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师长范哈儿-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买到了,我看英国人也不会允许它们运进长江。”
所谓十五生榴弹炮,其实就是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这种大炮的口径,足以对航行在长江上的大型军舰,造成比较致命性的伤害。拥有长江自由通行权,几乎把长江完全当成内河势力范围的英国,自然是不会轻易允许中国人,拥有这种威慑她宝贝军舰的武器。
不过范哈儿对于这方面,到是并不担心。随着这次上海事变结束,日本人在长江口的实力暴涨,英国人的影响力开始减弱。不用两年年,他们的海军势力就会完全退出长江。为了今后能继续取得更好的利益,肯定不会再轻易和长江沿岸的中**队作对,甚至为了抗衡日本势力的争夺,还可能会反过来帮中**方。到时候运进这十五生大炮,应该没有问题。
范哈儿很坦白的说了出来:
“杜老板放心,小弟自己其实只要购买一个师的武器就行,那大炮的数量比较多,是因为我们家刘督办,想成立一支独立的炮兵旅。所以你大可放心,不管是运输方面,还是南京政府方面,都会有刘督办打招呼,不会有问题。”
杜月笙这才明白过来。
随即想想,自己也觉得好笑,范哈儿大概有多少实力,自己在他上次来上海的时候,就已经了解过。可以肯定,这么大一笔军火订单,范哈是绝对拿不出来的。数遍整个四川,也就那刘湘和刘文辉他们两人有这个实力,自己刚才怎么会没猜到。
看来,刚才自己也被这么大的单子暗中震撼了一下。
“那就好!”很干脆的笑着应下。
随即再把那清单拿在手上,仔细盘算,半响又正式答复范哈儿:
“范老弟想购买德国的枪械和大炮,这步枪到好办,不管是上海还是其他地方,德国1924年式七九新毛瑟自动步枪,都是卖的最好的,一万枝虽然多一点,但几家拼凑一下,上海就有。只是这机枪,恩,老弟,恕兄弟直言,德国的机枪不容易买到不说,性能恐怕也不如法国的啊,就连国民政府教导总队的德国顾问,也建议政府暂购他国机枪代替。”
“这个……”范哈儿面上尴尬。
不管是他本人,还是原来的范鹏举,对于这个时代的武器具体情况,都不了解。除了几种有名的武器,很多这个时代的常识,却并不知道。
“那杜老板觉得哪种机枪比较好?”
既然自己不懂,那就干脆请教专业的军火商。
杜月笙果然早有准备,笑了笑,直接推荐:
“上海战争爆前,捷克“萨不史约夫”枪厂曾带了一批新型机枪前来推销,现在军火船仍旧被日军挡在海外。那萨不史约夫厂的代理,曾经找我帮忙,如果兄弟有意的话,应该可以凭最优惠的价格,买下那批军械。”
杜月笙不仅是军火大亨,同样也经着这庞大的船运公司,凭他的实力,偷偷把一船军火运进来,就是日本海军想拦截,也非常不容易。
范哈儿一听捷克机枪,立刻就想起了抗战中有名的歪把子,马上点头答应。
“捷克的机枪也不错,小弟相信杜老板的推荐。”
………………………………
第三十节 投资房产
(今天计划两更,求票!!)
“恩,那最后就剩下火炮……”
杜月笙面上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释然一笑,坦白的说:
“说实话,范兄弟,上海滩的军火,毕竟只是以轻武器为主。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杜某人现在还真没做过大宗的火炮生意,这火炮想要搞到,也确实比较困难。只能等我先和洋人联系之后,才能给你肯定的答复。不过你要的这些炮中,有一种却是绝对没问题。西历193o年时,国府自瑞典订购了十二门七五卜福斯山炮,这批山炮抵国后,军政部随即拨付炮兵训练、操作、试射、验收及备战。正是这批七五山炮,在月前淞沪抗战中,给予日军以沉重的打击。瑞典军火商已经和国府敲定再购四十八门的协议,凭兄弟和那方面的关系,让他顺便给老弟带上几门,应该不是问题。”
卜福斯山炮,范哈儿心头疑惑。
他可没听过这种炮的名字,实际他听过的火炮名字,本来也不多。不过既然这炮已经在上海抗战中,证明过实力了,那自己购买,应该没有问题。
自己之前有点想岔了,全都要求从德、美两国购买军械,不一定是最好的不说,能不能买到也还是个问题啊。就算有杜月笙这边的门路,人家德国愿不愿意出售,自己也没有办法。除了购买需要时间,还有其他零零总总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范哈儿很现实,立刻不再多提要求,再次答应了下来。
“好,那就卜福斯山炮好了。”
“恩,这样就好,其他的东西,我赶紧找人去问问,尽快给你答复。”杜月笙面上也是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
这笔生意做成了,自己大赚一笔那是肯定,和川中几大军阀的关系,也可能会有大进展。
“那这事就麻烦杜大哥多费心了,事成之后,小弟必有重谢。”范哈知道杜月笙不在乎这些嘴巴上虚的,但他还是要客气一番。
“这是哪里话!”杜月笙果然不在意的挥挥手,“我们道上兄弟,最看重的就是道义,范兄弟有需要帮忙的,杜某哪能坐视不理。”
“这样,那小弟还确实真有另外一件事情需要杜大哥帮忙。”范哈儿趁机提出要求。
“哦,请说。”杜月笙很干脆的一伸手。
即便心中不愿,刚才好不容易把话错开,又被这范哈儿趁势把话题转了回来。但既然说出口了,杜月笙当然不会拒绝。
“呵呵,杜大哥是上海滩的大人物,肯定熟悉这上海那些房产最贵,最畅销,小弟想购买几处房产,打听打听这方面的消息。”
“上海那些房产好,杜某确实了解一点。”杜月笙确定的点头,只是眼中闪过一丝怀疑。
难道这个范哈儿,不准备当师长,反而想来上海当寓公了,那自己之前在他身上的投资,不是打水漂了么。
所以他故意劝解:
“现在上海市道不好,房价涨跌起伏较大。最好最贵的房产,大多在租界区,不过兄弟也知道,现在上海正在和日本人打仗,国人多逃到租界区,所以那儿的房子,现在价格都比较贵。至于华界的房产,大量经历过战火不说,房价也是跌了不少。”
“哦,有很多人都能在租界买房么?”范哈不解的问。'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超多好看小说'
他印象中,租界区内,好像大多生活的是洋人和富人。怎么现在听杜月笙的口气,竟然好像容下了小半城的上海人!
“呵呵,哪里可能有很多人,不少都是卖了租界外的房产,再在租界区买房的,其余的,则是我的救济会打了帐篷,让他们暂时栖身罢了。”杜月笙连连摇头。
说到救济会的时候,却是隐隐带了一丝骄傲。
杜月笙为人最看重名声,他虽然是个流氓,却也做了很多好事。当然,这些好事,大多就是冲着那一个好名声去的。这次上海被日军攻击,杜月笙就出钱出力,组织了救济会,帮助了灾民。不管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但他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给了上海市民巨大的帮助,所以此事过后,上海很多得到救济的人,对杜月笙的评价都正面了很多。
范哈儿浑浑噩噩,不了解这么多,甚至都不知道救济会是干什么的。听了杜月笙,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心中暗暗点头。
能跑到租界区去的,基本上是有钱人,战争持续了快四个月,那些人身边的钱,估计也快不够了,自己这时候入市,不仅能以最便宜的价格买到华界的好房子,还能够大批量的购买。
范哈儿当即就表示,自己也不是常来上海,只要随便买几处房子就行,央求杜月笙做中间人,帮忙购买几处租界外的房子。
杜月笙听到范哈儿这样的决定,顿时暗暗摇头。
这范哈儿,看来真是为自己在上海安置退路!
估计四川马上又要军阀混战,范哈儿准备万一战败,就可以下野来上海当寓公,估计也是一个没有进取性的人哪!
不过上海经历了这次的战争,大家就会更看重租界区的房子,其他地区的房子,就基本不值钱了。这范哈儿现在买进房子,到也确实是个好时机。
当即就答复:
“范兄弟,这样好了,我让公司派个这方面比较精通的经理过来,随同你一起看房买房,怎么样?”
范哈一愣。
随即就明白过来,不错,自己当然不可能让杜月笙这么个大忙人,陪自己一起在大上海逛街看房。
面上忍不住憨憨一笑:
“好,那就麻烦杜大哥了!”
“哪里,这些事情,我也懂得不多,所以还是找专业的人好。”
杜月笙马上打个电话给自己中汇银行(原名国民银行)的总经理傅品圭,让他派一个房产经理人过来,和范哈儿认识,帮忙购买房产。他自己,则是直接坐上汽车,去拜访熟悉的外**火商,商量购买武器的事情去了。
这时候的银行,也已经涉及房屋贷款和抵押之类的业务,范哈儿在中汇银行那个经理的帮助下,只花了三天时间,很容易就在临近租界的繁华地带,购买了总值近三百万银元的公寓、店面、和厂房。
三百万银元,说少不少,说多其实也不多。上海的富人多的是,不说别人,三大亨中黄金荣,他位于漕河泾的黄家花园,就价值两百万两白银。
本来他只是准备投资私宅、居住房屋,对于经商的店面和生产的工厂,并不准备介入。只是真正出去一看,才现,上海经济形势极差,大量商店和工厂,因为了经历了战争,都已经到了频临破产奔溃的程度。
加上很多人因为去年的九一八事件和今年的一二八事件,认为中日很可能要全面开战,对眼下的局势很没有信心。不仅想把居住的房子卖了,就是在经营的店铺和工厂,也纷纷准备关闭,好换成黄金躲到乡下或者外国去。
当手持大量黄金白银的范哈儿一出现,立刻就受到了那些频临破产者的最大欢迎。
很多时候,都是对方主动找上门来买地盘卖房子,根本不需要范哈儿主动联系,所以他这次的购房产行动,才能在短短三天内,就完成的差不多。
其实也有一些目光长远的人看出,随着上海短兵冲突结束,中日谈判进入日程,只要再坚持个几个月,上海的经济形势就有一定会变好。但问题是,这些有眼光的人,他们在早期大量花费后,到了现在,也已经快坚持不下去了,手上的钱,都快用光了。
范哈儿这个时候入市买房买厂,不能说独此一家,但绝对是整个上海,投资幅度最大的一人。
当杜月笙听到账房杨渔笙汇报,说范哈儿一口气买下了几百万银元的房产和工厂后,也惊得目瞪口呆。
连连暗叹,真是范哈儿,范傻子,这么乱花不说,手头竟然还这么有钱。看来自己对他实力的评价,还需要再提升一个档次了。
等他撑过上海的经济困难期,手下那些小工厂都开张了,到时候估计也能名列上海滩有名的资本家了。
为了更好的结交他,自己必须更加重视和他的合作,这次帮忙购买军火,一定要全力以赴,帮助他尽量达成所需。
范哈儿绝对不会想到,自己那边单纯的炒房行动,会带来这么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影响。
………………………………
第三十一节 美国商人
(外出归来坚持码好这一节,深夜上来!求票!)
其实范哈购买房产的顺利,主要还是托庇一人的帮忙。
在这个年代的上海,谈到房地产,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犹太富豪哈同。
哈同(si1asaaronhardoon)是近代上海的一位犹太裔房地产大亨,出生于巴格达。1873年到上海,先在沙逊洋行供职。1886年与一名中法混血,笃信佛教的烟花女子罗迦陵结婚。1887年担任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董事,1898年又改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19o1年脱离沙逊洋行独立创办哈同洋行,专营房地产业。特别在开经营南京路时,获得巨大成功(他占有南京路地产的44%)。19o4年开始在静安寺路购地3oo亩,花费7o万两银元兴建上海最大的私人花园爱俪园(哈同花园),爱俪园占地数百亩,布置曲折、建筑闳丽,为沪上私人花园之冠,更是上海著名的胜迹。
上海最繁华的一条大马路,后改名南京路,从黄浦滩起到跑马厅上,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四大公司便都在这一条马路上,战前地价最便宜的也得大洋三四十万元一亩,创全亚洲地价新纪录,这条大马路几乎全是哈同一人的产业。
要说在后世,哈同依靠出名的,主要是南京路,但在现在这个时代,却是另外一件事情。
哈同是在华洋人最富有的一位,但是他偏就没有执手杖的资格,因为他是犹太人,素为英国佬所轻视,尤其他出身微贱,初到上海在道胜银行充当司阍,当时他曾与英国绅士们情商,可否让他跻身“绅士”之列,对方的答复是可以考虑,如果你愿意用制手杖的最名贵木料,把一条大马路铺砌起来就行。
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名贵木料制成的手杖价在两三元之高,用这种木料铺马路,绝对是骇人听闻,但是哈同为了力争“上游”,居然忍痛照办,而因此他铺造了一条全世界空前绝后的、最奢侈豪华的马路,整个路面俱用一小块一小块的名贵木料铺砌,当时的建筑费用巨达美金数百万元。哈同花了这么高的代价,仅只为了高升一级,让自己也能像个绅士般的,拿根手杖,徜徉街头。
等到哈同正式拿上手杖时,他不仅得到了英国人的认可,同样得到了整个上海人的认可。
大家都知道,哈同是真正可以一掷千金的富豪!
不过就在去年,年迈的哈同,刚刚过世,留下一笔巨大的财富,让后人和遗孀分享。人的天性,一旦涉及到钱,就难免有冲突。
当范哈准备购买房产的时候,正好遇上了哈同家人在处理房产。
哈同本人有经营才能,但作为他财产主要继承者的遗孀罗迦陵,却并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所以在遇到了一二八事变这样的动乱时,为了减少损失,这位太太就把大量的房产予以出手套现。
范哈出手,刚好接手了大量哈同家族的房产。
他并不知道,自己购买的那些哈同家族房产,会不会有什么麻烦,他相信只要房子到手,手续合法就行。其他的问题,有杜月笙这个手眼通天的兄弟在,就算有些什么麻烦,应该也可以轻松解决。
范哈儿购买房产很顺利,杜月笙那边的军火买卖,却是出了点问题。
“什么,德国人不愿意出售大炮?”范哈儿不敢相信的大声疑问。
对面的杜月笙,只能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肯定的点点头。
“真是对不住,范老弟!据说蒋先生执掌军事委员会后,宣称第一准备处理的是上海问题,第二想处理的就是全军整编事务,德国的军火商为了赢得国府的大单,主动停止了给地方军的武器供应。这种情况,在国府整编完成,至少也是在采购案正式确定下来之前,应该是不会改变的。”
范哈儿等大了眼睛。
该死的蒋光头,和日本人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