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牟明 >

第142章

牟明-第142章

小说: 牟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家的,吃饭咧。”
  一个操着秦西口音的婆姨,把手中最后一碗菜肴端上小桌,冲着里屋大声喊道。
  “知道咧,鬼叫个甚。”中年汉子同样说着秦西方言来到伙房,皱着眉头坐下,却迟迟没有端起碗筷。
  “咋咧,不合胃口?”婆姨咽下口中嚼碎的饼子,又喝了口羹汤,见男人仍旧没有动静,禁不住问道。
  “啊呀,烦滴狠,你个女子,说了你也不懂。”汉子颇不耐烦,端起碗灌了口汤。
  “切,你不就是担心到底能不能当上太医嘛,额会不知道!”
  被自家婆姨一口说中心事,汉子脸上有些挂不住,重重放下碗筷呵斥:
  “咋就当不上太医?咋就当不上!告诉你,这太医额当定咧,太后娘娘的病不就在额手上有了转机?”
  “你当额不知道你那点本事?三张方子包打天下,太后好是好转咧,然后呢?你有办法嘛,能根治嘛?要是病情再加重,别说做太医,就这吃饭的家伙,恐怕也保不住。
  额也是倒霉,怎么就跟了你这么个玩意儿,在西安骗吃骗喝就算咧,还非要跑到京师,骗到太后头上,这下好咧,太后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我夫妻二人,就等着被送去菜市口罢。”
  婆姨越说火气越大,就差指着汉子的鼻子了。
  “够咧!”汉子也来了气,“当初也不知道是谁,一听说能去京师,就二话不说把东西都收拾好咧!”
  “额……额这不是怕走得急,到时候耽误工夫嘛。”婆姨的气势一下弱了,“当家的,你就别只顾着叹气,快想想办法,好不?”
  “能有甚办法!”汉子没好气地说道,“额连医书都没有读过一本,光靠想,就能想出个治病的方子?”
  “那……”婆姨眼珠子转了转,“要不……你出去走走街,串串巷,说不定就能淘到本医书医案什么的,那三个方子,不就是当初你做货郎时碰巧得来的嘛。”
  “哪儿那么容易!”汉子摇头喟叹,推开碗筷站起身来,“不吃咧,出去转转。”
  他还不是正式的太医,不用坐衙门,只需等候传唤即可,这两日太后病情稳定,倒不虞太医院会急着找他。
  婆姨眼睛一亮,“好好转,眼睛放亮些。”
  汉子没有理会,出了院门,习惯性地左转,来到大街上,举目四望,有些茫然,不知何去何从。
  自己当日真是痰迷心窍,怎么就听了那知州之言,跑到京师来给太后看病呢,弄得现如今进退不得。
  要是太后的病没有进一步好转,做太医一事想都别想,要是转而恶化?
  汉子摇摇头,不敢往下想,要不……干脆带上婆姨跑路?
  四下望了望,汉子打消了这个念头,谁知道他们租来院落的这些街坊邻里,有没有锦衣卫在其中,说不定人家就等着自己跑路,好名正言顺地把自己抓了。
  心里想着事儿,汉子下意识地按着这些天养成的习惯,顺着大街信步由缰。
  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站在一间书铺门前。
  书铺?汉子心中一动,抬脚跨过门槛,迈入了这间他之前从未进去过的店铺。
  片刻之后,店家小二客气地将汉子送到门口,“客倌何必明知故问,医书医案都是传家之宝,没有谁舍得拿出来刊印成本,大行天下,无论哪家书铺,都只有伤寒金匮之类没甚秘密的书,您要看不上,小的也帮不上你。”
  汉子拿眼角余光扫了扫书架上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暗自摇头,尽管他知道伤寒金匮乃是学医必读之书,里面也有不少方子可用,可他知道自己没有将之读通的本事,且其中方子多有附子、石膏等虎狼之药。
  这些药在明了医理的大家手中,自是效用神奇,病患覆杯而愈也不稀奇,可要是到了自己手里,说不得就是杀人利器,他是万万不敢用的,要找还是找些用药平和的方子。
  汉子失魂落魄地出了书铺,正没去处,书铺小二好心地在他身后指点道:
  “客倌若有心,不妨去西市一逛,那里不时会有家道中落之人,拿着祖上藏书沿街兜售,有整本的,也有残页,就看你的运道了。”
  “谢过小二哥。”汉子眼睛一亮,问清方向后,加快脚步而去。
  店小二见他走远,诡异一笑,街对面一个正扒拉着汤饼的年青人,几口把迟迟没有吃完的汤饼扒拉完,会了帐,不远不近地吊在汉子身后。
  。。。。。。
  梁拿是京师西市一个不大不小的混混,不多不少地养着五六个手下,识得几个字,专事古籍珍本的买卖,反正只要你说得出书名,他就能找得出书来,至于是真是假,就不好说了。
  因其口齿伶俐,经常三两句话就能把外地人侃昏,晕乎乎地被他拿下,因此本名早没人再提,都叫他做‘梁拿’。


第351章 看戏

  这天午后,梁拿在茶馆避开正午太阳最毒的时辰后,晃晃悠悠地上街找活儿。
  没出溜几步路,就看到一个身着青布直缀的外地人,探头探脑的,脸上大大地写着两个字——羊牯,梁拿大喜,摸了摸怀中揣着的一本书就往上靠。
  只是没走几步路,旁边一个看似不相干的汉子就挡住了他的去路,梁拿不怒反笑,谁人抢食抢到西市来了?
  没等他出言叱骂,挡住路的汉子用又快又急的声音低低喝道,“锦衣卫办事,不想死就给我滚!”
  梁拿提到胸口的气一下子泄了,半个字都不敢说,灰溜溜地折头便走。
  作为一个游走在黑白之间的小人物,又做了不少见不得光的事儿,他哪敢同锦衣卫强项。
  外地汉子继续左右踅摸,只不过直到傍晚,也没有什么收获,不过他倒不气馁,因为他亲眼看到的确有人在街面上交易物件,玉器金皿、宝石古玩什么的都有,就是不见珍本古籍。
  或许是自己运势不好罢,外地汉子如此安慰自己,眼见街上的人越来越少,这才掉头回去,心中却有了决断,今后几天,只要宫中不召唤他前去,就到此地来撞撞运气,说不定能有所收获。
  。。。。。。
  这日吃罢饷午,收拾完毕,周秦川忽然笑着对苏、秦二女说道,“想不想上街?”
  “好啊好啊。”
  二女欢欣雀跃,接着掰着指头数起来,要去哪家衣铺看衣服,哪家胭脂铺买胭脂,哪家的小点心不错,得去尝一尝,巴拉巴拉说了好大一通,把周秦川听得头痛不已。
  看来女人从古到今,不,直到后世都没有怎么变过,一说起逛街,个个都兴奋异常。
  说起来他们到京师也有段时日了,只是不是在跟着礼部的人学礼仪,就是在阴谋诡计算计人,还进了趟宫,拜会当今帝、后和小济。
  最近又和几个小公爷走得甚近,一直没有上过街,更别说血拼了。
  嗯,说没上过街也不确切,前些天也曾陪李漆去了趟衣铺,不过那是做事,周秦川也未曾陪伴,在二女心中算不得数。
  要是在后世,周秦川说不得就要被揪耳朵跪键盘,还得说上一大通好话才能把女友哄开心。
  可谁叫他穿越到明代了呢,二女这些天丝毫没有为此不满,更不可能体罚周秦川,当然了,女人天性避免不了,知道要上街,而且是周秦川陪着她们上街,兴冲冲计划好之后,各回各房,捯饬了好一阵,方才装扮得美美的走了出来。
  “秦川哥!”二女异口同声地喊道,接着都在周秦川面前转了一圈,带起阵阵香风,然后摆了个造型。
  那意思不言自明,这是要周秦川夸她们呢。
  “幼蓉兼具江南秀女和西域女郎之所长,琪妹则融合了草原女子和北地汉家女儿的风情,春兰秋菊,各擅胜场,都挺美的。”
  二女喜滋滋地听周秦川夸完她们,笑嘻嘻地来到周秦川身边,一左一右簇拥着他,“走吧,秦川哥,陪我们姐妹上街逛逛。”
  两个时辰后,苏幼蓉和秦琪蹦蹦跳跳地在前,周秦川精疲力尽地跟在后,还有几个侍卫拿着大包小包在他旁边,一行人逛到了西市附近。
  看到前方有家茶馆,周秦川眼睛一亮,奋力追上二女,“幼蓉,琪妹,要不咱们去茶馆歇歇脚如何?”
  兴致勃勃的二女失笑出声,“好罢,且饶你一回,秦川哥。”
  腰酸背痛腿抽筋的周秦川坐进茶馆二楼的雅间,‘咕嘟嘟’灌完一碗茶,这才长长出了口气,再看刚放下大小包袱的几个随从,显然也是苦不堪言,忙招呼他们坐下喝茶。
  此时出门在外,若不是贴身丫鬟,男女一般是要分开饮食的,不过来自后世的周秦川哪会在意这些规矩,苏、秦二女在瓦剌卫又是被宠惯了的,也没有这个意识。
  至于几个随从嘛,就更不可能在乎了,因此一间小小的雅室,被众人挤得满当当的。
  “秦川哥,你骑马射箭、与人厮打的时候不知有多厉害,怎地在街上走几步路就不行了,和幼蓉姐还有我比起来,可是差远了哦。”秦琪坐在胡椅上揶揄周秦川。
  周秦川正在喝第二碗茶,闻言摆摆手,“逛街向来就是你们女人所长,我有所不及,甘拜下风。”
  苏幼蓉‘噗哧’乐出声,没有跟着秦琪继续刁难,转而问道,“秦川哥,干嘛不坐在大厅里呢,也好听听评话。”
  她知道小济一直都喜欢在茶馆里听书,还以为周秦川也有这个癖好,到茶馆既能歇脚,又能听书,要是不想折腾,还能解决一顿饭食,可说是一举三得。
  二楼雅间虽静,说书人的声音传上来却也小了不少,听不太真切。
  缓过些劲儿来的周秦川,探头向窗外看了看,微微点头,这才答道:
  “听书?听书哪如看戏。”
  “看戏?这家茶馆等会儿要唱戏么,水牌上怎么没见?”苏幼蓉不知就里,还想把店小二叫过来询问。
  秦琪拦住苏幼蓉,横了周秦川一眼,“秦川哥,就知道你没这么好心,还以为今天是陪我们的呢,没想到另有目的,快说,今日带我们来这茶馆,到底为何?”
  “琪妹你可冤枉我了,今日自是为了陪你们的,只是累了小半天,喝喝茶,歇歇脚,再检验一番李漆被你们调教的成果,岂不是好?从头至尾,咱们一不用出面,二不用出力,不是看戏是什么?相信我,琪妹,真没有什么目的。”
  周秦川一脸无辜。
  秦琪两只凤眼横了他一眼,“好罢,就信你一回,你且说说,今日这出戏,你是怎么安排的啊?”
  “嘿嘿,要是说了出来,你们看着就没什么意思了,对罢?”
  见周秦川死活不愿剧透,苏、秦二女,还有跟着来的几个侍卫,只能抱着吃瓜群众的心态,搬着杌子齐齐在窗边坐下,探头探脑地等着好戏开场。


第352章 争购

  坐卧不安的孙安此时正在西市内漫无目的地走动,内心既焦急又无奈,一连三天,他天天往这里跑,亲眼看到成交了不少物件,可就是没有书籍,甚至他不关心的字画也没有。
  不会这么背罢?孙安这般宽慰着自己。
  眼看落日西下,这一天又将过去,孙安打算再多呆一会儿,可不能再像前两日那般,一到饭点就往回赶,不论如何,今日怎么也要看一看,到底有没有人在西市买卖书籍。
  又走了几步路,孙安有些饥渴,掏出一把铜钱,要了碗茶和两个烧饼,就在茶馆门前吃喝起来。
  刚吃了几口,就看到有人顺着街沿,一个一个地找路人低声问话,这是有货要出手,这些天孙安都看惯了的。
  只是这一回颇为不同,孙安眼尖,分明看到兜售那人手里拿的非金非玉,而是露出了一页纸角。
  有门儿!孙安眼睛一亮,也顾不上没喝干的茶水和没吃完的烧饼,就地一放,朝那人奔去。
  还未赶到,有路人好奇,停下来看了看兜售人怀中的那页纸,孙安心头一紧,生怕自己赶不上趟,被人截胡,却又不敢出声,要是自己很着急,岂不是让对方坐地起价,只把脚步又加快了几分。
  还好路人只看了一眼,就摇头离开,等孙安微微喘着粗气赶到的时候,兜售之人身边并无他人。
  “呦,这位爷,您这是要买点儿物件儿?若是金银珠玉,那就抱歉了,我这里没有,若是书本古籍,那敢情好,我这里有誊抄的副本一张,要不你掌掌眼?”
  孙安还没喘匀气,那人噼里啪啦地从嘴里吐出一串话来。
  “拿……拿来额看看!”孙安伸出一只手。
  “得嘞!”那人豪气地把手中那页纸塞到孙安手中。
  “柴胡梢、泽泻、车前子、关木通。。。。。。
  此方清利肝胆湿热,治肝经实火上攻而成之喉口热疮,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小便涩痛……
  可名龙胆泻肝汤。
  ——兰室秘藏”
  孙安越看越不淡定,越看越动容,这个叫做龙胆泻肝汤的方子,岂不就是专治太后所患病症的验方,上能治口舌生疮,下能治小解不利,可不就是它了。
  看来自己运道还是不错滴,才三天,就淘到了这么一张秘方。
  “额说,你这不对哦,药名显然没有写全,剂量更是没有,哪有这般就拿出来卖的?”静下心来的孙安看出了其中不妥之处。
  “这位爷看来初到西市,不懂规矩,我给你说道说道,书籍与金银珠玉不同,要是我一字不漏地全写出来,您又是个过目不忘的主儿,就这么一会儿,您就已经背下来了,要是不买,我找谁说理去?”
  说的也是,孙安不得不承认对方言之有理,“那……你怎么保证这纸上内容不假呢?”
  对方冷笑,“嘿嘿,在西市兜售的所有物件,都是你情我愿的事儿,你要不放心,大可不……”
  话未说完,有人在旁边插嘴,“和他说这许多作甚,这页书俺要了,报个价来。”口音透着一股鲁东的味道。
  孙安一个激灵,才发现身边不知何时站了个少年,眼光刚从他手中的纸上移开,显然纸上内容已被他看去。
  虽然穿的也是直缀,但人家的布料可是上好苏绸,一看就不是凡品。
  “额说你这人好没道理,正在谈着的买卖,岂有横刀抢夺之理?”孙安不依了。
  少年撇撇嘴,“又没敲定,再者说,你不是怀疑它有假么,这是医书,俺看你也辨别不了真假,怕的话,就别搀和了,掌柜的,报价啊!”
  几句话把孙安怼得没声后,少年又问起了价。
  兜售汉子微微一笑,竖起一根食指。
  “一百两一本兰室秘藏?不贵不贵。”少年口气挺大。
  “你想多了,少年人。”汉子不屑地说道,“一百两,就一个龙胆泻肝汤的方子。”
  “咝……”这一下,就连少年人都倒抽了一口冷气,“一百两一个方子,贵了点罢?”
  “少年人,你要是从事医道,应该不会不知兰室密藏的来历罢?”汉子斜着眼反问。
  “我家公子乃是鲁东最大的医馆——方氏延寿堂的少东家方琦,岂会不知兰室秘藏的来历。”旁边有随从站出来替少年张目。
  “兰室秘藏乃金元医道名家李东垣先生的大作,由此开创了补土一派,早就得闻其名,一直无缘拜读,没想到今日能得窥一斑,可惜啊,只有残页一张。”方琦摇头晃脑地卖弄起来。
  “嘿,碰上懂行的了,那就好,这位公子,你觉得,要是整本的兰室秘藏在我手上,区区一百两银子能买到么?”
  少年默默摇着头,咬了咬牙,“也罢,此方虽然未见全貌,但依纸上所载的几味药,的确配伍精妙,一张秘方百两银子,也算值得,这趟京师之行没有白跑,回到鲁东阿爷定然不会怪罪于我,来人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