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英公务员 >

第648章

大英公务员-第648章

小说: 大英公务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个加丹加省还在独立武装力量的手中,卢本巴希更是这样,很多市民不知所措,对骤然而来的战斗瑟瑟发抖,这一夜枪声响彻不停,人们听着不断枪炮声度过了难忘的一夜。
  “受人尊敬的独立领袖冲伯先生,在昨夜卢蒙巴份子精心策划的袭击中身亡。但是被策反的部队已经被剿灭,谢天谢地,现在城中安全了。”
  一夜之间,整个卢本巴希就落入了格雷斯的手中,加丹加独立的首脑身亡。


第1174章 印度必胜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关于加丹加独立领袖被下属背叛的消息,被格雷斯散播出去,几乎是马上,他就以冲伯最好的朋友,强行解除了卢本巴希周围的黑人武装,进行整编,要为自己的好友报仇雪恨。
  别人会不会不相信不要紧,格雷斯确实是这么说的,根据这些斯拉夫人保存的巴尔干军事组织框架,北罗德西亚将进行第二次增援。
  但这一次的目的就不是来援助加丹加了,而是在格雷斯将这些黑人以为冲伯报仇的理由裹挟之后,清除卢本巴希以南的漏网之鱼,至于下一步,则是布雷,把这块土地切下来。
  目前为止,这个方案只是进行到第一步,往后会不会成功还有待研究。至少在刚开始的第一步当中,还没有出现计划没有变化快的情况。
  格雷斯一年来已经设想到多次,如何把这块土地并入北罗德西亚,所以在接到电报之后才不丝毫拖泥带水,仿佛像是老手一般。
  太阳重新照耀大地,卢本巴希城内的战斗已经结束了,一些比利时移民从瑟瑟发抖当中走出,到处都是被拖拽的尸体,根本不知道有多少。
  这其实正式最为诡异的地方,几乎所有的尸体都是黑人,处在客观的角度很容易就能发现不对,但不要忘记比利时人也是殖民者,在他们的认识当中;  只有白人才算人,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一幕有什么不对。。
  很多黑人在这一夜失去的是生命;  但白人可是受到一晚上的惊吓啊……
  至于和冲伯的敌对一边;  也就是被南斯拉夫和苏联支持的卢蒙巴政府;  根本对卢本巴希的情况一无所知,一年来刚果政府军在两国军事顾问的帮忙下;  对决加丹加独立军确实是占据优势。
  但苏联和南斯拉夫军事顾问,确实在热带雨林作战中没什么经验可以依仗。
  军事顾问们诚意是足够的,但受限于客观条件;  最多就是改善了刚果政府军的纪律性。
  加丹加地区有五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刚果政府军就算是占据优势,距离卢本巴希也远着呢,根本对当地的情况蒙在鼓里,还不知道他们口中的国外势力代言人;  分裂祖国的罪魁祸首;  已经在昨天夜里和这个世界说再见了。
  比起北罗德西亚的顺利;  有声有色的大国这边明显就困难的多了;  印度军队的行军路线条件肯定比北方邻国好的多;  好的方面指的是行军距离并不算长,而非面对的地形困难少。
  考尔中将的作战计划确实如同蒂迈雅上将所说,就是狗屎一堆;  可惜的是蒂迈雅上将没有演习过话术,不谈的话就不用看着一群二百五骂街了,而是会说总座高见。
  高耸的喜马拉雅山;  公平的对待着每一个想要征服它的人,绝非猎奇。虽然很奇。
  旨在猎真;  猎善;  猎美。虽然是失重的真,畸变的善,残酷的美。
  人类离开动物能够独立生存,后者的生存也完全不依赖于人类;  或许;  离开人类它们还将生存的更好。故此,当作战这种特殊环境中,就必须去寻求生命之间的平衡与和谐。人类与低等动物构成了某种共生格局。
  这一队印度士兵,面对着高度足有六十五度的山脉一筹莫展;  指挥官更是咒骂着新德里的饭桶,“我们不能听参谋部那些浑蛋的话;  尤其考尔,那是个蠢驴,傻瓜。什么‘前进政策’到前面建那么多分散的据点干什么?被一个包围然后歼灭嘛?”
  “空军支援呢?不是空投么?现在全靠人背,放屁!”
  指挥官愤怒的挂断了电话,哀叹道,“让一个一天战斗都没经历过的人,来指挥一场战争,这真是印度的悲哀。”
  他不知道新德里的个国防部在做什么,才能制定和武装示威差不多的作战计划。
  一点没错,就是武装示威,前进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当印度人骄傲的挺起胸膛,端着刺刀展现印度的勇气,敌人就会不战自溃的前提上。
  “没准是为了更加光辉的形象,来参加英联邦总理会议。”万里之外,英国外交部常务次长,正在极其热心的关注大概一个多月之后的英联邦重要会议。
  届时,尼赫鲁将会光辉万丈、或者灰头土脸的、来参加或者不参加英联邦的重要会议。
  要知道在和新德里方面透漏的口风中,几乎是以怂恿的口吻,表示可以借有这一次的英联邦总理会议,为尼赫鲁撑腰,让葡萄牙的果阿归属问题施压。
  正常情况下,如果没有什么大事,尼赫鲁是肯定要来一趟伦敦的。
  不来也没事,还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加拿大等国、这样更加其乐融融。
  等待的间隙,艾伦威尔逊必须为自己找点事情做,作为首席私人秘书的威克;  不能只是让顶头上司忙碌;  不一会儿就出现了,手中还拿着一份报纸,“印度勇敢的采取前进政策……”
  瞄了一眼妻子英镑充值已到账的报纸标题,艾伦威尔逊借用了一下威克购买的报纸,津津有味的阅读起来,充钱和不充钱的感觉那能一样么?钱不是花掉了,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在你身边。
  “常务次长,之前我们还以为中印有着很多共同点,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天。”威克显然也很高兴,印度的前进政策已经公布,对整个世界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其实从刚开始的阶段,喜马拉雅山的事情,是不可能在英国有这么大的热度的。还是那句话,帕梅拉蒙巴顿充值了,妥妥一个英镑玩家。
  现在只是开始,正式开打的时候,热度还会更高。
  这一份明显具有偏向性的报纸,几乎有声有色的大国十胜、某大国十败的理由。当然涉及到大是大非的问题,倒也不算什么,这个无国界、那个无国界都是欺骗普通人的。
  “共同点?这两个国家身上的共同点,没有你想象的这么共同。”艾伦威尔逊沉吟一下,如果说有什么共同点,应该是都亲苏。
  不仅仅是冷战时期,都成过亲苏国家,几十年后还有相当强大的亲俄情感。
  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倒也不用有什么隐瞒的。
  俄罗斯遭受多年的制裁,整个国家经济体都不如某大国一个省了,要说像是某些屁股上亲美的人,是为了移民、为了过上更好的高华生活,那肯定不成立。
  美国是全凭借世界霸主的地位吸引华人的,而绝大多数注定不会出国的人眼中,俄罗斯明显比美国分量大得多。
  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历史,要说是一个好邻居那绝对是放屁。
  但也在很多时候显示出来特别真诚的一面,没有苏联的存在,中印的发展都会变慢,找遍全世界,也不会有第二个国家会进行工业体系扶持。
  其实接受过全套工业体系的国家只有一个,印度其实并不算在内,整个冷战苏联虽然给了印度更多的支持,但并没有成体系的扶持过印度,谁让付出的第一个给它教训了呢。
  印度还不同于自己的北方邻居,印度不和俄罗斯接壤,纯粹的好处得到了,坏处一点不沾,在乌克兰战争时期,俄罗斯几乎被舆论霸权压得喘过气,某大国的声音也传不出去。
  在外网上疯狂输出的,就是油管五常之首的印度人,苏联都解体三十年了,印度民间还遗留着亲俄的情感,谁说援助就没用了?
  其实要没有这一次的边界战争,中印也不是不能和睦相处。印度也是自认为东方文明的,这可和中东的阿拉伯人自我认识不同。
  艾伦威尔逊并不认为这一场战争和英国有关,这并不是在推卸责任。
  英国让印度蚕食过不丹锡金尼泊尔了么?这些国家可没有麦克马洪线的存在,印度不是一样蚕食?
  就算英国没划过界,印度也会采取蚕食政策的,麦克马洪线存在,只是让印度更有理由这么做,没有这条线印度一样会本着多占多得的想法,出手抢夺争议地区。
  西段阿克赛钦可和麦克马洪线无关,印度也一样认为应该归属印度。所以麦克马洪线是否存在,都不耽误印度会抢夺土地。
  艾伦威尔逊还是决定主动出击,必须先把印度这边的事情炒起来热度,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的话,就把两件事联系起来,当前的程度还是不够的,还要继续加大印吹斯听……
  “亲爱的,还是太客观了,需要在全球范围,至少是英语世界当中更进一步,简单来说,断言印度必胜的舆论还不够一边倒,还不够猛烈,要塑造出来印度不可能失败的舆论,这样它跌落的时候才会感觉到痛。”
  身在珀斯的英镑玩家、帕梅拉蒙巴顿女士拿着丈夫发来的电报感叹,“我的上帝啊。”
  如果印度一败涂地,帕梅拉蒙巴顿简直不敢想象印度会承受多大的舆论反噬,她不知道有脱粉回踩这个词,但本能的感觉到,印度会失去很多。


第1175章 英国的抉择
  印吹斯汀?在英镑玩家打钱旳前提下,第二轮鼓动又开始了。
  印度的勇敢之举,从爱尔兰到契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什么立国之战、什么尊严之战、比现在印度国内的舆论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天艾伦威尔逊来到外交部上班的时候,整个外交部大楼的官员几乎人手一份报纸,可能是每日时报的、也可能是泰晤士报的、但内容都大同小异,只是头版的标题不同。
  白厅都已经这样,整个英国的情况也差不多,艾伦威尔逊是毫不奇怪的进入自己的办公室,这事怎么可能和他有关呢?
  把事情捅给媒体,还是因为艾伦威尔逊实在是忘记了,到底是古巴导弹危机和这一场战争,到底是哪个先暴露在全世界人面前的。
  这种暴露指的是被各国普通人知道,而不是仅限于高层当中,如果是后者,其实不管是古巴导弹危机还是印度的前进政策,各国高层都已经知道了。
  把前进政策捅出来要先占据舆论的有利位置,对英国公民形成先入为主的观念。这个观念一旦形成,有利于后面掌控节奏。
  就算是美国和苏联的沟通失败,真大动干戈的时候,政府也容易做舆论引导。
  比如说把两件事联系起来,说这是苏联集团的总进攻,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把无人关心的边缘角落,比如刚果的加丹加地区冲突,作为另外一项证据。
  选举制国家嘛,舆论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影响到政府决策。至于反思,那是以后的事情,赌赢了就不用反思了; 输了在反思。
  伴随着铃声; 艾伦威尔逊拿起来话筒,“我是艾伦……”
  “常务次长,大臣希望你来一趟。”外交大臣首席私人秘书迪克逊的声音传来。
  “知道了!”艾伦威尔逊回答的言简意赅,“要讨论什么?”
  “首相叫大臣去一趟十号。外交政策的事情。”迪克逊不敢怠慢顶头上司的质询; 倒豆子一般的和盘托出。
  “谢谢!”艾伦威尔逊挂了电话; 随手抽出来了黎吉生制定的前进政策评估,拿着就走出了办公室; 他感觉今天能用得上这一份评估; “威克、有什么事记得想我报告。”
  常务次长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到了外交大臣的办公室; 很快; 两人非常亲民的步行到了唐宁街十号,平时都是坐车的。
  拉博·巴特勒询问,现在舆论上对前殖民地的关心,艾伦威尔逊表示自己也是刚听说; “对前殖民地关心; 是非常正常的; 毕竟有了一层羁绊。”
  不但是现在这样; 几十年后英国也是这样; 印度人听见BBC的反应; 就和懂王看CNN一样; 纯粹的生理反应。
  不可否认印度确实有很多黑点; 但被屎盆子一顶接一顶的扣上; 绝对有莪大英一份功劳,没有英国舆论对印度一直经久不衰的关心; 印度的奇葩事不会这么声名远扬。
  印度油管五常之首的战斗力,就是在以BBC为核心的英国舆论霸权关注下锻炼出来的; 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关心,就没有印度网民强大的战斗力。
  互相督促; 共同进步嘛!至于大臣询问,听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乃至于加拿大的舆论; 加拿大艾伦威尔逊没法解释; 避重就轻道,“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孤悬海外,对亚洲局势的关心是可以理解的。”
  边走边聊,两人很快就到了唐宁街十号; 艾伦威尔逊看见诺曼·布鲁克,赶紧向无上之权威打招呼; “诺曼爵士。”
  “来得正好; 首相要和大臣商量一下亚洲方面的局势。”诺曼·布鲁克冲着外交大臣拉博·巴特勒点了点头道,“国防大臣已经到了。”
  “看来讨论的级别很高。”艾伦威尔逊笑呵呵的说道,“亚洲的事情有这么大的热度,实在是太令人惊奇了。”
  其实一点都不惊奇,艾伦威尔逊也就是随便说说,印度没独立之前,能占据英国处理国际事务的一半; 真当日不落帝国本质上是亚洲国家是说说的?
  现在只不过是回归传统而已; 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如此。
  政客随着民意的指挥棒走,本质上都是为了支持率; 既然前进政策先被知道,自然也就成了内阁的主题。
  至于加勒比海,现在的华盛顿估计和伦敦的气氛差不多; 甚至更加凝重。没有个几天时间讨论不可能拿出结论,这么大的事能做到当机立断嘛,都是说得轻松。
  但艾伦威尔逊仍然在核战争随时降临的情况下,让妻子充值关注印度。根本原因是他不认为会打起来,甚至并不觉得古巴导弹危机比乌克兰更加危险。
  两件事的国际大环境完全不一样,在古巴导弹危机的年代,各国其实发展的都还不错。科技进步各国公民都觉得未来会越来越好。
  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对自己国家都还是很自信的,整个社会是向上走,这绝对是毋庸置疑,没有鱼死网破的社会环境,也不太可能真豁的出去,哪怕古巴导弹危机确实危险。
  至于乌克兰危机的时代; 整个世界早已经是刺刀见红的红海了,科技已经停滞了; 很长时间没有大的进步。有脑子的人都知道; 那是一个存量世界,你想要发展就必须成为最不烂的那个; 竞争者死了你才能吃饱。
  美国几十万亿的国债,不杀了别人吃肉等着爆炸么?对欧洲来说,其实乌克兰战争更加危险,国际上美国磨刀霍霍,俄罗斯已经被逼到了不能后退的地步。
  所谓欧洲制裁也就随便看看,美国不可能被难民淹没,但欧洲会。所谓制裁俄罗斯,欧盟东扩的选项是不存在的,制裁加持之下,俄罗斯的发展可能很长时间没有起色。
  但俄罗斯完全具备把欧洲拉到和自己一个水平的能力,只要欧元崩盘,西欧的欧盟核心国家可能也就是生活水平跌落,东欧的边缘欧盟国家,不一定会比俄罗斯的日子好。
  美国隔着太平洋打着越南战争,都把自己快打成重伤了,更别提相邻乌克兰的欧盟,制裁俄罗斯经济,让东欧对欧盟产生向心力?俄罗斯也可以反过来把欧盟拽到和自己一个水平,力是相互的……
  艾伦威尔逊判断,古巴导弹危机危险程度,不一定会超过乌克兰战争。
  自然会不遗余力的引导把注意力放在印度上,今天的内阁讨论,证明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