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英公务员 >

第719章

大英公务员-第719章

小说: 大英公务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油禁运涉及到的国家太多了,不但有一堆君主国,还有美国很看好的伊朗沙特,英国有传统影响力的伊拉克、科威特、约旦。甚至还包括了转向亲苏的叙利亚、苏丹,苏联正在着重拉拢的也门。
  这些都不只是阿拉伯世界,而是整个和平教世界,涉及到了不同的山头,有亲美的有亲英法的,最重要还有亲苏国家。
  因为英国临走之前促成了南北苏丹分裂,导致了苏丹出现了一个后果,就是易卜拉欣·阿布德对英国十分不满,近年来采取亲苏政策。其实苏丹转向苏联在历史上还早得很,为了南苏丹的石油,艾伦威尔逊竭泽而渔,导致这一过程大大加快。
  英国之后在南苏丹修建的途径肯尼亚的石油管道,拍拍屁股走人了,北苏丹因此开始仇视南苏丹以及始作俑者英国,就成了现在的局面。
  叙利亚和苏丹是阿拉伯世界的亲苏国家,现在苏联还在接近争取代表进步的也门自由军官组织,希望在沙特这个亲美国家的屁股上埋下一枚钉子,还可以就近在苏伊士运河附近建立影响力。
  现在这个阿拉伯世界,甚至整个和平教世界,抄起了石油禁运这张牌,不分亲美亲苏和亲英法,让想要在印度扩大影响力的苏联也很挠头。
  克林姆林宫,还和谢列平处在蜜月期的勃列日涅夫,将谢列平叫过来,商量怎么对待当前的局势,“舒里克,現在看来整个和平教世界團結一致,如果我们过于明显的偏袒印度,对得罪整个和平教世界。对于我们和帝国主义的斗争,显然是不利的。”
  “是啊,没想到这么突然,伊拉克那个国王还有这种想法?”谢列平很是诧异,“这么多国家都站在巴基斯坦那边,如果我们支持印度,肯定会得到新德里的友谊,但是无法在阿拉伯面前交代。毕竟我们的官方立场,也是支持阿拉伯人解放事业的。”
  支持阿拉伯解放事业是苏联官方态度,苏联也确实想要拉拢印度,但是碰到这么多石油国家的明确立场,官方态度也不是不能灵活一下。
  “就连英国的殖民地和保护国,这一次都站在了巴基斯坦那边,我记得好像英国在印度也有庞大的利益。连英国都不敢说什么。”勃列日涅夫沉吟片刻,“我相信现在英国也处在两难当中,要不然,我们可以试一试,和英国方面沟通一下,共同调停让两国终止战争,你觉得怎么样?”
  如果只是苏联这么干,就有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但要是和英国一起,这件事就不是不可以办了。英国在波斯湾也有自己的利益,好几万驻军还在呢,在印度也有遗留的英资企业,勃列日涅夫觉得英国和苏联的处境类似。
  英美苏二战三巨头,因为石油禁运这件事的出現,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应对了,美国是最简单的,美国一直都支持巴基斯坦。处在沉默中的是英国和苏联,避免表明态度,防止得罪其中任何一方。


第1299章 欧洲能源安全会议
  印度是一个大国,不论从人口和面积都是,那不是蒸发量比降水多的澳大利亚,虽然印度的蒸发量也属于是非常惊人。
  人口和面积在加上不错的农业条件,资源储备,抱歉,某大国就是这样,印度还是差了一点。
  印度也会北半球同纬度地区一样缺水,动不动就高温记录的地方,北美是因为寒流南下导致气候不稳定,印度就是季风没来导致不稳定。
  英国当然是是重视印度的,不过这一次和平教国家确实是有些太多了,只有一心西化的土耳其没有表态,剩下就全齐了。
  这就很难办了,对于一个国家想要成为强国最重要的两点,就是人口和面积,这一点印度都具备。但和平教世界也不是好惹的,威胁欧洲几个世纪的和平教世界,在一战之前才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覆灭让欧洲喘了一口气,不论是欧美哪一個,都在防止和平教世界再次出现强权。
  和平教世界是比印度的基本盘还要大的,虽然没有一个强国做后盾,组织比较松散,但也不能得罪。
  这就让英国这种利益广泛的国家不能轻易选边站,艾伦威尔逊在接待印度大使的时候答应帮忙,但面对海湾国家的时候也理解他们对兄弟国家巴基斯坦的支持,然后他就找机会跟着帕梅拉蒙巴顿视察路虎工厂了。
  路虎工厂现在保留在英国本土的生产线,仅剩下路虎揽胜生产线,这是路虎品牌当中最为高端的,也是就会抄壳子的艾伦威尔逊,指导出来的高端越野车型,目前已经超过一万辆,帕梅拉蒙巴顿是过去参加庆祝典礼。
  路虎卫士大皮卡和路虎发现的产量倒是节节攀升,已经普遍出现在了中东、北非和澳大利亚。
  帕梅拉蒙巴顿一边开车一边还有闲心注意翻阅资料的丈夫,“别人家都是男人开车,妻子做副驾驶。”
  “我们家恰好相反。”艾伦威尔逊瞄了一眼妻子,很直白的表示自己胃不好,然后继续看欧共体会议的准备事项。
  “欧共体的会议事项?有没有和我相关的?”帕梅拉蒙巴顿一点都不见外,想要从丈夫这里知道国家动向。
  “本次欧共体一项重要内容,可能就是印度被石油禁运的事和你比较相关,还有一项重大议题,是法国建议提升德国在欧共体的话语权。”艾伦威尔逊收好了文件,“你要知道,欧洲这边除了一个北海石油,剩下是没什么资源的。在面对类似印度的石油禁运的时候,可能碰到的问题更大。”
  当然一个北海石油就能把印度的石油储量吊打好几个来回,可也要考虑到欧洲的工业规模,所需要的石油是远远超过印度的。
  印度的本身的石油储量,就够二十一世纪的某大国用一年的,缺乏程度堪比拉丁美洲的煤炭储量,处在一个理论上有但实际上没有的境地。
  某大国在和印度工业规模大小差不多的时候,本土的石油完全撑得起本国的石油需要,而印度后来到了这个阶段,进口比例几乎到了百分之八十五,可以说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长远来看,石油的价格肯定会越来越高,某大国发展面临的石油价格暴涨,落在印度的身上只会更加明显,简直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二十一世纪印度都没发现多少石油,更何况是六十年代,艾伦威尔逊串通产油国对印度石油禁运,就是想要看看印度面临的情况,同样缺乏资源的欧洲能不能扛得住,英国毕竟已经分摊了风险。
  “我想起来了,你的产业是不是最近上涨了不少?”艾伦威尔逊询问妻子,石油产业也是帕梅拉蒙巴顿的重要产业,得到印度被石油禁运的利好消息,理论上应该上涨才对。
  “涨了几个便士。印度虽然本土没有石油,但需求还远远达不到对世界市场造成波动的地步。面对石油禁运,也就是他们自己一个国家难受吧。”帕梅拉蒙巴顿撇嘴,显然不认为印度具有影响油价的能力,“美国已经在东南亚增兵过十万了,你好像一点都不关心。”
  “不就是对德战略大轰炸的复刻么?有什么可以关心的。也就是自由世界实力超过对手,不然像是华盛顿这么干,会要了我们的命。”既然越战已经正式打响了,艾伦威尔逊也就不装了,开始肆无忌惮的嘲笑起来美国。
  冷战的局势,就算是某大国和苏联团结一致从没翻脸过,自由世界取得胜利概率也比敌对阵营高。除非印度也变色了,那自由世界就完蛋了。
  至于几十年后,只要冷战再次开始,胜利的比这一次还轻松,某大国的工业规模是需要资源支撑的,不是某大国的资源太少,而是工业规模太大了,以工业规模评估是不准确的。
  冷战的节奏一旦开始,耗上个几十年,他相信自由世界能够再次取得胜利。
  但问题在于美国好像不太愿意付出代价,有点既要也要还要的意思。总想着不付出代价就赢那是不行的,还有一点美国好像也惠不起也不想惠了。
  越南战争中的美军,地面部队如同乌克兰,堆在南越死守,空军像是俄罗斯,用炸弹说话,这怎么能够赢的了战争的胜利?
  在夫妇二人参加庆典的同时,迪克逊正在和苏联大使维克托,商量印巴战争的走向,莫斯科还是主动询问英国是否要调停这一场战争。
  隔了一天,从私人行程上回来的艾伦威尔逊知道了这件事,摇头道,“这才刚刚开始,只有两国没劲的时候才是调停的机会。现在调停的话,两国都会认为自己亏了。我们还是好好准备欧共体会议,等到会议结束之后,估计两边打得差不多了再去调停。就这么回答苏联人就行了。”
  涉及到了两个国家的调停,调停地点也是一个问题,放在伦敦苏联肯定不高兴,放在莫斯科英国还不愿意。
  地点就这么几个,日内瓦?还是算了。那群苏黎世的地精不配,还是放在斯德哥尔摩比较好。
  “那我们就回复莫斯科在等等?”迪克逊说到这询问,“也这么和首相说么?”
  “哦,我的天呐,这种事难道我们能隐瞒首相么?不过要强调欧共体会议的重要性。法国正在为德国发声要更大的话语权。”艾伦威尔逊给了迪克逊暗示,此欧共体非彼欧共体,这个欧共体是殖民国家报团取暖的产物,演变到了今天就是英法两国都同意,绝不能使用一人一票的欧盟模式。
  也不知道欧洲人是不是记吃不记打,波兰就用过一人一否决票的制度,导致波兰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东欧大国,变成了欧洲垫脚布。所幸脱胎于欧洲殖民国家的欧共体没这个东西。目前来说,欧共体可以说是一种民主集中制,理论上大家权利均等,但实际上只要搞定了法国,英国就能主导对英国有利的决议。
  德国和日本都是在美国的默认之下压低汇率的国家,从战后到现在,德国已经已经超法国成为欧洲第二。现在越战爆发,美国也有意提升德国的地位,防止在美国在东南亚大打出手的时候,欧洲这边的防御力量出现问题。
  不过艾伦威尔逊还是相信法国的,一旦法国把阿尔及利亚彻底消化完毕,还能够夺回来对德国的优势,除非德国统一。
  欧共体外长会议照例由拉博·巴特勒参加,艾伦威尔逊心里清楚,首相艾登才是那个把控全局的人。
  “英国的外交政策不是你在把控么?我真应该庆幸,你百忙之中还过来看我。”赫本抱着儿子喂奶,但语气总是有这么一丝酸意。
  “我也是忙,一有空就心急的过来。”无上权威此刻满脸委屈,把胸脯拍的劈啪作响,表达他对球花的忠心,“哺乳的时候都这么优雅,亲爱的,你就是优雅这个词汇的化身,我相信不会有人反对。”
  “就知道说好听的。”赫本放下奶瓶,抱着儿子摇晃着,“我知道你很忙,没有什么可说的。”
  “我非常感激这种体谅。”艾伦威尔逊打蛇随棍上,已经吻上了赫本的手背,“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为了和平奔走,还有就是保护欧洲的发展。”
  艾伦威尔逊这边处理私事,拉博·巴特勒则在布鲁塞尔大谈欧洲能源依赖问题,欧洲确实没什么能源分布,欧洲应该避免现在印度的情况,有一天被欧洲遇到。
  “苏联兴建了一条石油管道,其实我们可以再这条管道的基础之上想想办法,不完全依赖中东的石油和天然气。”德国外交部长格哈特·施罗德提及了,苏联在去年完工的友谊管道,认为这是一个分摊风险的办法?
  消息从布鲁塞尔传来,艾登为此展开了咨询,思考是不是有风险,艾伦威尔逊则一脸狐疑,坚决反对道,“这会让北海石油的作用降低。”
  “可北海石油的产量是有限的。”艾登也有些为难,“法国好像并不反对这样,和德国人是一个态度。”


第1300章 拉印度一把
  “现在巴黎和莫斯科打得火热,自然是赞成了,实际上法国并不缺乏石油。阿尔及利亚也是产油的。”艾伦威尔逊不咸不淡的评价道,“都快成了支撑法郎的关键产业,真正缺乏石油的是德国。法国提升德国的话语权,我们当然是不喜欢,但美国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这就很麻烦。”
  想要用德日平衡英法嘛,艾伦威尔逊早就明白这个趋势,才用马来亚去和日本对冲,趁着英国遗产尚在的时候,加码压在澳大利亚身上。
  艾登也认可这个观点,如果只是法国那没说的,关键是美国现在也很倚重德国,希望德国承受抵挡苏联地面力量的任务,这种责任是不可能没有交换条件的,德国也希望改变国家的地位。
  “首相的考虑很对,确实是很艰难。”艾伦威尔逊表达了赞同,德国一直都比日本地位高。日本有不能超过百分之一比例的军费潜规则,德国可没有,日本的武装力量只能叫自卫队,德国那是实打实的军队。
  造成这种差异除了人种之外,还和苏联的主攻方向是欧洲有关,苏联的主攻方向从来都是欧洲,一直到解体都没转移过。
  相反在亚洲方向,某大国是不可能对日本施加什么压力的,过海峡都不可能,还想威胁日本?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一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就不可避免的联动到了其他方面,艾伦威尔逊本意是借着石油禁运印度的事,提醒一下欧洲早做准备,别事到临头措手不及。却忘了苏联的输油管道才刚刚完工,已经到了民主德国境内,联邦德国一下子想起来了可以从东欧获得能源。
  这倒也不能说奇怪,毕竟元首的生存空间理论,本质上就是对着东欧去的。苏联解体德国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不但重新统一,还把东欧的经济利益抓在手中,一举摆脱了和日本同时期签署的广场协议负面影响。
  德国也是签署了广场协议,但通过吞噬民主德国几十年的发展,广场协议的负面影响抵消,广大的东欧市场更是助力德国腾飞。更别提摆脱了强势的德国马克,用一体化的欧元对东欧倾销,用俄罗斯的能源稳固欧元价值等等。
  期间南斯拉夫内战,德国人手脚也不干净,是第一个介入其中,如此种种德国自然活动空间大大增加,和日本意大利两个战败国甩开差距,在欧洲经济上的影响力都凌驾于英法两国之上。
  现在戴高乐政府和莫斯科眉来眼去,戴高乐却积极发展同苏联的友好关系,并曾经邀请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及其家人访问巴黎。在此苏法苏双方领导人会谈中,戴高乐向赫鲁晓夫大谈“缓和、谅解、合作。以建立“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大欧洲”体系。
  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石油充其量能够支撑一下本身,多说再加上一個西班牙,利比亚能服务一下意大利、希腊,北海石油周边国家一分,能留给德国寥寥无几,当然德国现在和伊朗的关系好,可伊朗也是中东国家,也在这一次对印度的石油禁运国家当中,再者说伊朗也太远了。
  现在艾伦威尔逊很纠结,一想到苏联供应欧洲能源,他就能想起来北溪二号,虽然那是一条天然气管道,要是在天然气这个领域,英国的处境更加尴尬,面对的问题比石油管道还要麻烦。
  如果英国反对石油天然气管道从苏联那边接过来,那么面临的结果很可能是法国主导欧洲能源市场,石油可能还无法满足,但再加上天然气对让法国对欧共体的影响力增加,这样英国制衡法国就没这么容易了。
  阿尔及利亚就是后世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商,供应欧洲能源的总量要超过挪威,但在俄罗斯之下。
  欧洲这贫瘠的能源分布,一下子把艾伦威尔逊难住了,如果英国反对苏联,可能导致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