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明-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祁镇上台。
夺门之变前,他和一干重臣,极力向重病之中的景泰帝推荐,企图让朱祁镇之子朱见深重登储君之位,想必于谦心中也很清楚,哪怕是朱见深做皇帝,他的下场也远比朱祁镇复辟要好得多。
只不过这一回嘛,周秦川暗暗冷笑,多出了自己和小济这样的变数,走着瞧,定然不会再让悲剧重现的。
“不过周小弟你放心,朕一会儿就手书信札一封,遣人送给于大人,让他斟酌一番,不用担心时日不够,反正你们和西域诸国的朝贡,还得往后推上一推。”
景泰帝安慰道。
什么?朝贡要往后推?为什么?周秦川眼睛里一连三个问号。
“太后身染顽疾,寝食难安,身为人子,不好在这种时候大肆庆贺。”景泰帝也很无奈。
他口中所说太后,自是姓孙的那位,至于他的亲身母亲,则是姓吴,因为身份不高,只能称作吴太妃。
病了?!周秦川半信半疑,这老虔婆,不会是又在闹什么幺蛾子罢。
却见杭后冲他微微点了点头,“周小弟,孙太后牙龈肿得又红又亮,疼痛难忍,吃不下睡不好的,全靠参汤吊命,已经好些日子了。”
周秦川这才相信,看来老虔婆还真是病了,怪不得会同馆学完礼仪后就没有动静了,原来根子在这儿。
嘿嘿,病得好啊,要是老虔婆因此一命呜呼,那就更好了,朝贡之事等上一等却也无妨。
别看朱祁镇如今在南宫里已经成了一条待死的咸鱼,可是周秦川知道,孙太后实力仍在,只要她不死,这条咸鱼就有翻身的机会。
大明以孝治国,景泰帝迫于身份,性子又有点软,不但不敢向这个名义上的母亲出手,就是太后那些对他们有恶意的手下,当今天子也隐忍了下来,金刀白莲一案的关键人物曹吉祥,这不仍在太后宫中逍遥。
若太后因病而死,即便景泰帝没有动作,相信护犊子的杭后,也会找茬把那些人一一除去,如此,无后患矣。
“全凭陛下安排,小子还能在京师多玩几天,求之不得呢。”周秦川笑应。
随后四人又闲聊了会儿,待到小济四人戏耍回宫,杭允贤吩咐设宴,款待周秦川等人。
饭后没有多待,在蒋安的带领下,顺着来路,几人赶在宫门落锁前,出了紫禁城。
第二天一大早,周秦川做过晨课,吃毕朝食过后,遣人把马庆和卢忠等人请了过来。
先是把自己对金英、兴安和蒋安等大太监不太放心的态度公然挑明,并告知马庆,可联络小济身边的梁五等人帮忙,暗中窥伺这三人,一旦有什么差池,即可全力出手,务必要将他们一棍子打死。
马庆大喜过望,他如今虽然权柄正盛,但作为内宦,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才是宫中当之无愧的老大,他早觊觎良久了。
只是这三人,尤其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兴安,深得景泰帝信任,而金英虽然曾经反对立朱见济为太子,但却被天子当作直臣,并不以为忤。
马庆在宫中势力甚微,即便想要找他们的麻烦,也没有什么能力。
眼下有了内应,自然就方便多了,更重要的是,周秦川的态度意味着皇后和太子对这三人也不满,即便一时不能如愿将他们拉下马,也能借机和储君打好关系,一旦太子登基,再慢慢收拾这三人也不错。
随后周秦川又交待马庆,务必要动用西厂和宫中力量,将孙太后的病情打探清楚,包括症状、用药,还有负责给她看病的御医,都不可放过。
这个老虔婆的病情好坏,关乎周秦川他们何时能入宫面圣朝贡,进而开设椎场,与当下政局密切相关,实在不容轻忽。
卢忠一脸艳羡,早知道周秦川是送官童子,没想到给马庆的回报来得如此之快,啧啧,司礼监掌印太监啊,这等好事怎么就轮不到自己呢。
只是还不等他唏嘘出声,机会就来了。
“卢大哥,你这几日跑动跑动,运作一番,不瞒你说,锦衣卫指挥使朱骥朱大人,已经再三向陛下请辞了。”周秦川又放出惊人消息。
此事朱骥瞒得很紧,只向景泰帝提过,而天子显然也没有走露口风,因此除了杭允贤近水楼台先得月,尚无人得知。
要不是周秦川几番救驾,功劳太大,又深得帝后的欢心,杭皇后也不会有意无意地故意说给他听。
“当真?”卢忠双目圆睁,此时的周秦川在他眼里,浑身上下如沐圣光。
“当真!”周秦川很肯定地点了点头。
第346章 登门
“末将……末将谢过周纪善。”卢忠重重一抱拳,实打实地行了个礼。
虽然他已是锦衣卫中的实力派,且简在帝心,但要想独掌全卫,不但朱骥是绕不开的坎儿,就是卫中其他实力派,也同他有得一争。
这下好了,能提前得知朱骥引退的消息,胜算大增,可从容布局,周秦川一句话,就送了他一场富贵。
高进看得眼热,见周秦川接着和马庆、卢忠二人聊得火热,没再继续口出惊人之语,知道这一趟没自己的份儿,不过他也不气馁,就进一趟宫,哪能人人都有好处呢。
待三人热闹劲头一过,高进方小心翼翼地开口:
“纪善大人,前些日子你不是吩咐小将留心张軏么,有消息了。”
“哦?说来听听。”
周秦川自然不会忽略张軏,有这么个人像只苍蝇似的恶心膈应人,想要不关注他都不行,这种人渣,还是早早除去得好。
“启禀纪善大人,张軏这厮,嘿嘿,还真是……”高进边摇着头,边把打探来的消息说了出来。
三人听着听着,脸上都露出了有些猥琐的笑容,待高进说完,周秦川思忖片刻,把几人全都聚拢到一起,不住地低声吩咐。
三个狗腿子边点头边嘿然而笑,显然对周秦川的主意非常感兴趣,密议片刻之后,告辞而去。
。。。。。。
张懋身着孝服,面沉似水,案桌上放着一卷书,他却无心观看。
祖母过世已经半个月了,该做的事已基本做完,剩下的就是静守孝期。
那个所谓的二叔只在下葬的时候匆匆回来过一趟,接着就以军务繁忙为借口,又回到了通州大营,把丧期的一应事务全都推给了他。
这厮明里暗里管着府上的钱物,偏偏又吝啬得像个铁公鸡,跑了一趟通州大营与其争吵也无济于事,要不是自己腆着脸东挪西借,张府说不得就要大大的丢回脸。
想到这里,张懋怒气更甚,恨恨地捏了捏拳头,要是张軏那厮胆敢出现,定要打他个满脸桃花开。
“少爷,有人来访。”恰在此时,一个下人近前禀报。
“服丧期间,概不见客,这你都不清楚?”张懋带着怒气横了下人一眼。
下人身子一佝偻,小心翼翼地解释道:
“少爷,来的是定国公,小的可不敢就这么回话。”
定国公?定国公徐显忠不是在景泰初年就过世了么,张懋一阵恍惚,随即想起是刚刚袭爵的徐显忠之子徐永宁。
原来是他,还真不能就这么打发走了,规矩嘛,都是约束普通人的,若身份尊贵,自然不用守矩。
要知道,使他们张家显贵的是他祖父张玉,被永乐大帝朱棣允为靖难第一功臣,得封荣国公,张家自此成了大明武勋中的一员。
但即便如此,张家在大明勋贵之中也算不得顶级,比如今日来访的徐永宁,若论尊贵,更在他们张家之上。
徐永宁是中山王徐达的重孙,至于徐达,就不用多说了罢,是响当当的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其后代世袭魏国公的爵位。
那为什么徐永宁承继的是定国公呢,那就要说到徐达四子徐增寿了。
靖难期间,徐增寿看好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与其暗通款曲,被建文帝发现后,以私通燕军之罪诛杀。
朱棣成功登基后,于永乐二年,追封徐增寿为定国公,世袭罔替。
因此徐家是一门两国公,开国、靖难的功劳都被他们占了,张家在他们面前,显然资历有些不够看。
徐永宁虽是弱冠,但刚承袭了定国公的爵位,登门拜访,哪能随意打发。
且张、徐两家私交甚好,张懋、徐永宁二人打小一起长大,也算是好基友,此次张懋祖母王氏过世,徐永宁出钱出力,可是帮了不少忙。
“快快有请。”张懋话刚出口,又变了主意,“算了,我亲自去迎。”
下人跟在身后小声地说道,“定国公已经带着人,自行去了前厅坐下了。”
是么,这小子,还真不客气,张懋听了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并未苛责下人,同时边走边寻思,徐永宁这小子今趟前来,到底所为何事,显摆他刚刚袭了定国公的爵位么?
想到这里,张懋就觉得晦气,他们张家,也顶着两个国公的帽子,偏偏一个都带不上,要不是张軏那厮阻挠,今上刚登基之时,自己就能承袭父亲英国公的爵位了,何至于让徐永宁这小子有显摆的机会。
想着心事,张懋来到前厅,刚一进门,还没见到徐永宁,就被屋内一人给吸引住了。
此人身材高大,膀阔腰圆,坐在胡椅上远比他人要高出一截,面色凶悍,压迫感十足,身上那股若有若无的气势,就是张懋见过的那些军中捍卒也有所不及。
“徐兄,这人是……?”
“张兄,正要给你介绍一下,这是瓦剌卫顺宁王王府纪善周秦川周兄,年纪轻轻就扬威关西,当真了得,我知道你和我一样,素来敬佩英雄人物,这不,刚结识了周兄,就特意把他请了过来,咱们可得好好亲近一番才是。”
此时的大明,世家勋贵大多已不能上战场了,不过奢靡之风尚未普及,似张懋、徐永宁这些少年,骨子里仍然向往祖辈的武勇之风,自己虽然不行,但不妨碍他们亲近,甚至崇拜那些为大明开疆拓土的勇士。
瓦剌卫迅速平定关西,同时压服西域诸国入京朝贡的事儿,早在京师之中传开了,其中的长史王越和纪善周秦川,因着汉人身份,已然成了大明百姓崇拜的英雄人物,像徐永宁这等小公爷、小侯爷,自是有所耳闻。
待他亲眼得见与自己年岁相近的周秦川,自然好感大增。
瓦剌卫?张懋眉头一紧,说实话,他起初对这个羁縻卫所的印象并不好,去岁的金刀白莲一案,虽然是张軏那厮闹出来的麻烦,但把张府翻得乱七八糟的,却是瓦剌卫的士兵。
不过前些日子瓦剌卫遣人给他送了一百两黄金的程仪,倒是足见诚意,两边素无交情,这笔银钱算得上是雪中送炭。
眼下见到对方管事之人,果然如徐永宁所说,与他心目中的少年英雄十分相近,看在之前那一百两黄金的份儿上,张懋心中那点芥蒂,终于烟消云散。
“见过小公爷。”周秦川依着规矩行了个礼。
“唉,别这么叫,我不是徐永宁这小子,还没承继爵位,公爷二字,提也莫提,还是叫我的字——廷勉好了。”张懋摆摆手,表示不敢当。
第347章 药王后人
“廷勉兄自谦了。”周秦川从善如流,“在我看来,不论是荣国公还是英国公,早晚会有一个落到你头上的。”
张懋心机不多,要不然也不会被张軏压制得死死的,听周秦川如此吹捧,当下大为高兴,抬起茶盏相让一番后,开口问道:
“来来来,永宁,给我好好说道说道,你是如何识得周兄这等英雄人物的?”
“是这样的,张兄,西厂厂督马公公同我家相交甚厚你是知道的,前几日他上门拜访,我和他说着说着,突然想到了周兄……”
周秦川在旁边听了暗笑,哪里是徐永宁突然想到的,而是马庆用话把他绕进去的。
马庆与定国公一家有旧,当初在宫内眼见升迁无望,就是走的徐永宁之父,当时的定国公徐显忠的路子,方才得以外放,到大同做了镇守中官。
去岁他派马奎进京运作东厂厂督一职,仍旧拜访过定国公府邸,怎奈老国公徐显忠病故,其子徐永宁年幼,又未袭爵,实在帮不上什么忙,这才几乎着了曹吉祥的道。
即便如此,马庆与徐府的交情仍旧没有疏远,还是保持着来往。
此番周秦川有心算计张軏,需得结识张懋,让张懋出手,方才名正言顺。
虽然之前用黄金开过路,但要想上张府的门,仍旧得找人帮忙,想来想去,马庆想到了徐永宁。
他与徐府交好,而徐府又与张府关系不错,若徐永宁愿意出面,周秦川自能得偿所愿。
故而马庆有意前往徐府,与徐永宁一番攀谈之下,意外得知这位新任的小国公,居然对周秦川有些崇拜。
还是少年的徐永宁哪是马庆这老狐狸的对手,不知不觉的,话题就转到了周秦川的身上,他还以为是自己想起来的。
得知马公公认识已经进京的周秦川,徐永宁大喜过望,当下央求马庆引荐。
马庆求之不得,自是应了,周秦川就此与这位小公爷相识。
说实话,周秦川是真没有想到自己在京师之中已经有了诺大名声,连这些勋贵都有所耳闻,看来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一直都被汉人视作莫大荣耀。
平定关西虽然不值一提,但在此时大明官民的眼中,仍是了不得的功勋,让周秦川与这些勋贵相识的谋划意外的顺利。
“……我早有心结交周兄,奈何无人引荐,没想到马公公与周兄相识,这下好了,总算让我得偿所愿,能结识我大明的少年英雄。
独乐乐哪如众乐乐,想到张兄你也喜欢结交豪杰,我这不立马就带着周兄上门了。”
听徐永宁略带得意地把话说完,张懋也不疑心,他早知道马庆去岁办金刀白莲一案的时候,借用过瓦剌卫的士卒,想必在那时,双方就有了交往,因此马庆认识周秦川一事,毫不奇怪。
三人都有心打交道,接下来的气氛好得一塌糊涂,周秦川不时说些关西的战事和趣闻,听得徐、张二人一脸向往,恨不得也去见识一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
宾主尽欢之后,周秦川跟着徐永宁告辞,毕竟张懋还在服丧,不宜呆得过久,反正此趟张府之行已经达成了目的,算是初步搭上了张懋这个未来的小公爷。
回到会同馆,意外碰上已经等了他一会儿的高进。
“高将军事务繁忙,怎的如此有空,这是要找我喝酒不成?”
周秦川嘴里打着趣,心里却有些奇怪,如何对付张軏,他们那天已经筹划好了的,事情不算大,还用不上西厂,只需出动锦衣卫和兵马司的人手即可。
正巧要行事的地方在南城兵马司的地段,周秦川已经和杭敬打过招呼,届时提前言语一声,杭敬自会帮忙。
高进在西厂的地位不低,只在马庆之下,平日里也是忙得很,今日为了等自己,在会同馆等了这么久,难不成又有大事?
“见过周纪善。”高进没有丝毫不耐,“小将今日前来,是为了禀报你让我们打听的太后生病一事。”
“这……”周秦川不知说什么好,“高将军,这等小事,你安排个手下过来不就行了。”
“那怎么行。”高进梗着脖子,“兹事体大,又事关机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在高进眼里,周秦川乃是有大气运之人,自然是交道打得越多越好,事情再小,只要能和周秦川接触,那也是要尽量争取自己亲自来做的。
相信马庆和卢忠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他二人位高权重,显然就没这么便利了。
周秦川不知自己在这些人眼中堪比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唐僧肉,只得承认高进言之有理,“高将军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