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 >

第40章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第40章

小说: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天时间以来,他茶不思饭不想,心思都放在了首阳山那里。
  房玄龄行礼之后,将秦天朗的主张说了出来。
  “如此也好。”李世民感叹一声,道:“朕是当局者迷了,这一百万石粮食可是烫手的山芋,要是真的落入朕的手中的话,那些世家难免会闹腾一番,还是帝师想的周到啊。”
  房玄龄动动嘴,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陛下难得那么高兴一回,他就不要扫兴了。
  这段时日,李世民可是劳心费力,被灾荒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整个人都瘦了不少。
  房玄龄身为臣子,把这些看在眼里,也是十分的焦急担忧,如今一切都好了,帝师一出手,就将这个看似无解的难题给轻松化解,不得不让人感叹帝师的手段之高明。
  换做是他们,是怎么也想不出这样的主意的。
  无论是房玄龄还是杜如晦,都是饱读诗书的儒士,比较讲究节操和礼仪,抢劫粮食这种原始野蛮的行当,他们想都没有想过。
  李世民眉头舒展,脸上带着欢愉的笑意,笑呵呵地拉着房玄龄坐下,问道:“房公此次前往首阳山,可曾窥探到帝师的态度,是否……有了转变?”
  房玄龄摇摇头,说道:“二郎,如今对帝师不能操之过急,频繁地谈起回朝的事反而会让帝师反感。”
  “是极是极,是朕太过心切了。”李世民抚掌微笑,感觉心情前所未有的好。
  这一次啊,多亏了帝师的暗中帮助,才能让大唐化险为夷,造福了百姓不说,还让那些世家吃了大亏,如此一举两得的局面实在是让人心情舒爽。
  老早老早,他李世民就看那些世家不顺眼了,也知道随着世家不断坐大,终究有一天他会和这些世家对上,只是如今还不是跟世家彻底翻脸的时候而已。
  李世民想了想,觉得光在这里坐着也没有意思,便站了起来,说道:“朕今日心情好,房公要不要随朕一起,出郊游猎一番?”
  李世民本就是马上骁将,虽然当上皇帝之后,花费在马背上的时间少了许多,但骨子里的武将烙印并没有减少多少,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的怀念。
  加上这些年因为玉佩的缘故,李世民的身体状况每日下降,想要上马游猎缅怀一番昔日金戈铁马的想法一拖再拖。
  好不容易吧,病是治好了,又来个饥荒严重,百姓流离失所,又没了时间游猎。
  如今,饥荒的事情也得到了解决,他终于可以开开心心地出郊游猎啦。
  “陛下既然有心,臣自然愿意追随。”房玄龄笑道。
  “哈哈哈,房公啊,这一回我要同你比试一番,看看谁捕获的猎物更多。”
  “陛下乃是万夫莫当的骁将,微臣自然是比不上的。”在这里,房玄龄小小地拍了个马屁。
  虽说房玄龄秉性忠良,和李世民的关系又十分亲密,但终究还是下臣,所以该拍的马屁还是会拍的。
  “哈哈哈……”李世民又是爆发一阵开怀大笑,笑声回荡整个宣德殿,经久不衰。
  内常侍张万早已经下去备马,临走的时候嘴角也挂着笑意。
  他跟在陛下身边多年,也是头一次见到陛下如此龙颜大悦。看来,这一次帝师劫粮济民的事情说做的对极了。


第93章 秦家家主秦永福
  立冬之后,长安城内隔三差五的就下雪,时大时小,但都寒冷非常。
  除非是必要活动,否则的话在这冰天雪地的日子里,寻常人家都不会出来活动。
  西市,依旧显得热闹,就算是大雪绵绵,依旧有络绎不绝的人往返于西市之中,流连忘返于各种各样的奇珍物品,这已经是长安人最重要的娱乐活动。
  一名身穿锦服的中年人在大街上游走着,停停看看,脸上带着和煦的笑,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中年人的衣服显得有些陈旧,一看就是穿了许久的衣裳。
  一路上,不少人都对着中年人指指点点,但也不敢说大声音,只是笑声低估着,时而露出几抹别样的笑意。
  不过,在中年人的周围倒是时常围上来几个小孩子,求着想要几颗糖葫芦吃,换来的却是中年人的一顿呵斥。
  中年人名叫秦永福,乃是长安秦家的家主,在长安城内也是有名人物,不过这个有名,并不是什么好的名声。
  “秦家主今日难得出来,是准备买些什么物件?”秦永福经过一家盐坊的时候,店内的掌柜出声问道。
  盐坊富丽堂皇,门面气派,门前牌匾书写着“崔氏盐坊”四个大字,龙飞凤舞,笔走龙蛇,彰显著书写者深厚的书法造诣。
  周围的人,无论是商贩还是路人,都竖起了耳朵,虽然没有看向这边,心思却早已经被吸引,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又有好戏看了。
  秦永福一笑,并没有察觉出气氛的微妙变化,说道:“本家主出来,是想要买些食盐回去,补贴府中的食盐所用。”
  三年前,博陵崔氏被秦天朗一人杀上府邸,将府内一众有名望的族老都屠戮殆尽。
  至此,博陵崔氏和秦天朗便结下了血海深仇,连带着秦家都被崔氏视为世敌,处处与秦家作对。
  不过,碍于李世民对秦家关照有加,崔氏也不敢做出太过分的举动,只能是逞一番口舌之利,让心中痛快一下罢了。
  甚至于博陵崔氏的盐坊门前,已经专门安排了巡视的杂役,专门搜寻秦家人的踪迹,一旦发现就禀告掌柜,争取不放过任何一个嘲讽秦家人的机会。
  三年来一直如此,从未有过间断,时间一长,倒是成为了长安西市的一道风景。
  “秦家主倒是好有雅兴,特意亲自出来购买食盐,莫不是府中杂役都病了,下不来床了?”
  崔氏盐坊掌柜是个大胖子,冷嘲热讽之下,脸上的肥肉一颤一颤,倒是极为特殊。
  秦永福咧嘴一笑,道:“哎呀,出来锻炼身体,争取长命百岁才好。”
  “还长命百岁,我看你也没有几年可活了。”掌柜在心中咒骂一声,皮笑肉不笑道:“秦家主真是好雅兴,不如到我盐坊之中买食盐吧,本掌柜一定给秦家主打个折扣。”
  “好啊,也不知道掌柜的能给我多少折扣?”秦永福笑呵呵地说道。
  “放心,秦家主乃是有名望的人,本掌柜肯定会给个最大的折扣不是,再怎么着也不能得罪了秦家主啊。”崔氏盐坊掌柜阴阳怪气地说道。
  “哎呀,难得掌柜那么有心了,以后有什么困难的话尽管找本家主,本家主能帮的一定会帮。”
  崔氏盐坊掌柜盯着秦永福看了良久,始终不能在对方的脸上找出丝毫的端倪,忍不住握紧双拳,咬牙切齿道:“你跟我装什么装!崔氏盐坊的盐也是你能买的?!赶紧给我滚,别在这里碍事!”
  三年来,每一次对话秦永福都是这副嘴脸,完全不把他的嘲讽看在眼里,真的像是没察觉到一样,这让崔氏盐坊掌柜有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往往没说几句就暴跳如雷,恨不得把秦永福生吞活剥了。
  但他知道,秦永福动不得,动了,那就是天崩地裂,直接捅到当朝天子那里去,到时候,饶是崔氏势大,那也够喝一壶的。
  犯不着为这么个没落的世家家主犯错,犯不着,实在犯不着。
  秦永福看着带着一脸怒气离去的掌柜,摇摇头,叹息道:“哎,崔氏掌柜人是挺好,就是会时不时的犯病,实在是可怜呐。”
  周围,有人高兴有人怒,但更多的是一种看怪物的心态。
  能在这里闲着没事看戏的,一般都是家底殷实的人家,眼界自然是有的。
  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这秦家家主是怎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的,崔氏掌柜这么明显的嘲讽他都听不出来?
  也有许多人认为,是那位的归隐给秦家家主造成了太大的打击,导致精神出现了点问题,看问题的角度已经跟他们不一样了。
  加上秦家有皇帝的关照,所以平日里除了博陵崔氏,鲜少有人没事就找秦家人的茬,还是那句话,犯不着啊。
  到时候嘲讽不成反惹一身骚,那不是自己气自己嘛。
  也就是博陵崔氏跟秦家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才会想方设法地给秦家人难堪了。
  不过,也有不少心地善良的人忍不住唏嘘一声,感叹一声物是人非。
  如果那一位依旧在的话,秦家怎会落魄到这般田地,估计……
  成为大唐第一世家都是轻轻松松的吧,以那位的权势和声望,只要愿意,秦家想要兴盛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曾几何时,秦家可是世家新秀,是一颗冉冉升起的耀眼新星,其声势之浩大,连七宗五姓都如坐针毡,最终联合起来诽谤那一位,这才导致了秦家崛起的势头被止住,从此没落下来。
  秦永福在周围人的注视下,悠哉悠哉地往远处走去,如果忽略了他的身份的话,当真像一个无忧无虑的小老头。
  只是,秦永福这样的举动许多人是不相信的,认为这只是他装的而已。
  不过,秦永福这样的状态已经装了三年,所以导致那些认为他是装的人也有些怀疑了。难道说,那位的归隐对于秦家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只能说秦家人的心事真的大,连这样的事情都能放下,换做是他们的话,断然是做不到这一步的。
  日落西山,相比于西市的繁华热闹,秦永福的背影显得有些单薄,他哼着那不知名的小曲,更是与他的身份显得格格不入。


第94章 岁末钱粮核算
  长安之内,尚书省之中。
  年近岁末,朝廷的钱粮核算也开始金罗密布地展开,这几日光景,民部尚书戴胄忙的不可开交,已经好几夜没有合眼,一心待在民部之中处理来自各道的钱粮簿子。
  只是,戴胄的脸色并不怎么好,眉头紧皱,心情也很是沉重。
  这几年天灾不断,各地庄稼连连欠收,加上今岁梁师都叛乱,派兵征讨耗费了无数钱粮辎重,今岁的税收……不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税收乃是国家根本,是大唐最基础的经济来源,要是今岁税收不佳的话,实在是一件让人糟心的事。
  如今大唐初立,陛下正欲大治天下,没有钱粮的话怎么可以,没了钱粮,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也难也。
  加之陛下立志要做明君,力求政策开明,赋税也变得比较宽松,此消彼长之下,很难让戴胄高兴起来。
  如果今岁税收欠收的话,那他这个民部尚书就是首要的责任,虽然陛下任人唯贤,不太可能会因此责备他,降他的职,但终究是一件脸上无光的事。
  戴胄紧抿着嘴唇,不断查阅着案牍上的钱粮簿子,不知不觉间,已经翻阅到了河南道的钱粮簿子。
  “嗯?河南道今岁的税收竟然达到了两万六千贯?!”
  戴胄自语着,眼中亮起一道精光,又仔细阅读了一遍手上的簿子之后,终于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他博闻强记,对于河南道去岁的税收有所印象,记得去岁是一万九千贯,现如今却达到了两万六千贯,足足增长了七千贯,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尤其是在其他道的税收都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河南道能够有所增长,这就更加的难得可贵了。
  “哈哈哈,河南道的盐铁使司增长了三分之一,大功于国,可见河南道政绩清明,堪为天下盐铁使司表率,理当奏请陛下,彰显其功,令有才能的人得到应有的奖赏。”戴胄抚须长笑,几日来的疲惫在这一刻仿佛都消散一空。
  周围的佐官都是一阵附和,对河南道的盐铁使司一阵赞扬。
  高兴过后,戴胄又陷入了沉思中。
  虽然河南道赋税增收了,但也改变不了今岁税收总体欠收的情况,唯一比较值得欣慰的就是,出了河南道的税收之后,今岁的税收总算不至于太难看……
  一想到这,戴胄的心情又变得忧愁起来,堂堂大唐,何至于落到这般田地,仅仅是河南道的税收有所增加就能让他这个民部尚书高兴成这样,哎,荒谬啊……
  陛下身怀大志,自比隋文帝,如今税收却如此的惨不忍睹,又如何能称得上比肩隋文帝的开皇之治呢。
  但税收之中的大头乃是盐税,而盐税又大部分掌控在世家豪强的手里,就连戴胄他自己,也跟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想要整治世家的话,他亦是有心无力,想要从世家的口中夺食,收取盐税,谈何容易啊。
  正在戴胄忧愁之际,一名文吏走进来,禀告道:“大人,各道的税收账簿已经核算完毕,除了长安内的钱粮簿子没有上交,其余各道城县已齐。”
  戴胄的脸上浮现怒意,不禁斥道:“三日前不是已经令人催促长安盐铁使司了吗,为何直到现在都还未交钱粮簿子?!”
  周围的佐官面面相觑,眼中有笑意和揶揄浮现。
  长安城中谁都知道,自大唐开国以来,长安的税收就是垫底的,岁岁都是如此,从无例外,这也就导致了长安盐铁使司一直是个可有可无的职位,存在感十分的低。
  其实,这也不怪长安盐铁使司办事不力,实在是大环境使然,导致长安盐铁使司注定没有大的作为。
  待在长安的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开国元勋,再不济也是传承百年的老牌世家,你区区一个盐铁使司,不过是七品官职,怎么敢得罪这些达官贵胄。
  你敢上门收人家的盐税,人家就敢让你见不到明天的太阳,相比于庞大的利益集团,盐铁使司的力量还是太弱了。
  而这些佐官之所以露出揶揄神色,是因为现任长安盐铁使司不是别人,正是长安有名的人物,秦家家主秦永福。
  秦永福的大名,在长安之中可是鼎鼎大名、如雷贯耳啊,达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
  戴胄的心情坏到了极点,连日来积压的情绪在此刻通通爆发,眼中开始怒火中烧。
  自从三年前那件事之后,秦家就一蹶不振,行事越来越荒诞离奇。
  三年过去,秦家人走的走退的退,大部分都已经离开朝廷,只剩下零星几个还在苦苦支撑着,其中,秦永福最为出名。
  这秦永福,自从三年前秦家大变之后,便也跟着性情大变,整日里游手好闲,跟那些市井小民厮混在一块,短短三年就把秦家的门面败了个精光。
  更可恶的是,秦永福还占着长安盐铁使司的位置,每月都拿着俸禄,却完全不做本职之事,如果不是陛下怜悯,他戴胄早就把那秦永福踢出民部了。
  盐铁使司虽说只是七品官阶,但掌管的乃是盐税一事,手中权力甚大,油水颇丰。
  长安城的各大世家,早就觊觎这个位置许久了,而一直占着茅坑不拉屎的秦永福,自然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此时,民部的一众佐官见戴胄如此动怒,心思也开始活络起来。
  “大人,这秦永福太过放肆,三申五令之下依旧不为所动,我看他就不配做这长安盐铁使司。”
  “是极,长安盐铁使司落入秦永福的手上,简直就是明珠蒙尘啊。”
  “秦永福三年来无所事事,在长安盐铁使司的位置上毫无作为,如今更是故意怠慢,实在是太可恶了!”
  众佐官你一言我一语,将秦永福说的十恶不赦、罪恶滔天,如果不是了解实情的人,一定会被这些人的演技深深地感染。
  戴胄紧锁眉头,这秦永福也实在是太过狂妄,连年末钱粮考核都不放在眼里,那这世上还有他放在眼里的事情吗。这样的态度,如何能当得了长安盐铁使司……
  想着,戴胄做出了决定。
  为了民部的名声着想,他不能再放任秦永福这样的蛀虫蚕食朝廷的脂膏。今日,他就要启奏陛下,奏申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