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英公务员 >

第623章

大英公务员-第623章

小说: 大英公务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百万平方公里的撒哈拉沙漠;  是一个很好的试验场,如果法国不介意的话,我们可以连同法国一起;  制造威力更强的核弹,苏联制作五千万吨的;  我们就制作一亿吨的,不管苏联把当量加到多大;  我们都可以做出两倍大的核弹。”
  “当地人会不满的。”拉博·巴特勒倒吸一股凉气,对方到底知道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要和苏联人比当量?这一次的测试结果;  都已经到了六千万吨,英国岂不是要拿出来一亿两千万吨的当量予以回应?
  “当地人的不满其实无关紧要,人和人并不平等,就好像地球冷暖不平均一样。”
  艾伦威尔逊轻描淡写的嘟哝了一句,“很多因素可能会干扰这个想法变成现实,但唯独当地人不满,还真谈不上算是一个理由。”
  根据艾伦威尔逊脑海中引起的舆论热度不等式来计算;  大概英国人的价值和非洲黑人的价值转换一下,应该在一比五万左右。英国这边死一百人,大概相当于非洲人死了五百万。
  拉博·巴特勒还是不敢苟同这个建议,“过于激进了一些;  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问问美国人怎么回应,有没有需要英国配合的地方。”艾伦威尔逊眼中闪过不出意外的目光,“如果美国也没有要回应的意思,英国为什么要回应呢。当做这件事不存在好了,只要我们有当鸵鸟的心,没人能让我们把头重新伸出来。”
  “这也太事故了吧?”拉博·巴特勒不由得苦笑,他感觉自己是不是真的落后时代了,现在的年轻人都在想什么?
  “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在看着美国的反应。”艾伦威尔逊一副对美国很有信心的模样。
  当然他也不知道这种信心在什么地方,根据他的记忆,沙皇核弹就是世界上当量最大的核武器,美国根本没给出什么反应。
  不过英国可以借用舆论期待一下美国的反应,身为一个外交工作者,他怎么会不和媒体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呢?
  只不过艾伦威尔逊从来不会,借用政府施压或者用私人关系绑架,他和媒体搞好关系的办法很简单,给钱……
  “现在全世界,都在等着美国的回应……”得加钱的办法从来都是立竿见影,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以英国为主的盟国,将自由世界的希望,都放在了美国身上。
  所有国家都相信,美国一定不会让苏联胁迫、威胁、示威、或者说让自由世界难堪不会得逞。
  现在的美国成了整个自由世界希望,不知道美国被这一手的道德绑架是怎么看的,反正艾伦威尔逊就坐着看。
  五角大楼的高层对这种绑架就极为愤慨,当然这种愤慨仅限于五角大楼内部。这些盟国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让美国回应?美国怎么回应?
  上哪找这么大的试验场回应,反正美国是没有这么一个地方,放在阿拉斯加么?
  这也要顾忌加拿大人的想法。就连最为可靠的盟友澳大利亚,也不敢答应让美国制造一个比苏联核弹威力还大的大炸逼,在自己的国土上试验。
  五角大楼的第一个回应,是要兴建新的防御设施,确保在核战争面临这么大威力的核弹攻击,美国高层不会被一锅端。
  之前美国国防部长助理的查尔斯,就向国防部长罗伯特,提交了一份建造超级地下指挥中心的计划,按照这份计划的内容,这一指挥中心主要用于防御非预警性的核打击。
  然而随着苏联试射沙皇炸弹之后,美国军方对这份计划进行了更改,最终敲定要建造超级地下指挥中心。
  这个超级指挥中心就在五角大楼附近建造,要在核弹来袭的时候,让五角大楼的美国军方高层有时间进入当中,别被苏联的核导弹斩首了。
  这一地下指挥中心,距离地表三千英尺,也就是在一千米深的地下打造一个指挥中心,而且能预防总当量为两亿吨至三亿吨当量的核武器。
  “开什么玩笑。”肯尼迪面对送来的提案,直接对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道,“这个计划有什么意义,一千米地下的超级指挥中心?还要在五角大楼旁边?这会让选民们怎么想?公民们会认为军方对美国失去了信心。”
  “可我们总不能什么都不做。”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也为难,国防部长并不是军人,和五角大楼的那些军方高层相处,他也要小心翼翼。
  “你直接告诉五角大楼,这个没有意义,而且无法保密、耗资巨大、完全是异想天开的计划,总统已经否决了。”肯尼迪面带不悦的回答,“要么我们就完全不回应,要么就不要用这种方式回应。”
  反正肯尼迪觉得,与其是用这种方式回应,还不如不回应,完全一个反面作用。
  和美国这边的沉默相比,赫鲁晓夫则凡尔赛起来了,在评价沙皇核弹的威力时候,很是痛心的评价,“我们本来可以试爆更大的氢弹,只不过我们不想震碎自家的窗玻璃。”
  美国打定主意不在当量上回应,欧洲这边的舆论自然没法一直抓着不放,转而开始呼吁和平,呼吁美苏双方不要让世界陷入核战争当中。
  这以后,仿佛一切照常,没有什么变化。艾伦威尔逊陪着赫本到歌剧院听歌剧,陪她去听音乐会,参加文艺晚会,女人有自己的忙碌:购买物品、定制新装。
  区区沙皇核弹,怎么能够和赫本的心情相比,艾伦威尔逊竭力在证明,自己对赫本的爱慕是世界上最幸福、最甜蜜、最高尚、最美好的感情。
  “也就是我这么容易被你欺骗。”赫本一副当初阅历不足,被男人欺骗得手的模样。
  “这不能这么说,为了你我可以无所畏惧,就算是苏联的沙皇核弹落在我的头上,我也可以做到面不改色。”艾伦威尔逊赌咒发誓,然后又加了一句,“我可不是外表强悍,内心怯懦的美国人,奥黛丽,你要记住这一点。”


第1131章 肯尼迪要谈谈
  肯尼迪要访问联邦德国?得到这个消息,艾伦威尔逊不由得陷入沉思,这是不是作为苏联试验沙皇核弹的回应,肯尼迪想要抵达冷战前线,来彰显美国的无所畏惧?
  这倒是一个成本不高的举动,既不用花多少钱,又能树立冷战斗士的形象。
  看起来危险,其实没什么危险。。处在苏联驻军包围中的西柏林,某种意义上比美国本土都安全,至少如果艾伦威尔逊的话,他肯定敢坐敞篷车开怀大笑。
  不过和历史上不同的是,现在西柏林不说是空无一人,但也几乎和一个大兵营差不多。
  柏林墙已经兴建有些年头,比起西柏林市区的面积而言,现存的人口自然是无法负担半个国际大都市的日常维护的。
  杂草丛生,整个西柏林一片萧索,就如同资源型城市枯竭之后的模样。这样的市容市貌,肯尼迪还能喊出我是一个柏林人么?想要找到人山人海的观众都困难吧?
  事实上,现在联邦德国不少人已经不把西柏林看做是本国的一部分了。
  在历史上,柏林墙修建完毕,联邦德国无法再从柏林吸收民主德国的劳动力,联邦德国政府就有用西柏林交换民主德国一些边界领土的想法。
  只不过此举不符合英美法三国的利益,西柏林的运转是联邦德国负担的,但这个深入民主德国境内的据点,对自由世界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
  联邦德国想要放弃西柏林,换取一些民主德国交界土地的举动,自然是不会得到同意。
  现在,联邦德国内部又有了这个想法,面对日渐破败、仅有不到十万市民的西柏林,联邦德国不想再继续输血的言论。
  拉博·巴特勒询问首相;  对肯尼迪的欧洲之旅有什么看法,艾登不置可否;  “外交部最近的工作有什么困难么?”
  “没什么困难;  一切都井井有条。”拉博·巴特勒干脆的回答道。
  “那些白厅的官员没发表什么看法?”艾登笑呵呵的询问;  似乎对这个回答还算满意。
  “艾伦,最近很忙;  和五眼联盟内部交换情报,检查船舶扶持的进度,还有海外资产评估这方面的工作。”拉博·巴特勒耸耸肩;  感叹道,“非常的忙碌。”
  可不是非常的忙碌么,正在格拉斯哥这边的艾伦威尔逊,表达了对英国造船业的热心,也亏赫本对他工作的支持;  开着新买的宾利送他过来。
  “这是香江那边的行政局官员送来的合同。”抵达苏格兰的造船中心;  艾伦威尔逊不好白蹭车;  拿出来了一叠文件交给赫本。
  “这是什么?”赫本大惑不解;  询问和丈夫同等地位的男士。
  “一块地;  一个兴建的厂房,生产东亚那边的药品,你上次抹在那里的就是其中之一。”艾伦威尔逊推倒赫本手里;  “手续都都办完了。”
  “太贵重了,我不能要。”赫本脸上刷一下红了,直摇头;  她很清楚这个文件的分量。
  “拿着吧,殖民地产业的价值;  根本就是我们一句话的事情。我们说香江土地寸土寸金;  它就寸土寸金,说它一个便士不值,它就一个便士不值。”
  艾伦威尔逊面无表情的回答,“具体是什么价值;  都是我们的一句话而已。”
  就像是以香江的面积;  完全可以容纳现存的人口一样,但港英当局为了利益最大化,更多的创收,不会把廉价房屋推行到覆盖所有人口。
  这只是一个选择性的问题;  并非是一个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
  只有不涉及港英政制基本架构的改革措施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施;凡是触及港英政制基本架构的改革措施,无论它在当时有多大的争论;  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其结果都会被英国政府否定。
  从香江拿一块土地,制造一些经过考验的药品这种事,完全在艾伦威尔逊的刷脸能力之内,如果仅仅考虑华人市场,他就把这份文件给夏梦了。
  但考虑到英国公民的主流族群,有着白人普遍的皮肤粗糙问题,他觉得这些药膏类的产品,应该是可以打入英国市场的,那么交给赫本就比较合适,至于夏梦的好处,他以后再想别的,反正他也不会亏待对方。
  “这里其实就不错!”艾伦威尔逊指着车窗外的格拉斯哥,海风就很伤皮肤,正好现在有几千实习工正在工作,考虑到水土问题,他一个外交部常务次长,前任马来亚的土皇帝,过来关心一下非常正常。
  带来一些适合华人的药膏,那更是在正常不过了,不用付出什么,就可以拉好感。
  “这些实习工非常的勤奋,就这股认真劲,就令人刮目相看。”一个造船厂主,对分配给自己的实习工赞不绝口,甚至还想问问,还有没有下一批的意思。
  “我们要考虑对本土的就业进行冲击这个问题,虽然我并不是内政部的常务次长,但这个问题我也不能忽视。”艾伦威尔逊直接开口打断了船厂主臆想,“实习期两年,就相当于一个外来务工人员。两年后他们会离开。”
  “这些培养出来的熟练工人,回去也没有合适的工作,我看完全可以延期。”
  “到时候内政部,会有一个照顾各方利益的看法。”艾伦威尔逊心说你想的美,真以为可以长久使用只有英国本土三分之一工资的劳动力?
  经济过得去,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经济发展出现困顿,这些人往往是替罪羊。太多先例证明了这一点。
  连英国的造船业,都取决于是否能在本土竞争过日本,才能考虑是否有保留的必要。
  “中东的游艇订单完成的怎么样了?”艾伦威尔逊询问一些订单的完成程度,这都是他妻子把石油分配还给那些酋长,换来的订单。
  从这点来说,这些船厂主都应该感谢他妻子和他本人,帕梅拉蒙巴顿交还了石油份额,和当地上层建立了牢固的人脉关系,他本人以此为基础,争取过来了大量的游艇订单。
  “英国的造船业,必须要以精品取胜,兼顾豪华和适航性。我相信是没问题的,我们的船都能适应北大西洋,就能适应任何海面。”
  北大西洋外号风暴洋,面对这种环境的英国,造船的适航性一直作为优先考虑。至于太平洋那边,看名字就知道,欧洲的水手对太平洋到底是什么样的认识。
  “这是什么?”当看到一大箱子不知名药膏的时候,这些船厂主也就不得不发问了。
  “华人使用的药膏,对身上皮肤很有效果。尤其是痔疮!”艾伦威尔逊信口胡诌道,“杰克马痔疮膏,帮我给实习工分发。”
  苏格兰地区对赫本和艾伦威尔逊两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两人感情的开端。
  天气暖和,无云的天空那特有的淡蓝色使苏格兰的海水和天空鲜亮璀璨,即便身处更有利的纬度位置,这也是不曾见过的。空气清新宜人,太阳闪着非同寻常的光芒,照亮了正在变色的森林,仿佛用千万种亮丽鲜活的颜料丰厚美艳地涂了一层。
  巨大的河流在强劲的微风推动下,波光闪闪,奔腾向前,急促的波涛涌起时顶上闪着雪白的浪花。
  假如再没有比这条壮丽的大河更引人入胜的风景的话,那么它的宽阔、幽深和水的清澈透明,以及它对于苏格兰举足轻重的意义将足以引人瞩目,并值得每一位有思想的人来赞美。
  艾伦威尔逊冲着赫本,发出不知道是对自然还是对球花的由衷赞美,“在这多年光阴流逝后,回忆那曾激起我胸中惊喜之情的每一件往事,一弯一折都是美丽,如此的令人心折,不由得感激和崇拜,无所不能的造物主。”
  “你到底在说什么?”被这种目光笼罩的赫本安耐不住心中窃喜,但仍然故作不知的询问,“夸奖着苏格兰的景色,还是?”
  “都有!这里有我们很多美好的回忆。”艾伦威尔逊一把抓住赫本的手放在胸前,深情的低语,“眼前的一切,如同一座充满生机的高贵女神,接受所有朝圣者的顶礼膜拜”
  人间的悲喜并不相同,肯尼迪还是抵达了西柏林,并且发表了我是柏林人的演讲,虽然并没有多少观众,但这难不倒肯尼迪,自由世界的领袖,把西柏林的破败归结于,苏联集团不敢直面和自由世界竞争。
  这只是部分事实,反正艾伦威尔逊可不准备和东欧人竞争,苏联这么多年的建设并不是没效果,东欧的人口素质和二战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真放开了竞争,东欧都在苏联的控制之下,英国就不用考虑日本的竞争了,东欧国家会迅速代替日本,和西欧国家形成竞争。
  在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之后,肯尼迪开始在欧洲进行访问,团结自由世界应对苏联的威胁,这个团结指的是团结在美国的为核心的自由世界。而伦敦是肯尼迪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
  艾伦威尔逊不得不被这个煞风景的美国总统所指定的行程冒犯,返回伦敦看看到底要谈什么。赫本也不愿意,她还没在苏格兰呆够。


第1132章 肯尼迪访英
  美国总统即将访问英国,是自由世界的一桩盛举,这是一般英国人的评价。
  英国为肯尼迪的行程安排也十分隆重,除和首相艾登见面之外,还要见现任女王******。。
  各大报纸,绝大部分都对肯尼迪的到来充满期待,当然艾伦威尔逊是一个例外。他总觉得这个不知道恐惧为何物的美国总统,目的肯定是不单纯。
  虽然身隔两地,他也经常和妻子保持联系,面对处在爬坡中的美国白银价格,帕梅拉蒙巴顿显然又要趁着涨势抛出的意思。
  艾伦威尔逊表示可以在等等,古巴导弹危机在他这里已经成了一个时间单位的印象,用来起到一个时间标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