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是师长范哈儿 >

第21章

我是师长范哈儿-第21章

小说: 我是师长范哈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他的这些同辈师兄,大都身家显赫,有好事时,估计大家可以凑在一起乐和乐和,锦上添花也很乐意。但真要想要求他们帮忙了,那肯定还得看他们心情。

    唯一的例外,就是杜月笙了,他不仅在上海滩手眼通天,而且绝对讲道义,好结交,最乐于帮助圈子中的人。

    杜月笙出师已久,其实有自己的独立社团,有自己的弟子,他们组成的就是“恒社”。

    恒社规模比仁社小了不少,但八百弟子中,各色各样的人物都有,其共同特色为知识份子居绝大多数,人人拥有身家或事业。譬如说骆清华运筹帷幄,每则必中,陆京士、朱学范在政治和工人运动上是杜月笙的代表。工商业方面则恒社弟子里另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乐为驰骋。除上述起人中若干青年工商巨子外,还有国信银行经理王叔和、安乐纺织厂长王得民、中华铜厂总经理余中南、祥生交通公司总经理周祥生、复兴实业公司总经理侯国华、英商电车公司买办胡于舆、鼎新染织厂总经理姚义璋、鲍利造纸厂总经理徐大统、协大祥总经理孙照明、杭州纱厂董事长张文魁、海新企业公司经理章剑慧、中华造船机器厂总经理兼厂长杨俊生、俊大华行和大华造纸厂总经理叶荫三,

    凡此俱为经常接近的核心人物,他们在上海工商界是引人瞩目的新锐工商业家,各自建有雄厚的事业基础,而他们所掌握的庞大事业,便构成了恒社的卫星组织。

    相比仁社的那帮高官显贵,范哈觉得,他还是更乐意求助杜月笙手下恒社的这帮子精英人才。

    看来,自己还是得再麻烦这位师兄一次了。

    也不用每次都亲自找上门,一个电话挂过去,杜月笙那边就答复过来,让他手下第一号大将杨管北过来,帮忙挑几个人给范哈儿使唤,事情办完了,或者中途对这些人不满意,直接赶他们回来就是。

    如果有事情杨管北解决不了,再直接找他就行。

    总之一句话,在上海滩,你范老弟的事情,就是我杜月笙的事情,有问题直接找我。

    因为最近刚刚完成了一笔烟土交易,杜月笙心情正爽,对于送这批烟土来的范哈儿,也显得格外客气起来。
………………………………

第三十七节 要船

    杜月笙手下大将杨管北来见范哈儿后,立刻给他介绍了大量经理型人才。

    现在上海滩同样受美国经济危机影响,大量高管和人才正在失业中,范哈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人手。杨管北的介绍,只是让他节省了些时间罢了。

    范哈让沈聪出面,立刻把那些杨管北推荐的人选,一一聘请过来,先行负责相关专门事务。等以后业务熟练,再另作安排。

    这期间,杨管北一直在旁边帮忙,让范哈儿对这位小大亨,也较多的了解。同时通过他,也知道杜月笙最近的一些状况。

    范哈送给杜月笙的两百担鸦片,给正缺少货源上海滩鸦片贸易,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使杜月笙的生意再次辉煌了一把。

    但在接受范哈的建议,停止用他提供的烟土开本土鸦片馆,将其仅作外贸用后,他的心中,早已经另外转开了心思。

    因为原来的法国驻上海领事、也是杜月笙的好友范甘迪,去年离任返回了法国,新任的法国驻上海领事甘末林,狮子大开口的要求将开鸦片和赌馆的保护费“例钱”翻三倍。这立刻让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等人的鸦片生意,非常不好做。

    加上听到来自烟土主产地范哈说可能会禁烟,当然觉得,这也许是是时候收缩自己的鸦片生意了。

    范哈并不知道,历史上杜月笙就是在一二八事变前后,正式结束了在法租界的鸦片生意。

    因为当时国内很多地方政府,在南京国民政府主导下,正在进行禁烟运动,上海政府就是其中之一。现在上海华界各地,早就禁止开设鸦片馆了。只有法租界等寥寥几个地方,还能因为治外法权,继续合法提供瘾君子吸食烟土。现在杜月笙如果结束在法租界的鸦片业务,也就基本等于结束了在整个上海的鸦片销售。

    这事情对杜月笙影响很大,有人曾传说,民国二十一年,一二八淞沪之役前后,杜月笙因为烟赌两行洗手不干,偌大开支,多仗挪腾挹注。到了民国二十二年冬,就连度岁之资,也需向诸方筹措,他托人向中国银行总裁张公权说项,希望在中国银行移贷三十万元。居然还被张公权自视甚高的一口拒绝,让这位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大亨,遇上成名后第一个难过的年关。

    范哈对这些情况一点都不了解,他只是为了自己以后的名声,才决定让杜月笙禁烟,对杜月笙作出这样的牺牲,并不知情。

    一直等到接触了杜月笙手下第一大将杨管北,通过与他的闲聊,才知道杜月笙如今的生意状况。

    一直以为杜月笙生意很大,钱很多的范哈,顿时大吃一惊。

    “上海滩的人都知道杜大亨有钱,他怎么还会有这么困难的时候!”

    当即感觉很是不好意思,再次去见杜月笙,想对他进行补偿:

    “杜大哥,鸦片生意在国内不好做,但只要你一句话,保证那些货物都是销往国外,我肯定会把手上缴到的鸦片,全都交给你处理。”

    范哈看得很明白,禁烟这事,中国不知道进行了多少次,但从来没有真正禁绝过。自己只能保证在自己眼睛看到的地方,确实不会种植鸦片,至于其他人私下偷偷种植、贩售,却是绝对难免。甚至可能因为明面上禁烟,会让私底下的鸦片种植和贸易,变得更加猖狂。他现在还担任着稽查万县港的职务,就算禁烟了,通过万县港的私烟,肯定还会有不少。只要截上那么几笔,手上可以出售的烟土数目,就足够满足杜月笙的小笔生意了。

    “哈哈哈,范老弟说笑了,说禁烟,就禁烟,这事反正我是不会再直接接触了。你如果想做生意,找小北去就行,以后这方面的生意,我会全部交给他。”

    杜月笙不满的瞪了旁边的杨管北一眼。

    他那么精明的人,哪里会不知道,这事情全是杨管北故意透露给范哈儿,好让他不好意思,松开继续烟土贸易。

    这杨管北,是杜月笙手下三大干将之,现在担任大达轮船公司董事,兼任副总经理。当然,作为三大干将,他实际负责的事务,远不止大达轮船公司。像很多见不得光的黑生意,就大多也由他们负责。

    杜月笙这么一说,范哈立刻不再多问。

    和杨管北交易也好,那自己也不用亲自出面,同样可以找个代理人与杨管北接触,这样到时就算有人现,以公众道义的名义,吹毛求疵说自己支持肮脏的鸦片贸易,自己也完全可以推给别人。

    第二天,范哈就受杨管北邀请,一起去了大达轮船公司,商谈具体事宜。

    很“巧合”,作为真正的大老板杜月笙,也刚好就在轮船公司的经理办公室。

    本来只是谈一下鸦片贸易的后续事情,但透过轮船公司在码头边的办公大楼,看着远处码头边停泊的那几艘大型客货轮船,范哈突然心思大动。

    “杜老板,小弟最近正好想买几艘船,你名下这个大达轮船公司,不知道可不可以均几艘大船给我?你放心,价格方面你尽管开,小弟绝不还价。”

    范哈突然急着用船,又正好想补偿一下杜月笙,所以才会这番说法。

    杜月笙正在抽烟的动作一顿,看了眼旁边恭敬站立的杨管北,现他也是莫名其妙,不知道范哈为什么突然又冒出这么个要求,只能哈哈哈一笑:

    “老弟啊老弟,你也看到这轮船生意好做么,别的东西都好说,但是这轮船么……呵呵,估计就算我肯,小北也不肯啊。”

    旁边的杨管北,听到自己老板杜月笙这么说,当然知道是他不好意思明着拒绝,只能推到自己身上。

    看着范哈瞪大的眼睛,他只能腆笑着慢慢摇了摇头,又在范哈不解的目光中,赶紧进行了解释:

    “范哈公,这几年国家经济展平稳,船运业展极为迅,我们轮船公司的业务,根本没有空闲下来的时候。现在别说空余的船了,就连还在船厂中没下水的货轮,都被我安排了运输计划,哪里还可能会有船均给你。要不是公司现在手头没有多余的现钱,我肯定会再在船厂订购上十艘八艘。”

    现在中国的航运业务展情况,以及国内经济的展态势,范哈在上海待了一段时间后,确实有点了解,感觉应该和杨管北说的差不多。

    但他提出这个要求,却是真有他需要的地方的。

    在美国和上海订购的大量工厂设备,将会在今后几年内,源源不断的运往四川。以现在的航运状况,如果委托别的公司,保密性和安全性不说,能不能有船,能不能按时运到四川,那都是个问题。

    所以最安全的做法,就是自己买轮船,组建一个航运公司。这样不仅让自己的机器运输更加方便,将来川中工厂出产的商品,也更加容易运送出去。何况范哈知道,随着将来抗战的爆,到时华东、沿海地区,将会有大量的工厂和难民,会从水路陆路迁移到四川云贵等地,自己现在多造、多购买一些轮船,也能为将来的大撤退,提前做一些准备。

    “那……杜老板能不能帮我在船厂订购几艘?”范哈看在杨管北这边无法突破,就重新把目标放在了看重情面的杜月笙身上。

    就算拿不到现船,重新从船厂订购新船也行。

    范哈退而求其次。

    杜月笙却是苦笑了一下,继续摇头:

    “范老弟,这次不是杜某人不帮忙,实在是国内的几大船厂,受造船能力限制,订单大多已经接满,几月之内,应该是空不出船坞的。”

    顿了顿,看看黄浦江上往来穿梭,大多挂着外国旗帜的大型商船,却是眼睛一亮:

    “不过也并不是没有办法,上次兄弟我想订购大轮船的时候,就有日本的佐世保船厂派代表来,想要我的订单。只是我觉得这生意应该照顾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船厂,才没有答应。你要是真的急需用船,我可以帮你联系日本人的船厂,他们距离上海也近,不像去美法订购新船那么费时间。”

    中国虽然也受这次大萧条影响,大量工厂破产,但这几年政局还算安定,国内经济展迅,航运业展极为迅,国内相对落后的造船业,远远跟不上这样的展度。

    范哈一听订购国产轮船没可能,心中也立刻对杜月笙的建议,进行仔细衡量。

    让日本人赚自己的钱,连杜月笙都不愿意,自己当然也不愿意。

    不过现在自己也确实急需大量轮船,来运输工厂设备和粮食、钻井机械等等,这不仅关系到自己的赚钱大计,也关系川中千千万万的百姓生计。

    何况,自己对接下来的金融市场有所了解,如果真正运作的好了,让日本人少赚钱,甚至亏本给自己造船,也不是没可能。

    有了这样的衡量,范哈立刻一笑,对着杜月笙感谢道:

    “那就麻烦杜老板了,我虽然不喜欢日本人,但让他们花力气给我们中国人造船,却也是并不反对。哼,到时候,我就用日本人给我造的船,再去赚日本人的钱。”
………………………………

第三十八节 选择

    范哈那么一说,杜月笙面上同样大笑。(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

    “好,好,这件事情交给我,肯定给范老弟联系日本最好的船厂。放心,到时候肯定不让会他们坑了你的。”

    心中却是暗自嘀咕:范老弟啊范老弟,你是真不了解情况,还只是人傻胆子大啊,竟然还想选择国际航运!为什么我的大达、大通公司只能跑跑国内的内河航运,不跑利润更高的国际海运?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商人,背后没有强大的国力,没有强大的海军支撑,你想用商船去赚另外一个国家的钱,那实在是难,太难了。

    这些话,杜月笙当然不会和范哈正面说,他看人的目光很准,认为范哈以前表现出来的为人,一旦认定了一件事情,就不会轻易听别人劝说,绝对坚决往前冲的。既然决定买船了,就不会再收回。反正国弱民弱的道理,范哈以后从商肯定会慢慢明白,至于金钱方面的损失,在杜月笙和范哈看来,都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只要枪和人脉在,就不愁再赚不到钱。

    生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正逐渐明朗的趋于解决。

    这里面,除了南京国民政府的主动妥协,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日本新内阁相对其他激进派系,也拥有一定的“亲华”倾向。他们这一派系主张和中国开展贸易,入侵中国的最终目的,必须是为日本在中国攫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受政府这一倾向影响,日本商人和公司,在上海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着一二八事变对日本有利的展,他们在上海的商贸力量,更进一步得到增强。可惜现在双方还没正式停战,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战后千疮百孔的烂上海,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贸易,所以很多没背景的日本商人现,明明国家打赢了战争,自己却还在为生意愁。(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

    在接到了杜月笙的消息,知道新晋大商范哈有意在日本船厂订购大轮船后,立刻有两家日本船厂的代表,先后找上门。

    “范桑,鄙人是大日本帝国佐世保船厂的驻沪代表前田信。”

    一个穿着正式西礼服的日本人,在标准的九十度鞠躬后,就给范哈递了一张名片性质的长帖。

    他就是杜月笙介绍,那个日本船厂的代表。

    “听杜老板介绍,说范桑有意在我们船厂订购轮船,不知道你需要几艘轮船?要那种类型的?我来征询一下具体情况。”

    这个船厂代表看起来很自信,个子明明比范哈足足低半个头,腰板却挺得笔直,仿佛自己是个巨人一般,面带微笑的站在范哈面前。

    “呵呵!坐。”范哈一伸手,还是先请对方坐下。

    其实内心不想对他客气,只是让他这么趾高气扬的站在面前,和自己说话,那还不如让他老实的坐着好。

    果然,那小个子一坐下,范哈就感觉眼前一空,正眼望去,视野前完全没有阻碍。目光只需要自然的向下一扫,就能看到陷在沙中抬头看自己的小个子。

    面上顿时有了笑容:

    “是的,前田先生,我确实托杜老板准备订船。至于船只具体数量方面,起码需要三艘三千吨的货船,另外还需要更大型的其他轮船,不知道你们船厂,有什么好的船型推荐?对了,必须适合在我们长江航行。”

    那前田信边听边点头,面上没有丝毫不自然。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

    看着面前这个面带恭顺,行动间谦和有礼的日本人,范哈实在很难相信,他和自己前几天常在租界区看到的,那些趾高气扬、一脸狂妄的日本浪人,是同一民族、同一国家的人。不过想想也有可能是他们想和做成这笔生意,才故意降低姿态,到也觉得可以理解。

    这么一想,本来因为这个前田信礼貌而产生的那么一点好感,立刻消失殆尽。

    “范桑放心,我国船厂对长江航行的船只有长时间的研究,这方面绝对比你们国家的船厂还要专业。”前田从容的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资料,递给范哈过目:

    “您看,这是我们船厂特意为中国内河航行设计的三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