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英公务员 >

第754章

大英公务员-第754章

小说: 大英公务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报称:“波兰存在着一个由内外反动势力组成的,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阴谋集团。苏联及其华沙条约组织盟国对华沙政府寻求帮助的呼吁作出了反应。因此,苏联军队已奉命开进波兰。”
  约翰逊仔细地听完电文,平静地“感谢多勃雷宁大使向他通报这一消息”,接着就滔滔不绝地谈起他和柯西金进行会谈的情况。
  “看来,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有默契。”伸手拿着枸杞喝了一口,艾伦威尔逊的脸色并不好看,不咸不淡的评价着。
  “总统无意在任期将满的时候,和莫斯科把关系搞僵。而且说实话,我们无法干涉东欧的任何事情。”唐纳德知道过期霸主对此有些失魂落魄,照顾了一下英国的感受解释道,“但就像是我们之前沟通过的那一种可能,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并非是牢靠的。”
  “法国的情况表明,西欧也不是很牢靠。”眼看着美国大使要发表双标言论,艾伦威尔逊不得不指出现在法国的情况并不比波兰强多少。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力不足,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就很强么?
  当然两人都同意,要尽量给戴高乐机会,希望他能够控制住法国的局势,不要让北约在苏联出兵之后,来一个有样学样,这样就不好了。
  “苏联的举动肯定不会让所有国家满意的,我看我们可以先不出声,看看苏联的盟国是什么看法,尤其是那几个关系复杂的盟国。比如南斯拉夫、以及东亚的几个国家。”
  艾伦威尔逊主动提议道,“要是苏联的行动无法让自己的兄弟国家满意,那我们说两句就顺理成章了。”
  艾伦威尔逊可记得某大国好像因为捷克斯洛伐克的事,猛烈抨击过苏联,现在换成波兰,态度应该还是不变的。这就可以利用一下,自由世界对此不发表评论,但转载一下某大国的看法还不行么?
  这个世界没出现波匈事件,对某大国也是好事,不然这两件时隔多年的类型一样的事,某大国前后表态并不一致,那就转载也没用了。只会让大多数国家认为某大国是双标,现在则没有这个问题了。
  “我们并不是对苏联有敌意,而是苏联自己的盟友这么认为。”艾伦威尔逊对美国大使循循善诱道,“避免直接表态,也算是照顾苏联的情绪。”
  “好主意,不过要看华盛顿怎么想。”唐纳德眼睛一亮,不过他固然是同意这种做法,但也要看美国国内的舆情。
  “反正我认为问题不大。”艾伦威尔逊信心满满,“敌人内部关系的不和睦,我们总是没有损失,不是么?”
  波兰的情况终归是一个遥远的事件,两人都同意,当前的情况下还是法国的问题比较重要,艾伦威尔逊随后就前往唐宁街十号,汇报了这件事。
  “我们要对苏联的行为展开猛烈抨击么?”哈罗德威尔逊听完之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我们还是看看华盛顿的表态,如果华盛顿认为问题不大,我们也没什么可说的。”艾伦威尔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而且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还不知道细节,可能需要等一段时间再说。”
  说实话这种事其实英国怎么表态并不重要,几十年后俄罗斯出兵哈萨克斯坦的事,美国也表态了,有用么?还不是屁用没有。
  “外交工作还是放在法国身上,现在需要首相表明英国是站在戴高乐将军的一边,呼吁法国能够尽快恢复秩序。”艾伦威尔逊做悲天悯人状,“听说法国近一个月来流失了超过一千吨的黄金,法国已经关闭了兑换黄金的渠道。”
  这几乎已经接近了法国这几年挤兑黄金的百分之三十,法国用了好几年的时间再从美国挤兑出来了四千吨黄金,一下子就少了三分之一。可见在金融领域,法国人还是不能和说英语的相提并论。
  现在是说一些戴高乐好话的时候了,其实虽然口口声声英美两国都对戴高乐报以尊重,但在英美两国的舆论当中,法国的风评并不好。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结束,戴高乐的上台有军事政变的意思。
  而戴高乐领导的第五共和国,其实很像是威权政府,没错,这个年代威权政府总是被一些不严谨的媒体用来形容戴高乐政府。
  但那是从前,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群体组成的声势浩大的运动,英国应该给予戴高乐支持,反正黄金出来的渠道已经被终止了,现在大家还是处在一个战壕里面的朋友。
  在一瞬间,英国媒体还是强调戴高乐多年以来为法国做出的贡献,至于工人阶级的待遇问题,这种问题肯定是没利用和扩大化,成为了攻击戴高乐的武器,不能排除有苏联在背后推波助澜。
  英国不会对波兰的事情指手画脚,但法国这边栽赃一下苏联还是可以的,两大阵营之间的默契还是存在的,我不干涉你,你也别干涉我。
  五月的最后一天,回到巴黎的戴高乐发表了广播演说——因为电视台已经罢工。他拒绝反对党派的所有要求,他将不辞职、不换总理,而是要解散议会。
  他声称这场运动的幕后黑手是一个“受到外国支持的政党”——即法共,称“法国面临着专政的威胁”,表示“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我将不得不采取其他做法。
  所谓其他的做法,肯定是要凭借军队的支持解决问题,戴高乐虽然说的很含糊,但英美两国听的更含糊,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和英国首相哈罗德威尔逊,马上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戴高乐的支持,认可戴高乐的说法,法国面临着一场事关生死的抉择,应该采取强硬的手段来维护来之不易的自由。
  在戴高乐的演讲完毕之后,四十万巴黎市民上街游行表达对戴高乐的支持,虽然这和之前的游行规模无法相提并论,但也算是某种程度上戴高乐的反击,他并不是没有支持者,相反还不少。
  “我们在阿尔及利亚上空的卫星上,看到了当地部队正在集结,运输机还是你们英国的战略运输机机型。”不多时,唐纳德对艾伦威尔逊透漏了一件事,阿尔及利亚驻军似乎正在准备回国,协助戴高乐控制局势。
  “不能说是英国的,而是我们英法德三国共同订购的战略运输机。”艾伦威尔逊断然否认了唐纳德的说法,北非驻军的自我决定,不能因为使用和英国军队同样的运输机,就表明和英国有关,这简直是欲加之罪。
  “当然我也相信,一旦军队的动作传到巴黎,会让陷入无意识狂欢当中的抗议者清醒过来的。”
  这一次事件当中,法共明显已经和战后的法共不一样了,从法共的表态就能看出来,这不是那个在世界大战当中抵抗的法共了,多年的议会斗争已经让其丢掉了一身武功,几个领导人的表态也充满了妥协。
  说不定现在戴高乐正在对法共开条件,让其站在自己一边,结束法国的罢工运动,这谁说的准呢。


第1361章 下一站
  当北非法军的运输机降落在巴黎机场的时候,标志着这一次因为小事出现的全国抗议到了尾声,因为各地加油站重新开业了。一个国家要瘫痪,首先就要看加油站是否已经瘫痪。
  这就像是你在说美国的通胀上涨,但一般美国的加油站不会出现在新闻当中一样。当美国的加油站真上了新闻,说明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要知道美国是一个石油出口国,还是号称家家有车的国家,有很多流浪汉没有房子都是住在车中,以美国汽车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一旦油价上涨,这和一般国家油价上涨不是一回事,车对美国人就是家。
  长时间以来美国的油价都是世界最低之一,哪怕是最自信的键道中人也不会用美国的油价说事。
  美国的油价最光辉的战绩,就是在石油危机的时候导致美国汽车业差点被日系车打垮,这绝非是小事。
  跨海而来的北非法军出现在了巴黎,瘫痪的广播电台也被警察控制,失去了发声渠道的政府重新把主动权拿了回来。
  “法共将抗议者定义为小资产阶级的假革命。”威克拿着法共高层的讲话,来到内阁办公室道,“而且抨击了无政府主义者的狂欢,也包括了托洛茨基主义者,这是法共的定义内容。”
  “看来是谈好了。”艾伦威尔逊笑呵呵的接过来了讲话内容,然后吹了一个口哨,“这一次的选择标志着,西欧的亲苏党派已经不成气候了。当然了,越是不成气候我们越是要装作他们还很强大,威克,不然很多同事可能会因为面临着价值的缺失,被认定为不重要。”
  法共把学生归类为典型的小资产阶级激进分子,认为学生的冒险主义类似于巴枯宁无政府主义和托洛茨基极左路线,是短暂的、孤注一掷的暴力表现和屈服、仇恨与不切实际的空想幻想。其不具备无产阶级所必需的纪律、毅力和决心。
  看看这话说的,别管是哪个国家,扯起来理论就是一套一套的,各种典故信手捏来,丝毫没有生涩感,尤其是法共,不愧是革命老区。
  没有敌人是多么可怕,看后世美国的各种吃反俄饭的人就知道了,其实北约也不是冷战时期的北约了,真当马克龙说北约脑死亡只是随便说说么,北约是没下场,没下场还能保住虎皮嘲笑一下俄军,万一下场了让人发现北约也不比俄军强,那怎么办?
  反正美军是在叙利亚和俄军交过手的,好像也没占到便宜,并不能断定美军就一定比俄军厉害,更别提北约框架下的小伙伴了。
  “秘书长,我明白了。”得到了一番养寇自重的教诲,威克很是受教的点了点头,“现在法国的乱局算是结束了么?”
  “基本上就到这了,现代社会的人其实并不比古代人勇敢,但现代政府的杀人效率,可比古代政府强多了。”艾伦威尔逊笑眯眯的开口,“当北非驻军出现在巴黎,抗议者面临的选择已经狠小了,再闹闹得过坦克?”
  反正英国该得到的也得到了,不能真的看着法国一直混乱下去,毕竟抗议者席卷了法国全国,要是真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话,真出现了不可控制的演变怎么办?还是应该坚定站在戴高乐这个前两年总被抨击的威权政府身后才行。
  下班回家,艾伦威尔逊迫切的想要知道,妻子辛苦的收获,法国已经关闭了法郎兑换黄金的渠道,在操作下去已经没用了。
  殷勤的捏着帕梅拉蒙巴顿的小腿,艾伦威尔逊活脱脱一个诱骗郎家妇女的臭流氓嘴脸询问,“亲爱的,这一次的收获怎么样。”
  “我拿回了去年英国被做空英镑的损失,不知道其他银行的收获怎么样。还有除了英国之外的投机者,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是收获。”帕梅拉蒙巴顿享受着丈夫的体贴,兴致盎然的回答,“法国人自从挤兑黄金之后出现的金融市场繁荣,已经结束了,想想还真是短暂。”
  “法国人会铭记做世界金融中心的不到两年时间的,这是法国人几个世纪都没有过的地位。”艾伦威尔逊开怀大笑,“就像是这一次的抗议运动,来的快去的也快,用来怀念可以,但注定不会改变什么。”
  “对了,我听说苏联突袭了波兰,到底是什么情况。”帕梅拉蒙巴顿怎么也是前英军统帅的女儿,消息十分灵通,听到了波兰的消息。
  “你可以把他理解成苏联集团出现了法国正在出现的事。”艾伦威尔逊这么给妻子解释道,“实际上要不是戴高乐搞定了法国军队支持,说不定北约最终也不得不和苏联人采取同样的手段。”
  “看来莫斯科真是很强硬。”帕梅拉蒙巴顿嘀咕着,“对华约国家的控制比我们严密的多。”
  “华约国家和北约国家相比也弱小啊。那都是一堆什么国家?能和西欧比么?”艾伦威尔逊撇嘴,北约国家可是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面积上其实和整个华约差不多,至于人口则超出华约国家百分之六十。经济上更是对方的两倍以上。
  就算是抛出美国,剩下的北约国家加起来,和仍然包括苏联的华约相比,仍然是人口和经济上旗鼓相当的对手,只不过国土面积会小很多。
  “要是没有这些东欧国家,苏联肯定会好对付的多。”帕梅拉蒙巴顿有些气恼,觉得这个敌人还真是强大。
  “就算是没了东欧国家,苏联也不好对付,除非乌克兰也脱离苏联。”艾伦威尔逊摇头,表示妻子的判断还是乐观了。
  苏联的国家安全底线是波兰,但决定是否能够在国际上声名赫赫,还是在乌克兰上面。
  这才是为什么乌克兰要加入北约,俄罗斯直接炸毛的原因。乌克兰的重要性直接决定着俄罗斯是否是一个天然帝国,那也是莫斯科真正的底线。
  苏联和华约集团弥补自身综合实力不足的是政治因素。首先是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实际上是优先发展军事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使得苏联及其华约集团虽然在综合实力上落后,但在发展军事工业和国防军事拨款方面,能够和美国及北约集团竞赛。
  其次,华约组织是一个以苏联为核心的跨国界紧密型综合体,它不仅是一个国际军事同盟集团,更是一个内向性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一体化的紧密实体。
  北约国家是有资格闹的,但实力上不如北约的华约其实没有资格出现法国这种特立独行的国家,这都是因为两个集团的实力其实并不相等。
  苏联能追上美国还有这个可能,华约要追上北约就纯属做梦,换成他是苏联人,也不能让波兰脱离苏联的掌控。
  不管怎么说,这一次行动莫斯科算是大获全胜,对于某位青年克格勃更是如此,阿列克谢耶夫客串了一把随行人员,跟着自愿前往莫斯科的波兰高层一起回到了莫斯科,整个华约国家的领导人已经接到了莫斯科的电报,将来到莫斯科,以集体名义要把波兰的举动批判一番。
  很快阿列克谢耶夫便前往卢比扬卡报道,汇报这一次行动当中克格勃的作用,得到了安德罗波夫的表扬,“不过这件事一出,你在波兰的工作就要结束了,福尔采娃同志最近可能担心的睡不着觉。”
  “呃,主席同志,没有这么严重吧?”阿列克谢耶夫苦着脸,又换地方?他在华沙还没多久,又要去哪?
  这就不是安德罗波夫能告知的了,克格勃主席让阿列克谢耶夫去外交部,葛罗米柯已经安排好了下一个工作岗位,不是早就定下了么?
  “这件事还没完,不过华沙市民可能很难接受一个,在本次行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大使馆外交官,继续在自己的面前到处转了。而且从感情上来说,你继续待在波兰也不合适。就像是之前说的,已经在第三世界的印尼和东欧国家工作过了,现在应该去一个真正的对手那,对我们的敌人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葛罗米柯拿出来一项任命道,“在对波兰的自私之举有一个讨论结果之后,你便去伦敦大使馆任职,伦敦大使馆的工作是极为重要的,甚至不比华盛顿的工作轻松,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是,部长同志。”阿列克谢耶夫拿着任命书,一副坚决完成任务的表情道。
  “去陪陪福尔采娃同志吧,最近她肯定很担心。”葛罗米柯很温和的勉励,如同一个温和的长者,一点也没有架子。
  不过葛罗米柯没架子的表现,并不是对所有人都这样,在外交部的人都知道,这位外交部长是一个相当严厉的上司。阿列克谢耶夫其实也知道这一点,很有礼貌的告别,才离开了外交部。
  “英国?”阿列克谢耶夫暗自嘀咕,心不在焉之下差点闯了红灯,他对下一站还是满怀期待的。


第1362章 不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