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则选择了沉默,静静听着众人的对话。
这件事事关重大,关系着大唐今后的走向,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要将各方面的事宜都理清楚之后,才能真的付出实践。
“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监事部的人一开始并不需要插手县里的政务,只需要做好三件事即可。”秦天朗笑呵呵道。
李世民如遭雷击,没有听清楚秦天朗后面的话,因为他的心神已经完全被前面那句话给镇住了。
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世民感觉自己的心跳变得前所未有的快,这句话简直是神来之笔!
将他想说却说不上来的话说了出来!而且还将意思表达的十分准确!
“帝师此言正中朕的下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单单是听闻这句至理名言,就足以不虚此行了!”李世民连连感慨道。
废话,这句话本来就是你李世民说的,你当然会觉得正中下怀了,要是不正中下怀的话那才不对劲,秦天朗心中腹诽道。
“不知帝师所说的三件事是哪三件事?”
房玄龄问道,满脸求知欲,如今他已经完全被新冒出来的监事部吸引。
李世民、魏征和杜如晦也目不转睛地盯着秦天朗,一旁的长孙皇后、林雪瑶也露出感兴趣的神情,无论是什么人,都会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的。
“监事部需要做的事,第一件就是练兵,在各自的县中训练新兵。”
李世民点点头,道:“只有保证足够多的兵力,才能防止世家门阀的狗急跳墙,这是稳定大局的基础。”
其他人也都露出笑意,大唐之所以是李姓,而不是其他姓氏,就是因为李家掌握着最强大的兵力。
而实际上,秦天朗之所以提出在各县训练兵士,固然有防止世家反扑的打算,但还有另一个打算,那就是为了今后讨伐吐蕃做准备。
他可没有忘记吐蕃跟他之间的仇怨,不管是三年前的还是现在的,新仇旧恨加起来都让他不可能放过吐蕃。
尤其是这一次啊,吐蕃竟然打上了丽质的主意,虽然事情是五姓七宗和长孙冲主导的,吐蕃只是顺水推舟,但也看得出来吐蕃对于长乐公主贼心不死,这仇他怎可能轻易放过。
不过,现在还不是出兵讨伐吐蕃的时候,还需等到时机成熟。
“那第二件事呢?第二件事是什么?”
“第二件事我先前已经说过,就是在各县进行普及教育,对百姓进行浩浩荡荡的扫盲运动。
每个县都设置指标,完不成指标的问责事务部的部首,训练新兵也是一样,设置指标和问责制度。”
“这就是帝师所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吧?”李世民目光灼灼道。
“正是如此。”秦天朗点点头,“百姓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进行扫盲运动的好处有很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涌现出一大批可用之才,投放到各行各业那就是欣欣向荣的昌盛景象。”
李世民微微出神,对于秦天朗口中所说的盛世无比憧憬,那可是他梦寐以求的盛世,是他打算用一生去追求的毕生目标。
“百姓也能读书,如今想想依旧觉得很不可思议。”房玄龄感慨道。
不光是他,在场的人除了秦天朗之外都有这种感觉,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首阳山的场景的话,他们怎么也无法相信百姓也能读书这种事。
“一旦百姓也能读书,那么世家门阀垄断读书人的局面就将打破,这招釜底抽薪用的妙啊!”杜如晦眉飞色舞道。
像他这样的人,已经很少有事情能动摇他的心神的,但奇怪的是,每次遇到秦天朗之后,他那波澜不惊的心总是起起伏伏,像没见过世面的少年郎。
不光是他,其余人也有这样的感觉,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秦天朗每次搬出来的东西都是重量级的,大部分都是可以称之为划时代的东西。
就像后世的人亲眼见到光速飞船问世一样,这种突破原有观念的划时代产物,给予人心灵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那第三件事呢?第三件事是什么?”
“第三件事,那就是发展各县的经济,以盐坊、纸坊、炼钢坊、水稻、荣昌猪等为根本,因地制宜地发展各县的产业,进而把握住各县的经济命脉。”
秦天朗话音一落,空气陷入安静,其他人都陷入沉思,脸色忽明忽暗,这是他们在全力思考的表现。
如果脑细胞的死亡有声音的话,此时绝对是一大片轰隆隆的响声。
“哈哈哈!妙啊!妙啊!实在是妙啊!哈哈哈……”不知过了多久,李世民的笑声打破了安静。
其余人也都或多或少的露出了贤者神情,对于久经宦海的他们来说,世家一直是横在他们心中的一座大山,如今这座大山有了被铲平的可能,这让他们获得了久旱逢甘露般的快感。
“监事部所要做之事,正好对应军事、政治、经济三大方面,一旦监事部掌控了各县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大权,也就没有各县的世家什么事了!”李世民说着,脸上依旧止不住的笑容。
“监事部帮助百姓读书、果腹,等到百姓中出现可用之才后又能反哺监事部,担任监事部的空缺职位,从而弥补监事部不善于处理政务的缺点,这是合则两利的局面啊!”房玄龄也满面红光道。
“帝师之大才,震古烁今啊。”魏征连连感慨。
“一计安天下的豪迈,举天之下唯有帝师能够做到了。”就连一向话少的杜如晦,也不再吝啬褒奖之词。
秦天朗只是笑而不语,这些都是常规操作,毕竟他是穿越者,随便搬出一些后世的规章制度上来,放到大唐都是金科玉律。
毕竟后世的各种制度规则都是经过上千年的经验总结才得出来的,本身就代表了无穷的智慧。
有句话说得好,任何一件习以为常的事,背后都可能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失败和总结,就拿人人平等这件在后世的人眼中习以为常的事来说,不知道是流了多少血、牺牲了多少人才取得的成果。
“四年不见,你变了。”一直没有说话的林雪瑶忽然开口道。
秦天朗抬头,正好迎向林雪瑶的目光,笑道:“有吗?可能吧。”
“以前我只看到你在沙场上纵横捭阖,拥有无敌之资,却没想到在治理国政这方面,你也是无人能及,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吗?”
“多吃菜少吃肉,再加一点多睡觉,就基本能达到我这个境界了。”秦天朗脸不红心不跳道。
林雪瑶白了他一眼,知道再问下去也无济于事,本来她也没想着能问出什么,天赋这种东西是真的存在的。
李世民望着秦天朗,忽然深深抱拳,行弟子礼道:“万幸有帝师出面,才得以解决此次危机,恩师请受弟子一拜!”
说着,李世民就要半跪下来,本来他和秦天朗之间就是师生关系,行弟子礼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秦天朗也懒得制止李世民的动作,想了想,觉得还有些细节要补充,便说道:“监事部作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部门,自然也不能归门下省管辖,而是应该由你亲自掌管,在朝廷设置总监事部,负责管辖各郡县的分监事部,这些都是小事,你们来完善即可。”
“弟子明白!”李世民站起身,神色激动、眼神恳切道:“如今情势危急,恳请帝师随弟子返回长安,待监事部一事落地生根之后,弟子再详细封赏恩师。”
“无论是太尉,还是秦王爵位,亦或是其他,只要帝师开口,朕绝对应允!”
魏征等人也是含笑点头,帝师为大唐做了那么多,这些都是他应得的。
“这些以后再说了。”秦天朗挥挥手,对此并没有多大兴趣。
位极人臣的事情他在四年前就已经达到了,如今让他重新回去当太尉什么的,他还真没多大兴趣。
“只要帝师开口,太尉一职和秦王爵位朕绝对不说二话,当即就给。”李世民满脸恳切道。
这一次啊,不光解决了五姓七宗这个心腹大患,监事部的出现还让李世民看到了进一步巩固皇权的可能,双喜临门之下,他内心早已经乐开花。
“帝师就算不要赏赐,举行庆功大典还是要的,玄武山历来便是祭拜北岳大帝地方,不如庆功大典就选址于此吧。”长孙皇后笑容温和道,很容易就让人心生好感。
“不知帝师意下如何?”李世民看着秦天朗,问道。
房玄龄等人都微微低头,佯装事不关己的样子。
李世民毕竟是大唐天子,虽然秦天朗是帝师,但让大唐天子看帝师的脸色这说出去也不好,所以装作不知情的样子是最合适的。
当然了,也就这里没有外人,否则的话李世民也会顾忌自身形象的。
秦天朗有些受不了李世民热切的目光,有些无语道:“随你怎么折腾吧,不过事先说好,我不会出现在庆功大典上。”
大典这种事情费时又费力,关键还没啥好处,反正秦天朗是懒得应付这种事情的。
好在李世民跟秦天朗相处了那么久,也知道帝师乃是随性之人,事先也料到了帝师不会出席,便点头道:“这个全凭帝师心意。”
秦天朗点点头,脑海中灵光一闪,看向一旁有些郁闷的林雪瑶,笑道:“差点忘了很关键的一环。”
“哦?还有什么问题?”李世民一副虚心求教的模样。
“雪瑶,摘星楼归隐了四年之久,也是时候重出江湖了,是吧?”
“如果我说我不想重出江湖呢?”林雪瑶狡黠一笑,道。
“有什么条件,你就说吧。”秦天朗有些无奈道。
“咯咯咯……”林雪瑶掩嘴轻笑道:“国安还是那么了解我,既然如此,那我也直言了。”
“我也不要什么,只要一点,那就是漠北诸郡的监事部选派官员要用昔日娘子军的将士。”
“我还以为,你会为自己提条件,没想到是为秀宁提条件。”
秦天朗说着,虽然还是面带微笑,但脸色比之前苍白了几分。
“这也算是我为秀宁做的为数不多的事吧。”林雪瑶说着,看向李世民,眼神冷漠:“毕竟自秀宁消失之后,娘子军的处境一直不是很好。”
李世民感受到林雪瑶的目光,脸色有些尴尬,说道:“这件事是朕的过错,秀宁为大唐江山立下赫赫功劳,娘子军也功不可没,漠北诸郡监事部的官员选派自然要任用娘子军的人。”
漠北,是娘子军的大本营,自李秀宁消失之后,娘子军就一直驻守在漠北边境。
“希望你不要食言。”林雪瑶的脸色依旧有些冷。
“君无戏言,朕向来千金一诺。”李世民自知理亏,连忙答应。
“对了,帝师方才想要说的事是什么?”魏征出声问道。
“没什么,只是监事部的建立最好得到摘星楼的情报支持,无论是人员选派、登记注册、钱粮运输等等诸多事宜都需要用到有效的情报网,有摘星楼的辅佐的话,监事部会事半功倍。”
闻言,众人脸色一动,望向林雪瑶,林雪瑶没有说话,用点头表达了立场。
房玄龄等人心中都有些感慨,帝师做事当真是滴水不漏。
这件事看似是秦天朗在请求林雪瑶,实际上是在帮助林雪瑶,以及林雪瑶背后的摘星楼。
别的暂且不说,就说今后监事部负责管理各县百姓的户籍档案一事,摘星楼得到这些详细数据之后,本身的情报网将得到大幅度增强,这种好处是难以想象的。
如果说先前的摘星楼是隐匿于黑暗的话,那么一旦摘星楼和监事部联手,那就是明暗两道通吃,其收集情报的能力将达到无孔不入、细致入微的程度。
第178章 吐蕃的反应
吐蕃,逻些城,冬宫。
松赞干布坐在王座上,御下是七贤臣,现场的气氛显得有些沉重。
“消息确定吗?大唐那边没有其他动静?”松赞干布浑厚的声音打破了沉静。
“确定,非常确定,大唐皇帝灭了五姓七宗之后引起了世家阶层的强烈不满,如今的大唐已经乱成一锅粥,无暇顾及其他了。”赤桑扬敦沉声道。
“我担心的不是大唐皇帝,而是秦天朗。”松赞干布说完再度陷入沉思,气氛也随之再度安静下来。
如今,距离五姓七宗被灭已经过去一个月余,松赞干布却依旧觉得一切都发生在昨日一样。
五姓七宗与大唐天将军之间的争斗细节,通过各种渠道传达到松赞干布面前,也正因为了解了整件事情的经过,松赞干布才会整日惴惴不安。
连他派出去的无灭高僧都死了,死的没有丝毫悬念,无灭高僧可是吐蕃的第一高手啊,在吐蕃境内罕逢敌手,早已经成为了吐蕃江湖上的传说,就是这样的宗师级别的人物,联合五姓七宗的力量竟然还杀不死秦天朗,反而被秦天朗杀得一个不留,这真的是血肉之躯能够做到的事吗?
他秦天朗到底还有什么手段没有使出来?!
松赞干布自出生之后就一路高歌,纵横高原二十载,年纪轻轻就平定高原诸部,成为号令群雄的吐蕃赞普,可谓是天命加身。
可以说在这片高原土地上,他松赞干布是前无古人的第一人,原因无他,就因为他建立了第一个高原上的大一统政权,这是多少人想做却做不成的事,他松赞干布做到了,单凭这一点,他就可以彪炳千秋。
但是,此时的他却在为吐蕃的未来深深忧虑,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秦天朗。
松赞干布不止一次叹息,秦天朗此人很强很棘手,是一头极度危险的猛兽,而且还是一头时刻盯着吐蕃的猛兽,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扑上来,咬得吐蕃一个措手不及。
四年前的大战,吐蕃与秦天朗已经结下了不可化解的死仇,松赞干布看的很明白,他和秦天朗之间迟早会有一战。
他也曾想过发动大战将秦天朗这个心腹大患铲除掉,但如今时机尚未成熟,吐蕃国力还未达到稳胜大唐的地步,贸然动手的话风险太大。
尤其是这次五姓七宗的覆灭,更给松赞干布敲响了警钟,对付秦天朗这样的人,稍微走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但是……如果眼睁睁看着秦天朗继续成长下去的话也不是办法,秦天朗这人真的太变态了,隔一段时间就搞出让人瞠目结舌的东西,每一次有所动作都必定是大动作,一切困难在其面前跟纸糊的一样,这种能力实在是太可怕了。
不得已,松赞干布为了稍稍缓解心中的危机感,只能日夜厉兵秣马,拼命提升吐蕃国力,希望在最终大战来临之际,能够再次立于不败之地。
“赞普不必多虑,如今吐蕃兵强马壮,粮食布帛多如牛毛,百姓安居乐业,人丁越发兴旺,反观大唐内忧外患频繁,加之天灾不断,此消彼长之下,吐蕃强过大唐只是时间问题。”
七大臣之首的禄东赞垂眉道,雄壮的身躯如同铁塔一般,一举一动都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威势。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吐蕃自建国之后就跟开挂了一般,一路高歌猛进,国力日益增强,百年之后更是攻入长安,夺取大唐五十余郡,威势一时无两,是一个比突厥还要强大数倍的强敌。
“话虽如此,本王依旧是有些忧虑,那秦天朗是个很厉害的人,本王也有些看不透他。”松赞干布沉声道。
“赞普多虑了,四年前我们能把秦天朗打得落花流水,如今吐蕃国力与四年前相比增强了许多,只要秦天朗胆敢进犯,定让他有来无回!”手握重兵的如本茹来杰说道。
松赞干布不置可否,想了想,又问道:“大唐那些世家之人拉拢的如何了?可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