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英公务员 >

第773章

大英公务员-第773章

小说: 大英公务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报告说,他公开地对考尔进行了尖酸刻薄的嘲笑,同时也讲了一些对国防部长梅农很不尊重的话。考尔将此事辗转传到总理尼赫鲁耳中后,一个审理对马内克肖的指控的调查委员会成立。指控中认为他不逊地批评自己的上司和文职的领导官员,也就是说不忠诚。
  随后战争的惨败,让梅农一派成了众矢之的,他也重新得到了复用,成了这一任的印度陆军总参谋长。
  面对总理的召见,他很明白目的是什么,果然,英迪拉甘地迫切的开口道,“萨姆,你知道我的目的,很多声音认为战争应该立刻、马上进行。”
  “总理,我不想提及国家的伤疤,但是六二年那种仓促的作战绝不能在我的任内发生。”萨姆·马内克肖面不改色的开口道,“尊敬的总理,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国防部长和财政部长想明白这个问题了没有?总理你呢,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果。”
  “当然是让巴基斯提以后不会成为印度的威胁。”英迪拉甘地面沉似水的开口,她没有因为总参谋长提及印度六二年的战败就呵斥对方,哪怕她真的很生气,“现在从中央政府到各邦,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向我建议,应该马上对巴基斯坦开战,你应该知道这种压力。这个压力要释放出去,必须要一场大获全胜的战争结果才行。”
  “作为印度陆军的总参谋长,你能不能保证带来我希望看到的结果,如果不能,那么早开战还是晚开战的问题就一点也不重要。”
  “不,这个问题很重要,就算是我们现在开始准备,也不能屏蔽所有的干扰,事实上我们应该在喜马拉雅山大雪封山的季节发动军事行动,而不是现在,我们现在开始军事行动,如果遇到阻碍,巴基斯坦就可能会得到支援。中国人即使越过。也没有办法保证后勤,一旦后勤出现问题,军队也将变成我们的盘中餐。而如果现在调集军队准备攻击,我们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我们的北方邻居恰好可以得到六个月的干涉时间。”
  “这么说至少要秋季才能开始军事行动?”英迪拉甘地有些失望,但也承认对方说的有道理,“看来我们的外交工作还要多多努力才行。”
  “尊敬的总理,如果敌人是巴基斯坦军队,我对胜利的结果充满信心。而对于我们,也可以借用这几个月的时间好好准备,领导一支胜利的军队,而不是一群草率从事的乌合之众。仓促行动只能使自己受辱。”
  这样做孟加拉的游击队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很艰难,但萨姆·马内克肖认为,只要取得最后的胜利,一切都是值得的。
  英迪拉甘地面对了父亲在一九六二年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各方都在催促她立刻拿出决断,民族主义浪潮曾经把她的父亲推向了危险境地。


第1394章 真正的大事
  如若不是当初空前膨胀的社会舆论,尼赫鲁也不会做出危险的决策,问题还在于她的父亲是当时印度的一号人物,虽然在整个政府已经算是温和派,但却要为最终的结果背锅。
  最终的结果就是印度军队在世界屋脊一败涂地,而当初好战的声音则转为成为了反对尼赫鲁的反对力量,好像一切都和他们没有关系一样。
  现在时隔近十年,同样的氛围再次在印度出现,英迪拉甘地绝对不能重蹈尼赫鲁的覆辙,萨姆·马内克肖离开之后,英迪拉甘地打电话让两位重要的部长来到总理府。
  对于军队迟迟没有表现出来印度人的勇敢,本届政府的两个重要部长早有不满,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财政部长和国防部长一直主张将萨姆·马内克肖撤职,换上更加勇敢的将领来主导对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
  “前两次和巴基斯坦的战争当中,我们并没有让这个敌人对印度产生恐惧。”
  英迪拉甘地对两个重要的内阁部长开口道,“一旦东巴基斯坦独立成功,这将是改变地缘格局的大事,很可能会引起周边国家的不满,这个目的是我们要争取的,所以才要在财政、外交、军事上做好充足的准备。两位部长,你们是否同意这一点?”
  从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对外关系是印度面对的头等大事,如果巴基斯坦是一个十分容易被击败的国家,夏斯特里总理也不会答应英国和苏联的共同调停,前往斯德哥尔摩和巴基斯坦人握手言和。
  英迪拉甘地现在也取得了和尼赫鲁当初同样的权威,这自然是通过斗争得来的,尤其是之前副总理德赛的几次交锋,最终,国大党议会党团分裂。双方均自称正统,经最高法院裁决,英甘地派称为国大党执政派,德赛阵营和辛迪加派称国大党组织派。
  前者坚持尼赫鲁改革的真正精神及温和的社会主义,后者标榜民主自由,反对个人专制,代表大工商业的利益并寻求与自由党和印度人民同盟接近。
  土邦问题也是英迪拉甘地十分关注的问题,尼赫鲁自然是尝试解决过土邦问题,但只是拿回来了土邦的行政权,几百个土邦大君仍然可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言九鼎,还可以在印度中央政府领取保障金。
  她当然是希望彻底解决土邦问题,但困难和父亲尼赫鲁一样,她需要一场战争来取得全国空前的支持,才有这样的威望。
  “苏联是可以争取的,英国那边我们要争取有限的中立,至于我们的北方邻居,大自然会帮助我们挡住他们南下的路线,最为重要的是美国,我们必须防备美国潜在的敌意行为,美国海军不会受到大雪封山的阻碍。”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支持西方国家。这时东方集团就批评我们,说我们脆弱。同样地,在我们支持苏联的时候,或者说,在我们可能更多地支持亚非集团国家的时候,西方世界就攻击我们。”
  英迪拉甘地目光锐利,“争取苏联、防备英国、做好美国干涉的准备,如果做不到以上三点,最好的结果就是前两次和巴基斯坦的战争走向,要是局势更加紧张,也不能说六二年的惨败不会重演。”
  “现在大规模进攻的时机还不成熟,但一些零散的交火,我个人也不反对。我们要为国家争取足够好的外交环境,为军队争取时间。”
  两个重磅内阁部长的支持,对英迪拉甘地十分重要,把军方的态度和自己支持军方的想法说明,两位内阁部长最终先后表达了英迪拉甘地的支持。
  “英迪拉甘地会在适当的时候访问伦敦?”拿着威克递过来的外交文件,艾伦威尔逊才稍微回过来一点神,暂时从享受春暖花开的状态走出来,自顾自的翻阅着里面的内容嘀咕道,“看来印度还没有搞定苏联。外交上的努力还是不够,所以才有英迪拉甘地的欧洲之行。”
  “搞不定苏联,也许对我们是一件好事。”威克很高兴,印度毕竟是英国的前殖民地,投靠苏联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
  “这件事没这么简单,印度人永远不会忘记一九六二年的战败,我们和美国人不能帮上什么忙。”艾伦威尔逊一挑眉,回忆了一下当年战争期间的外交领域的全过程,什么失去第三世界领袖地位,太笼统了。
  在得知战争刚爆发的时候,前后有五十三个国家在外交层面支持印度,指责印度的敌人。
  而印度战败的消息传来,只有十八个国家表达了对印度的同情,前后也就一个月的时间,这让印度如何能接受?近乎一天少一个支持国家,换英国也受不了。
  印度需要苏联甚于需要英美,英美是没有地面力量能帮助印度遏制地面威胁的,所以这件事,威克乐观的太早了。
  艾伦威尔逊还是把这个文件转交给首相,今年是印巴战争爆发的时间,但其实最大的事情事某大国重返联合国,这才是值得注意的大事。
  对英国来说这不是问题,至少艾登首相时期,艾伦威尔逊就听过类似的讨论,某大国改变亲苏政策,哪怕是中立。英国也马上就和诈骗岛断交,支持重返联合国。
  但是其实他心里清楚,最大的障碍是美国,英国不得不和美国采取共同立场,好在去年中美的民间交流已经恢复,这可以算是一个征兆。估计现在华盛顿方面也在讨论,怎么圆润的抛弃诈骗岛。
  哈罗得威尔逊还真的对英迪拉甘地的欧洲之行很热心,但话题谈着谈着就到了重返联合国这件事上,“艾伦,你好像是东方专家。”
  “我倒是不否认,尊敬的首相。”艾伦威尔逊非常平和的回答,“毕竟这是白厅上下都知道的事情,我也就不好反驳了。”
  “其实我们对他们从来都没有敌意,从你的角度来看,两国复交的好处有哪些。”哈罗德威尔逊开口询问。
  艾伦威尔逊一个战术后仰,带着思索之色道,“首先有利于压低通货膨胀,这是我第一个想到的问题。”
  “现在国内的通货膨胀还好吧?”哈罗得威尔逊有些惊讶,难道白厅交给他的统计数据是假的,或者舆论上被屏蔽了?
  “首相误会了,我没说现在通货膨胀很高,但是美联储超发了几千亿美元在国际市场上。”
  艾伦威尔逊耸耸肩道,“戴高乐说,美元超发让美国拿着印刷厂的纸,换取了欧洲国家的商品,虽然他说的对,不过考虑到英美特殊关系,以及英镑区也是类似的事情只是规模没这么大,我们自然不能承认。超发的美元如果不和商品挂钩,美国就会吞下所有的通货膨胀,我要是美国人肯定是不愿意的,最好是让全世界分担通货膨胀的压力。”
  这又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世界货币是英镑的时候,英国就是这么干的,只是年代久远了一些,很多国家都忘了。
  美国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开会运作也这么干,只不过没有二十一世纪做的这么大,二十一世纪美国的通货膨胀当然是可以解决的。
  仔细想想石油危机前后,石油价格翻了四倍,不就把越南战争超发的美国消化掉了么。
  二十一世纪那次,估计石油稳定在个三百美元被全世界普遍接受,美国就能度过通货膨胀的难关了。唯一的问题是,美国公民肯定也要受几年罪,这是避免不了的。
  “艾伦,你太悲观了吧?”哈罗得威尔逊强笑一声,然后道,“我们有北海石油,可以抵御这种美元潮汐,我们还有英镑区。”
  “首相说的太对了。”艾伦威尔逊想要给首相唱赞歌,虽然这些准备和眼前的威尔逊毫无关系,都是他这个威尔逊做的准备。
  还有非洲几内亚湾的石油,马来亚的石油、南苏丹的石油管道、英国为了应对石油危机可谓是准备充足。假设英国不想成为接盘美元超发的国家至少是之一,那美元超发的后遗症,怎么不得多延迟两年?
  石油只是本次讨论的一部分,艾伦威尔逊根本意思是,货币是要和商品挂钩的,这也是英国在这一次印巴可能爆发战争的过程中,应该拉孟加拉人一把的原因,在怎么说也有六千万人,凑合着对付几年用用。
  “说到这个问题,如果真的非常不幸,印巴把孟加拉作为战场,我看我们可以和海湾国家一起对战后的孟加拉进行援助、或者说是扶持。”哈罗德威尔逊作为现任首相,自然是马上举一反三,钱不能英国自己出。
  “我认为没问题,这些酋长国缺乏的就是影响力。”艾伦威尔逊如同被醍醐灌顶,脸上写满了首相高见的赞同道。
  打卡下班,艾伦威尔逊还有别的事情,公主殿下身体不舒服,希望他为其正正骨,不去就是不拥护王室,他对王室这么爱戴,肯定要去。


第1395章 合作成果
  “帕梅拉可快回来了,你还敢来。”玛格丽特面带红潮,显然对这一次的正骨效果颇为满意,心情大好之下对人民公仆也揶揄起来,“天天待在白厅对着枯燥的文字,不烦么?”
  “每每看到其他国家的新闻,都让我心情愉悦。”艾伦威尔逊大刺刺的坐着,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恶趣味。
  他就是这种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枯燥倒也枯燥,和欧洲国家纠结英制和公制,公立学校是否收回过高等等。
  玛格丽特公主自然是不知道这些公民都很关心的问题,英国的公立学校其实收费水准还好,大概是一个英国公民年收入的百分之六十。
  如果这不是因为他本人所带来的改变,那么肯定会比原本的英国要强,因为他真的把公立学校的教材填充了不少,基础知识的填鸭式教育肯定是很够分量的,肯定不可能像是二十一世纪的自由世界那样,把人教成了识字的白痴。
  按照这一套他亲自关心出炉的教材,英国的学生长大之后肯定具备一些初级键政人才的基本素养,打到喝多了吹牛逼的水平绝对不是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知道两级冷赤道热,人种不同、文化优劣的基础知识。不要小看这一点,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还跟本达不到这个水平,面对自己不认识的事情还喜欢发表高论。
  假如有一个案件,警方通报是轻伤,舆论一片哗然,各路人马抓住轻伤这个问题发表高论,往阴谋论上靠,这就不一定是公布的情况有问题。而是大众对刑法认识就只有这个水平。
  轻伤可不是字面意思上的没什么事,这已经算是非常严重的伤害,以艾伦威尔逊亲身经历的有限事件来说,只有两次算是重伤范畴的事,一次是两颗门牙,一次是眼球摘除,伤害鉴定是有标准的,门牙掉了算重伤,其他牙齿就不算。
  “我在新德里的时候,曾经嘲笑印度人懵懂无知都不知道自己在活着,你以为英国公民强多少么?强不了太多。”内阁秘书长对本国的公民阶层发出了肆无忌惮的嘲笑,“不过他们也不需要多想,由白厅替他们就足够了。”
  “我好想听谁说过类似的话?”玛格丽特公主带着回忆之色,这种话他绝对听说过,在世界大战之前,好半天才道,“我们的爵士,难道你是自比领导德国的元首么?”
  国社的风潮曾经在世界各地都传播很广泛,爱德华八世就是因为亲德思维,最终不得不退位,玛格丽特公主当然回忆起来了这个名言是谁说的。
  “亲爱的,不要这么激动嘛。道理是相通的!”艾伦威尔逊不在意的摆摆手,轴心三国的共同点其实也并不多,德意日三国的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战败国,剩下都是在战败国的身份上总结出来的。
  莫斯科机场,阿列克谢耶夫拖着行李箱,姐姐斯韦特兰娜则叮嘱着出国工作的弟弟,并且转达着母亲的嘱咐,“母亲让你不要想太多,工作需要轻松愉悦的心情,被影响到只会给你带来困扰。”
  “姐姐,我知道了。”阿列克谢耶夫张了张嘴无奈的点头,然后道,“要看着母亲,她身边有些曲意奉承的拥趸,酒精那种东西最好要控制一下,母亲现在已经不复年轻时期如同运动员一般的强健体魄,而在意志力这个方面,我不说你也懂,依赖酒精对身体没有好处。我这一次从伦敦赶回来,还真是方方面面都被吓一跳。”
  “我会照看母亲的,你也知道母亲现在最担心的还是你。”斯韦特兰娜摆出姐姐的威严,却没有让眼前的弟弟凝结的眉头打开哪怕少许。
  “知道了!”阿列克谢耶夫叹了一口气,心说你哪知道我这一次回来遭受到了多大的冲击,并不仅仅是因为母亲酗酒过度要住院抢救,关键是那些不能说出口的对话。
  最终苏联最有权势的女人是没什么大问题,在优厚的医疗条件下平安无事。
  平安无事的福尔采娃倒是认识到了自己的草率之举,派出女儿过来说什么轻松的心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