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英公务员 >

第55章

大英公务员-第55章

小说: 大英公务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撒切尔夫人主政的时候,女王的地位又变得重要起来,不少英国人甚至期望女王让这个讨厌的女人赶紧滚蛋。
  “哦对了,艾伦,听说你是有英属印度的工作经历。”哈罗德威尔逊听完艾伦威尔逊的简报之后,问道,“你对目前关于经济恢复的计划怎么看,听说你见过这份计划。”
  何止是见过啊,就是我的!艾伦威尔逊心中腹诽,毫不停滞的开口道,“对经济振兴计划略微听人说起过,单独从我的角度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计划。在德国英占区和英属印度之间取长补短,补充彼此之间的劣势,这是非常好的。”
  “国家经济就如同地球冷暖不平均一样,我在香江的时候听过一句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海边就存在渔民,你不能指望渔民去种地。德国既然有这个工业基础,英属印度又有庞大的需求,把他们连接在一起,共同作为大英帝国经济振兴的一部分,顺理成章。”
  “这就如同工业革命一样,对于煤炭的运用促进了蒸汽机的发展。可是这个世界上很多国家是没有煤炭的,就比如说拉美国家,在没有煤炭的前提下怎么进行工业革命呢?”
  “很新颖的考虑问题方式。”哈罗德威尔逊对艾伦威尔逊表达了赞赏,他是牛津大学的学者出身,一打听艾伦威尔逊也是牛津大学的学生,只是还没有毕业不由得道,“战争耽误了你的学业,但是也锻炼了你的工作能力,现在战争已经结束了,最近就有不少战前的学生回去做毕业论文,你什么时候申请?”
  “我想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应该大学也会开放一直到年底吧。”见到哈罗德威尔逊点头,艾伦威尔逊就松了一口气道,“那么在年底之前我提出申请就都可以了?感谢牛津大学的灵活性。”
  因为两人是学长和学弟的关系,以及夹杂着学者和键盘侠之间的交流。在蒂姆布兰德和哈罗德眼中的烫手山芋,并没有烫到艾伦威尔逊的手。
  面对学识丰富的哈罗德威尔逊,艾伦威尔逊只能以键盘侠的丰富积累应对了。接待哈罗德威尔逊的时候,完全没有表现出来敌意。
  “其实以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来说,在战后恢复阶段,任何工作都是重要的。一旦恢复阶段完成,可能欧洲各国又会竞争激烈了。”艾伦威尔逊耸耸肩道,“到时候要么提高工作效率,要么提高福利,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办法。”
  “什么办法?”哈罗德威尔逊很有兴趣的问道,对艾伦威尔逊脑子里的奇思妙想非常感兴趣。
  “就像是大英帝国给英属印度的定位一样,进行产业转移。”艾伦威尔逊不好意思的说道,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个人想法,“其实就如同纺织业一样,纺织业几乎是没有门槛的,任何国家想要做都可以做,从我们大英帝国的经历当中也能看出来,首先就是用纺织机,将亚洲的纺织业中心,印度纺织业摧毁。”
  “纺织业几乎和人类历史一样长,而且是门槛最低的行业。几乎任何国家都可以发展!”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
  “如果大英帝国找到可以发展的产业,把任何国家都能发展的纺织业舍弃掉,到时候就像是大英帝国的纺织机器,面对印度的人工纺织一样。我们可能出口一架飞机,就能换回来上百万件衬衫。”


第135章 未来首相的视察
  产业转移并不是什么不能触碰的秘密,实际上已经出现过一次了,十九世纪美国就是欧洲的血汗工厂,英国资本对美国渗透的程度,是任何后世任何时间段都能以望其项背的。
  不仅仅是英国资本,美国国内可以找到欧洲任何国家的资本,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让美国挣脱了外资的控制。
  接下来的这一次,就是未来几年将要开始的,由日本接棒美国承接全球制造业。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已是全球前十的工业强国,当然这个前十,不过是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的水平,和欧洲强国相差甚远。
  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被美国一国独占,当时日本很多工业设施都在战争中损毁,基于复兴日本工业化的考虑,美国决定将日本作为西方的亚洲工厂加以改造。
  现在日本可能被苏联切下来一块,美国会不会不在进行产业转移,艾伦威尔逊认为不至于,北海道面积虽然不小,但人口太少了。对日本被美国控制的日本其他部分,完全够不上什么冲击。
  既然美国可以这么做,那么欧洲也可以这么做。反正美国是在五十年代才开始这么做的,那个时候欧洲各国应该早已经恢复了,甚至可以更早一点,抢在美国人前面进行产业转移。
  英属马来亚的人口远少于日本,欧洲完全负担得起,不可能被掏空。
  其实并不是艾伦威尔逊选择英属马来亚,而是伦敦政府选择了英属马来亚。几乎在英属印度独立的同时,工党政府就调集了五万英军在英属马来亚挥动屠刀,荷印战争英军也是参战了的。
  当然最让哈罗德威尔逊感兴趣的,还是那个一架飞机换上百万件衬衫的比喻。非常的传神,“艾伦,如同你所说的,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但像是纺织业这种产业可是养活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国会秘书,纺织业的附加值太有限了。我们总不能一件衬衫出口卖一百英镑吧?谁会买啊!”艾伦威尔逊满脸的无奈,表示无能为力。
  其实倒也不是没有国家能够做到,加上奢侈品色彩就行了。不过恰好英国是做不到的,欧洲能做到的国家是法国和意大利,法国人名声在外,意大利更是有罗马帝国的加成。
  虽然某些亚洲国家,非常喜欢证明意大利和罗马帝国没关系,不过艾伦威尔逊知道,欧洲国家是认可意大利的历史的,什么日耳曼蛮子的言论没有市场。
  “和你的聊天十分愉快,相信这一次的英占区之行会是一段不错的经历。”哈罗德威尔逊发现,眼前的年轻公务员似乎非常健谈。
  对他没有排斥的意思!今天自己来到汉诺威,收到的冷遇,曾经做过公务员的哈罗德威尔逊怎么会想不明白?就在几个月之前,自己还是公务员群体的一部分。
  现在处在了对立面成了下议员,这些英占区的公务员想要给自己一个下马威。
  自然过来接待的艾伦威尔逊,表现出来的友善,让哈罗德威尔逊非常的欣慰。
  下午时间,哈罗德威尔逊就和英占区贸易委员会的成员见面了,参加了一场枯燥而且非常无聊的会议,做公务员的时候哈罗德威尔逊就没有发现,这种会议是如此的枯燥。
  换了一个身份,以前经常参加的会议在哈罗德威尔逊眼中,同样也变了味道。
  会议结束之后,哈罗德威尔逊心中做了一个决定,亲自到英占区走一走,亲眼看一看现在的英占区到底是什么状态,回去之后好告诉首相。
  “哈罗德先生还是一位实干家。”艾伦威尔逊听了之后,满脸的赞赏道,“这太令人敬佩了,还是说工党的政治家,都喜欢贴近民众。”
  贴近民众!哈罗德威尔逊非常喜欢这个词汇,成了政客之后他很快就转变了思维,什么事情都喜欢和选票挂钩,虽然英占区的德国人,并没有英国选举权。但是仍然可以视为一次不错的锻炼机会。
  “主要体现在大英帝国对德国人没有恶意。”哈罗德威尔逊虽然心里想着自己的前途,开口还是把大英帝国的国家形象放在了第一位。
  “不错,这说不定是一个和解的机会。我们需要塑造一个亲切,而且不脱离底层民众的形象。”艾伦威尔逊也顺着哈罗德威尔逊的话侃侃而谈,“我们需要让德国人明白,英国的议员其实和德国普通人是一样的,这样可以塑造亲近感。”
  这就和后世的立人设差不多,明星像公众塑造出的积极向上的正面、讨喜形象。人设之于明星相当于包装之于商品,更便于吸粉。常见的就有吃货人设、耿直人设、学霸人设。。。
  其实仔细想想,随时随地在应付选举的政客,还这就和演艺明星的需求差不多。
  都是一样的虚伪,但表面上又不得不违心的做出不符合本人的行为,来博取好感。
  哈罗德威尔逊认可的点头,对艾伦威尔逊的叙述非常满意,虽然来到英占区产生了小小的不愉快,但是现在看来,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收获。
  实际上尊敬的执政党下议员,已经准备好了做演讲的准备,虽然不一定能用得上,但如果用上了,可以作为他刚刚进入政坛的一次历练。
  也正因为才刚刚进入政坛,哈罗德威尔逊现在学习的地方还非常多,演讲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经验不足,哈罗德威尔逊也需要时间准备,精炼是最难,对于政客演讲的四阶战术,无非是这么四个步骤。
  演讲第一阶段:能讲下来;第二阶段:把短的讲长了。说明知识储备够了;第三阶段:把长的讲短了。说明把握住重点了;第四阶段:想长就长,想短就短,完全控场。说明已经掌握规律,能够有针对性的讲的,效果能达到最佳。
  才二十九岁的哈罗德威尔逊,和名义上已经二十多岁的艾伦威尔逊,都在为国会秘书的英占区之行做准备,只是准备的地方不一样。
  平心而论艾伦威尔逊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同样他也知道,哈罗德威尔逊其实也没有。双威尔逊组合都是处在新手上路的阶段。
  第二天开始,双威尔逊组合就开始了英占区之旅,简单来说从一个废墟走到另外一个废墟,在国内的时候哈罗德威尔逊只是听说英占区的惨状,在哈罗德威尔逊的眼中,应该也就是伦敦遭遇德国轰炸时候的样子。
  但是真正亲眼所见之后,才知道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战争已经过去了三个月,目光所及仍然是一片废墟,时不时人们还能从情理的废墟当中,挖出里面的尸骸。
  不过也不是没有欣慰的地方,比如说英占区贸易委员会的报告当中,提及了德国妇女在重建当中表现出来的干劲,就完全不是谎言。
  把口粮和劳动挂钩之后,德国人的勤奋程度令人吃惊,现在已经被哈罗德威尔逊所证实。
  从汉诺威到汉堡、从科隆到埃森,进入了政客状态的哈罗德威尔逊爆发出来了,令人震惊的体力,艾伦威尔逊甚至有种错觉,自己是在陪着对方举行大选。
  完全没有必要,一天甚至跑两个城市,这比前段时间艾伦威尔逊本人纵横鲁尔区表现的还要勤奋,从这一刻开始,他已经对政治家为了支持率能做出来什么事,有了新的认识。
  八月下旬,艾伦威尔逊和哈罗德威尔逊到了计划当中的最后一站,波恩市,波恩市终于有了一点城市的样子了,至少比起其他鲁尔区损毁程度眼中的城市,这里还算看得过去。
  波恩市德国妇女工作劳动局的负责人,伊莎贝拉波金娜带着劳动局组织的妇女对哈德罗威尔逊的到来表达了欢迎,这种夹道欢迎的场面,让艾伦威尔逊微微皱眉,因为类似的场面好像和苏联相近的国家总是出现。
  但一想到第三帝国时期,类似的组织欢迎应该也司空见惯,倒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要是哈罗德威尔逊是德国人,没准也能获得什么妇女之友的称号,当然现在也差不多了。
  受到热烈欢迎的哈罗德威尔逊,似乎也觉得受宠若惊,一直以来准备的演讲稿终于派上用场了,其他城市破坏的太严重,当地妇女没空听一个英国人逼逼叨。
  波恩市不同,基本上已经恢复了一个城市的基本条件,正好可以用来树立典型,证明大英帝国为英占区重建所做的努力。
  “波恩是贝多芬的故乡……”哈罗德威尔逊对着热烈欢迎自己的波恩市民,开启了已经准备良久,但是没有用得上的演讲。
  “头发剪短了,气质也不一样了。”艾伦威尔逊直勾勾的瞅着伊莎贝拉波金娜,对哈罗德威尔逊的演讲左耳进右耳出。
  很像是洛奇电影当中由布里吉特·尼尔森扮演的苏联拳王老婆,短发尽显干练,带有一丝女强人的气质。


第136章 善意的谎言
  别怪艾伦威尔逊诚实,作为一个专一的人,他就是对漂亮女性没有抵抗力。如果范围更大一点的话,一般水准以上的都能引起本能反应,这完全取决于衣服的多少。
  伊莎贝拉波金娜肤白如玉,眼蓝似海,即便非常朴素的常服,那墨绿色外套,也遮掩不住她那魔鬼般的身材,毕竟那种极具冲击力的内在美,艾伦威尔逊是亲身体会过的。
  现在变成短发的伊莎贝拉波金娜,俏脸带着一丝冷冽,又体现出来了完全不同的气质,令人忍不住想进入探寻一二。
  渐渐地,伊莎贝拉波金娜胸前的波涛开始起伏了,男人的眼光简直不加掩饰,像是要把人融化一半,就算她也不能总是装作没看见,冲着艾伦威尔逊翻了一个白眼,四目相对,总算唤起了艾伦威尔逊心中的帝国公务员精神。
  “勤劳、强悍的德国女性,在战后德国的经济建设当中一定会占据重要位置。”
  哈罗德威尔逊又臭又长的演讲,终于传到了艾伦威尔逊的耳朵当中,随后演讲完毕,周围的德国人引起了一阵欢呼和鼓掌。
  “联络官,是那个经常和你联络的印度人发来的电报。”艾伦威尔逊的马仔马克,找了一个时间拿出来了电报。
  艾伦威尔逊拆开一看,心中叹息要不来都不来,要来了呢?全来了,英属印度金奈烟厂拆卸的机器已经到了,倒不是到达了德国,而是到达了英国港口,将本土的货物卸掉之后,就会开来德国。
  这样算来时间上也不是特别的紧张,印钞机已经一步一步接近它忠实的德国臣民了。
  一旦到达了德国,来通货轮运输的烟叶,就可以让艾伦威尔逊的兜变的鼓鼓囊囊。还有就是可以让美占区渐渐越来越无法无天的走私消停一些。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烟厂投产,凭借艾伦威尔逊一个人是绝对不可能吃掉这么大一部分利益的,实话实说,这里面的利益够他一个联络官被暗杀一百次。
  马克思有句话,“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一旦烟草生产线投产,这里面的利润在现今的德国何止是百分之三百?更何况这还耽误了跨越大西洋两岸的走私潮流?
  艾伦威尔逊要是只能看到印钞机所带来的利润,却看不到其中的风险,没几天就会神不知鬼不觉的和这个世界说再见,反正不是车祸,就是喝水呛死。
  晚上,偷偷溜进海尔曼家族房子的艾伦威尔逊,终于在气质大变的伊莎贝拉波金娜身上得逞之后,带着忧郁之色点燃了一根烟吞云吐雾起来。
  一身香汗的波金娜有些疑惑,带着慵懒之色问道,“你好像有事情?”
  “是这样的!”艾伦威尔逊就把烟厂机械的事情和盘托出,并且指出了目前整个德国的烟草紧俏程度,以及可能带来的暴利。
  伊莎贝拉波金娜大吃一惊,从上次艾伦威尔逊离开之后,这个家已经大变样了,可以说她这个生活朴素的女人,终于见到了富人是怎么生活的。
  可是这都远远比不上艾伦威尔逊现在说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