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第5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尼赫鲁陷入了犹豫当中,他很清楚伊朗石油危机是英国和美国的对抗,他也一直在关注伊朗问题的发展,也知道英国联络了法国,而美国拉拢了德国,围绕着伊朗石油危机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战。
印度能不能参与进去?尼赫鲁不得不好好考虑一下,尼赫鲁在印度的职位是总理兼外交部长,其实就和现在的英国首相艾登一模一样,做着总理的工作管着外交的事情。
这些年来尼赫鲁做的相当不错,为此尼赫鲁还专门留在了英联邦当中,保持和英国传统关系的同时,留在了英联邦体系中享受红利,这给了印度政治精英阶层很大的自信,大国心态的种子自此萌芽。
尼赫鲁也利用美国和苏联的拉拢走中间路线,这样不敢说不说称霸全球,但是起码独立自主,不再任人摆布,合适的时候还想敲打一些不听话的朋友,笼络一批小弟,起码南亚印度要说了算,最终梦想时建立一个大印度联邦,而且在国际社会中还要有相当的存在感和话语权。
“总理先生,如果印度想要做中间路线的话,可能还需要英国维持相当实力才行。世界慢慢走向两级格局当中,会排挤掉其他大国的影响力,如果英国和法国都无法抵抗的话,印度现在抵抗这种趋势也很难。”
麦克米伦尤其强调了大国这个词汇,艾伦威尔逊虽然在来之前提醒过他,但作为外交大臣,他也在外交领域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全都听首相的。
这一次来访本就是怀着拉拢印度支持英国的心,“如果印度能够在伊朗问题上帮助英国一把,英国在解决伊朗石油危机之后,尝试就果阿问题和葡萄牙好好谈谈,拿出来一个双方都接受的方案,实在不行就制定一个路线图,逐步将果阿移交给印度,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葡萄牙的利益应该得到保留。”
大国?尼赫鲁不由的心驰神往,其实当今的印度在国际上左右逢源,并不是完全依赖于尼赫鲁的外交到处蹭热度,归根究底还是经济建设有了成果。
苏联的高歌猛进,为尼赫鲁提供了后发国家崛起的样本,印度开始了大踏步的走向发展的康庄大道。
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如增加粮食生产,抑制通胀,减少收入不平等等。
紧接着印度又发布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则是解决可持续的吃饱问题,如提升国民收入水平、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发展国家基础和关键工业。
现在亚洲的经济体当中,印度是亚洲第二,和日本不相上下,刨除人均这个比较,印度不比日本差,为什么要只算总量呢?因为北方的人口大国也只算总量。
如果印度可以在伊朗问题上支持英国,英国愿意在伊朗危机结束之后,为了印度和葡萄牙创造一个谈谈的机会,这是好的方面,当然麦克米伦也发出了一些挟持的意味。
英属肯尼亚有四十万印度裔人口的存在,在非洲殖民体系出现松动的当下,这些印度裔的去留问题,已经被英国所注意到,麦克米伦暗示,一旦出现了流血事件,可能会对尼赫鲁的政治声望造成打击。
好处是果阿问题英国愿意创造一个沟通的桥梁,坏处是肯尼亚的印度裔会打击尼赫鲁的政治声望,时间走到现在,英国固然是和日不落帝国时期没法比,但仍然有六百多万平方公里本土之外的领地存在,还处在变卖祖产套现的过程中,而不是已经到了结果。
留给了尼赫鲁几天时间好好想想,麦克米伦便前往班加罗尔,表彰英国企业对印度人生命安全的杰出贡献去了。
几天之后,在伦敦方面艾登和杜勒斯不欢而散的他同时,麦克米伦和尼赫鲁共同宣布英国和印度达成了一揽子促进彼此发展的协议,同时肯定了印度的国际地位,“世界未来的中心在亚洲,而亚洲的中心在印度,对很多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事务,印度也有表态的资格。”
不管是朝鲜战争,还是连带着越南分治的日内瓦会议,印度都是参加过的,印度的国际地位由此可见一般,那么这一次伊朗石油危机,印度也当然应该表态,这很合理。
在国内被艾登亲自指导外交工作的麦克米伦,终于在印度这个前殖民地,找到了证明自己外交能力的机会。
伊朗石油危机的波及的国家,又多了一个,整个事件波及的国家越来越多,事情也变得越发的复杂,就在麦克米伦在印度取得成果的几乎同时,英国外交部宣布对苏联发出邀请,增进英国和苏联的文化交流。
杜勒斯访问英国的结果竟然是这样,华盛顿对此惊呼,老牌帝国主义不可战胜。
第1030章 六方会谈设想
大英帝国不可战胜,仍在非洲的艾伦威尔逊也不由得惊呼,他就从来没想过把印度拉下水,而麦克米伦就这么干了,经过这一次他必须要做出反省,不能因为印度不是殖民地就没有价值了。
经过长达几分钟的思考,艾伦威尔逊又放弃了这个想法。
距离印度跌落谷底的战争就剩下两年了,一旦战争印度一败涂地,什么第三世界领袖,不结盟运动盟主就全说再见了,也就是说印度吹起来的国际地位价值,有效性充其量就剩下两年,以后就用不到了。
他现在甚至有了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刚刚出现就不由自主的生根发芽,为海蒂·拉玛正骨的手也不由自主停了下来。
“认真一点。”海蒂·拉玛带着委屈发出声音,她不远万里来到非洲做后勤保障,这个男人竟然这么不上心,枉费了自己的一片真情。
“抱歉,想起了一些琐事。”艾伦威尔逊弯腰亲在了海蒂·拉玛的红唇上,那些琐事可以以后再想,先把正事办了在说。
关于喀麦隆独立的大体方案已经定下了,英属喀麦隆这边,分为两个部分,英属喀麦隆北部倾向于加入尼日利亚自治领,而喀麦隆南部则倾向于加入法属喀麦隆。
首先这正是艾伦威尔逊的目的,这个调查报告很令人欣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尼日尔河三角洲的开发,任何工程早期建设都是艰难困苦的,尼日尔河三角洲开发也是如此。
对于伊博人的精英而言,这会增加本民族的实力,那当然是再好不过。
但付出代价的人并不是他们,而是尼日尔河的普通伊博人,普通人占据绝大多数,世界各地都是如此。
为了赶工期自治领军队严格监督开发的进度,甚至导致了当地伊博人的反抗。
毕竟这种东西,就像是修长城一样,名垂千古的秦始皇,付出代价的广阔劳苦大众。
后世人不会看到当时付出代价的时候,大多数人多么痛苦,只会看见秦始皇雄才大略。
对于尼日尔河三角洲的伊博人来说,他们是属于付出代价的那种。
哪怕是伊博人在被殖民的过程中,有人形成了学习先进文明的思维,可这种人毕竟只是少数当中的少数,绝大多数人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要独立自己的日子反而过不下去了。
这让英属喀麦隆那边的族群,对加入尼日利亚出现了抵触。而英属喀麦隆北方则因为没被开发带来的强大劳动波及到,更加愿意和同信仰的豪萨人在一起。
这正中下怀,和艾伦威尔逊的想法不谋而合,但为了保证成功率,艾伦威尔逊还是和法国人商量,让法属喀麦隆先行独立,英属喀麦隆这边要进行一些准备,确保设想成功。
法属喀麦隆先行独立,则必须在宪法当中写明为联邦制国家,最好在政治结构当中表现的比较脆弱,他甚至希望独立后的喀麦隆和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差不多,没事就换个总理什么的。
可惜在戴高乐主政法国的现实下,这么说可能会让法国人误认为,自己在辱法。
敲定了喀麦隆的未来,在一九六零年四月,艾伦威尔逊向伦敦发电报,随后伦敦和巴黎同时对外宣布,喀麦隆的托管正式结束,宣布认可喀麦隆的独立。
法属喀麦隆直接独立为联邦制共和国,而英属喀麦隆的归属,则通过联合国的英国代表提出了以公投形式绝对未来归属的模式。公投有两项,加入喀麦隆联邦共和国或者独立,并不存在加入尼日利亚自治领的选项。
当然在表面上,这样有助于维护喀麦隆主权的完整,至于尼日利亚的主权,不能因为英属喀麦隆说英语就认为当地是尼日利亚的一部分。
英国的态度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赞成,甚至是美国的赞成。
“这样甚至有助于领土争端。”艾伦威尔逊接到联合国那边的消息,知道大多数国家认可英国的主张就放心了,以后出什么事,那就不是英国的责任,是联合国的责任,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责任。
值此普天同庆之时,全世界都沉浸在一个崭新国家诞生的喜悦当中,国际社会大家庭又多了一个新成员,美国政府反应十分迅速,当天就承认了喀麦隆,并且着手准备大使馆,苏联也表现出来了同一种态度。
正在和格雷斯交换信息的艾伦威尔逊,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哈哈一笑,“如果是英国殖民地独立的话,美国和苏联这么迫不及待的介入,英国也许不会说什么。但法国可不同,美苏两国认为喀麦隆独立就能建立起来影响力是一个错误的判断。法国人可不会这么简单让自己在殖民地的影响力让别的国家取代。”
“法国人的态度,英国要是也学习就好了。”格雷斯倒是很欣赏法国人的理念。
“格雷斯,国家发展和殖民地影响力,英国只能选择一个,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不是特别重要的殖民地动武,说实话,在伦敦的重视程度上,非洲远不能和亚洲相比。中东和远东都在非洲的前面。”
艾伦威尔逊不由地摇头道,“我们不是法国人,更不可能扩充常备军陷入无休止的低强度战争当中,哪怕就是镇压了反抗者,仍然会选择新的合作者好好谈。”
有这种特质的英国,其实在和法国争夺殖民地当中是吃亏的,但谁让法国从太阳王之后就爱上革命了呢,不断的更迭政府,不会影响法国对弱国的压制,但面对同样等级的英国,就力不从心了。
“我们和比利时人沟通过了,比属刚果的独立在六月,我要先回去一趟伦敦。和国内的同事们商量一下比属刚果的问题,你可以等待我的好消息。”
“爵士要回一趟伦敦?那我就在北罗得西亚等待你的好消息。”格雷斯一听眼前一亮道,“那么我们就准备签订对女王陛下的效忠条约了。”
艾伦威尔逊的话半真半假,他是要回去一趟和别人商量刚果问题的,但不是和国内的人商量,文化沙皇访问伦敦,他怎么能够不在场呢?关于他出卖了波兰、又出卖伊朗,这一次还准备出卖刚果这件事,只有面对面才能进行。
出卖刚果怎么了?一旦刚果变色,英国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尽量维持英属非洲的殖民地了。
从伊朗石油危机英国坚持了这么长时间仍然不松嘴,甚至对苏联提出了访问邀请就能看出来,把局势变复杂不一定对英国就是不利的。
要是他当初没有出卖伊朗,伊朗境内仅仅存在英美两国的影响力,美国用几个月时间就能把英国排挤出去,哪有可能坚持到现在?
就是因为苏联的势力存在于伊朗北部,才有英国现在施展外交手腕节节抵抗,把伊朗石油危机弄的如此复杂的机会。
艾中堂又要卖国了,关于接下来和美国斗争的具体步骤,他已经在和海蒂·拉玛的载人航天过程中,想的一清二楚。
借着喀麦隆独立的关口,艾伦威尔逊和偶然遇见的,某位完全不熟的国际影后一起到达了巴黎,这是很正常的,毕竟法属喀麦隆面积大,英属喀麦隆面积小,收集一些资料回国复命顺理成章。
这段时间为了英国的利益,他在非洲日夜奋战,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经过巴黎的短暂收集资料,艾中堂的身体更是一天不如一天。
毫无疑问他这一次的非洲之行是成功的,在法国人身上学习了一些先进经验,正处在取长补短当中,既要也要目标一直都要兼顾,还要考虑到英国的国情,结合优点这样才能长远乃至超出。
比如说就法国让独立的殖民地把法国多年以来的建设折合成国债这件事就给了他不少启发,虽然他从头到尾都没看到,法国的建设到底指的是什么。
但他知道英国每个殖民地的首府都在地产兴邦,这些殖民地,尤其是英属东非届时还需要马来亚的产能来继续支撑建设。
这一次回到伦敦,艾伦威尔逊发现了一丝不同寻常之处,伊朗石油危机这么长时间。
导致英国出现了一些舆论上的变化,对美国的施压,英国人可能刚开始没什么反感,但这么长时间伊朗石油危机热度不散,一些反美声音也渐渐蔓延开来。
回到伦敦艾伦威尔逊立刻向白厅和内阁汇报喀麦隆独立的工作,同时表示了对在英属喀麦隆进行独立公投,并且根据第一手资料给出了预测。
见到访问印度归来的麦克米伦之时,艾伦威尔逊向麦克米伦表达了钦佩。拉拢印度的想法是麦克米伦独自推动的,艾伦威尔逊当时没想到这一点。现在回想,这是一招好棋。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艾伦威尔逊当着首相、外交大臣和内阁秘书的面前,讨论了当前的外交局势,“为什么我们不尝试在伊朗问题上,促成一次六方会谈呢?”
第1031章 注资路虎
“六方会谈?”艾登看着一套又一套的常务次长,有些好笑的道,“哪六方?”
“英法美苏德和印度,这是得知大臣访问印度圆满成功之后,出现的想法。”当然这也有海蒂·拉玛的一部分功劳,但其他人没有必要知道。
几十年后的伊朗六方会谈,和艾伦威尔逊提出的六方差不多,当然少了中国,用印度取而代之,必须要承认,在这个时间当中,印度确实是比其他国家更有国际威望的。
就算是英国想要邀请中国,美国也会反对,六方会谈当中,英法美德是肯定更加倾向于印度,苏联最多也就是谁都行。
美国敌视印度,已经是七十年代之后的事情了,现在虽然对印度倾向于苏联的态度心里不舒服,但和正牌的苏联盟友相比,对印度观感其实也不错。
艾登沉思片刻,“英法美苏德加上印度么?事情似乎越来越复杂了。”
“如果世界上只是英美两国,首先美国绝对不能做大,而现在的话,没有其他国家,美国早就对英国动手了。虽说把事情搞复杂并非对英国有什么好处,但美国硬要把英国挤出伊朗,我们也没有办法。”艾伦威尔逊唉声叹气,“有的时候我们也必须和敌人谈谈,偶尔也让一些好人知错能改。”
“当然这只是一个备案,备案可以分实行或者不实行,但作为一个外交官,必要的准备还是要做的,如果美国能够适可而止,让伊朗石油危机平稳落地,我们可以不用把事情搞得这么复杂,但如果非要在爸爸身上证明一下自己长大了,那就不要怪我们了。”
艾伦威尔逊面色沉重,似乎写满了万般无奈,他毕竟是一个亲美派的外交部常务次长,闹到了这种地步,并非是他对美国有什么成见,虽然确实是有成见,而是美国过分了,一点面子都不给英国留。
这副样子也让在场的三人,尤其是麦克米伦升起一股共鸣,到了现在英国已经不在是世界霸主,美国却还要不断羞辱老父亲,确实是有些过分了。自己吃肉好歹给别人留口汤喝,竟然这么不讲情面。
哪怕异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