了紧,又松开了。
  走一步算一步吧。
  提起裙摆,稳步走进大堂。
  蔡文姬艳丽的容貌,和从小被家庭熏染的书香气质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顶着所有人的注视,蔡文姬缓缓走向蔡邕,到了座前,搭手一拜。
  “小女蔡文姬给父亲大人请安。”
  声音也是如黄鹂一般悦耳动听,瞬间俘获了在场许多文人的心扉。
  “这女子看着不一般啊。”
  “此等美貌的女子真是不可多得啊。”
  “我一定要拔得这次大赛的头筹,作为礼物送给这位女子!”
  夸赞之声不绝于耳,在宾客里此起彼伏地出现。但蔡文姬的心里却没有一点波动,这些人说的再好,也终不及那人的一句。
  蔡邕满意且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女儿,气质非凡,定会嫁给一个好人家的。
  刚想要她过来坐,一道极其不和谐的声音却突然响起,其言语之刺耳如同惊雷一般在蔡文姬和蔡邕二人耳边炸开。
  “呦,离开了我们家,就又不知饥渴地想要找下一家了吗?”
  一句话的的信息量之大,瞬间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可以说八卦永远比美貌更吸引人。
  刚才还在为了蔡文姬的美貌赞不绝口的人,现在转头就立刻和别人聊起了这话里隐藏的意思。
  “离开了他们家,难道蔡小姐是已经被休过一次了吗?”
  “那还搞这次的大会干什么?”
  没错,这次大会的结果,其实就是为了给蔡文姬选择郎君,在场的都是人精,只要稍加思考,都会明白其中的弯弯肠子。
  随着众人的议论纷纷,蔡文姬则像是被雷劈了一般站在大堂中心,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如同一把把刀子插在她身上,痛地她喘不过气。
  卫仲道的母亲似是觉得还不过瘾,便又开口道出她所谓的“真相”。
  “这蔡小姐啊,为人可真是不怎么样,顶着一个才女的身份,什么都不做,这把我们家仲道克死之后,更是,没有留下个一儿半女不说,竟然自己跑回了家,不知道心里是不是有哪个人呢。”
  语气极其阴阳怪气,字里行间都带着对蔡文姬的讽刺。
  这一番话下来,台下的文人们更是坐不住了,议论声逐渐放大,好像是故意为了让蔡文姬听到一样。
  “原来是早就与别人暗通款曲了啊!”
  “真是不知廉耻。”
  “这样的女子还有人敢要吗?我都怕克夫。啧啧啧。”
  蔡文姬独自一人站在大堂的中心,一声不吭。但仔细看便可以发现,她的双拳已经在袖子里面握紧了,指甲刺破了手心,点点红猩染上了长裙。
  心里一阵羞愤。
  这卫家夫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明明是他们一家,因为自己在卫仲道死后,也并未留下个一儿半女,导致了他们的不满。
  对自己百般刁难。蔡文姬以前那些对卫仲道的爱意,美好回忆,都在这些刁难下消失殆尽。
  那时的蔡文姬太青涩,不懂得尔虞我诈这些东西,于是便在羞愤之下,跑回了蔡家,回到了父亲的庇护下。
  但此时……
  蔡文姬看着座上自己的父亲,满脸的沧桑,一头青丝变白发,已有了岁月的模样。
  让这样的的人因为自己一时的冲动,而蒙受如此大的屈辱,蔡文姬实在是不忍心。
  在以前,好像女子忠贞烈节比什么都重要,蔡文姬的美貌,才华,都好像比不过一句改嫁。
  心如寒冰一般透彻,耳边环绕着众人的议论声和嘲讽声,所有人都对蔡邕和蔡文姬颇有微词,指指点点。
  卫仲道的母亲看着蔡文姬和蔡邕二人如此之窘迫,心里无比爽快。
  克死了自己的儿子,又没有留下任何子嗣,本以为就这么留着自己折磨折磨就得了,没想到她竟然还敢跑回家里,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蔡邕看着自己女儿被当众羞辱,心里也不好受,刚想开口,旁边的屏风便传来了一道威严的声音。
  “大家先安静一下,今日来这里的目的是一同讨论诗词,品鉴大会,别让不想干的事情冲昏了大家的头脑。”
  不,不相干?
  卫仲道的母亲一口气差点噎在嗓子眼,顿时有些不乐意了,刚想起来发作,一旁的卫仲道的父亲却拉住了自己。
  见他一脸凝重,卫仲道的母亲也不好说,只好忍下了。
  卫仲道的父亲沉下脸色,暗自思索。
  这道声音的感觉绝对不一般,能够在蔡邕的宴会上,坐于屏风之后,避不见人,定不是寻常等闲之辈。
  而众宾客因为这一声也安静了下来。一些头脑还清醒的缓了过来,没错啊,今天的主题不是诗词鉴赏大会吗?怎么突然就变成大家的八卦大会了呢。
  有一些还想继续八卦的人,见别人都安静下来了,也只好作罢。
  一直处在话题中心的蔡文姬,从刘协的声音一响起,面上就从生无可恋瞬间晴朗。
  没错!这一定是他!自己朝思暮想的人,他终于回来了!
  刘协透过屏风目睹了整场风波下来,冷冷地看着卫家的那几个人,还有一些在外面乱嚼舌根的所谓的文人。
  自己的女人,怎么能被别人随意羞辱呢。
  不是诗词品鉴大会嘛,好啊,那就拿出你们最拿手的东西来让你们颜面扫地吧。


第113章 卫家人的嘴脸
  “咳咳。”
  轻轻咳嗽了一声,蔡邕也对卫家的刁难视若无睹,改嫁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本身就是一个无法令人接受的话题。
  虽说蔡邕是一位儒学大家,但在这个年代来讲,就算你是皇帝有时候也未必能够对抗得了士族。
  悲哀,这就是古代莫大的悲哀,否则的话蔡邕也不会千方百计的阻止自家女儿嫁给刘协。
  “诸位暂且先安静一下,我召集诸位今日前来是以文会友的,而不是说一些闲言碎语,我希望大家都能给我蔡邕一个面子。”
  蔡邕在三国前期的威望几乎是一时无两的,能够跟他比肩的除却北海的孔融、武将卢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