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快意恩仇-第3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校长,人数大概在一万二千人到一万五千人,因为这要取决于重武器的多少。要是重武器多一点,那么人数就会多一点。”
“嗯,好。你把四十八集团军的整编方案交到军委会。等讨论后在说。”
得到最高当局的赞同后,黄佳俊用最快的度回到住处,拿着自己弄出来的那个编制表,交到军委会。然后电报给钱三河把自己将要到美国去的事情说了一下。
接着下面一段时间,从弗吉尼亚州军校校友会的一封邀请函到了中国,弗吉尼亚军校校友会邀请黄佳俊这个校友回校进行军事交流。而马萨诸塞州的威尔斯利大学校长以学校名义邀请蒋夫人在方便的时候到美国回校看看。
这些都是中国驻美国大使胡适运作的效果。
在重庆的大小媒体对这件事是大加宣扬,弄的人尽皆知。当然有心人也从这里看到了一些玄妙。
十月二十五日,在黄山的松厅蒋夫人的别墅举行了一场新闻布会,新闻布会由外交部主持。参加者就是蒋夫人和黄佳俊。
外交部的新闻主持人用公式化的语言念道:“各位小姐、先生们,我在这里向各位通报两个消息:应马萨诸塞州的威尔斯利大学库拉普校长的邀请,蒋夫人将于近期对威尔斯利大学进行私人访问;应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邀请四十八集团军司令黄佳俊中将将于近期回校参加军校的毕业庆典。记者们有什么疑问可以向蒋夫人和黄将军提问。”
“蒋夫人,请问您以私人身份回校访问是不是肩负着秘密的外交使命?在美国期间会不会与美国政府进行接洽?”这个美国记者提出来的第一个问题就非常的尖锐。
蒋夫人带着亲切的微笑,要说这一点没有一个记者不喜欢她,因为她总是愿意回答记者的提问,而不是拒绝。这里在座的记者基本上都接到过蒋夫人的邀请到松厅来做过客。
“汤姆先生,我想告诉你的是,我是以私人身份到威尔斯利大学访问的,同时作为一个从这里出来的学生,我对母校抱有一种自内心的感激之情。说实话,我能够接到校长先生邀请当时根本就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至于你说的与美国政府的接洽,这不在我这次访问的日程之中。”蒋夫人的回答滴水不漏。
“黄将军,可说是从弗吉尼亚军校出来的最年轻的一个将军。可以说你现在的军衔已经大大的过你的校友,甚至比校长的军衔都要高。这次接到邀请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中日战局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你放的下心到美国去吗?”这是《中央日报的》记者。
“说实话,我为我是一个弗吉尼亚军校的学生为荣。当然我更以我是一个中国人为荣。我接到校长阁下的要求我是感到诚惶诚恐。对于记者先生的第二个问题,我送你一句话,这个世界没有离了谁就不转的,再说了抗战大业在上有委员长的正确领导,下有无数英勇将士和全国人民的支持,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兵而已。大家也应该清楚中美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军事军事交流,这不过是一次正常的军事交流而已。”
不过,这次出访受到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抗议,要求美国政府取消这次出访。当然,这是没有结果的。
最后,出访团队定了下来:蒋夫人和黄佳俊同时出,随着去的人中有各界人士这里面有中国的各个阶层的代表,黄佳俊更是带着一个参谋团队随行。
十月三十日,蒋夫人和黄佳俊乘坐三架运输机在飞虎队的保护下,飞临缅甸的仰光,再在这里坐船向美国进。
一股飓风将在美国掀起。
………………………………
第三卷 、出兵域外、471、出访途中
第三卷、出兵域外、471、出访途中
载着蒋夫人和黄佳俊率领的访问团队从重庆的菜园坝机场起飞,在昆明机场加油后,直飞仰光。
天气很给面子,天空中万里无云,只有一朵朵的白云在飞机的舷窗旁飘过,似乎人一伸手就可以抓一把过来把玩。下面是郁郁葱葱的丛林,就像是一大块翠绿的翡翠铺在飞机下。
这次一起出行的有很多根本就没有坐过飞机更不要说,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
蒋夫人本来要求黄佳俊把燕莲母女也带上,但是黄佳俊拒绝了,理由就是孩子还小。
从昆明起飞三个小时左右,就到仰光。
“快看,那边有一座金光闪闪的金塔”一个趴在舷窗旁就没有转过眼睛的女孩大声的叫道。
听到喊声的人们都从舷窗向外望,只见在蓝天碧海之间一座金光灿灿的大金塔,在阳光的照射下射出让人炫目的金光。
“佳俊,你知道这个大金塔的历史吗?”蒋夫人向后排坐着的黄佳俊问道。
“师母,这个我倒是略知一二。”黄佳俊微微笑道,机舱里的人听到这里还有一个人知道这座金塔,都想听听。特别是那个小女孩,转头用亮闪闪的眼睛看着黄佳俊:“叔叔,你真的知道?”
“嗯,芬子。叔叔当然知道呢。”这个女孩是赵登禹将军的小女儿赵学芬,才五岁。赵登禹将军牺牲后,当时黄佳俊就派了几个学生兵把赵夫人一家从北平送到了重庆,现在就在自己家的旁边,一直对他们关照有加。这次到美国也把赵夫人和小芬子带上。
黄佳俊摸着小芬子的头:“这座金塔叫瑞达光塔,所在的那座山叫圣丁固达拉山。始建于公元前588年,经过两千多年不断的修缮、扩建,才有这样的规模。这座金塔的主塔有112米高。里面供奉着佛祖的八根头。这座金塔的来历啊,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在25oo年前佛陀在世时。当时两位到印度贩米的兄弟在途中巧遇正在大榕树下坐禅修炼的释迦牟尼,听释迦牟尼说法后皈依佛门,释迦牟尼赐给他们8根佛,并命他们回去建造佛塔。兄弟二人遵照佛的指示,回到仰光后在丁固达拉山岗上建了一座佛塔,并将所赐佛珍藏于塔内。”黄佳俊的讲解无疑让在座的人都很感兴趣。
小芬歪着头想了想:“黄叔叔,这塔上的真的是金子吗?”
“是的,为了修建这座金塔,历代的缅甸王可是不遗余力。一共修建了一座大塔、加上4座中塔、64座小塔,共用黄金7ooo多公斤。”
“哇”所有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还不算,塔顶的金伞上,还挂有1o65个金铃、42o个银铃,上端以纯金箔贴面,顶端镶有5448颗钻石和2ooo颗宝石,其中有一块重76克拉的钻石。用价值连城来形容这座大金塔,丝毫不过分。”
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一种震撼。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飞机准备降落,请大家注意”机舱里响起机长的声音,黄佳俊的讲解也就告一段落。
在机场迎接的人群,规模和档次都很高,不但有中国驻仰光领事馆的人员、华侨华人代表、以及中国派驻仰光的各种机构,因为这里毕竟是中国眼下最大的获取援助的通道。
还有英国印度总督管辖下的下缅甸省省长等高官到机场迎接,再怎么说蒋夫人也是一国第一夫人。虽说是借路而已,有绅士之称的英国人是怎么也不会失礼的。
当然,美国驻仰光领事也是到机场来欢迎。
代表团一行出行在机场的时候,人们报以热烈的欢迎,
当晚,代表团一行下榻在帝国大酒店,这里早已经是被军警围得水泄不通。站在帝国大酒店的顶层就可以俯视整个仰光城。
英国印度总督管辖下的下缅甸省府,仰光,又名和平之城。这座缅文意为“敌人已被消灭干净”的城市,得名于两百年前的缅甸统一战争时期贡榜王朝的一次决定性胜利。位于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东部,仰光河与勃固河的汇合处的仰光,不但风光秀美、四季常青,还拥有缅甸最大的深水海洋良港,始建一八五二年的仰光港。
让英国人最引以为豪的是,目下就连海上的庞然大物,远洋巨轮,也可通过与仰光港互为表面的诸多河港、码头,直抵仰光城下。由此可见,动了两次战争才最终征服了这个居民主要信奉小乘佛教的国度的英国人,是何等重视这里。事实上,英国全面占领缅甸的**十年间里,还兴建了不少规模类似于仰光港的气势宏伟的大工程。
凭心而论,撒克逊人的确是把缅甸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当成的他们自己的家,与此同时,为了不断让那些愚味的当地土著(缅甸人)饿死,“仁慈”的上帝的子民们“慷慨”的用比喂养其宠物地开销还要低得多地代价雇用了他们做奴仆和管家。恪于的大英帝国政体,省议会是要有的,在议会里象征性地掺上几个“听话老实”的从英国本土留学回来的当地人议员的“胸襟”。有“教养”的英国人还是有的。更有甚者。为了把门面装潢得更光鲜一些,伦敦的政治家们还恩赐了那些温饱都无法保证地缅甸妇女选举与被选举地“神圣人权”,并不惜以一位缅籍女性议员的“走马上任”。来扩大此一“德政”地影响。尽管,英国人自认为自己已把“一视同仁”地姿势做到了“天衣无缝”地地步,可只要你以旁观者的身份,稍一用心观察,马上就会现英国人玩地这些个花样到处都是破绽。
是否在当地征兵,被国际公认为殖民地是不是稳固的一个的重要识别标准。而兵力不足的英国人却宁愿千里迢迢的从印度调来锡克族士兵维持缅甸的“秩序”,也不敢给那些穿着“笼基”筒裙的当地男人以为大英帝国而战的“荣誉”。非但如此。就连最受英国殖民当局“信任”的缅籍警察的手枪的枪膛里。也被硬性规定永远只能有两颗子弹。对此,英国官方公开的说法是。这是为了减少训练不足的警员误伤平民的可能性。与这种连鬼都哄不了的借口相比。仰光警察局的英籍局长曾在私下里就此做过的一番堪称精辟的述论。无疑要来得真实可信的多“给那些“缅猪”两颗子弹就足够了,在抓捕人犯时。他们可以一颗用来鸣枪示警,一颗用来击倒目标吗你们不要给他们骗了,别看这些人平时是那样的温顺驯服,可你只要给他们每人五颗子弹,缅甸省马上就会变成一八五七年的印度(那年印度爆一场有十分之一的印度人参加的大起义,起义了持续整整两年)。”明了了这些,也就明了了,英国在缅甸的统治是多么的“深得人心、固若金汤”了。
黄佳俊这次带来了八名狼牙队员,负责保卫,当然军统的沈处长也是随行人员,毕竟蒋夫人的安全是第一重要的。
黄佳俊在自己的房间里听沈处长的汇报:“这里不但有英国的特工,外围还有我们的人,最里面就是随团的保卫力量。可说是万无一失。。。。。。”
“逸夫,这些我相信没有问题。那么夫人的船是怎么安排的?”黄佳俊微微点头。
“明天,夫人就从这里直接到码头登船。船是一艘从美国由华人租来的豪华游艇,当然这艘船上的水手,已经全部由先期到这里的我国海军官兵接替。就在现在我们的人还在对游艇进行最后的检查,以确保万无一失。”沈处长说的很有信心,“从这里出到澳大利亚由英国舰队护航,从澳大利亚开始就由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护航直接航向檀香山。在那里休整和补给后,在航向旧金山,这就是整个的航程安排。”
“嗯,做得很好。就这样安排,但是我在这里提一个要求。”黄佳俊严肃的说,“告诉下面的人给我提起十二分的精神,以防日本人搞破坏。要是在这里面出了什么岔子。我想后果是什么你应该清楚。”
沈处长在黄佳俊的威压下,当然也是内心知道这次任务的重要性,立即立正:“是我马上下去安排”
沈处长退出房门,黄佳俊也跟着走出来,向蒋夫人的房间走去。走到门口的时候,一个卫士向黄佳俊低声说道:“将军,夫人正在接见美国领事。”
身为北爱尔兰裔移民后代的乔治?威尔斯,出生于一个铁杆共和党人世家,他从小就从当选过加利福尼亚州参议员的祖父那里,继承了威尔斯家族的传统信念,恨该死的英国佬和踢毛驴佬的屁股(以驴为象征为美国民主党。)。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威尔斯顺理成章的成了一个坚定的共和党人,并一直是党内孤立主义派别的中坚分子。
可命运却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年前,在国务院某一个政策研究室任职的威尔斯先生在事先全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告知他已被任命为美国驻仰光领事。事至今日,威尔斯仍固执的认为,把赶到仰光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里来,是他那些驴子同事们共同策划的一场卑鄙的阴谋,是对他的政治主张和民族感情的嘲弄。
可事情即已生,牢骚、抱怨甚至是愤怒,都只能是于事无补。彷徨了一两个月后,恢复了理智的威尔斯只能正视现实,若是不能在领事的任上干出得名堂来,那自己的政治生涯很可能就会划上一个并不满圆的句话。而对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威尔斯而言,这种结局无疑是他所绝不能接受的。
而这次蒋夫人的访美毫无疑问就将是一个重大的外交事宜,所以威尔斯领事很是用心,不但与英国当局联系,更是与中国驻仰光领事馆紧密合作,还向华盛顿电报要求派出强大的海军舰队为夫人保驾护航。
威尔斯在中国驻仰光领事6清源的陪同下,来到蒋夫人的会客厅。在第一眼看到蒋夫人的时候,威尔斯就被夫人的风度所吸引。
“夫人,我想我国的人民夫人的来访充满了期待。这次访问必将掀开中美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新篇章。而我有幸参与到这个伟大历史事件当中,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耀。”威尔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外交词汇。
蒋夫人刚刚才接见了仰光的华界代表,虽说有点疲倦,但是整个人看起来是神采奕奕。
“我非常荣幸的能够接到母校的邀请,当然也非常荣幸的认识威尔斯领事,从你的身上让我感受到了伟大的美国人民的热情和友谊。我已经有十年没有到过美国,我非常想念我那些在美国的朋友。”由于是私人访问当然是不能提到敏感的国际问题的,毕竟日本也向美国政府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黄佳俊换了一套西服走进会客厅,就看到蒋夫人用伦敦英语与威尔斯谈得火热。看到黄佳俊进来,蒋夫人笑着对威尔斯说:“领事先生,我来介绍一下,这位也是在美国出生在美国长大的中国人。”
“哦,上帝”威尔斯站起来,“夫人,我知道了,这位就是黄佳俊将军。”他那夸张的样子让人觉得黄佳俊在这里的出现完全是一个意外。
“黄将军我在中国的同事们跟我多次提到您那辉煌的战绩。能见到您,用你们中国人的话来说,三生有幸”黄佳俊微笑着伸手握着威尔斯的手:“我也很高兴认识你,领事先生。”
威尔斯坐下后,对蒋夫人说:“夫人,我不得不承认,要是没有你的介绍,我怎么也不会相信这位看起来风度翩翩的先生是一位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的将军。说实话,我为美国的军官感到沮丧。”
“领事先生,我冒昧的问一句,你对我们到美国有什么忠告?”黄佳俊也是用英语,这里的四个人都不需要翻译,再说了这是一场私人之间的会见,所以也完全不必要翻译。
“怎么说呢?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是非常同情贵国的处境。但是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