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显然爱德华·布里奇斯并不知道艾伦威尔逊内心深处的键盘侠属性,对无所事事的浪费时间其实并不擅长,仍然要求一个太想进步的公务员,和苏联人扯皮。
就在话题已经从战后重建,转移到苏联女性的时尚趋势时候,同样并不是专业外交官的福尔采娃,主动帮助艾伦威尔逊找到了事情做,“我们是否应该谈谈或者实地看看,准备移交给苏联的德国船队呢。”
“当然没有问题,不过我需要对上面请示。”艾伦威尔逊伸出食指指了指上面,对他而言这是好事,在继续下去的话,谈论的话题就要扩展到母猪的产后护理了。
晚上艾伦威尔逊对着爱德华·布里奇斯、以及首相以及外交大臣,汇报了苏联提及检验德国船队的要求,爱德华·布里奇叹了一口气道,“苏联人还真是直接,一刻都不愿意等待。”
“美国和苏联在这一次的谈判当中都很急,美国急切的要求苏联出兵,给了苏联狮子大开口的机会。”艾伦威尔逊的口气并不友好,在他的设想当中,德国剩下的八十万吨商船,应该用来为英占区和英属印度贸易贡献力量。
这批商船到了苏联人手上,根本就不会用在对日作战,因为日本马上就要投降了。移交船队对大英帝国没有好处,可是美国人都同意了,他自然是无法阻止。
看看占区划分就知道,德国最为良好的海岸线和工业区就在英占区,美占区是一个内陆占领区,所以移交德国船队,潜在层面的损失要大英帝国承担。
这是为什么艾伦威尔逊,宁可让大英帝国军舰速度保持者,蒙巴顿将军派遣亚洲舰队去帮苏联,也不想答应苏联要德国船队的原因。美占区根本就分不到德国船队,美国人当然大方了。
不过艾伦威尔逊也没有便宜美国人,要是苏联真的拿出来不惜一切的决心成功占领了北海道,用一个北海道的价值和德国船队的价值衡量,也不算亏。
“艾伦还很年轻,不知道外交是要有所取舍的。”爱德华·布里奇斯一听,不慌不忙的在首相丘吉尔和外交大臣罗伯特·艾登圆场。
表示艾伦威尔逊是无心之失,随后话锋一转道,“既然苏联人是如此的急切,你就陪同苏联代表走一趟,会议这边暂时搁置。到了英占区反正是我们的地方,一切事情都方便的多。”
这一次的波茨坦会议是在苏占区,内阁秘书的意思是到了苏占区,主动权就回到了英国的手里,同时表示自己和首相以及外交大臣还有事情要谈,起身回头对着丘吉尔说道,“首相,我送艾伦一下。”
离开了房间,爱德华·布里奇斯的声音为之一变,镜片后的目光变得淡然,“艾伦,虽然你没有明说,但是你刚刚的语气,以及对美国和苏联的评价,是不可取的。”
“爱德华爵士,哪里不对么?”艾伦威尔逊皱眉回想了一下,没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关于对日作战的操作,对美国和苏联的不满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现在的处境是,德国仅剩下的船队确实是在我们手里,美国人也确实慷他人之慨,把我们英国握在手中的东西给了苏联人。”爱德华·布里奇斯慢吞吞的道,“这种结果,如果首相和外交大臣深想的话,会认为你是在隐蔽的对尊敬的首相和卓越的外交大臣不满。”
“不会吧?”艾伦威尔逊嘴角抽动,这都能联想到?是不是想象力过于丰富了一些?
“所以你认为,为什么所有政府层面的公开文件,都用那种非常中性、枯燥,看一下就阅读不下去的词汇来书写呢?”爱德华·布里奇斯微微一笑,自顾自的点头道,“就是这个原因,在英属印度那种殖民地,不用在乎这种措辞,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大英帝国是统治者,要贯彻帝国的政策,使用什么手段都行,但是本土不一样。”
“我明白了,爵士。”艾伦威尔逊知错就改,哪怕他心里认为爱德华·布里奇斯是小题大做,但这位公务员的首领是好意,他是能感觉到的。
“既然苏联人想要快点,把你就陪同他们去港口。”爱德华·布里奇斯满意的点头,对艾伦威尔逊知错就改的态度表示认可,“离开柏林几天也不是坏事。”
爱德华·布里奇斯以后自己的考虑,既然是是一件事的暗箱操作,哪有临阵换搅……换将的道理。
而苏联前往英占区代表领头的,同样是和艾伦威尔逊同病相怜的福尔采娃。
在正式会议中,三国代表团都公开认可了这件事,表明了整个波茨坦会议的透明性。
准备从柏林启程前往英占区的福尔采娃,可能是第一次深入帝国主义控制的地方,心里未免有些紧张,“我们的行程是什么?蒙哥马利元帅要见我们么?”
“蒙哥马利元帅最近有点忙。”艾伦威尔逊鼓着腮帮子,但完全是实话实说。
蒙哥马利元帅在进行欧洲巡演,这个在战争期间把自己禁铜在战术司令部的人,似乎突然间从民众的欢呼声中得到了无限乐趣。他同许多单位和个人保持通信联系:足球俱乐部、慈善事业机构以及每一个愿意给他写信的人。
他总是乐意出席各国举行的种种仪式,无论是接受自治城市的荣誉市民称号,还是在盛大的集会上发表演讲,或是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成为名誉博士,他总是来者不拒,一概参加。随便查一下他的日程安排,便可以说明这一点。
没准在其他外交官眼中,陪着福尔采娃前往英占区还是一项美差呢。和一位美丽的苏联女士,在英国占领区,说不定就会发生什么,尤其是美国人,肯定会这么想。
第97章 大选
艾伦威尔逊没指望过和福尔采娃发生点什么,对方毕竟是苏联代表团的成员。冲破国家禁忌来一点深入交流,可能会把大好的前程搭进去,这对于一心追求进步的艾伦威尔逊来说,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而且对方不好忽悠,现在德国的各国分占区都是一片残垣断壁,西边英法美占区遭受过大轰炸,看起来比德国东部的农业区还悲惨。他倒是想要让苏联人见识见识资本主义的繁华,可目前确实是没有这个条件。
前往英占区的军机上,英国代表和苏联派来的代表气氛有些尴尬。终于艾伦威尔逊不得不和福尔采娃说几句话,至少在表面上大家都还是盟国嘛,日本还没投降之前就这样,不利于盟国之间的团结。
到达英占区苏联代表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英占区的德国军人,福尔采娃不满的说道,“你们重新武装了德国军人?”
“到谈不上武装,只是释放了战俘编成辅助力量,维护英占区的稳定。”艾伦威尔逊承认了福尔采娃的指责,顺便把美国拉下水道,“普通战俘听从命令作战,清算也清算不到他们身上,如果苏联人对美占区有些了解的话,就知道巴伐利亚州大批德国军官已经恢复了自由,那边才更加过分。你们可以派人去看看……”
大英帝国对苏联的敌意也就图个乐,真反苏还要说是美国人。果然,在艾伦威尔逊比烂战术的衬托下,苏联人的敌意马上就转移到了美国人身上。
关于清算德国犯罪组织的事情,艾伦威尔逊举手赞成,美占区才是德国前高官的大本营,希姆莱的漂亮女儿也在那。让苏联人咬美国去吧,大英帝国可以采取友善中立的态度看着。
“大英帝国完全遵守了日内瓦公约,至于你们苏联人和美国人会不会遵守,遵守了多少,各国的国情不同,我们也无法干涉。”艾伦威尔逊对福尔采娃暗讽着。
“你的意思是我们苏联故意虐待德国战俘,让他们自然消失了?”福尔采娃闻言不满的反问道,“你们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双手清白喽?真是笑话。”
“确切的说,我的话仅仅指的是英国,不包括美国在内。让人消失是你们的自由,但如果是我们操作的话,要经过民主讨论拿出决议,最终决定。”艾伦威尔逊一挑眉,这已经是英占区了,他不用像是在柏林那样寄人篱下。
英占区战俘的生命是得到保障的,这倒也不是坏事,保存足够的劳动力,英占区才有首先腾飞的基础,这可以让以后合并的时候,英国占据更大的话语权。
从基础上来说,英占区还是很有优势的,德国重要的工业区,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还是港口最多的区域。只要抢先在其他占领区首先恢复,形成虹吸效应,英国就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虹吸效应在任何地方都是存在的,哪怕就是在南亚都存在,印度长期都是南亚最富裕的国家,别看在其他地方人眼中印度穷的要死,但印度周围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各个都比印度还穷。
虹吸效应一旦占据先手后来者很难追赶。更不要提英占区本身就是德国人口最多的精华部分,一旦首先摆脱萧条,就能对美占区和法占区产生影响。到时候英国在德国问题上和美国谈判的时候,也会更加有底气。
现在想这些还是略微早了一些,艾伦威尔逊把福尔采娃和其他苏联代表带到了英军司令部,办理身份证明。
因为蒙哥马利正在欧洲各国享受欢迎和掌声,在庆祝活动完结之前,他只是一个名义上的英占区首脑,英军司令部的具体工作是罗纳德·威克斯中将负责。
艾伦威尔逊上次来到汉堡,和罗纳德·威克斯中将见过面,对方还留有印象,得知了来意后疑问道,“是苏联人?来接收德国的商船船队?”
“恐怕是这样的!”艾伦威尔逊耸耸肩无奈的道,“我就是过来协助苏联人的接收工作,是美国方面对我们施压,用德国船队换取了苏联在部分问题上的让步。”
“美国人就不干好事。”罗纳德·威克斯一听,脸色也不是很愉快。大家都对苏联人抱有警惕之心,不代表这边美英法就是一团和气。该有的龌龊一样不少,只是没有表现的这么明显。
“没有办法,苏联是明显的敌人,美国是可疑的盟友,都惦记着我们英国的庞大财产。”艾伦威尔逊说美国的坏话也就见好就收,为了大英帝国的未来,他还要做出兴高采烈的样子,把德国人的船队交到苏联人的手里。
现在艾伦威尔逊已经没有在波茨坦的时候那么抵触,其实德国船队留下来,也仅仅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送给苏联人一样有好处。
英国本土的造船工业发达,德国失去了这些商船,但是德国整个德国的需求还在。说不定对英国的造船业也是一个利好,说不定还会让英国对英占区的控制更加深入。
现在英国存留的一千八百万吨船队,就算是没有德国船队补充,一样可以讲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物产运到欧洲,并不耽误欧洲的重建。
比起欧洲这边,对于英国本土的公民来说,战后的首次大选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大英帝国的荣光固然重要,可战争带来的一系列后果,不是光靠大英帝国的荣光就能冲淡的。
在艾伦威尔逊领着苏联人对着德国船队指指点点的同时,也是丘吉尔首相在波茨坦会议上如臂使指却力不从心的同时。战后英国的第一次大选正式拉开了帷幕,一方是带领大英帝国取得二战胜利的执政党保守党,另外一方则是克莱门特·艾德礼率领的工党。
克莱门特·艾德礼在英国公民恢复幸福生活,对重要产业实行国有化的主张中,挑战正在波茨坦会议上的丘吉尔,七月五号,战后第一次大选开始了。
第98章 前首相丘吉尔
不出意外的话,工党会给在波茨坦会议上指点江山的丘吉尔一个惊喜。对此艾伦威尔逊毫不怀疑,而且这不代表工党上台了,大英帝国就会被卖的连内裤都不剩。
工党和保守党之间的关系,很像是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关系,一个含蓄点一个直接点,做的都是一样的事。尤其是殖民地问题上,艾德礼和丘吉尔只有细节上的不同。
两党对大英帝国的广泛殖民地的态度变化,其实都是一样的,坚决维护、重点扶持、有限坚持、部分放弃、全面撤退这一条路线。
事实上除了英属印度之外,艾德礼执政的时候没有放弃任何一块殖民地。英属印度的情况,实在是要强压已经超出了英国的国力,才不得已放弃的。
而且英国的五十年代大裁军,实际上是发生在保守党重夺回政权之后。
伦敦街头,工党的支持者高呼着工党的主张支持艾德礼,“高度的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使一切人摆脱贫困,建立一种使每个男女儿童有可能发展自己才能的教育制度”
“投票给工党,就是大英帝国沉沦的开始,只有丘吉尔才能让英国再次伟大。”
如果艾伦威尔逊在国内听到了,身为懂王的铁粉他一定会对对方抱以老拳,明目张胆的抄袭,绅士的脸面放到哪里了?
可惜他不在国内,而是陪着福尔采娃,在德国的各大港口当中清点德国遗留的船队。已经调整好心态的他,尽心尽力的完成自己的任务。
“我本来以为,你肯定会不情愿,毕竟德国的船队都在你们英国人的手里。”福尔采娃心情不错,只是时不时的咳嗽有些煞风景。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点规模的船队,还不放在大英帝国的眼里。”艾伦威尔逊打肿脸充胖子,嘴硬道,“作为一个大陆国家,苏联还不懂得什么叫百年海军。没有二十年时间,苏联无法和英国在海上争锋。”
“是嘛,这倒是看不出来。”福尔采娃捂嘴轻笑着揶揄道,“那为什么听美国人的,把手中的德国船队给我们呢?”
美国人会为此付出代价的,艾伦威尔逊心中默念,深深地看了福尔采娃一眼拂袖而去。
布雷斯顿森林体系虽然是一个稳固霸权的好助力,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体系下,美国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盟主,但英法也有能力让美国不要太过分。他记得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十年时间,英法德就趁着美国陷入越战泥潭,连续对美国采取过金融攻击。
美国真的在西方说一不二,还是美元和石油捆绑之后,同时绑架了整个欧洲。
“这是英占区啊!”走了两步的艾伦威尔逊猛然回头嘟哝道,“你们苏联人神气什么?”
德国的商业船队虽然从战前的五百万,到了今时今日的八十万吨,但对于一个纯粹的大陆国家苏联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收获,谁让苏联的海运确实是捉襟见肘呢。
仅仅比三个战败德意日稍微强一些,不到英美两国的领头,甚至还不如步枪一扔的法国。
从福尔采娃小心翼翼的举动当中,艾伦威尔逊也能判断出来,苏联对这一批要移交的德国船队应该是极其重视。
这边进行移交的同时,波茨坦会议上英美苏三国仍然在进行一系列的交锋。关于德国和波兰边界的问题,以及不归苏联管辖的一部分东普鲁士及原但泽自由区,均由波兰政府管辖。英美同意与波兰全国统一临时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英美还同意将哥尼斯堡及附近地区割让给苏联,作为德国发起战争的惩戒。这样通过波茨坦会议,德国的边界正式变更为后世人们熟悉的那样。
波兰失去了原来的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这两个地方并入苏联领土。
关于德国赔偿问题,确定“苏联所提的赔偿要求,将以没收德国境内苏占区的资产及相应的德国国外投资予以满足”。此外,苏联还可以从西方占领区所拆迁的工业设施中无偿得到百分之十和以商品支付的百分之十五作为赔偿。
也就是说,英占区也跳不过被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