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明-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大家相信这位国之栋梁的眼光,不会令人失望云云。
知道一点内幕的不外苏、秦二女和李漆寥寥几人,尽管不解周秦川想方设法送去良方的‘资敌’行为,但出于对周秦川近乎盲目的信任,相信他另有目的,并未失却信心。
而其余人等,包括杭皇后及其父兄在内,都是仅仅知道整件事的一两个片段而已,对孙太后近乎彻底康复,真正的幕后大功臣竟是周秦川一事并不知情。
要不然,免不了要费好大一番口舌。
至于有所猜测的耿彪,自然不会多嘴,就连其上司卢忠那里,也没有吐露实情。
而周秦川此刻所要做的,就是蛰伏起来,静待转机出现。
不时找几个小公爷骑马打猎,既是为接下来的事做准备,又何尝不是一种表明自己胸无大志,示弱于敌的行为。
除了骑马打猎,周秦川还接待了登门拜访的大国舅,杭敬自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所求之事杭敏曾经提及,就是随地便溺之人减少,导致罚款得来的银钱呈下降趋势。
周秦川二话不说,又给他出了个主意,就是先把皇城内没有店铺的那些摊贩全部取缔,然后在热闹地段重设固定摊位,对外公开拍卖,价高者得。
至于前期在这些摊贩身上收取的卫生费退不退,能不能摆平这些摊贩背后之人,就与周秦川没什么干系了。
反正杭敬得了主意之后,高高兴兴地走了,也不见他有何为难之处。
能在皇城之内摆摊,不会是普通人,周秦川并不担心会因此伤及普通百姓,且正因为只是流动摊贩,势力就不会太强,杭氏一脉也不至于摆不平,进而得罪不该得罪之人。
杭后在得知自家父兄的所作所为之后,哭笑不得,却也没有阻止,只托杭敏带话给周秦川,说他奉上的那份钱粮,加上现如今五城兵马司的收益,已足够养那两千兵马,让周秦川莫再出这类不着调的主意了。
在杭敏面前,周秦川自是态度恭谨地接受了当今皇后的训话,内心却不以为然。
谁会嫌钱少呢,不但回到沙洲得把剩下的钱粮补上,后续还有什么赚钱的点子主意,照样得拉上杭家,合为一体的利益关系才是最为牢靠的。
日子就这么有些悠闲,又有些烦人地过了将近一个旬日之后,耿彪终于前来禀报,针对张軏的行动已是万事俱备,就连东风也不欠了。
周秦川大喜,这些日子虽说不操什么心,但孙太后病愈,强势介入政事之后,终归有些憋屈,这一下,总算能稍微出一出心头恶气了。
当下吩咐耿彪去做好安排,自己也跟着出了瓦剌卫所在院落,打算邀人看一出好戏。
“秦川哥,你要去哪儿?”
还未出大门,就被眼尖的秦琪看到,追上来问道。
“嘿嘿,找定国公他们看戏去。”周秦川笑道。
“又看戏?”秦琪眼睛一亮,难得周秦川不陪着这些人骑马打猎,不管是看什么戏,这个热闹都可以凑上一凑,“好啊好啊,这些天有些气闷,正好去散散心。”
“这……”周秦川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对付张軏一事,所使手段有些不入流,就没有同苏、秦二女说过。
此看戏非彼看戏,其间或许会有少儿不宜的画面出现,自是不宜让秦琪看到。
“琪妹,你这身份,跟着我去与那帮小公爷寻乐,怕是不妥罢?”周秦川推脱道。
“有甚不妥的,大不了便宜你,我就扮作你的贴身丫鬟好了。”秦琪岂肯轻易放弃,瞬间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看到闻声出来的苏幼蓉,还主动邀请道:
“幼蓉姐,要不你也扮作婢女,咱二人一道陪着秦川哥看戏去。”
第356章 品茶
苏幼蓉显然也被憋坏了,自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二女叽叽喳喳的就要去换衣服,改装扮。
周秦川深感头痛,苏幼蓉倒也罢了,在中原人眼中不过是一个鬼婆子,很少有男人会对她感兴趣。
秦琪就不同了,她的容貌虽然在周秦川眼中只是普通,但却非常符合汉人的审美。
要是被这些小公爷看上,出言讨要,那乐子可就大了,虽然摆明身份后,不会有什么麻烦,但堂堂瓦剌卫公主被人当作丫鬟索取,这要是传出去,瓦剌卫大失颜面不说,就是秦琪本人也会被看轻。
只得虚言恫吓,“幼蓉,琪妹,这些小公爷所看之戏可不简单,说不定会出现香艳场面,你们确定要去?”
“切,好像我没看过戏似的。”秦琪很是不屑,她虽出身塞北,但其母是汉人,也先也曾请过内地的戏班子去唱过戏,“最多不过书生小姐月下私奔,才子狐仙古庙相会,且还都是男装女扮之人,能香艳到哪里去?”
无奈之下的周秦川,只得结结巴巴地向苏幼蓉解释,“幼蓉,我们要去的地方……这个……不太方便,你看?”
他说的是实话,没想到初经人事的苏幼蓉却会错了意,脸一红,啐道:
“也不早说,害得我和秦琪妹妹空欢喜一场,罢了,我们就不去给你添乱了,你好生陪着那些小公爷罢,就是……就是逢场作戏可以,可千万别惹身腥臊回来。”
说罢拖着秦琪就往回走,边走边劝道,“秦琪妹妹,咱们就别给秦川哥添乱了,还是好生呆在会同馆罢。”
见苏幼蓉都这般说了,秦琪尽管不明所以,还是消停了下来,乖乖跟着去了。
周秦川满意地点点头,还是幼蓉好啊,不但知情识趣,还能帮着自己摆平秦琪,当真是个贤内助。
等会儿,好像有不对劲的地方,什么叫做‘逢场作戏可以,千万别惹身骚回来’?
该不会是苏幼蓉领会错了,以为自己要去那种地方罢。
周秦川有心解释一二,他还真不是要去勾栏瓦舍里寻欢作乐,有心解释一二,又怕弄巧成拙,再被二女缠上,就真脱不开身了。
罢了,等此事一了,她们就能知道真相了,无需自己解释。
不过这明代女子还真是贴心啊,明知自家良人要去那种地方,却也并不反对,最多有些吃味,不错,当真是男人的天堂。
周秦川喜滋滋地想着这些有的没的,出了会同馆大门,直奔定国公府。
“秦川兄,又去打猎?不是前日才去过的么,我这膀子还酸着呢,抬都抬不起来。”
一看到登门拜访的周秦川,徐永宁就苦着脸抱怨:
“你看,天这么热,日头这么毒,歇几天再出门如何?要不,今儿我叫上几个人,带你见识见识京师的繁华场所,找点乐子去?”
对他们这些勋贵之后来说,骑马行猎偶而为止尚可,还算是一件乐事,可要是三两天就来上这么一回,那就成了苦差事,没几个人能吃得消。
嘿,苏幼蓉还真没猜错,徐永宁这厮还真打算去那声色犬马之地,嗯,穿越到大明这么久了,勾栏瓦舍还真没去过,要不然,今日就跟着这个新晋的定国公去见识一番?
反正家里的两个小娘子也不会反对,古代就是好啊。
周秦川明显被徐永宁给带偏了,乐滋滋地张开嘴就要答应,看到手中拎的那提茶,这才想起自己到此的初衷。
不成,今日可是有大事要办,得请这些人去看场大戏的,怎么能一听说有乐子,就全然忘了自己的目的呢。
在后世网络上,各种绝色又不是没见识过,说起来也是老司机了,居然被这些古人一句话就弄得心思不定,丢脸啊,得改!
周秦川一面暗自检讨自己,一面应付着徐永宁:
“小公爷身份尊贵,岂能像我等武夫一样成天打猎,今日前来,可不是寻你出城的。”
徐永宁大喜,一把搂过周秦川,“如此甚好,等我换身衣衫,咱们这就出门。”
“慢来慢来,小公爷。”周秦川赶紧出言劝阻,“要是偎红倚翠的话,还是改天罢。”
徐永宁眨巴眨巴眼睛,“秦川兄,自古绿叶配红花,美人慕英雄,你要跟我去的话,不知多受欢迎,看你这般不情愿,难不成……”
话未说完,脸上露出了猥琐的笑容。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周秦川无心同他解释,这种事情只会越描越黑,干脆挑明了自己的意图。
“小公爷,廷勉兄(张懋的字)不是嗜茶如命么,不才购得滇南普洱府的一提好茶,”周秦川边说边把手中物件举了起来,“今日是打算邀请几位去品茶的。”
“品茶?”徐永宁眼睛一亮,看向周秦川手中用笋壳包裹着的几饼团茶,“果然是滇南普洱府的样式,京师之中也不多见,难得,走,秦川兄,咱们这就找个好去处,好好尝一尝这茶的滋味。”
周秦川暗自擦了把汗,总算把这厮的脑回路给带回来了,还好之前功课做得足,知道这帮勋贵之后嗜好喝茶,且段位不低,有成瘾的迹象。
他们的祖、父两辈,都是沙场征战之辈,不论是日夜颠倒的急行军和夜间突袭,还是压制身上的暗伤,都离不开提神醒脑、解毒去秽的茶叶,日子一长,个个都嗜茶如命。
这份喜好,也影响了他们的后辈,再加上这帮小公爷读书不成,想要假装高雅,就只能在茶之一道上下功夫,因此不但人人都是个中高手,且一听说有好茶,就千方百计地要一饮而快。
尤其是耿彪给周秦川准备的这几饼滇南普洱府的团茶,就更为弥足珍贵。
大明建国之后,百废待兴,一向俭朴的太祖不喜前人茶道的繁复奢靡,恰好在此时,制茶的炒青工艺开始出现,因此朱元璋倡散茶,废团茶,极力简化喝茶流程。
较为落后的蒸青工艺,甚至更为落后的晒青工艺制成的团茶越来越少,市面上难得一见,偏偏团茶的制茶工艺虽然落后,但是茶汤的滋味比之炒制出来的散茶要更为浓酽,提神醒脑的效力也更足。
真正的老茶客,心头所好还是团茶,尤其是滇南普洱府的团茶,仍旧用的是最为落后的晒青工艺,浓酽的茶汤中带着几分霸气,最合这些小公爷的胃口。
这就是徐永宁一见到周秦川手中的团茶,就连去勾栏瓦舍找乐子也顾不上的缘由。
“不知小公爷欲往何处品茶?”周秦川似有意似无意地问了一句。
第357章 飞贼
“嗯……”徐永宁摸摸下巴上才长出来的稀疏绒毛,“欲喝好茶,不但需有好水和好茶具,泡茶之人尤为关键,茶之一道我虽然还对付得过去,但对滇南团茶并不熟悉,还是得找个此道高手,方不负秦川兄的一番好意。
听说南城尚饮阁新来了个茶道大师,各类茶艺无有不擅,咱们这就去尚饮阁寻他去罢。”
“成,咱是粗人,对这些一窍不通,就听小公爷的。”周秦川无可无不可地同意了这个建议。
徐永宁一边安排了几个小厮出门,知会他那些狐朋狗友,一边暂别周秦川,进内室更换衣衫。
等他和周秦川一道出了自家府邸,向南走了没几步路,又拐了个弯,径自往西而去。
“咦,小公爷,咱们不是去南城尚饮阁么?”
“我突然想起来,张懋这厮,比我还要嗜茶,要是今日品茶不喊上他,日后少不得被他数落。”
“可廷勉兄不是尚在服丧之中么,如何能出府与我等一道品茶呢?”
“又不是饮酒作乐,他祖母的七七之期虽未结束,但最为重要的头七和六七已过,喝几盏茶而已,不妨事的,不过秦川兄顾虑的也对,等会儿到了尚饮阁,我等需得找间静室,尽量不抛头露面为好。”
“差人告知廷勉兄我等品茶所在即可,小公爷何苦亲自跑上一趟。”周秦川故意这般说。
“其他人可以,但张懋这厮府里有丧事,那些小厮定然请不出他来,与其事后被他埋怨,还不如我辛苦些,走上这一遭得好。”
周秦川微微一笑,跟在徐永宁身后不再说话。
如此甚好,此次把张懋请出来喝茶,不论怎么算,都同自己扯不上关系了。
这一趟张府之行,耽搁了些工夫,等他三人赶到尚饮阁的时候,守在茶馆大门口的其他公侯之后的随身小厮都上来相迎,殷勤地把他们接了进去。
待茶馆门口为之一空后,街对面一个闲汉若无其事地离开了。
“啊呀,秦川兄,可把你盼来了。”
刚进静室,一帮小公侯甫一看清周秦川手中用笋壳包着的团茶,就夸张地叫开了,直视走在前面的徐永宁和张懋二人如无物。
“快快快,茶道大师我们已经请来了,茶具、滚水也已备好,就等秦川兄你的团茶了。”
更有人热心地边打招呼,边把周秦川手中的茶叶接了过去。
徐永宁和张懋无心计较这帮狐朋狗友的行径,各自寻了个位置坐好,眼巴巴地看着茶道师接过茶叶,开始慢条斯理地烫壶、洗茶。
周秦川对于茶之一道并不熟悉,也没有这帮人那么痴迷,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静静地看着茶道师的表演。
可惜啊,周秦川记得在后世,那些表演茶道之人,怎么也是个小美女,看她们那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虽然不懂,却也赏心悦目,怎么到了大明,茶道师就成了一个长相平平的中年男子了呢。
不过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张懋才能在丧期之中到此喝茶,要是换成女子,他恐怕是不敢也不能出来的。
不多时,袅袅茶香中,有小二端着茶碟,将一杯杯小小的茶盏送到在座诸人手中,一时间“呲遛遛”、“呼噜噜”的各式响动大起,随后“好茶”的赞叹声不绝于耳。
周秦川跟着把茶水吞下肚,有些遗憾地咂咂嘴。
他是滇南人,对普洱府的团茶自然不陌生,在周秦川看来,这个在后世鼎鼎大名的茶,还是要大口大口地吞咽方才过瘾。
这么小口小口地抿,他实在不适应。
一连三杯茶下肚之后,这帮小公爷小侯爷的瘾头暂时得了满足,不再沉默不语,开始边吃着茶点,边说起了闲话。
周秦川前段时日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不过有关塞北和关西的故事已然说得差不多,最近几次和这帮勋贵之后在一起的时候,他更多的是在做听众。
今日更不会例外,他把众人引到此地的职司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静静地做个小透明即可。
与炒茶不同,晒青的团茶耐泡,普洱府的尤甚,即便到了七八泡,仍然有滋有味,因此此次喝茶所花的工夫,要比其他茶长得多。
小公爷小侯爷们没什么事儿,都不急着走,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喝茶闲聊。
“站住!”
窗外隐隐有叫声传来,其他人尚不知觉,耳朵尖的周秦川却听见了,知道来了戏肉,也不声张,装作不知,仍旧与人扯着淡。
忽忽一会儿,声音越来越近,也越来越大,总算落入了这群人耳中。
“咦,外面有人高声叫嚷,你们听到没有。”有人发问。
“好像还真是。”有人回应。
这帮人都是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主,又闲极无聊,确认窗外有事发生,当下争先恐后地挤到了窗前,个个抻着脖子向外张望。
“哟,抓飞贼呢,当真难得一见。”有人评头论足。
只见离茶馆不远的屋脊上,一前一后跑着两个人,前面那人蒙着面,只露出两只眼睛,身上背着个不大不小的包袱,不时向后张望一二。
后面那人则是短打扮,手中提着单刀紧追不舍,房舍两边的街巷中,各有十数人,都穿着朱红色的战袄,盯着房上被追之人,亦是丝毫不曾放松。
“哟,想不到五城兵马司到了杭家人手中,居然这么能耐,连飞贼都有本事抓了。”有人奇道。
“那可未必,”有人反驳,“那些在下面摇旗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