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 >

第53章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第53章

小说: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无垢摸着长乐公主的脑袋,面带慈爱,道:“丽质可有信心完成这件重任之事?”
  长乐公主点点头,随后一嘟嘴,懊恼道:“那吐蕃人好恶毒的心,竟然以大军要挟父皇,只想着把儿臣掳掠过去,无非是看上了儿臣手中的白盐炼制之法。”
  长孙无垢脸上的笑意淡了几分,语重心长道:“丽质,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没有情谊可言,你或许还不明白这白盐的背后代表了多大的利益,这是能拯救万千生命的无价之宝。”
  长乐公主吐了吐舌头,对于母后的话半懂不懂,道:“有劳母后担心啦,不过这件事儿臣会办好的,安然可是儿臣的得力干将,绝对能够将此事办的干净利落,让父皇和母后都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长孙无垢点点头,默认了长乐公主的提议,长乐公主虽然是李氏盐坊的实际拥有者,但具体的各项事务都是由安然操劳的,这件事让安然去执行的话,是最合适的人选。
  母女二人又商量了一番,随后长孙无垢就离去,没有惊动任何人。
  谁能想到,一场牵连着两个大国之间的计谋,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敲定下来。
  ……
  凉州,都督府内。
  这几日,李孝恭的心情一直很不好,通宵达旦的参悟兵法,希望能够找到一条击溃吐蕃十万大军的计谋,奈何兵微将寡,巧妇难成无米之炊啊。
  凉州之内兵马只有三万左右,其中有一半还是年老体弱之残兵,这样的兵力别说跟吐蕃大军正面交锋了,就算是守城不出也是一件极为困苦的事。
  从吐蕃围城至今,已过去了月余,他派往长安的急报已有半月余,至今都还没有任何的消息传来,实在是让人心急如焚。
  难道说,大唐已经忘记了凉州?不可能啊,凉州乃是通衢之要地,一旦凉州失守,大唐整个西域就将拱手让给吐蕃,这是何等惨重的损失,李孝恭相信李世民不会不明白其中的利害。
  李孝恭也是开国功臣,有从龙之功,从李世民让其镇守凉州、扬州、晋州就可知道,李世民何等器重李孝恭,其地位甚至比房杜二人还要高上那么一丝,毕竟大唐向来是武尊文卑。
  正在李孝恭愁眉不展之际,门外有心腹进来,低声禀告道:“都督,门外有公主亲信求见,说是带来了陛下密信。”心腹说着,手中拿出一块玉佩。
  李孝恭认出了玉佩,这玉佩乃是李世民赐给长乐公主的羊脂玉佩,极为珍贵,李孝恭也只是远远见过一眼而已。
  当即,李孝恭喜上眉梢,快步往府外走去,连鞋履都来不及穿上,可见有多心切。
  李孝恭是聪明人,且还是聪明人中的聪明人,知道陛下派出公主亲信,那么凉州危局的破局关键估计就跟长乐公主有着脱不开的干系,苦苦等待了月余时间,终于是有了音讯,李孝恭觉得这月余的苦等越不算什么了。


第124章 密谋
  安然随着李孝恭进入都督府,神情自若,她身为长乐公主的亲信,虽然官职只有正五品,但所认识的人都是达官显贵,地位不能以官职来衡量。
  这次,她之所以那么快就来到凉州,还是因为半个月前帝师对她的嘱托。
  半月前,帝师出发北伐的时候,暗中给她下了命令,让她携带上千斤的白盐前往凉州,说是要将白盐业务向凉州等地拓展。
  当时安然也没有怀疑,反正帝师交给她的任务她照做就是,没有想到,如今却有了新的任务交由她。
  此时她才明白,这些白盐并不是卖给凉州,而是卖给凉州以西的吐谷浑,这才是帝师真正的目的。
  当安然接到公主殿下的密信的时候,心中也是狠狠震惊了一把,全然没有想到这样的重任会落在自己的身上,可以说此时大唐的命运全都落在她一人的手里。
  当然了,有李孝恭这位河间郡王的帮助,安然自认为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
  安然刚一落座,李孝恭就一脸的激动,问道:“请问尚宫姑娘,密报中所说的白盐可是真的?”
  李孝恭远在凉州之地,对于长安城发生的种种事情并不清楚,骤然间听闻白盐之事,顿时惊为天人。
  他深深知道,如果白盐之事是真的话,将会救活多少人命,尤其是对于凉州这等贫瘠之地而言,食盐的紧缺向来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安然微微一笑,随从的女婢站出来,将一个盒子放在案几上,打开,露出其中的白盐。
  “都督大人,这就是帝师创造出来的白盐,还请大人过目。”
  李孝恭凑到近前,看到白盐的品相之后,双眼变得通红,猛地抓起一把白盐塞进口中,丝毫不顾这么大一口白盐咸得慌,品尝到白盐的味道之后,两行浊泪从眼中流出,双拳早已紧握。
  “啊,有了这白盐,凉州百姓再也不用为食盐紧缺而苦恼了啊,那恶臭难闻的醋布,终于可以淘汰掉了!”
  一说到醋布,李孝恭就想到凉州食盐紧缺的时候,他也曾食用过一段时间醋布,到现在为止,仿佛还能闻到从口中散发出来的泔水般的恶臭。
  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谁愿意吃这酸臭不堪的东西呢。
  “都督大人,如今最要紧的,还是暗中联系吐谷浑,执行帝师的计谋。”安然轻声提醒道。
  李孝恭如梦方醒,点点头,神色恢复如常,眼中闪过一抹凌厉,身上浓重的杀意让人不寒而栗。
  “秦帅这步棋走的实在是妙不可言,这招祸水东引的计策,料那吐蕃蛮夷怎么也想不出来,哈哈哈,我们就隔岸观虎斗吧。”
  安然点点头,心中对于帝师也是佩服得不行,她从来都没有见过哪一个男人能像帝师一样,允文允武,又如此的年轻。
  甚至一想到帝师,她的心就忍不住一阵乱跳,梦中不知梦见了多少次帝师,只是这种情愫她只能深深的隐藏起来,只因为她忠诚于长乐公主。
  安然的异样李孝恭并没有察觉,此时李孝恭的心思全都放在秦天朗的计谋上,细细钻研,查找了一番计谋的漏洞无果之后,果断实行。
  秦天朗的计谋,不说的话没人能够想到,但说了出来就能让人豁然开朗,很容易就能将脉络给理清楚。
  要知道秦天朗的计谋,首先就得明白吐蕃和吐谷浑之间的关系。
  吐谷浑和吐蕃的关系,可以用主仆来形容,但又不仅仅是主仆关系那么简单。
  吐谷浑既害怕吐蕃,又厌恶吐蕃,表面上臣服于吐蕃的淫威之下,背地里却一直有反抗之意,且在归降大唐之后,这种反抗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三年前的那场大战,彻底将吐谷浑的野心打没了,再也没有了入主中原的野望,安安心心待在西北高原上,当自己的土皇帝就算了。
  吐谷浑和吐蕃一样,都是生产粮食,但是食盐极度紧缺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吐蕃和吐谷浑之间的战争大多都是围绕食盐这个战略物资来进行的。
  得食盐者得天下,这句话放在别处或者过于绝对,但放在吐谷浑和吐蕃这两个地方,那就是绝对的金科玉律。
  吐谷浑和吐蕃对于食盐的渴望,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程度,为了食盐,他们能做出毫无底线的事。
  反正对于吐谷浑和吐蕃而言,大唐的礼仪制度对于他们无感,是非对错对于他们从来都不重要,弱肉强食才是真理,如果有必要的话,吃人都不是什么大事。
  秦天朗的计谋很简单,简单粗暴,却极为有效,那就是用食盐为筹码,让吐谷浑牵扯住吐蕃的十万大军。
  对于此,李孝恭没有丝毫的怀疑,只要青海王吐谷浑认识到白盐的好处之后,绝对会发疯到红眼,到那时,都不用他说什么,吐谷浑就能屁颠屁颠地捅吐蕃大军的菊花。
  想着,李孝恭已经返回卧房,写了一封密信,派出亲信送往五百里开外的吐谷浑之内,附带捎上了些白盐。
  接下来,就是坐观两虎相争的事情啦。
  李孝恭心情大好,盛情款待了安然,觥筹交错之下,不断地询问有关于白盐的事宜,当得知帝师准备把凉州作为整个大唐的白盐生产地的时候,李孝恭感动得双眼通红,哭得像个小孩似的,眼泪哗哗往下淌,怎么也止不住。
  安然却没有丝毫笑话的意思。相反,双眼也是泛起泪珠。
  不光是两人,都督府上下都是暗自抹泪,在品尝到了白盐的美味之后,就能知道醋布那是畜生吃的东西,甚至连畜生都不愿意吃这酸臭无比的东西。
  凉州什么都缺,唯独就是盐矿不缺,要多少有多少,帝师要把凉州作为盐仓,那真是凉州的际遇来了,从今以后,凉州百姓就不用为食盐发愁了啊,这可是无数人做梦都想不到的事。
  这一夜,安然受到了她平生以来最为隆重的款待,身为长乐公主身边的红人,虽然平日里旁人对她也是尊敬有加,但她能看得出来,这些尊敬都只是基于长乐公主而已,没了长乐公主,她只是一个没有任何特殊的女婢,没有任何尊严可言。
  到了此时,安然隐约间能够理解,为何那些从龙之臣、开国元勋都对帝师如此的念念不舍了,就连她这样微不足道的人物,只因为跟在帝师的身边,就得到了如此大的殊荣,这样的感动,不足以用言语来形容。
  在封建社会,尊严是飘在云端上的东西,是安然这辈子想都没有想过的东西。如今,这飘在云端的东西不知不觉已经落在了她的手上。


第125章 立下字据为证
  星夜,深邃的黑夜宛如一张黑色幕布,其中点缀着一颗颗钻石般的星辰,透露出一股浩渺恢弘的气魄,与后世的灰暗很不一样。
  李孝恭连夜派出亲信,骑快马前往吐谷浑的都城伏罗川,一夜奔波,相安无事,吐蕃大军显然没有料到这一出。
  翌日下午,亲信终于抵达伏罗川,没有遇到什么阻碍,一路同行进入皇城,见到了坐在王座上的伏允,如今的吐谷浑王。
  “代我向河间王问好。”伏允嘴上这么说,神情却淡漠,没有半点恭敬的意思。
  如今大唐腹背受敌,能不能撑过这一关还得两说呢,他吐谷浑没有趁机落井下石就算好的了。
  亲信不为所动,直接开门见山呈上书信,附带一小盒的白盐。
  伏允看完密信之后,脸色变得郑重无比,再也不复之前的轻视,慌忙打开木盒,小心翼翼地品尝了一些白盐之后,当场愣在原地,宛如石化。
  甚至于两行浊泪什么时候落下的都不知道,堂堂吐谷浑的王,竟然露出这般失态的神情,哪里还有一方之主的威严。
  伏允恨不得仰天长啸,心中五味杂陈不胜唏嘘,身处西北高原,他深知吐谷浑到底有多么需要食盐,寻常汉子三五天不吃食盐就得软弱无力,时间久了还有生命之虞。
  要是有充足的食盐的话,吐谷浑的大军将重唤雄风,就算是对上吐蕃铁骑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甚至没有多想,伏允就郑重其事地对大唐使者承诺道:“本王会忠诚地追随大唐的脚步,与大唐共患难,共同抵御吐蕃,开创盛世之治!”
  “青海王不要急着答应,吐谷浑想要得到白盐,可不仅仅是出兵抵挡吐蕃那么简单,还要以粮食、牛羊马匹来交换,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不必说了!本王全都答应了!”伏允不等使者说完,就直接答应下来。
  没办法,吐谷浑缺盐啊,还不是寻常的缺,而是非常非常的缺,缺到有价无市的程度。
  在吐谷浑境内,你根本无法想象为了一斗盐都能做出什么,卖儿鬻女那都是寻常事,必要的时候连父母、妻子都能杀了,就为了换些食盐续命。
  使者点点头,道:“口说无凭,立下字据,这也是都督大人的吩咐,希望青海王理解。”
  伏允一挥手,宦官和侍女就备上笔墨,按照使者的要求写下字据,并且签字画押之后,亲手交到使者的手上,并语重心长地说道:“使者,千万替我跟都督大人说明,只要能将白盐卖给本王,抗击吐蕃不是问题,粮食、牛羊马匹、女人、钱财这些通通都不是问题,希望使者能将我的话带到。”
  一旁,一众吐谷浑的大臣都是满怀希望的看着大唐使者,品尝过白盐的美味之后,他们不禁泪流满面,原来世界上竟然有如此美味的食盐,就算是酸臭无比的醋布,在吐谷浑都是珍贵的东西。
  如今猛地接触到白盐的美妙,这些吐谷浑大臣早已经疯了,像憋了二十年的色狼猛地见到一个绝世美女一样,何等的急不可耐。
  使者微笑,允诺道:“只要青海王完成字据上的条件,白盐自然少不了你们的,另外说句题外话,大唐的白盐只卖给贵国,连吐蕃使者三番两次的相求,陛下都没有将白盐卖给吐蕃。”
  伏允闻言,虚荣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一脸笑呵呵道:“大唐皇帝的重视令我感到无上的荣幸,吐谷浑将是大唐最好的臣国,请替我向唐皇帝表达无限的敬仰之情。”
  随后,自然就是隆重的招待宴,这一次伏允大动干戈,各种山珍海味无数,可以说是以最隆重的宴会来款待使者,此番后话,略过不谈。
  ……
  朔州,白道县外。
  此地三面环山,是易守难攻之势,也是李绩驻扎大军的大本营,经过连番大战之后,如今就在白道县外五十里休整。
  这一日,李绩率领十万大军在营外等待,场面一片肃杀,安静之中只有寒风吹拂盔甲,发出清脆的脆响。
  十万北伐军的脸上,都带着激动,战败的颓靡被一扫而空,时不时张目远眺,紧握着兵器的手指关节发白,如果不是军令森严,估计他们早已经忍不住大叫出声了。
  十万大军在寒风之中等待,自然不会是闲着没事,就在今日,秦帅率领的十万大军就抵达白道,带领他们再次征讨东突厥!
  这十万大军,以一万玄甲军为主力,剩下的也是十二卫禁军中的百战之兵,可谓是如今的大唐能拿出的最强战力。
  这些精锐之师或多或少的都在秦天朗的麾下待过,对于传说中的秦帅,印象极为的深刻。
  一提到秦帅,这些热血男儿首先想到的就是战无不胜,只要有秦帅在,再难的战争都能打胜,这似乎是一个永不会变的铁律,给予他们无与伦比的信心。
  宛如号角的寒风中,带来了远方的声音,那是哗哗的盔甲声,这声音再熟悉不过,这是大军行进的声音,不由地令十万北伐军为之一震!
  “全军听令!准备迎接秦帅!”李绩一声怒吼,额头青筋爆出,手中的长刀锵一声抽出,彰显著无穷的士气。
  十万大军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屏息以待,时间仿佛在这一瞬间静止了。
  驰道拐角处,烟尘腾空而起,一队走在最前方的兵马出现,一支随风摇曳的唐字旗威风凛凛,隔着老远都能看的一清二楚。
  为首的,赫然就是秦天朗和李靖,秦琼和程咬金则位于行军后尾,起掩护作用。
  夜照玉狮子的雪白毛色,在满是砂石的军伍之中是如此的醒目,宛如龙驹,神骏非常。
  “恭迎秦帅!”李绩猛地单膝跪地,抱拳,声壮如洪钟。
  哗啦啦一大片,后方的十万北伐军齐齐跪倒在地,龙吟虎啸般的声音响起:“恭迎秦帅!!”
  朝思暮想的军魂终于在此刻出现,这些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铁汉子,断手断脚眼都不眨一下的汉子,在此刻都是双眼赤红,泪水模糊了双眼。
  一遍遍的“恭迎秦帅”从他们口中喊出,喊得撕心裂肺,喊得喉咙嘶哑,喊得声嘶力竭,喊到最后混乱成一团,依旧在喊,上至将军,下至马夫,每个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