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明-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手到擒来的一场战事,愣是被疯马疯牛给先后挫了锐气,折了大纛,自己更被不知从何处飞来的冷箭给伤到,最后生生落败。
如今也先那孽子更是入了关,怪不得一路向南,原来是抱了投靠大明的想法,自己一时半会儿还真拿他没有办法,难道长生天还在护佑绰罗斯一族?
“走!”阿剌被人扶着,慢慢上了马,趴在马背上下令,领着残兵败将,缓缓向也失八秃而去。
马古吉思这个仅有六岁的稚子已被扶上了可汗大位,蒙元太师之位必然逃不过自己的掌心,只要像也先那样一统草原,自然可以藉此向大明施加压力要回也先子嗣,斩草除根。
。。。。。。
斜方谷位于阳和堡西南方向,距离并不远,四周地势虽不是陡峭到难以攀爬,但若想翻山越岭,也需费些气力,赶着牛羊马匹什么的,就更难出行了,能顺利通向外界的,仅有谷口。
一战击退阿剌之后,周秦川他们虽然得以顺利入关,但很快,在秦博以瓦剌大王子的身份见过大同文武之后,全员就被礼送至此,就地安扎。
近万的塞外之人,虽然眼下看来,还算是诚心归附,但怎么安置,却是头疼之事。
各城池墩堡显然是不可能收容的,骤然增加这么多人,无论何地,都难以腾挪出地方。
田野村庄及其周围也不把稳,汉蒙双方素有仇怨,硬要放在一起,难免因为一点小事就引发大乱。
最后还是熟悉周边地形的阳和卫高同知建言,大同文武官员首肯,将安置地点选在了这个斜方谷。
斜方谷谷口虽小,内里乾坤却大,住的地方足够,周边十数里的范围几无人烟,也不虞汉、蒙争执。
谷口再留一队明军驻扎,能就地监控,防止变乱。
对此,周秦川他们都无异议,毕竟是初来乍到的塞外之民,大明不可能没有一点提防之心。
“周兄弟,周兄弟。”
入关三天后的傍晚,众人在山谷内已然安顿下来,刚吃完餔食,忙着收拾之际,门达进得山谷,一番找寻后,终于得见周秦川。
人还未到近前,就忍不住喊开了。
第238章 赔罪
周秦川他们初进关时,人多事杂,又有明军监视,不得其便,门达熄了立时前去汇合的想法。
随后在阳和、大同呆了三天,重拾自己的老本行,打探大同文武对周秦川他们的观感、态度,还有他们上奏朝廷的折子里,如何处置周秦川他们的看法。
如今诸事已毕,自然得进谷相会,通报消息,以早做准备,同时把自己心中的疙瘩解开。
“原来是谭大哥回来了。”周秦川放下手中活计,刚要同谭蒙见礼,就见他双膝一曲,竟似要下跪的样子,赶紧伸出两只手,托住了谭蒙双肘:
“谭大哥,咱们能顺利入关,还要多亏于你,你这是何意?”
“唉,周兄弟,哥哥我愧不敢当啊。”
谭蒙唏嘘不已,把前后经过一说,尤其为阳和堡外,阿剌突袭之时,自己没能说动明军及时出兵解救一事感到惭愧。
“哎呀,谭大哥,此事与你何干。”
周秦川安慰道,说实话,那一战艰险万分,明军没有及时出击相助,要说心里没有一点怨言,那是不可能的。
但这事与谭蒙全无干系,他不过是去表心迹的代表,能让大同官员相信自己等人诚心相投就不错了,如何还能影响那些大人物出兵。
“谭兄,辛苦了。”秦博也文绉绉地过来打招呼,“你既非巡抚,亦不是总兵,出兵与否,实在不是你说了能算的。”
他这番儒雅做派,入关后倒是给大同文武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同这些官员,谁也不希望同一个汉话都说不清的蛮夫打交道。
“见过大王子。”谭蒙回完礼,又道:
“话虽如此,可……可我还是心中有愧。”
他心中有愧,一愧于周秦川和秦琪对他坦诚相待,甚至有救命之恩,自己却隐瞒了身份和真名实姓,虽说他早决定最终要告诉周秦川,但总觉得不够光明磊落。
二则愧于在大同暴露了身份,却没能帮上忙,反而应该是惹上了麻烦。
只是这麻烦仅仅牵连他一人,还是事关大伙儿,有利抑或有弊,门达自己心中也没底,心下忐忑,是故特意前来相告,以便早做准备。
初时门达只想将自身秘密告诉周秦川一人,然后要打要罚随便。
如今变数既多,自然没了这许多顾忌。
眼见饭后无事,谭蒙遂将几大头面人物邀齐,其中包括秦琪和苏幼蓉,又找个隐秘山洞,将众人请了进去。
这两个女娘他可一点不敢小看,一个智囊,一个钱袋,都是避不开的人物。
秦琪自不必说,南投大明的建议就是她提出来的,其后更以来犯的蒙军为刀,将那些不听话甚至唱反调的刺头一一剪除,的确当得上智囊二字。
至于说苏幼蓉是钱袋,却另有渊源。
自打决定带着全数人马南投大明,且确立了以他们几人的头领地位后,周秦川就开始统计财物。
首先是王善武从板升城劫夺的粮食武器全数充公,还有一路而来的缴获亦是如此,由他们领头几人决定如何使用。
这些登记造册的事情,自然就落到了苏幼蓉的头上,秦琪见苏幼蓉在这方面颇有才干,干脆把她大兄当时从汗帐中带出来的财物也上缴了大部分充作公用,自此,苏幼蓉钱袋子的称呼名副其实。
至于各家各户的私产,周秦川无意褫夺,不过一遇战事,征用骡马车辆,却是应有之事,倒也没人有异议。
周秦川见谭蒙如此郑重,知道必有大事,将点燃火堆后,仍想留下来凑热闹的小济一把捉住,拎到山洞外吩咐:
“哪儿也别去,就在这儿呆着,一有人来,就给我们示警。”
这小子吃软不吃硬,还闲不住,所以最好找点事儿给他做,既不用担心他听了之后大嘴巴说出去,还能让他没空捣乱。
“好了,谭大哥,没了闲杂人等,可以说了,到底出了何等大事?”周秦川问道。
“不会是官府要对我等动手罢?”
不等谭蒙答话,王善武率先疑神疑鬼地说道,还向洞外张望了下地形,那意思不外是,自己等人被封在这个山谷之内,明军若要动手,就是瓮中捉鳖之势。
数日来,只有秦博能带着几个护卫同大明打交道,其余人等,有谷口明军监视,尚不能出谷。
“哼,谅他们也不敢。”秦琪傲然道,“咱们未入关前,遣出去的那些人可不是白给的。”
谭蒙不明就里,一问之下,才知事情始末。
原来自他离开后,为求自保,秦琪与周秦川相商,又派出数队机灵之人,分别从宣府、蓟镇等地潜入关内,大肆宣扬瓦剌大王子南投大明一事。
之所以晚到阳和堡几天,就是要等这些人为他们自己造势,眼下此事已然不局限于一地,大同官府只能上报朝廷,尽量揽功于己,却是没有了动手的歹心。
这也是他们有恃无恐,敢于入谷驻扎的底气。
“怪不得。”谭蒙叹道,想起初到阳和堡,宣府巡抚叶盛和总兵孙安的信笺就到了,原来根源在此。
若不是不能擅离驻跸之地,想必他们也是会赶到阳和,来分一杯羹的罢。
“秦姑娘高明。”听了梁五的低声解释,王善武大为服气,拱手而拜。
秦琪暗自得意,微微一笑之后,对谭蒙道:
“谭大哥在外流连了三天,想必得了不少讯息,快快说来听听。”
谭蒙虽未回谷,不过却是派了个手下告知了自己的去向。
“消息是不少,不过且容我先向诸位赔个罪。”谭蒙回道。
“老谭,都说了阳和堡外那一战与你无关,怎的还纠缠不清。”王善武不耐烦了。
“非也,实是我有事隐瞒诸位,伏乞恕罪,谭蒙实为我的化名……”
谭蒙摇摇头,开始从他的身份和姓名开始,逐一交待。
他的确曾是锦衣卫一员,而且作为百户,身份不低。
只不过这一切都是好些年前的事,在外面晃荡了这么久,门达早不愿再回锦衣卫卖命了,若非必要,这个身份他宁可烂在肚子里,也绝不会说出来的。
第239章 来历
正统末年,土木之变前,王振权势熏天,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早早地投靠了过去。
这厮虽然为权阉卖命,却也有些本事和手腕,当时的锦衣卫,不仅对内威风凛凛,刺探百官,对外也颇有些建树。
塞外各部的情况大致还是了解的,远胜如今这种两眼一抹黑的状况,只是王振蛊惑英宗亲征,却没能好好利用这些消息。
而门达就是刺探草原各部的锦衣卫一员,锦衣卫之中,对于门达他们这类人,采取的是单线联系。
也就是说,门达不论领取俸禄花销,还是上报打探而来的消息,全都是通过他的上司,而其他同僚,他一概不识。
一旦他有异心,或是暴露了身份,也不会对整个体系造成什么影响,锦衣卫此策,已有了后世谍报系统的雏形。
当然了,缺陷也是有的,若同他单线联系的上司出了事,那么门达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无人管束。
他的身份虽在锦衣卫有案牍记录,不过似他这等探子,数目众多,若没了联络他的上司约束,锦衣卫之中,是没人有那份耐性去成堆的案牍中把这么一个人给找出来的。
而且即便找出案牍,既无人识得面貌,又不知如何联络,也无丝毫作用。
土木之变后,马顺被百官活生生打死在朝堂上,门达的上司作为马顺心腹,自然也受到了清算,门达自此没了管束。
之前作为锦衣卫一员,却不能说出来,不但没享受到多少好处,还要受人管束,这种日子他早受够了。
思前想后,绝了继续做锦衣卫,为朝廷效命的想法。
当然,也没了俸禄。
不过门达在塞外刺探消息,本就是借着商人的面目行事,里面的门道早被他摸的精熟,倒腾货物不落人后,倒也不缺银钱。
自此,门达成了边境附近万千行商中的一员,那块证明身份的腰牌,则被他郑重留下,以作纪念。
本以为这辈子不会再同锦衣卫有交集的,没想到在阳和堡城头之上,一时情急,还是亮出了自己的老底,也不知是福是祸。
说起来门达是真把周秦川当成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原本在中原身子骨都好好的,自做了锦衣卫,开始出塞刺探情报后,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只是自始至终,门达就没有想到病因会与草原上喝的奶,吃的乳酪有关系,即便脱离锦衣卫后,也没有想过离开边境,换门营生。
要不是遇上了周秦川,还能活多久都不好说。
“什么?你……你是锦衣卫?”
王善武第一个跳出来,声音有些慌乱,他在中原做过贼寇,自是知道锦衣卫威名。
“正是。”门达将腰牌掏出来递上,“门达任凭处置就是,不过我可以对天发誓,从未做过对不起诸位之事。
本想阳和事了,再向周兄弟坦白,城头之上,为了取信于人,尽快出兵,这才亮了身份,谁料还是未能成事,惭愧。”
“我信得过你,谭兄。”梁五率先表态,又斥王善武:
“一惊一乍的作甚,你刚才没听明白么,他早就没有替朝廷效力了,此次全是为的咱们,这才自曝身份的。”
“哦。”王善武嘴里应着,眼睛却看向周秦川,等着他的决断。
秦博有些惊疑不定,锦衣卫的大名他自是有所耳闻,不过近些年在草原上未见踪迹,倒是不怎么畏惧,全看周秦川的态度。
至于秦琪和苏幼蓉二女,则不以为意,等着周秦川发表见解。
这么一来,处置门达的决定权,就全到了周秦川手上。
“谭……门兄,你什么都没说?”周秦川问道。
“倒是有人问我来着,不过统统被我以事涉机密,需向锦衣卫回禀为由搪塞过去了。”
“嗯……”周秦川手托下巴,有些犹豫,不知该不该当众问出来。
不过一转念,想到一路南来,大伙儿算是共同患过难的,今后的富贵前程,全都系在了一起,当有知情之权,就接着问道:
“白莲教一事,你没有说出去吧?”
门达的姓名真假,出身锦衣卫这些事,周秦川并不放在心上,谁还没个过往呢。
最为担心的,是他们之中有白莲教众一事,若门达将此事说了出去,依明廷的尿性,那他们的下场堪忧。
即便是身为也先长子,献出了前元印玺的秦博,估计也讨不了什么好。
秦琪勃然色变,目光灼灼地向门达看去。
她之前还真没有想到这一层,大明可以容忍草原部族的反复无常,却绝不会容忍白莲教这等以造反为目的的叛逆。
即便他们如今同白莲教已经没了多少瓜葛,但也定要受到牵连,至于受牵连的程度,就得全看大明的脸色了。
“秦兄弟忒也看低我了。”门达傲然答道:“我刚才就说过,关于板升城和也失八秃之事,我统统没有外泄,再说了,我岂是那种不明事理之人。”
“哦,此话怎讲?”周秦川饶有兴趣地问道,这与明不明事理有何关系。
等听完门达的解释,他这才明白,原来即便身为锦衣卫,也不是什么功劳都能贪的。
门达的本职,乃是刺探草原各部族,得了白莲教的消息,若顶头上司还在,自是好事,算是意外之喜,有功劳可拿。
可他不但失去联络已经数年,还同白莲教一起住了半载,若如实上报,谁来证明他的清白,说不定不但没有功劳,还要被下大狱拷问。
结局如何,实难预料,作为一个正常人,哪怕没有同周秦川他们的这份情谊,也绝不会多此一举,自找麻烦。
“那就好。”听了门达的解释,周秦川这才展颜,“门兄,既如此,你有甚好惭愧的,哪需要我等恕什么罪。”
说着话的同时,与秦琪暗自交换了个眼色,这八千人马看来还得继续好好敲打一番,同时尽量减少与外界接触机会,以免走漏消息。
驻扎在这斜方谷,被禁止接触外界,也不是全无好处。
第240章 前程
南来路上的借刀之计,秦琪更多为的是剔除刺头,而周秦川在意的,则是那些狂热的白莲信徒。
如今那些疯狂的白莲拥趸已然不剩,不过仍有至少三成的普通信众,总不可能把他们全部杀光罢。
还有白莲圣女唐丹,承唐长老的情,更不能一杀了之,再说有这么多教众,白莲圣女若出了事,恐怕才更麻烦。
只能暗中警告追随他们之人,不得提及白莲二字,乖乖噤口。
见周秦川首次露出笑容,众人都松了口气,尤其是门达,“周兄弟,你当真不怪我?”
刚才周秦川皱眉的样子,让他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有甚好怪的。”心事既去,周秦川顿感轻松。
门达见周秦川轻轻揭过,自也放下心事,长舒口气,看来刚才的确是因为白莲教的缘故,这才有些凝重,言辞间仍不免有些落寞:
“周兄弟不怪罪于我就好,只是……只是今后又得披上这层皮,逍遥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难不成门兄不想做这锦衣卫?”
刚才一直紧张于与白莲教相关事宜会否外泄,没听出门达话里的意思,直到此刻,周秦川方才后知后觉地察觉出门达的不情愿。
“别提了,这些年在外野惯了,那种地方我实在不习惯。”门达抱怨道,“只是如今身份既露,却是不想做也得接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