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快意恩仇-第3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不以培养军官为第一任务,按照史密斯校长的说法就是具有军地两用性质。所以从这里出来的毕业生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都没有选择军官作为职业。另外就是这个学校招生有年龄、体格和成绩的限制和要求外,不限制国籍,这也是我这个华人为什么能够进入这个学校的原因。”
………………………………
第三卷 、出兵域外、479、终于到了
第三卷、出兵域外、479、终于到了
火车在铁路上继续穿行,犹他州一过就是荒漠这一路而行,让那些从国内而来的军人们可算是开了眼界,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到处是浓烟滚滚的工厂。
小侯看着这些工厂是目瞪口呆,他大声的说:“这些工厂一年会生产多少钢铁啊?”
黄佳俊微微一笑:“美国一年的钢产量过一万万吨。只要他们愿意,美国可以在一年的时间内生产上万辆坦克和上万架飞机还有无计其数的大炮、机枪和步枪。只要他们愿意美国可以在一年的时间内武装六百万以上的军队。而这些部队的装备甚至可以与德国精锐的部队相比较。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我们集团军为例,在国内的部队看起来我们的装备算得上是最好的吧,跟日本鬼子比起来怎么样?”
“当然还有差距,至少在重武器上是不能相比的。”这是大家的共识,虽说跟鬼子打了一仗又一仗,但是实力上的差距这是不能否认的,比如在围歼台湾旅团的时候,要是山下奉放手一搏的话,是不能挡住他的脚步的,不说别的,就说补给上的差距就不在一个等级上。
“嗯,说明大家对自己和敌人都有清醒的认识。这是好的,就应该要这样,而不能因为打了几个所谓的胜仗就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是要不得的美国的国力在当今世界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据我所知,美**队装备将会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他们一个团的大炮甚至比我们集团一个军的所有大炮都要多。”
“嘶”这是集体出的抽气声。
“那要是美国参战。。。。。。”每个人都陷入了遐想,黄佳俊知道大家在想什么。他笑了:“大家是不是在认为要是美国参战的话,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是这样的呀。不说别的,不要美国亲自参战,只要它能够支援我们武器,让我们拥有那么的坦克大炮飞机,哼哼,小日本还会有戏?”小侯大言不惭的说道。
“这是不现实的。”司徒华接过去说道,“我们暂且不说美国参战这回事。我们就说就算是美国现在马上给我们足够多的坦克飞机大炮,我们有这么多的人去开动吗?我们有这么多合格的指挥官来进行指挥吗?”
黄佳俊拍拍手:“说得好这才是最主要的。要是真的那样的话,整个战争的形式就将生根本性的变化。**的高级将领能够适应这样的变化吗?大家想想,不说其他的部队,就以我们集团军为例,快支队大家应该清楚吧。你们说说为了让那些坦克和装甲车开动起来并能投入战斗,我们费了多大的劲?这样的一支部队完全就是一支吞金兽,给大家说句实话吧,快支队虽说只有不到八千人,但是他花费的资金比一个军都不会少所以说,我们国家是无法支撑这样的部队的,这是事实。因为国力和财力都无法支撑的。但是这又是将来展的趋势。我们也应该要未雨绸缪,不要到时候弄得个手忙脚乱的。听说三青团正在起一个活动号召广大的青年学生参军,这就是个很好的迹象。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有目的的对这些青年学生进行培养:各种专业的技术人才,这些人才是我们这个国家所需要的,战时他们将挥出极其巨大的作用,战争结束后,他们也将是建设国家的专业人才。”
大家在火车上讨论着这样话题,都是关于国家民族的大事,就连沈逸夫这个看起来有点不多言不多语的家伙,最后也情不自禁的加入进来。毕竟大家都是年轻人正是热血沸腾的年龄不是。虽说以前很少看到他这样,但是并不表示他不会这样,只要环境合适。现在就是一个恰到好处的环境,在国外,并没有什么紧张的公务,再加上大家都是一般的年龄。
其实黄佳俊明白这里并不仅仅只有一个沈逸夫,还有统的人也有太子蒋公子派来的人。要说这个蒋公子也算是郁闷不已,自己在赣南本来弄得热火朝天的,但是还是激怒了既得利益集团,不得不黯然回到重庆。
而恰恰黄佳俊也回到重庆,对于黄佳俊最好这个抗战名将,蒋公子可是慕名已久,登门拜访。当时他问黄佳俊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变国的局面。黄佳俊告诉他国家的未来在于青年,应该对青年进行培养,就把那个十万青年十万血的口号提了出来。而这一点蒋公子是深以为然,就在大后方起青年活动,并提出青年的责任这个观点。
就这样火车到达弗吉尼亚州州城,在火车上接站的是当地的致公堂组织以及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校友联合会,这是一个由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历届毕业生自组织的一个组织,便于校友们进行联络。
黄佳俊带着一群军装笔挺的军官们出现在站台的时候,吸引了无数的好奇的目光,因为在美国能够看到这么大群的东方人面孔的军官是一个奇迹。另外就是这些军官实在是年轻的让人不敢相信他们军衔,居然有一个将一个少将上校校一大群。要知道在美国一个少校就有可能是个年人甚至头白了的都有,而这群国将领最大的年龄也不会过三十岁。
有的人就在想这些是不是穿的演戏的服装?但是从胸前挂的勋章看起来又不像。
特别是这群军官的仪表严肃,身上带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气质,就连那几个女兵都是不苟言笑。
他们以那名将为心,迈着整齐步伐向出站口走去。一个可能是参加过一战的老兵,对身边的朋友说:“这些军官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家伙,他们的身上带有一种杀气。”
在站台出口,不但有欢迎的人,一些记者早就严阵以待,准备采访这群从国战场上下来的将领。
献花,跟欢迎的人一一握手,这一冗长的礼节过后,校友会的联络员詹姆森先生向黄佳俊伸出手:“将军,欢迎回到美国,回到弗吉尼亚。我们校友会为有你这样的一位校友深感荣幸”
黄佳俊当然是不认识这位詹姆森先生的,但是通过一些渠道也了解这位詹姆森先生9o年毕业,现在已经是美国西部一个大财团的负责人也是校友会的实际负责人,校友会的活动就是由他具体的组织安排。据说跟司徒老之间还有一定的联系。司徒华和刘卫国就不能出现在这样的场合,他们在前一个车站就下了火车,而转车到纽约。
“谢谢,詹姆森先生我们都是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学生,所以我们是同学。我能够得到校友会的邀请,真的是难以置信,哪怕是现在我都有一种做梦的感觉:我真的到了美国?”黄佳俊用熟练地英语回礼。
看到大家都在站台口站着,那些记者已经挤破隔离带向这里涌来,要知道这些国人才到美国就引起了一股强劲的国旋风。而这群军官毫无疑问也是一个亮点:他们年轻,但是每一个人都是战功赫赫,特别是这里面的一个居然是三年前才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三年级学生,而仅仅三年这位未毕业的学生已经是一名将了,虽说**队的将听起来的这个含金量并不是很足,这也是当时西方对整个**队的认识。不过好歹他也是一名将不是。要知道他的同班同学这个时候最好的不过就是尉。这个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这支团队来到弗吉尼亚,从官方的消息就是邀请军事学院的优秀学员回校参加今年的毕业典礼。但是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内幕消息?要知道现在的国可是战火纷飞,到处都是战场,而黄佳俊在这样紧张的局势下放弃一切到美国来参加这样的一个毕业典礼,这无论如何有点让人想不通。另一个最让人遐想的是他不但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军官团。
所以有着最为灵敏的嗅觉的记者们都想能够得到最为权威的第一手资料,纷纷的挤了上来:“将军,请问您到美国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将军,您和部下到美国来,有什么想法?”
“将军,您能谈谈您对日战争的看法吗?你们到美国来是不是为了获取美国的援助?”、
。。。。。。
詹姆森无疑是个非常善于对于记者的老手,他微笑着对记者们说:“各位小姐,先生们,我们的朋友从几千公里以外的西部来。他们已经疲惫不堪,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休息。。。。。。今后我们将安排将军与大家会面。”
一边说一边就带着人离开了这里,到弗吉尼亚军校旁边的一栋别墅安顿了下来。这里隐秘,周围是森林,只有一条公路与这里相通,不仅如此,这里还是一个军方的保密单位,所以外界是绝对无法到这里来的。
耍个赖皮,为了所谓的全勤奖
………………………………
第三卷 、出兵域外、480、到了学校
第三卷、出兵域外、48o、到了学校
重庆,黄山官邸,最高当局正在自己的书房,书房里还有军统局长戴笠,最高当局正在看电报:学生已于94年月日到达弗吉尼亚,受到校友会的热情接待。当天并没有安排什么活动,现在我们已经入住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内部的一栋别墅。
这是黄佳俊每天回的电报,这是必须的,就算是并没有专门安排,但是黄佳俊可是知道最高当局的习性,自己绝对不敢有半点马虎,再说了自己不报告身边的沈逸夫以及另外一些人也会专门报告。与其这样不如自己做的到位一点,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看完黄佳俊的电报,最高当局又拿起桌上的几份电报,这些就是沈逸夫以及其他的人的报告。
最高当局看起来心情不错,到达华盛顿的蒋夫人接到了罗斯福总统夫人的私人邀请,邀请蒋夫人到总统在乡下的家做客。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信号,随着蒋夫人的到达,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关于平准基金的谈判也获得追加。美国媒体对国抗战的关注度大大的提高。
看完电报,最高当局沉思半响,才缓缓开口:“雨农。”戴笠站在那里带着恭敬等着自己的校长吩咐。
最高当局站起来:“陪我到外面走走。”戴笠非常的吃惊,这是一个极大的荣耀,虽说最高当局对戴笠非常的信任,但是并没有有什么特别的表示。
戴笠受宠若惊:“校长”说的时候甚至都带上哭音。
最高当局向前走着,戴笠落后半步。
“雨农啊,平时校长对你们是过于严厉。但是这是对你们的爱护,我知道现在有的学生在外面飞扬跋扈,自认为天老大,自己就是老,完全忘了当初的**目的。(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像这样的人不是我的学生,我也没有这样的学生”最高当局也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显得非常的气愤。戴笠可是吓得半死,正要说点什么。
最高当局摆摆手:“我说的不是你。雨农,你是我的好学生。”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
“雨农啊,说起来我的那么多学生,黄佳俊这个记名学生很不错,很有战略眼光,打仗也有一套。当然了,你也不错。前段时间的工作就做得不错。”
“校长这些都是学生应做的”戴笠马上跟上,“只是学生非常惭愧,不能给校长多大的帮助。”
最高当局对戴笠的态度很满意:“有这份心就行了,在国难之际,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做好自己的本分比什么都强。这也是我对黄佳俊最为满意的地方,谨记自己的本分。”最高当局的这个评价让戴笠坚定了一个想法:“黄佳俊可算是一个很有展潜力的热力股,以后应该多多加强与他的联系。”其实,从黄佳俊与戴笠打交道开始,他就没有什么吃亏的地方,往往都能得到或多或少的好处,特别是黄佳俊给出的一些建议对军统可是受益匪浅,开展的谍报工作更是有声有色,另外与黄佳俊联手做生意也是做得风生水起,不但给军统的经费有了大大的补充,就算是自己的腰包鼓起来不少。并且这些生意都是对国家有利的也是得到自己校长的赞许的。这就很不容易,虽说现在那些巨头们很少没有插手生意的,但是做生意能够得到最高当局的称赞的还是比较少见的。
说了一会闲话,话题转入正题:“雨农,你对夫人和黄佳俊的这次访美有什么看法?你有没有做过一个评估?”
“校长,学生安排人对夫人和佳俊学弟访美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评估,得出的结论是:有良好的效果,但是不能抱有过大的期望。(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因为当前的美国政治气氛实在不是很好。据情报显示,在美国孤立主义依然是主流,美国民众对战争有一种天然的恐惧。民国9年月日,一战停战纪念日在美国的三十多个城市还出现了反战游行。而罗斯福总统为了大选也宣称:我们不参加外国的战争,除非遭到攻击,我们决不派遣我们的6海军到美国以外的领土作战。所以学生认为美国参战的可能性是很低的,至少在现在是这样。”
最高当局没有说话,只是站在那里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在弗吉尼亚的黄佳俊一行,在休息了一天后。校长先生的代表军校的教官乔治?皮埃尔少校在詹姆斯的陪同下来到别墅。这位教官原来也是黄佳俊的教官。黄佳俊看到他的时候一个立正举手敬礼:“报告教官,6军指挥班学员黄佳俊向你报到。”
乔治?皮埃尔回了一个礼:“欢迎你,黄!”然后,两人拥抱在一起,皮埃尔退后一步重新举手敬礼:“将军,欢迎您即您的同伴来到美国,希望美国之行能够让您及您的同伴感到快乐”
这就是正式的外交礼仪了,虽说黄佳俊是从这里出去的学生但是现在他毕竟是一个将。
黄佳俊微微一笑,还了一礼:“少校,谢谢你的欢迎。我对美国及美国人民的热情已经深有体会。我深信这将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旅程”
“黄。我奉命前来带你到学校,校长先生将在那里与你谈话”皮埃尔直接就说出自己的来意:他只是来带黄佳俊去见校长的,其他的人就用不着去了。其实这也是正确的做法,因为黄佳俊一人才是军校的学生,其他的人却不是,就如此简单。
在军校的大门口,并没有看到人们想象的热烈欢迎的场面,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美国并不注重这些小节,再说了黄佳俊是回校参加校友会的并不是正式访问的外国高级将领,美国方面也有外交上面的顾虑,所有的记者都是不予接待的。
在军校的办公楼前,弗吉尼亚军校校长(实在是找不到如果有知道的大大们能不能告诉我)约翰上校带着他的夫人丹尼尔站在台阶上,黄佳俊穿着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员服装,这上面是没有军衔的。从车上下来,跑步来到约翰校长面前,立正,敬礼,做的一丝不苟:“报告校长,学员黄佳俊向您致敬”
约翰举手回礼:“黄,欢迎回家”说完走上前锤锤黄佳俊的胸膛,这是一个很亲热的举动。约翰校长教过两个国学员孙立人和黄佳俊,而孙立人的努力让他对有美国国籍黄佳俊更是觉得好奇,不过黄佳俊在学校的三年并没有让他失望。他沉默寡言,但是那种刻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