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师长范哈儿-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范哈儿还表示。他已经和英缅当局进行过密谈,对方表示,在非战时,可以让范哈儿的舰队悬挂英缅政府的旗帜,而不用担心让外界怀疑这支舰队属于西南联盟。
赫尔并不相信范哈儿的这个解释,但对于他的提议,到并没有马上拒绝。而是在仔细想了一想后,甚至确实还有几分心动。
美国在太平洋的实力,已经到了一个饱和点,再扩张的话,不仅要面临着英日两国的抗议。同样国内的孤立主义势力,也不会支持。但是仅仅凭菲律宾的那点力量,别说是和英国争夺利益了,就算是日本,也能轻松将他们拿下来。
而如果范哈儿愿意老实听从美国的指挥,帮他建立一支小规模,但又有一定作战能力的舰队。到确实可以帮美国政府不少忙。起码,在印支半岛,可以不再完全依靠英国一家来保证美国利益。
这里面的关键,就是范哈儿到底受不受控制了,以及如何避免和中国走的过近的问题了。
不过刚才听范哈儿的口气,却是他明显愿意自愿接受控制,唯一的条件,就是要将来击败日本后,这支舰队归属他。这样的条件当然已经完全可以答应,但是范哈儿的承诺是不是能有效,却还是必须通过其他手段来保证。
“范将军,如果你愿意在你的这支舰队中,大部分使用美国海军士兵和军官的话,我觉得这个提议,到还可以考虑。”
“呵呵范哈儿爽快的一笑。
好像早就知道赫尔会提出这么个条件似的:
“国务卿阁下,如果你同意,我可以让出六成的海军人员编制,由美方指派,另外四成的中国士兵,也完全可以在美国海军军校中接受培。当然,各舰的舰长和舰队指挥,却是必须由中国人担任
赫尔考虑了一下,感觉这个条件可以接受,随即实质性的提出:
“那舰队的参谋长。必须由美方人员担任。”
“这个当然没问题范哈儿爽快的答应下来。
中国海军根本没有多少海战经验,自己又不可能从国民政府海军那儿,挖掘多少人才过来。由美军出任参谋长,确实是让舰队尽快形成战斗力的最佳良药。
几个关键性问题一敲定。接下来进入具体的商谈,就容易了很多。
双方刚开始对舰队规模还有所争议,范哈儿的意思,当然是规模越大越好,刚开始可以维持两艘航母、两艘巡洋舰、六艘驱逐舰的,总共十艘大舰和若干其他小舰。
但赫尔立刻表示这规模太大,第一年舰队最多只能有一艘战列舰或者一艘航空母舰,质量方面到是可以适当提高要求,战列舰可以选择美军退役的老舰,甚至也可以是现役主力舰。至于以后,可以看情况,再适当增加。
这当然是他还担心范哈儿私吞了这支舰队,不愿意马上扩大舰队规模,而一艘主力舰,对于范哈儿来说,单独动用起来威慑力不大,甚至会不会用都还是个问题。到时候肯定只能老实由美国人使用。
两人在这方面稍微有点争议,但赫尔并不坚持,他表示这些问题可以请海军部的专家过来。一起慢慢商谈。最后主要再谈了一下悬挂英缅当局旗帜,以及战时这支舰队的指挥和调遣等等问题。
双方约定,将来一旦两国和第三国生战争,必须在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让这支舰队参加战斗,同时这支舰队在参加哪国的战争时,则则归属哪国指挥官指挥,要是参与和两国共同敌人的战争,则由中国舰队指挥官指
其实这支舰队的指挥权,才是双方真正讨论的重点。
为了保证双方共同敌人时,仍旧有西南联盟这边的人指挥,范哈儿这次可是大出血,答应舰队的建造费用,完全由他提供,美方只要帮忙以出厂价出售这支舰队的船体,以及培水手相关的舰船操作就行。
毕竟这只是一支拥有基本战斗力的大舰队,仅仅依靠一两艘“主力”舰或者准主力舰单独作战。根本不可能对美国、日本或者英国造成多大威胁,所以赫尔看范哈儿寸步不让,甚至以停止组建舰认为威胁,所以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
答应帮助范哈儿建立一支舰队,这绝对是一个赫尔自己想想也觉得疯狂的决定。
这个合作被赫尔一报告到罗斯福那儿后,那位曾经担任过海军部副部长的总统先生,顿时和赫尔刚开始的表情一样,满是不信。
“你竟然答应了!”罗斯福总统笑了笑后,就立刻开始看详细的协议冉容。
等看完上面的约定,这位轮椅总统面上再次浮现笑容。
“这个中国将军,眼光可不是一般的军阀能比的。”
区区一艘主力舰的舰队。当然不会对美国在亚太的势力,造成多大的冲击,但是他对美国能起到的作用,却是极大的。同样,在这个时代,一个拥有主力舰的国家。和没有主力舰的国家,那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
最起码,只要范哈儿拥有了一支主力舰队,他今后一旦中日之间开战,美国在评估两国情况的时候,对中国的重视程度,就要提升一大截了。
同样,对于范哈儿这个西南地区军阀,也同样要上调一大截。
而且罗斯福对于印支半岛和东南亚地区,极为了解,知道那儿除了英国在新加坡有一支主力舰队外。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只是偶尔派主力舰队去巡查一下,并不长期驻扎。一旦战事爆,这一支舰队,很可能会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部队。而且英国人的舰队,在欧洲有事的情况下,肯定会优先调遣到欧洲去保卫本土,根本不可能在常驻东南亚,所以范哈儿这一支舰队真的成立的话,今后绝对能挥重大的作用。
“不管怎么样,帮他成立一支舰队,对于我们来说,也有好处不是么?”赫尔笑着反问罗斯福。
“这个当然。我不知道那位范将军,为什么这么诚心的愿意向我们靠拢,一边对德国示好,一边却暗中更进一步到向我们,我实在搞不懂他想要的真正盟友,会是谁?。罗斯福捏捏自己的眉头,有点困惑。
赫尔却是没有想这么多,直接说道:
“不管他到底想和谁做盟友,只要现在这种合作对我们有利就行。至于他的真正目的,我看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军阀,也许还没想过要像一个真正的国家领袖一样,选择谁作为稳定的伙伴,可能他现在只是在投机罢了。”
听到自己国务卿的这番话。罗斯福慢慢摇头。
“如果不能搞清楚他的真实目的,我们凭什么让他帮我们建立一支分舰队。即便英日两国的存在,让我们在太平洋不能随意扩军,但难道我们一定需要依靠一个中**阀么?”
顿了顿,看到对面的国务卿面上很不好看,这位轮椅总统才对他宽慰的笑了笑:
“不过我还是决定批准这个,协议,并不是因为我们确实需要他帮忙,而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将军的展前景绝对不错,现在投资成立这支舰队,以后他也许真能给我们带来一个惊喜也说不定呢。”
罗斯福的最后一句话出口。赫尔脸上顿时满是轻松。
“那就好,那就好,我还以为你准备否决我们的这个合作呢,我可是很看好这个合作的前景。”
他还故意抹了一把额头根本不存在的虚汗,以示紧张。
“哈哈哈”轮椅总统放声大笑。“你哪里需要这么在意,只要不是和那个。范将军结盟。只要他能给我们带来就业和经济利益,就什么问题都没有!”
随后这两位代表了美国最高权力层的总统和国务卿,抛开这个舰队协议,就范哈儿和东南亚局势。进行了意见交换。
这个时候的东南亚,局势还算稳定,除了不受控制的泰国,其他县家基本没给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什么麻烦。但对于美国或者这位罗斯福总统来说。在东南亚实行孤立主义政策,仍旧是当下美国必须只能选择的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早已成为世界头号政治经济强国的美国却推行了一套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在分析该政策的成因时,我们固然不能离开美国特殊的地理个置和孤立主义的历史传统,但不能否认,当时这一政策已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特征来源于著名的罗斯福新政。新政经济民族主义的国际影响,并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上,在政治层面上也成为直接导致战前美国孤立主义外交的重要原因之一。
罗斯福新政并非标志著世界经济由以邻为壑向国际合作的转变,恰恰相反,它表现出了危机情况下美国的经济民族主义做法。新政所做的一切只是致力於挽救和巩固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惜以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
新政的经济民族主义做法。对当时美国的外交政小八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了“新政外交”的出现
新政期间,美国外交的主要对象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拉丁美洲和远东地区。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政府以3基本框架,推行所触政策,主动建立两国外交关系;在拉丁美洲,放弃干涉主义,推行“睦邻政策”努力改善与各国的关系;在远东地区,以“史汀生主义”回复日本的侵略行为,并承认了菲律宾的独立。
众所周知。当时美国在外交上来取的是孤立主义政策。所谓孤立主义,指的是“从国际社会的政治纠葛中抽身事外的一种原则。”
不可否认。美国具有政治孤立主义的历史传统,但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提出的孤立主义指的是国家在地理上,意识上和文化上的隔离,可称之为“经典孤立主义”新政期间的美国外交,并非同国际社会断绝一切交往,而是以新政的反危机要求为基本出点,在不卷入国际纷争的前提下,对外采取或亲或疏的政策。这种外交政策。一方面仍然具有孤立主义的传统特点,另一方面也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与“经典孤立主义”显然有很大的区别,可称之为“新政外交”“新政外交”本身具有脱离国际事务的特点,这正是新政目标的客观要求。在貌似矛盾的“新政外交”的实施过程中,贯穿著一各外交服务于新政、国外服务於国内的暗线。对於其他国家来说这无可厚非。但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其政策的影响面会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但“新政外交”在推行过程中,并没有顾及到会对国际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除了对国内事务的专注缩小了美国政;府的外交选择空间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新政为达到复兴国内经济的目标,必须在国际社会上寻求手段。这样看来,貌似矛盾的“新政外交”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对欧州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上,美国政府推行孤立主义的中立政策,但这并没有实施道义禁运,尽管在义大利入侵衣索比亚期间,罗斯福曾呼吁过道义禁运,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多大作用。相反。间,美国并没有停止与交战国进行包括战争物资在内的贸易活动。美国之所以不意识到了国际局势日益紧张,所以在最大程度上不与欧洲各国生政治上的关系,以免引火焚身;第二,美国也看到了与交战国进行武器之外的商品贸易确实有利可图,可以刺激出口,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歹年,美国;回家最大公司中有力家卷入了同纳粹德国的重要协定,其中有一些是同德**事机器的支柱法本化学工业公司有关。美国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主要生在放弃金本位之后,廉价美元使得国内生产成本具有优势;加上欧洲政局的波诡云祸使欧洲国家,尤其是法西斯国家对战争物资的需求增大,客观上为美国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美国在推行政治上润。所以,美国在政治上保主义国家尤其是法西斯国家保持著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政外交”本质表现无遗。
在世界其他地区,“新政外交”也以同样的方式推行著。早在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赴美之前,美国企业界许多巨头们就已经达成共识,认为承认苏联会使美国与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达成正常的贸易关系,美国的产品便可以找到另一方广阔的市场。这种考虑相当普遍,就连对布尔什维克怀有强烈帐恨的斯克襄普斯一霍华德报系的头目罗伊霍华德也认为。“布尔什维克对美国的威胁就如同在格陵兰中暑或在撒哈提沙漠生冻疮一样。”在面临国内复兴这一重要课题时,美国各界人士,从政府官员到企业大亨都意识到苏联市场对美国的重大潜在利益,意识形态的对立已经显得不那磨重要了。承认菲律宾独立,也带有同样的利益考虑。因为在那之后,美国於;吼年通过的台丁迈克达菲法就可以应用到菲律宾的制糖业商人身上,高额关税将使菲律宾的制糖业无法像以前那样轻易进入美国本土,从而相应地提高美国在世界制糖业中的份额。美国对拉丁美洲的“睦邻政策”是直接与“互惠贸易协定”挂?的,换言之,“互惠贸易协定”就是美国在经济上推行的“睦邻政策”到;哟年,该协定成员中已经包括了6个国家。在实施“睦邻政策”期间,美国对美洲地区的出口(除去加拿大、古巴、墨西哥和巴西)从;吼年的2伤亿美元上升到;咽年的3够亿美元,差不多翻了一番。
不能否认。美国的外交活动在客观上对这些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展有利,但这并不是美国政策的基本出点,是否有利於国内经济复兴才是决定美国外交政策走向的关键所在(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七十五节订舰
国家的战略文化。井表现在众个国家的战略追求国人的目标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美国最初的殖民看到新大陆的时候,他们的理想就是要在这块新的土地上建立一个不同于传统旧大陆的新国度,希望能够按照上帝旨意在此建立山横之城。成为世人的榜样。美国人早期所需要追求的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面向上帝追求精神越的信仰;一种是面向俗世追寻物质世界奥秘的经验和理性知识。这样的一个战略群体和战略目标,决定了他们必然会崇尚和创造战略文化。
美国在建国以后的战略文化,有诸多深刻影响世界的创造。例如,美国独立革命中的战略创造,美国统一战争中的战略创造,罗斯福“新政”的战略创造,美国在二战后对世界的设计等,无论在内政还是外交方面。都有诸多为历史之先、世界之优的创造。
二战前。美国外交政策选择的真正动力。来自于新政的反危机要求,反过来。这一要求又为孤立主义外交提供了合法性。一定程度上,“新政外交”为新政的推行创造了一个较为自由的国内空间,但不可否认,它客观上对当时的国际局势造成了相当消极的影响。
一方面。“新政外交”使得美国漠视和纵容法西斯力量对民主势力的鲸吞蚕食。对法西斯侵略者推行绥靖政策;另一方面,它又恶化了美国与其他民主国家的关系,阻碍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早日联合。“新政外交”从一个相当狭隘的视角来考量当时的世界,这本质上是一种短视的外交行为,不过在强大实力作为背景下,就算短时,对于美国来说,也不用怎么受不利影响。
这次罗斯福和赫尔交谈后,却是突然作出了一个事前没有安排的决定。
他要接见范哈儿!
得到这个消息,范哈儿正在和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进行会谈,商讨西南地区和美国之间的财税征收和豁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