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是师长范哈儿 >

第23章

我是师长范哈儿-第23章

小说: 我是师长范哈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范鹏举是川中军阀,现在日本侵占沪上,他却乘机低价购进地产,买卖股票,到底有什么目的?”

    吴铁城心中怀疑,就叫来了手下谋士商量。

    他的谋士现任市政府秘书长,也就是往后做到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兪鸿钧。他对于各地军阀,向来是很看不顺眼的,看到吴铁老对此事很关注,心中不无恶意的评论:

    “这些军阀,不外乎国难财,或是为日本侵略张目、粉饰和平的意思,听说那范哈儿还向日本人订购了几艘大轮船,立场已经很明显了。”

    吴铁城能坐上上海市长这个位置,见识当然不会肤浅,更不会被别人一时激愤的话所影响。顿时摇摇头:

    “范鹏举本是川中袍哥会员,我早听说过他的名号,素来讲义气。袍哥们虽不是什么爱国杰士,但也绝不会投靠日本人,这次估计是以商业利益为主。中央已经和日本人展开和谈,现在对我们来说,稳定上海的局势远比对付日本人要重要,范鹏举这次如果仅是单纯的商贸行动,那不管是不是出于投机目的,还是正经买卖,对于稳定上海的经济来说,都是好处多于害处的。”

    一二八事变,上海蒙受巨大损失的工厂,即达九百六十三家,死伤失踪等工人一万零二百八十六人,受损金额五千九百八十一万四千余元。

    所以现在上海的工商业,呈现极不景气,工厂商店,货物堆如山积,因为绝大部份的顾客都失去了购买力。

    在这种情形下,厂东和店主迫不得已,只好关门歇业,宣告倒闭。对于工人,毛之不存,皮将焉附,当然是唯有加以遣散,当时上海的倒闭风之盛,几乎日有所闻,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

    资方关歇工厂店铺,劳方只有卷铺盖走路。上海的工人,本来就是天堂里的生活挣扎者,他们待遇不丰,家累又重,绝大多数都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一天不做工,一家大小就只有喝西北风。如今店铺关了门,工厂停了工,他们的生活,立将陷于绝境,事关身家性命,他们当然不得不跟厂主店东生交涉,从这散费的有无,争到数额的多少等等,三天两头起纷争。

    为争取遣散费而引起的纠纷,跟平时要求改善待遇的工潮,在心理上和行动上,可就大大的不同了。资方要保本,拿一文钱出去就等于蚀掉一文工人要活命,多得两钱便可以多苟延残喘几天,双方的斗争,都尖锐得很,闹到相持不下,频繁诉诸政府警局的程度了。

    吴铁城作为市长,中日双方高层的谈判,他管不到,也不必负担责任,但上海市现在经济和民生情况,却是他必须负责、并且着手解决的。在范哈到上海之前,他就已经在为上海战后的稳定和展头痛,现在的劳资纠纷情况,更是让他忙得焦头烂额。

    这次范哈的连续几次收购行动,虽然不能全部解决劳资问题,但他购买的那些大量工厂和店铺,却是暂时没了这方面的困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吴铁城减少了很多不稳定因素,对上海停战后经济的恢复展,更有极大帮助。

    所以,不管范哈是出于什么目的这样做,吴铁城,都不准备干涉,甚至只要他出面寻求帮助,吴铁城也乐得出手帮他一二。

    俞鸿钧能力,也是出类拔萃的,刚才主观的说了句气话,却并不准备把自己内心对军阀的成见,带到具体处理的事务上来。他也了解上海市目前的民生情况,想了想,很快对乌铁城的意见表示赞同:

    “不错,那范鹏举购买的工厂店铺越多,对上海战后经济的恢复展就会越有利,劳资纠纷也会越少。等他购买的日本船到货,组建轮船公司,还能解决一批人就业,对上海市政府来说,确实是应该支持的行动。”

    “恩。”吴铁城连连点头。

    两人一商量,都觉得应该对范哈儿的商贸行动,不加干涉阻扰,甚至可以进行一定的支持。

    吴铁城和俞鸿钧的这个结论,基本代表了政府方面的意见。

    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后,不管是上海市政府,还是南京方面,都不会再对范哈在上海的商贸行动,再设置什么障碍。

    而政府方面的这一立场,也给很多其他还在犹疑中的势力,给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三大亨之一的黄金荣和张啸林,很快通过安排在市政府中的内线人员,得知了吴铁城他们的处理意见。

    黄金荣不用说,他本来和范哈儿师兄弟相称,虽然没提供过什么帮助,却也没有加害的意思,这次得到消息后,仅仅是说了句“知道了”罢了。

    到是张啸林,立即下令手下人,暂停对范杜二人合作事宜的监视。如果范哈儿提出求助,也可以全力支持。

    其他上海滩的各大势力,商会、工会、大家族,在了解了市政府的政策,加上他们自己的分析后,同样觉得范哈的行为,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损害,所以最终都决定,不对他进行任何干涉。如果范哈儿提出商业上的合作,也尽可以配合。

    如此一来,范哈这个外来户,在上海市政府的默许下,到是可以放开手脚,在沪上大干一番事业起来。

    加上本来就是和道上大亨杜月笙合作,又通过购买日本轮船,交好了日本人,范哈暂时上海,确实是很吃得开。就连百乐门的舞女,最近都天天在说范哈儿的故事,并给了他一个范大亨的称呼。

    范哈其实并不知道那些势力的态度,他还是很担心自己和日本人走得近,会败坏自己的名声。所以在公司的事情一敲定后,就把大部分事务,都交给了手下负责,自己在立刻开始拜访以前范鹏举的至交好友,并在他们介绍下,开始拜访上海名流,进行正名活动了。
………………………………

第四十一节 孟小冬

    现在上海虽然还在战乱中,但各界名人的生活,却影响不大。(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因为租界区的存在,让很多名人、有影响的人,都能通过他们的影响力,进入租界区,安然的躲过这次一二八事变。

    同样住在租界区的范哈儿,现在开始拜访起来,也很是容易。

    仅仅两天功夫,就把差不多需要见的人,都给见了。

    第一天拜访的,大多是道上的朋友。毕竟是袍哥出身,不能完本,要是跳过他们,先去拜见别人,很多讲究规矩的大佬,那可能是会生气的,范哈当然不得不讲究。

    上海滩环境自由,尤其是租界区的存在,让特权和特权阶层更容易存在,导致社会鱼龙混杂,道上的很多大人物,都是公开的存在。

    黄金荣同样是青帮天字辈张仁奎的弟子,在范哈儿主动去拜访的时候,亲自出门迎接,对他相当礼遇。

    不过两人的年龄和实际身份差距太大,现在的范哈,又不是原来的范鹏举,内心对于和黄金荣这样的流氓大亨结交,又并不是很愿意多接触,所以礼节性的拜访之后,就马上告辞离开,并没提出什么帮助的要求。

    到是黄金荣,临走特意派了一个手下青皮,让他专门和范哈儿接触,范哈在沪期间,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尽可以通过他直接联系黄金荣。

    对于“师兄”的这种广怀,范哈当然不会拒绝,乐得接受。

    随后他又拜访了同样名列三大亨的张啸林等人,大多也能受到礼遇。

    这也是因为之前范哈在沪期间大手笔的行动,展示了他雄厚的经济实力,而各大势力又已经决定,对范哈采取和睦态度,所以范哈这时候拜访才没有受到冷遇。要不然,就算没有利益冲突,贸然前去求见,恐怕也没有好果子吃。

    总的来说,拜访那些道上大人物的时候,虽然没受冷遇,却也没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到是在拜访商界名人的时候,范哈很是讨了一个大好处。

    他前阵子大把花钱买房买厂,结交了大量的商界名流。在刻意和哈同家族的后人们交好后,更是得到了这个没落家族的友谊。

    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哈同后期因为股票损失惨重,但家族底子摆在那儿,死后留下的财产,尤其是那些不动产,仍旧保持了哈同家族在上海商界的地位。而他生前留下的人脉,更不会随着他个人的逝去,而马上消失的。

    所以在哈同遗孀的大力宣传之下,上海商界对于范哈儿的印象,都比较正面,很多人都乐得结交他是个散财童子,非常愿意和他做生意。

    随便走了一圈之后,范哈手上就多了一大堆的名片以及承诺。

    这里面,好几家银行都表示愿意给他范哈贷款,或者提供融资。这让本来正准备回笼资金的范哈,顿时大感这帮助来的及时。

    自己手上买的大多是不动产,容易抵押,随着近期局势变稳,房产已经开始升值,仅仅是折扣后的抵押贷款,就会过自己原先购买时付出的大洋,所以他只需要同意贷款,就根本不必卖房子,马上可以凑够足够的钱,去支付相关的军火费用。

    有了这样的打算,范哈本来还准备进行的结交文学艺术界人士行动,也就变得随意起来,重点集中在贷款身上,亲自督促手下人进行运作。

    新收的范氏号副经理苏庆祥,本来就是银行系统出身,在办里抵押贷款方面,熟悉的不得了,仅仅一天功夫,就把差不多手续都办好了,第二天就可以提钱。

    范哈在贷款到手后,立刻大松一口气,当天就去见杜月笙,催促军火事宜。

    “哈哈哈,范老弟,军火的事情不急,我已经帮你签了初步合同,订金下不下,那边都会马上起运,三月之内,铁定到货。”

    杜月笙正在招待客人,见到范哈过来,到是马上招呼他,让他不必心急。

    随后却是热情的给他介绍:

    “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孟小冬孟大家,名伶梅老板的夫人,你来认识认识。”

    范哈在和杜月笙招呼完后,早就注意到客厅中除了杜家四姨太姚玉兰外,她的身边还有一位极为靓丽的美女。身材娇小,气质却极为高雅。和姚玉兰这位同样算是大美女的姨太太站在一起,就让人忍不住把注意力都要转到她身上。

    现在再听了杜月笙的介绍,他脑海中,到是立刻浮现了相关记忆。

    梅老板,当然不可能是哪个经商的老板,而是京剧名家梅兰芳先生。至于这位孟小冬,也同样是京剧的大家,有老生皇帝(冬皇)之誉的名坤伶。

    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兰,本来也是演京剧的明须生,和孟小冬一直是密友。自从嫁给杜月笙后,就不再出演,乖乖在家相夫教子。到是孟小冬,因为和梅兰芳的感情出现问题,决定重新等上舞台。去年长江下游洪灾的时候,杜月笙曾经组织京剧义演募捐,集起了大量善款,就是在那时候,他们家与这位孟小冬,开始变得极为熟悉起来。包括和梅老板的很多事情,杜家人都有参与。

    范哈连忙问候:

    “早就听过京剧孟女皇的名号,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恩,其实我觉得,真人比画报上的人像,还要好看三分哪。”

    这赞美的话说得过于直接,只是他脸上挂着憨憨的笑容,到也让孟小冬生气不起来,只能看了眼杜月笙,无奈地一笑。

    “范师长过奖了。”

    “哈哈哈,范老弟说的没错,孟大家可是人见人赞的大美人。不过老弟,你可千万别得罪了孟大家,欣赏孟大家的人,可是能从我这门口,一直排到黄浦江去,要是她一怒之下,说你几句坏话,我准保你明天走不出上海滩。”杜月笙顿时笑着直打趣。

    范哈顿时心头一颤。

    虽然知道孟小冬不可能真对自己怎么样,不过想想她这位京剧女皇的影响力,到是确实有这个能力的。他现在自己家里的女人都还不能平定,可不敢随便再招惹什么女人,赶紧笑着向孟小冬道歉,并且表示:

    “只顾着讨好孟小姐,想帮忙介绍认识几位沪上的文化人士,确实不择言词,说的过于唐突了。嘿嘿,孟小姐大人有大量,还请原谅。”

    他脸上的憨笑,很有杀伤力。

    初次见面的孟小冬,到是真对范哈这道歉,很是接受,连忙表示:

    “范师长不必介意,小冬不是那么计较的人。”

    她在台上演出多年,什么样的人物没见识过,哪里会因为范哈刚才不明显的几句调笑,就准备报复。

    到是旁边的杜月笙,对于凑合孟小冬的事情,不知道为什么特别感兴趣,连忙插嘴:

    “我这范老弟,明明是个行伍出身,却是对于文艺界人士,也极为敬佩。小冬要是有兴趣,确实可以帮他介绍介绍。尤其是他的那几位夫人,现在可是闻名整个上海滩,想来小冬的朋友们知道后,应该不会拒绝认识她们。”

    孟小冬一听杜月笙的说词,到是真来了几分兴趣,很快拉着旁边的姚玉兰,讨论起范哈儿几位夫人的事迹起来。

    这时候的文艺界,可不是后世演艺界的概念。此时文艺还是一个统称,包括文学界和艺术界,并不一定包括普通的演艺界。实际上,像孟小冬她们这样的演员,不管是京剧演员也好,电影演员也好,没到一定的知名程度,并不能算在文艺界里面。

    孟小冬也是因为她本身的地位,已经到了行业魁,真正成为京剧艺术大师的地步,才能和那些文学艺术界的知名人士,同堂论交,成为其中一员。

    她通过姚玉兰了解到范家赵、何两位姨太太的情况后,果然大感兴趣,表示愿意介绍圈中人,和几位姨太太认识。

    至于范哈儿,虽然没有说,但既然自己的几位夫人,都能进入那个圈子了,那范哈儿只要不是主动退出,肯定也能慢慢参合进去的。

    范哈其实并没有想介入文艺界,进行什么动作。他进入的唯一目的,就是见见那几位,后世耳熟能详,经常读到的几位名家。

    只要见见他们现实的存在,就已经满足了。

    至于见到他们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则完全不是他愿意考虑的事情了。
………………………………

第四十二节 临时回川

    范家两位姨太太赵蕴华和何蜀熙,此时已经开始在丽娃栗妲村的教会学校,开始了夏令学习。(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

    因为身份特殊,她们还可以每天正常回家,一听说京剧女皇孟小冬,愿意介绍一些朋友给她们认识,顿时大为兴奋。

    她们虽是追求新潮的女性,但对于传统的京剧,毕竟从小耳濡目染,还是非常熟悉和欣赏的。对于京剧女皇孟小冬的名号,更是早就听闻已久,非常敬佩。知道她介绍的那些朋友,当然不可能是普通的人物。

    对于两个新潮的姨太太来说,见见上海滩的那些精英名人,可是期盼已久的事情了。

    第二天两人就正式下帖,邀请孟小冬和姚玉兰过来相聚。聚会时几人一起商定准备办个聚会,可以另外请一些朋友过来一起聚聚,大家认识一下。

    正当范哈儿在这边忙着筹备宴会,想结交文艺界人士的时候,重庆的刘湘那边,却是因为范哈儿迟迟没有电报过去汇报,忍不住拍了一份快电过来,让他立刻搭飞机返回重庆,去参加一个军事会议。

    范哈接到这电报,顿时有点莫名其妙。

    自己刚刚才到上海没几天,怎么突然就叫自己回重庆开军事会议,难道和刘文辉的战斗,要提前开始了么?

    可就算要开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