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明-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张三面皮发红,行走间脚步甚稳,就知道他不过微有醉意。
再看吴大,虽然喷着酒气,同人打屁聊天的时候,口齿仍然利索,也没有上头。
周秦川知道差不多了,是时候说出自己的盘算了,要是再过上一会儿,一个个说不得就醉得不省人事了。
那坛白酒虽然所剩无几,可还有不少私酿,度数不高,喝多了一样醉人。
“咳。。。”周秦川清了清嗓子:
“吴大哥,前些日子你找我的那个事儿,我想出法子来了。”
“哦,你们有事儿谈?那我们回避一下好了。”
张三起身欲走。
“三哥安坐。”周秦川拽住张三,“这事儿落到最后,和你们也能扯上关系。”
“哦,那我倒要听听了。”张三就势坐下。
至于李漆,见了周秦川的眼色,早闪到一边去了。
这种事情,他还是不要搀和得好。
吴大心中略有不满,不过他也很好奇,周秦川所说之事,他一直为之头疼,怎么又和张三有关了呢?这小子不会有什么图谋罢?
吴大斜眼看看四周,关阳诸丐早已吃饱喝足,醉得东倒西歪,要是这会儿动手,情况可是不妙。
也不对,毛阳的人同样好不到哪儿去,再者说,乞丐间争锋,尽量不动用武力,这算是默契,也是忌惮官府的介入。
不会的,他们应该不会借机动手的,吴大自我安慰着,压下心头不安,听周秦川开讲。
周秦川哪里知道,吴大在短短数息内,转了这许多心思,只顾着把自己的盘算娓娓道来。
大致还是那晚想到的法子,只不过在其基础上,稍有改进。
而且,周秦川的建议是,两镇乞丐合到一处,统一安排行动。
首先就是分工,挑出皮相好的乞丐,收拾打整一番,专职卖萌乞讨。
有小济他们的示范作用,根本不虞赚不到银钱。
这些卖萌的,目前还是以幼童为主,今后要是能找些上年纪之人,一起扮作父子叔侄什么的,那是后话,也由得他们发挥。
其余的继续卖惨,既能起到比对作用,让卖萌之人更出挑,还要在其中安排专人,暗中保护诸如小济这样的幼童。
这里所说的保护,不但要防备拍花子的拐子,也要对抗今后眼红的喇虎和泼皮无赖等等。
当然了,负责保护之人,也不是白干活的,自有银钱贴补。
贴补的费用从何而来?
就是以小济他们这类人为主,所上缴的银钱份额。
所谓关隘,就是之前有人不乐意让出自己讨来的银钱,比如那个一到关键时刻就溜号的小丐。
但经小济被拐一事后,那小丐却变了。
这回两镇乞丐的大聚餐,不但小济和另一个大方的小丐出了力,就是那吝啬小丐,也主动掏了六钱银子。
第50章 整合
要不然,仅凭小济自己的财力,是弄不来这许多酒水的,哪怕只不过是私酿。
这就是周秦川之前一直想要的契机,向群丐收保护费的契机。
原本与那吝啬小丐持同样想法的人,想必这回均得了教训。
他们这些乞丐,要是不团结一心,缺人护佑的话,你装扮干净齐整,能赚再多银钱,也不过是有命赚没命花。
拐子只不过是今后要面对的一路货色罢了,那些泼皮无赖,甚至专职收账,给人做打手的喇虎,都会盯上他们这些肥肉。
以前是看不上他们破碗里的三瓜两枣,但若是瓜枣变成了银子,你看这些人会不会来骚扰。
至于保护费该怎么收,收多少,收哪些人,这些烦心事儿,自有吴大和张三这两个话事人去操心,周秦川只是提个议,就不参与了。
如此一来,群丐难免会就此分化。
专职从事乞讨的毋须多言,这是整个乞丐群落的基石,所需银钱就出自他们。
负责保护自己人的,则会慢慢脱离乞讨的行当,成为专职护卫打斗之人,今后张三吴大若有野心,扩张势力的也是这拨人。
如此一来,乞讨之人反而会有所减少,以目前两镇的乞丐规模,地盘相应就大了,支撑他们这般作为毫无问题。
火堆必必剥剥地响着,周围鼾声大作,两镇乞丐睡倒了不少。
而决定他们命运的几个人,仍围坐在火边。
张三和吴大思忖良久,最后一抬头,彼此看去,都看到了对方眼中与以往不一样的东西,那种东西,叫做野心。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他们作为大明最底层,以往无力奋争也就罢了。
如今有人给他们指出了一条算得上冒着金光的大道,他二人又怎会不愿意呢。
“做不做?张老三。”吴大挑衅地问道。
“做!怎么不做。”张三毫不示弱。
大笑声中,两只粗糙脏污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
人一旦有了目标,而这目标又不是遥不可及的话,动力总是很足的。
张三、吴大亦是如此。
不过数天工夫,关阳、毛阳两镇乞丐,就全数被整合到了一起,周秦川的那些建议,被两人全数采纳,更做了细化。
借着小济被拐的东风,乞丐中无人反对,一个全新的、可以称作帮会的组织诞生了。
张三威望高,身手强,坐了第一把交椅,负责护卫、操练等武力事宜。
吴大处世圆滑,心思细腻,为副手,对内掌控收缴贡赋,对外则是拉关系,上下打点。
关于排位,两人倒是没有起什么纷争,这么些年下来,自己是什么货色,对方手段如何,都很清楚。
他们所处的位置,算得上各展所长。
初步模样有了之后,二人还就名头一事,征询过周秦川。
周秦川一听,没有考虑就说出了丐帮二字,自此,在后世大名鼎鼎的丐帮,就此成立。
不惟如此,他那根登山手杖,也作为礼物,送给了张三。
夜袭人贩那晚,张三宿疾发作,在回毛阳的路上,周秦川将随手带在身上的登山杖借了出去,让张三当拐杖,使了好些天。
事后周秦川见张三有些爱不释手,本打算直接送出去的,不曾想张三死活不要。
作为乞丐头子,张三见识不浅,这登山杖的材质和做工都是上乘,他可不愿占这么大一个便宜。
这回借着丐帮成立之机,以贺礼的方式,周秦川总算送了出去。
张三虽然腿脚已好,不太用得上,不过他原本就极为喜爱,这回不愿拂周秦川的好意,顺水推舟地收下了。
哪怕用不着,但平素拿来把玩,同时在周秦川的建议下,将其作为帮主的象征流传下去,也是极好的。
周秦川的恶趣味得到了满足,倒也不心疼那根随他同来异世的手杖。
不过张三和吴大却不这么看,能将家传宝物拿出来做贺礼,这兄弟大气、要得。
本想免了小济的上贡以作回报,不过周秦川一则不愿占便宜,二则不愿让他俩难做,没有同意。
二人遂将这份恩德记在心中,打定主意,有机会定要好好回报一番。
作为上贡份额最高的一份子——小济,需将每日所得的一半缴纳出去,份额不少,但对小济来说,反而手头宽松了起来。
他以往但有结余,多是拿出来同大伙儿一起吃干抹净,这回帮里有了贡赋,再用不着他充大头,这银钱反而省了下来。
作为上贡的回报,小济他们这些小丐,只要在街面上干活,都会有人或明或暗地护佑。
此举总算让周秦川放了心,也解脱了出来,他自此又不用上街了。
小济的收益足够两人花销,包括周秦川的药费在内都能有结余,他不上街干活,没人会因此指摘于他。
不过,这一回,周秦川却没空再去钓鱼了,他也忙了起来。
除了自定的日常打熬身子的训练外,周秦川还同挑拣出来的、负责打斗的乞丐一道,跟着张三学习刀术。
其他人还需轮替,以便上街干活,只有周秦川不用,几乎是全天都浸淫于此。
或许真得归功于那道闪电,腿上所受之伤,距今不过二十天,但除了不能踢踹和全速奔跑之外,其他事宜均无大碍了。
前面说过,张三的刀法很简单,就是进退之间各种角度的劈砍,进攻是劈砍,防守时,也是以劈砍先行格开对手招式,再迅速反击,拼的就是气势、力量、反应和速度,讲究有进无退。
这一下军队的意味就非常明显了,周秦川由此认定,张三大有来历,定不简单。
当然了,日常打斗不太用得上真刀,他们也没有那么多刀,平素操练都是用齐腰高的短棍代替。
以后同人争锋,也得尽量少用刀,毕竟一旦出了人命,被官府盯上就不好玩了。
张三同样没有放过周秦川,教训拐子的那套独特打斗方式,他记忆犹新,在不以杀人为目的的打斗中,尤其在失却手中武器的情况下,此法不拘自保还是打斗,都是很有用处的。
第51章 声威
周秦川倒是无意藏私,他脑海中这种后世的赤膊打斗方式,本就是要在拳拳到肉的实战中,方能不住长进的。
当下兴致勃勃地教了警戒姿势,和前后手的直拳、勾拳,真正的拳击实际就这么点功夫。
不是周秦川不想教大伙儿怎么用腿,而是他如今也只能勉强行动,要想练腿上功夫,还需时日。
就连演示一二,也很困难,演示不到位,教之无益。
这之后阴差阳错,周秦川却是没有机会再多教授拳脚,由此造就了关阳毛阳一脉的乞丐,独特的纯拳斗风格。
又找绣娘,按周秦川口述的大小尺寸和规制,做了好几付拳套和沙袋,就此开练。
还别说,大明的这些绣娘,手艺真是好,硬是能从他说的并不太清楚的话里,完美还原了后世的拳击手套,除了材质不一样,其他各方面都不差。
或许是曾经的见识广博,也或许是雷劈之后的天赋异禀,周秦川虽然右腿还没好利索,但在拳击一事上,称得上是全无敌手。
就是在众丐眼中,一直身手高明的张三,一开始也被他打得鼻青脸肿,直到摸出点门道后,方能同周秦川有来有往地打上几个回合。
因为右腿不方便,周秦川的步伐并不灵活,之所以能连连获胜,全仗着他的身高臂长,还有那身已经渐渐显出端倪的怪力。
周秦川总算尝到了凭借身体优势,压制人、欺负人的快感了。
自此沉迷其中,包括张三在内的诸丐有苦难言,偏偏又不能拒绝。
皆因张三认为,这种拳拳到肉的打斗,所造成的伤害有限得紧,适当的疼痛,甚至是鲜血,反而能逐步消除面对真正打斗时的恐惧,有利于发挥己身所长。
身为新晋丐帮帮主的张三都这么发话了,且没有找借口退缩,其他人那还能说不是,只能继续陪虐。
张三倒是想在刀术上找回点场面,可惜缺乏护具,只能点到为止,让周秦川吃点苦头的想法最终不了了之。
冷兵格斗的护具也有,周秦川不是没有见识过,只是以丐帮目前的财力来说,无法大规模地负担。
何况这玩意儿在身上穿戴齐全,打在身上还没有拳套让人记忆深刻。
兼且还能当做铠甲护身,这就有点犯忌了,是以周秦川不是没有提过议,只是被张三给否了。
操练是辛苦的,成果也是斐然的。
不出周秦川的意料,这些卖萌的小丐们,收益高了之后,很快就引来了各种牛鬼蛇神的觊觎。
有想偷的,有欲抢了就跑的,还有明火执仗要收保护费的。
然而这些人,全是银样蜡枪头,还轮不到张三和他手下几个大头目,诸如贾大头等人出马,留在小丐一旁护卫的乞丐们,就把这些人收拾得服服帖帖了。
这数起冲突,都是白天,没人手上有兵刃,是以都是赤手相斗。
如此一来,被周秦川虐得欲仙欲死的乞丐们,总算在其他人身上找补了回来。
此时的大明,受前朝,特别是前元蒙人的影响,空手相斗,多为角斗,也就是摔跤。
或是像那拐子一样,用戳眼踢裆偷袭,讲究一击必伤,若是不成,多半就此偃旗息鼓,反正再斗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成效。
那拐子说的打人不打脸,也不是没有道理,此时的人,对于怎么打脸,还真没认真参详过。
皆因一旦动了真格,都是械斗为主,即便不动刀枪,也要用上棍棒。
有了兵刃,往人身上招呼,不拘哪儿,都可以说是要害。
空手相斗,那只是偶尔为之。
像周秦川这种专门以拳击面的徒手打斗方式,明人那是从所未见。
乞丐们与混混青皮甫一交手,就占尽了便宜,混混们被打得哭爹叫娘,脸上青肿红紫,色彩斑斓,那叫一个精彩。
抢了银子就跑的人,也跑不过追击的乞丐。
周秦川自己因为腿脚不利索的原因,还不能跑步,但乞丐们可没有这待遇,他早早就把跑步列为每日必修的操练要务。
张三在参与了一次晨跑之后,也异常赞同,从此,凡是身为护卫的乞丐,每早都要跑圈,时日虽然不长,但效果已经出现。
青皮们趁人不备,抢了银钱就跑的,不过一时得逞而已,最后都会气喘吁吁地被撵上,挨打认怂了事。
几场冲突下来,丐帮声威大振,一举打出了名气,一般的混混,再无人敢攖其锋。
“都听好了,吃完餔食,谁也不许外出,都好好地将养气力,初更时分,咱们要和镇上那伙喇虎比斗。”
贾大头手里拿着个馒头,边吃边在破庙里走动,大声宣告着。
自两镇乞丐合二为一后,关阳这边的破庙,因为占地广大,成了主要据点,毛阳那边所占据的,不过是一栋年久失修的无主破院,地方逼仄得多。
兼且关阳更繁华一些,将精力更多地放在这里,也是必然。
众丐轰然应和,其实真正参与打斗之人,不超三十,贾大头的话是说给这些人听的。
不过群丐却个个应声,大都带着兴奋,这些天他们打出了威风,心气自然高了,那伙喇虎虽然在附近几个镇子里颇有名气,但大伙儿却已然不将其放在眼里了,都把今晚的行动,视作又一次大涨自己威风的机会。
所谓喇虎,原意为凶恶无赖,但贾大头口中的喇虎,可不仅仅是无赖。
这些无赖与普通的青皮混混不同,混混们平素里欺软怕硬,占些小便宜,小偷小摸小抢些零碎银钱,多为一时兴起,并不成体系。
而喇虎则是已经有了完整的体系,他们不仅相互抱团,还有了分工。
多以收取中低档酒馆妓宅的保护费,替人放贷收账等等,为主要收入来源,算得上后世黑社会的雏形。
到了中晚明时期,这个行当更为兴盛,除了靠原来的老三样赚钱,更新增了打人甚至杀人,看家护院等等新兴业务。
江南一带尤其兴盛,百姓以打行呼之,相当于港剧中的社团了。
第52章 冲阵
关阳毛阳一带的连青山麓,算不上繁华,方圆数十里,三五个镇子,也就这么一伙儿喇虎,以往乞丐们收到的那点铜钱,他们还看不上,是以两不相犯。
如今乞丐收益大涨,又新立丐帮,在关阳毛阳打出了威风,让喇虎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股新兴势力。
视而不见的话,显得自家心虚,今后怎么在这一带立足。
况且一山不容二虎,加之一些吃了亏,算得上喇虎外围成员的混混们不断撩拨,喇虎头子终于发了话,要丐帮不拘收益多寡,每月上交二十两银子作为保护费。
算是给丐帮一个下马威,打压这股新兴势力,彰显喇虎们的实力。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