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第5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艾伦威尔逊陷入思考当中,说来简单,就是在脑海中模拟,加入他本人是一个法国人,是一个北非的法国士兵,是一个意大利的政客等等的角度,会怎么看待现在法国的政局。
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技能,他可以摆脱前世影响,全心全意的为英国服务,就是因为这种思维存在,把所谓的对与错都放下,才能处在旁观者的角度抽丝剥茧,寻找插入点。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法国支持战争继续的群体仍然相当庞大,虽然很多法国人确实因为持续不断的战争,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已经对战争感到了厌烦。
总体而言,现在的法国,有一些二零一六年之后,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架势。人多势众嘛,是真的人多势众,只是双方都人多势众,都觉得自己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已经渐渐熟悉工作的艾伦威尔逊,对着自己的本家大臣道,“尊敬的大臣,看来法国的情况非同一般,几百年来法国不断尝试各种理念,一七八九年的时候,谁也想不到统治了法国几个世纪的波旁王朝,会在短短时间轰然倒塌。”
“艾伦,你是说,法国可能出现巨变?”哈罗德·威尔逊心里一惊,似乎对这种后果完全没有心理准备,“那可真是太可怕了。”
现在的反战主力是谁?和苏联穿一条裤子的法共,上街要终止战争的群体,就算不全都是法共的支持者,法共的支持者也是最大一块。
如果出现波旁王操那样的巨变,似乎法共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哈罗德·威尔逊也这么认为,自然就不能淡定了。
如果法共在法国上台,冷战也不用对抗了,五五开的欧洲对峙局势,直接就因为法国导向苏联变为绝对劣势,可以说一旦法国变色,从未有过的道路,就会在英国变为一个很现实的想选择。
“我想,我们应该和华盛顿方面进行沟通。只有大臣有这个能力。”关键时刻,艾伦威尔逊还是想起来了他的人设,一个行走的英美特殊关系。
不管法国的乱象如何发展,美国都肯定在暗中观察,关键时刻还是要和美国合作才行。
艾伦威尔逊也表示了自己这个同样刚上任的常务次长,也并不是浪得虚名,表示了和这位美国共和党保守势力的著名议员,好的穿一条裤子。
“麦卡锡?”哈罗德·威尔逊一听这个名字,本能就感到厌恶,没想到外交部的公务员首脑,最好的朋友竟然是这个人。
“是的,大臣,面对当前的法国局势,美国的态度至关重要。我们也要明确法国邻国的反应,自法兰西国是纲要中,拉丁国家的团结一致被法国人重视,大臣不太适合在这种敏感的时候,去西班牙或者意大利,我偷偷摸摸的去一趟。”
“当然,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态度只是助力,关键是我们和美国人要团结一致。”
“那就辛苦你了,艾伦。”哈罗德·威尔逊脸色凝重的点头,于情于理,面对当前法国的乱局,作为外交大臣也要做出一定的反应。
法国和英国就隔着一条海峡,要是换做一般的国家,艾伦威尔逊就建议四阶战术了。
“关键时刻,还得我大英拉你一把。”艾伦威尔逊走出外交部大楼,他一个英国的外交部常务次长,活的越来越像是苏秦,这上哪说理去。
“啊,菲尔比,你说这可如何是好。”艾伦威尔逊愁眉不展的端着酒杯,在已经是军情五处,这个英国反间谍机关的处长哈罗德·金·菲尔比面前大吐苦水,“要是法国的动乱不止,法共就有可能上台,这样冷战就不用打了,我们乖乖被苏联人解放就好了。你和我都会被吊路灯。”
情到深处,瞪着一双醉眼的艾伦威尔逊,不由得悲从心来,仿佛未来一片黯淡。
“艾伦,也许事情不会这么糟。”菲尔比拍着被白厅称之为前途无量的公务员,最年轻的常务次长后背,轻声安慰道,“巴黎可是北约大本营,法共折腾不出来什么的。”
“我们当然是不希望出现最坏的后果,可当下的局势确实令人担忧。”艾伦威尔逊说到这又喝了一杯威士忌,真情流露道,“就怕苏联人利用上这一次的乱局,如果苏联人豁得出去,牺牲掉法共,局势演变到最坏的结果,美国驻军镇压成功了,固然我们是不用担心法国变成亲苏国家,和发生了流血事件和驻军相关,法国民众对自由世界的好感也会荡然无存了,难啊,太难了。”
在艾伦威尔逊的口中,仿佛一条从未想到过的道路已经不可避免。菲尔比若有所思,端着酒杯的手停顿了片刻,才面色如常的把酒喝了下去。
“不管怎么说,我们要想想办法。”艾伦威尔逊打了一个酒隔,嘟哝道,“明天我就出国,看看法国的邻国们都是怎么想的,不能让法国成为敌人,不惜一切代价。”
“又喝多了,我送你回去吧。”菲尔比召唤侍者过来结账,搀着艾伦威尔逊离开了酒吧。
回到家的艾伦威尔逊,依靠在妻子身上,时不时的嘟哝着,“我的回去,不然帕梅拉会担心的,呃……”
“哎!”帕梅拉蒙巴顿听着丈夫的醉话,一副贤妻良母的模样帮助丈夫脱衣。
“听着是不是可高兴了。”享受着妻子服务的艾伦威尔逊睁开眼睛,趁着帕梅拉蒙巴顿脑袋一片空白,直接上嘴亲了一口,“看看这待遇,真是贤妻良母,娶到手真是赚大了。”
“天天这么多花样。”帕梅拉蒙巴顿锤了一下丈夫,脸上满是红韵。
“我明天出差,你就按照我的吩咐来就行了。”艾伦威尔逊直接脱掉了自己的衣服,然后顺势给妻子也脱掉,“我们夫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什么法兰西?谁承认它是欧洲第一大国了?”
“别闹,我还要看一下儿子。”帕梅拉蒙巴顿打了一下丈夫,看这猴急的样子?
“先看我,明天我就出差了,儿子可以随时看。”艾伦威尔逊把妻子压在身下,这个家到头来,还是要男人说的算才行。
这件事要做做成了,艾伦威尔逊要是法国人,地位估计直追黎塞留。可惜的是他注定深藏功与名,功绩无人知晓。
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虑,他回到伦敦之后最终还是决定拉法国人一把。
自己和外交大臣站在一边防止法国真的变色,一旦有这种征兆,最后的手段就利用北约驻军镇压法共。
另外一个方面,则通过菲尔比让苏联注意到法国已经出现街头政治的苗头,下注在反战的一边,这样双管齐下,要玩就玩大的。
真闹到了谁都不愿意出现的结果,华约老大是苏联,北约老大是美国,责任肯定是有个子高的顶着,他最期待的结果,当然还是法国疏远美苏的任何一个,这样对英国最有利。
实际上这也是法国在历史最终出现的结果,只不过历史上的法国是丢了阿尔及利亚之后,才变得不鸟美苏两国的。如果保留的话,和英国互相依靠,说不定都能保留彼此的利益。
没有理由法国要是保留阿尔及利亚,英国还会把殖民地丢的一干二净的,如果出现这种结果,英国凭借英伦三岛和法国争夺欧洲主导权么?开什么玩笑,这怎么可能能做到?
“救法国就是救英国啊。”乘坐彗星客机抵达罗马的艾伦威尔逊,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想到了救美国就是救中国的名言。
抵达罗马之后,艾伦威尔逊就在北约框架之内,和天主教民主党的一些重要人物见了面。
忙碌了一天,才返回到了下榻的公寓,熟练的拿出来了钥匙,打开了奥黛丽赫本的门,房门关上两人便紧紧相拥,“我就准备回英国居住呢。”
“我这不是等不及了么,趁着出差也要来见见你。”把赫本抱起来,艾伦威尔逊满是深情的道,“我们不能在继续分居下去了,我总是担心你会离开我。”
“不会的。”奥黛丽赫本勾着男人的脖子,轻声安慰道。
第950章 铁腕舒里克
意大利和法国的情况类似但又有不同,相似的地方在于,意共甚至比法共更强大,陶里亚蒂甚至被认为是西欧党派的领袖。
不同的地方也很好查询,意大利毕竟是一个战败国,殖民地早已经被剥离干净。不存在什么撼动稳定局势的风潮,自然也就不会把矛盾传导到本土了。
意大利在冷战时期可谓是左右逢源,一段时间内身为欧共体三巨头,差点把英国踹到欧洲第四的位置上,不过意大利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真放开了竞争,是不可能是跨国企业的对手的,苏联解体,有利的外部形势消失,意大利是德国扩张最直接的受害者。
“如果伸手拉企业一把,企业就能生存,但要是想把企业干掉,也并非难事。”
任何资本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国家的影响力,除非艾伦威尔逊能够让妻子带着产业脱离英国,但只要蒙巴顿集团身上还有英国的血统,艾伦威尔逊就只有一个选择,必须让英国处在强国之列,至少足以保护蒙巴顿集团的利益。
所谓的跨国资本也要有所侧重,一旦英国不行了,谁说美国不会来一手长臂管辖,把蒙巴顿集团的产业抢走?面对国家力量的打击,单独的跨国集团什么都不是,虫豸而已。
赫本似乎是很喜欢罗马的历史人文气息,每年都要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罗马古迹众多,是很多电影的采景地,招人喜欢也是理所应当。
但面对艾伦威尔逊的请求,和伊丽莎白泰勒被认为是当今英国的双珠之一,赫本还是痛快的答应要回国居住,“跑到意大利还同时看我,真是辛苦了。”
赫本对艾伦威尔逊出现也很开心,她喜欢这个男人,从性格到身份都是如此。
艾伦威尔逊也知道这一点,赫本本质上除了小时候受过一点苦之外,在思维上绝对是上流社会的思维,在他的印象当中,赫本演出的角色没有太过底层的,这和玛丽莲梦露可完全不同。
“恋爱的人去赴情人的约会,像一个放学归来的儿童;可是当和情人分别的时候,却上学去一般满脸懊丧。”
听了艾伦威尔逊的话,赫本有些好笑,“你的哲学,都用在这上面了?”
“如果不是见到你,我早就把莎士比亚送回校园了。”伸出手摩擦着赫本的脸颊,艾伦威尔逊也不否认,他每次来见赫本,都要重新温习一下莎士比亚的著作,防止出现不文艺的一面。
赫本不禁莞尔,温和的道,“但我也承认,你在这种时候目光如同雄鹰一样炫目。”
“主要分对谁。”艾伦威尔逊诚恳的回答道,要说他觉得莎士比亚的话,那一句最有道理,可以在为英国服务的时候用得上,那么当然是这句。
魔鬼为了陷害我们起见,往往故意向我们说真话,在小事情上取得我们的信任,然后我们在重要的关头便会堕入他的圈套。
这是他真正读进去的一句话,所以在很多时候,艾伦威尔逊都以诚实的面目示人,为此甚至可以赴汤蹈火,这一次他就深信救法国就是救英国,所以对于这一次的策划毫无愧疚之心,所付出的代价只不过是成功路上的尘埃罢了。
法国的回旋余地毕竟比英国要大得多,基本盘的隔阂不过一个地中海。
说句很伤自尊的话,他是英国人不得不考虑一下加强法国的立场,他要是一个法国人,可不一定会帮英国。
在和北约驻意大利的军官一起,和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的政客沟通时候,不少意大利人就表示这么一个意思,“法国人太贪婪了,总是还想要维持世界第一流大国的影响力,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艾伦威尔逊对这种答案不置可否,想要维持世界一流大国的可不仅仅是法国。
贪婪本身也是驱使前进的原动力,就像是房价一样,很多人当然可以活的很轻松,如同鹤岗的房价在中国绝对不能说是罕见,只要放下心中的贪婪,不一味地往一二线城市冲,还是可以活得轻松的。
可见过了大城市的繁华,人又怎么能够接受返回小县城呢?没见过还好,关键是已经见过了,法国就是这样,它做过全世界响当当的强国,同样,英国也是这样。
但在身边美国军官的注视下,艾伦威尔逊只能拍手叫好,说意大利人说的对。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回到欧洲之后,他陡然感觉,身上无形的束缚变大了。和在殖民地的时候完全不是一个层次。
弄的心情都有些不好,连赫本年轻曼妙的身姿,都无法抚慰这种心情上的低落。
“是不是沟通的不顺利?”赫本也不知道这个男人到底怎么了,不过她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他明明看着自己的目光还是很炙热。
“哦,我在为和平的不易感到感伤。”作为一个成熟的官僚,艾伦威尔逊早已经可以毫无停顿的切换思维,“每每想到北非的人们还处在战火之下,总是心里有些无力感。”
赫本的出身会有什么样的的想法,早就被他这个资深官僚摸得一清二楚。
直白一点说,赫本和真正出身底层的玛丽莲梦露完全不同,梦露是真的见过底层是什么样子。赫本只是在战争的特殊时期见到过。
这种和底层有隔阂的生活,极其容易滋生出来类似后世白左的观感。
所以和赫本的对话,就要从这方面入手,谈一下很空泛不涉及具体动作的自由、博爱。
果然效果非常好,赫本把艾伦威尔逊头抱在怀中,让虚伪的帝国官僚直接飘飘欲仙,“我没错,只有赫本这样的天使,才能中和我龌龊的灵魂。”
得到了球花的宽慰,艾伦威尔逊还要继续转战马德里,离别时候颇为恋恋不舍。
“好像你现在身上的负担更多了。”赫本完全被艾伦威尔逊的伪善所欺骗,还以为她的男人正在到处奔波,争取和平解决的办法。
“那当然了,我做殖民地专员的时候,在那边权力是无限的。”艾伦威尔逊说到这有些丧气,欧洲这边顾忌的还是太多了。
哪像是在殖民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完全的一手遮天,谁也无法阻止,“我的意思是,可以甩开一些额外的干扰,更好的造福社会,欧洲这边人多嘴杂的,想要做事就要不断的沟通。”
“哦!”赫本若有所思,还是带好了围巾墨镜,准备去机场相送。
西班牙和意大利还有所不同,佛朗哥政府虽然在战后被敌视了一段时间。而且被曾经的殖民地墨西哥,想要效仿美国领导世界,干掉西班牙领导西语世界,搞得难受。
可最艰难的时候终究是过去了,西班牙和巅峰的西班牙帝国不能相比,但仍然算是一个殖民帝国,既然是殖民国家,看待法国现在的乱局,就和意大利这个丢了全部殖民地的战败国,完全不同。
事实上,不光是西班牙,法国周边的几个仍然存在殖民地的国家,都在做鸵鸟不表态。就连英国也没有在官方表态,舆论上倒是对法国的乱局十分关心。
苏联莫斯科,克林姆林宫外墙,一辆伏尔加轿车缓缓停下,一名留着背头样子不怒自威的中年男人走下来,径直朝着克林姆林宫走去,所过之处,沿途卫兵纷纷向这位穿着便装的男人行注目礼。
男人显然对克林姆林宫很熟悉,不多时已经出现在赫鲁晓夫的办公室外面,推门而入。
“舒里克,你来了。”正在和同事讨论的赫鲁晓夫,见到谢列平前来马上挂上一副笑容,对谢列平这个在苏联高层中几位年轻的干部,他是非常看好的,不论是从能力还是从人品,都是如此。
“第一书记。”谢列平礼貌的开口,“不知道叫我来有什么事情?”
“是这样的,克格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