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牟明 >

第121章

牟明-第121章

小说: 牟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沙洲瓜州一带在后世属于敦煌,周秦川虽未亲至,却早已神往,通过网络对其了解得并不少。
  除了石窟和月牙泉等景点举世闻名,矿藏也是品类繁多,储量丰富,金、银、铁等据说都属于品味高、储量大、易开采的资源。
  还有被称为‘敦煌玉’的玉石,是仅次于和田玉的白玉。
  “那……贤弟,这挖……挖矿一事,就交给你去办,可好?”秦博一脸希冀地看着周秦川。
  周秦川咧着的嘴一下子僵住了,自己就是个嘴炮,哪懂什么找矿挖矿啊。
  “这个……秦兄,我就是道听途说来的,岂能把如此重任交给我,还是让王兄来负责罢,反正咱们瓦剌卫的汉人之中,有不少工匠,想来找矿冶炼什么的难不住他们,我就不瞎掺和了。”
  “也成。”秦博也不逼迫,周秦川鬼主意多,他觉得还是参赞各项事务更好,“不过若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你可得帮帮王长史。”
  “一定一定。”
  周秦川冲王越拱拱手,两人相视一笑,战俘如何一事就此定了下来。
  瓜州城下一战,厮杀了整整一夜,直至东方破晓,追击的轻骑才陆续回转瓜州城,也带来了辉煌的战果。
  哈密卫忠顺王倒瓦答失里之子卜列革作为王储,本想利用此次偷袭的机会立下战功,为未来继承王位捞点资本,没想到反而失手被俘,成了瓦剌卫的阶下囚。
  除此之外,安定卫指挥桑哥、罕东卫指挥奄章不、赤斤卫都指挥革古者也尽数被擒,阿端、曲先两卫的首领虽然得以身免,不过这两卫实力本就孱弱,再经此趟大败,就更不值一提,倒也无需担忧。
  至于各卫留在城外的粮秣,自然也尽数归了瓦剌卫,迫在眉睫的粮食危机,得到了初步缓解。
  休整了一天后,瓦剌卫再度出征,目标直指沙洲城,经过一日一夜的急行军后,兵临城下。
  五卫主力尽丧,大都逃回各自的牧地,沙洲城毫不设防,周秦川等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这座关西中部的重镇。
  当日,锁南奔喜极而泣,秦博、周秦川等人忙得不可开交,他却一个人喝得酩酊大醉。
  七日后,沙洲城外陆续聚集了五队规模尚可的骑军,不过这一次,可不是五卫心有不甘,想要攻打沙洲,而是他们依秦博号令前来投诚。
  在瓜州城下大胜之后,秦博就异常强硬向五卫提出了以下几个条件。
  五卫必须按各自实力,将其一半的精锐军队送交瓦剌卫,充作瓦剌卫顺宁王的王帐亲军。
  本来还想要他们上缴部分粮秣,作为五卫攻打瓜州的惩罚,不过考虑到关西一地几无粮食出产,瓜州城下一战,这五卫又尽失了随军携带的粮秣,粮食的供给自身都有点难保。
  为了避免五卫缺粮之下强力反弹,这才给他们免了。
  安定、罕东、赤斤三卫的头领都被生擒活捉,哪敢说半个不字,乖乖地把人送来,权当是交了赎金。
  阿端、曲先两卫的首领虽然得以兔脱,不过实力大减的他们,更不敢与瓦剌卫强项,同样乖乖照做。
  这般听话,也未尝不是因为缺粮,想要分些人出去,以减轻负担的原因。
  五卫虽逢大败,不过还是凑了一万左右的骑军,这样一来,五卫实力大减,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威胁瓦剌卫的实力了。
  不是瓦剌卫不想借机一统关西,而是不能。
  关西地广人稀,沙漠戈壁众多,能繁衍生息的绿洲草原有限,丁口部落远远不及塞北草原,即便浑成一体,实力也不会提升多少。
  若惊动大明,引发明廷戒心,只需封闭嘉峪关,不允许关西纳贡交易,就能将他们整治得欲仙欲死。
  想当初,瓦剌最为强盛之时,也先都被这一招弄得毫无脾气,何况是如今的瓦剌卫。
  还是剪灭五卫潜力,在关西做个无人敢惹的土霸王就好了。
  至于哈密卫,经此一败,想必也知道瓦剌卫不好惹,轻易不敢前来捋虎须。
  当然了,周秦川也没有轻易饶过哈密卫,而是让对方运来一千斤粮秣作为赎金,这才放归对方王储卜列革。
  有了这些敲诈勒索而来的粮食,瓦剌卫缺粮的危机本该大有改善,不过在分了一半给特木尔,又新纳了一万骑军之后,还是有一些紧张。
  以周秦川和苏幼蓉的估量,粮食当能吃到今岁冬季,至于能否顺利过冬,就不太好说,而来年开春后要种田的粮种,就更没影了。
  这一日,在送走特木尔的乌苏克大军后,除了留守瓜州的王善武,瓦剌卫众头目齐聚秦博所在的王府。
  说是王府,其实也不过就是一处三进的院落罢了。
  沙洲城虽比瓜州城大些,但也仍显局促,王府若再占地广大,金碧辉煌的话,就剩不下多少地方了。


第297章 协掌千户

  “王长史,粮食短缺,恐怕得劳烦你奔波一趟,复进嘉峪关,给大伙儿买些粮食回来。”
  待众人落座之后,秦博也不废话,直截了当的开始吩咐。
  “王爷放心就是,下官定不辱命。”王越慨然应下。
  虽说堂而皇之地入关,需得以朝贡名义方可,不过朝廷历来对关西优容,边将也睁只眼闭只眼,七卫只需使上些银钱,即可入关交易。
  只要不跑到长安府一带招摇,问题都不大。
  如今的瓦剌卫,挟大胜之威,捞了不少战利品,银钱不成问题。
  只是从嘉峪关的肃州卫到他们曾经再度入关的凉州卫,这一路都不够繁华,想要多买些粮,还是得走到临洮府一带,道路漫长,来去耗时不少。
  秦博交待完购粮一事,正待同大伙儿商讨其他事宜,门外有侍卫禀报:
  “王爷,有汉人求见,自称关西锦衣卫,押着大批粮草正在城外守候。”
  关西锦衣卫?大批粮草?还真是瞌睡碰到了枕头,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送上门来。
  众人又惊又喜,全都把目光看向门达。
  “门老弟,真不愧是做探子的,心细如发,想的这么周全,小王我自愧不如啊。”秦博首先开口赞道,同时吩咐侍卫把人给带进来。
  其余诸人也纷纷跟上,大赞门达有先见之明。
  就是周秦川,也对门达早早埋下的伏笔由衷敬佩,想当初,他和秦博还想着要派人走回头路去买粮呢,只是彼时即将出关,怕时间上来不及,这才作罢。
  没想到门达早就做了安排。
  “啊……王爷,诸位,这……这可与我无关啊。”门达懵里懵懂地抬头解释。
  他适才还在想着怎么发展一下这个关西卫所,总得搭个架子出来,好歹也弄些情报,朝廷那里才好交差。
  原来的几个老兄弟自然没说的,尽数成了新晋锦衣校尉,从晋西到神木出关这一路,门达又收了一些浪荡子做手下,勉强有了个样子。
  可他确确实实没有安排人在中原采买粮食,他只是在击败关西六卫,特木尔撤军之时,征得秦博和特木尔的同意后,安排了几个手下随军前往塞北。
  景泰朝后,朝廷一向在塞北消息雍塞,锦衣卫关西卫所若能在草原有所建树,岂不是大功一件。
  特木尔一开始还有些不情愿,不过秦博考虑到门达是自己人,他的手下到了塞北,好歹能起个来回传递消息的作用,怎么也要比阿失帖木儿的人要称心一些,也就允了。
  有了秦博点头,特木尔捏着鼻子认了,至于门达的那几个手下能有多少建树,就全看他们的本事和运道了。
  侍卫进来报信之时,门达心里斟酌的是想要再找秦博、周秦川说说,从瓦剌卫大军之中,征召一些人手充做锦衣卫,再行潜伏到六卫中去。
  听到众人不迭口地夸他,门达自己也懵了圈,他何时有这么高瞻远瞩了。
  只是一番解释实在无力,在场诸人无人相信。
  “下官杭敏,见过瓦剌卫诸位官长。”
  跟着侍卫进来的人尽管蓄了短须,不过看上去仍很年轻,只是眼有风霜之色,见到在场诸人,不卑不亢地团团作了个揖后,自报姓名。
  “你说你是锦衣卫关西卫所千户,我怎么不知道?”率先开口的是门达。
  “这位就是门镇抚使了罢。”杭敏边说话边从身上掏摸东西,“我也是刚受陛下所封,到此地协掌关西卫所,这是我的敕牒、告身还有腰牌,还请勘验。”
  锦衣卫虽是皇帝爪牙,不过与东西两厂只听皇命不同,也受外廷节制,官员的任命除了皇帝首肯,还需兵部和吏部发下敕牒和告身。
  敕牒是委任状,而告身相当于后世的身份证,上面会详细记载官员的姓名、籍贯、年龄、体貌特征等等,以防有人伪冒。
  在某种程度上,与锦衣卫腰牌的功能有些重复,不过既是惯例,锦衣卫也无异议。
  一听是协掌关西卫所的千户,门达脸色就有些难看了,看来自己这个镇抚使,在关西锦衣卫之中,仍旧不是一手遮天的人物。
  自顾自想着心事的门达,没有注意到已然递到身前的三件表明身份的物什,直到杭敏轻咳一声,方才回过神来。
  只是他常年不在锦衣卫衙门,哪里看得懂这些东西,好在王越有眼色,及时接了过去。
  顺着一一翻阅之后,王越冲其余诸人点点头,认可了眼前这个千户的说辞。
  众人这才信了门达刚才的辩解,原来真不是他安排的人,想到这个千户是来协掌锦衣卫关西卫所的,大伙儿的脸色都同门达一样不太好看。
  朝廷还是不放心,特意找了个外人来关西,既是掣肘门达,又何尝不是掣肘整个瓦剌卫呢。
  王府大堂一时无人发话,场面有些尴尬。
  作为郎中,若想给人看好病,最重要的一项本事,就是察言观色,不少病痛可能病患自己都说不清楚,需要郎中从细微处入手,认真体察出来。
  而作为一方名医的杭敏,察言观色的本事自然不会差,心念一转,对瓦剌卫众人的顾忌了若只掌,当下笑道:
  “临行前下官曾受过陛下告诫,我这千户虽有协掌的名头,但最主要的差事,还是为瓦剌卫和锦衣卫的兄弟们查漏补缺,安心做个帮手,万事当以门镇抚使,还有顺宁王府的诸位官长为主,不可擅拿主意。
  城外的粮秣和其他一应物品,权当是在下给诸位的见面礼,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众人虽不知这话里有几成真,不过见其人能伏下身段,倒也不好就这么晾着他,况且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笑脸人还带来了他们亟需之物。
  当下由秦博开头,“原来是杭千户,失敬失敬,难得千里迢迢到我关西,来来来,先坐下再说,让本王给你一一介绍。”
  杭敏安然落座,秦博每介绍一个,他都要拱手施礼,一个都不曾怠慢。
  在杭敏来之前,为了避嫌,苏幼蓉和秦琪就已离去,场中人其实不多,很快就轮到了最后一人——周秦川。


第298章 见面礼

  就是他!
  不等秦博开口,杭敏早已断定,眼前这个少年,就是救走并带走济儿的那个画中人,不枉他辛辛苦苦地一路追赶而来,这一回,果然没再让他失望。
  瓜州之战一结束,身为长史的王越,就派人飞马将消息传进了嘉峪关。
  当然了,大战什么的自是未提,只说瓦剌卫已同其余五卫做了初步磋商,几方已然放下彼此间的恩怨,下一步,六卫将在沙洲汇聚,集齐大军,西去援助哈密云云。
  任礼经验老到,从中嗅出了不寻常之处,他可不相信靠磋商就能整合五卫,定然是瓦剌卫用拳头让五卫低了头。
  虽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过这种事情,他相信瓦剌卫不至说谎,自己只需差一队夜不收出关,即可知晓真假。
  一通猛如虎般的分析之后,杭敏哪里还坐的住,当下不顾劝阻,一心要出关。
  任礼见留不住这位国舅爷,只得遣出一营精兵,陪着杭敏走这一遭,顺便也看看关西局势到底如何。
  一路而来,发现瓦剌卫果真没有谎报消息,瓜州城已经落入了其掌控之中。
  只是以顺宁王为首的瓦剌卫主力,又到沙洲去了,杭敏不得不带着人继续开拔,直抵沙洲。
  顺利来到沙洲王府之后,甫一进入大厅,杭敏眼角余光就瞟到了这个他辛辛苦苦想要找寻的目标之一,恨不得立时合身扑上,问出济儿下落。
  全凭那丝还算清醒的意志,才压下了这般不计后果的冲动。
  “原……原来是周纪善,久仰久仰。”
  听完秦博介绍,杭敏激动地同周秦川见礼,想不到这小子在瓦剌卫中还坐上了这般高位,甚好甚好,想来济儿跟着他,也不会受什么苦了。
  周秦川还过礼之后,则有些奇怪地瞟了好几眼这个新任的锦衣卫千户,他总感觉这人有些不太对劲儿,尤其是见到自己之后。
  就好像……就好像后世那些粉丝见到自己的爱豆一般,激动得眼放精光,口齿不清。
  可自己没有什么偶像气质,也没见过此人,对方何至于有些失态呢。
  刚介绍完一圈,侍卫又来到门口禀报,说是沙洲守卫已经放杭千户的人进了城,只是那么多的粮秣该当如何处置,双方手下都不太清楚,特来问个明白。
  “下官刚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到这里就是做个本份千户,这批粮秣是我给诸位的见面礼,如何处置,顺宁王和门镇抚发话便是。”
  杭敏眼观鼻,鼻观心,不动声色地再次表达了自己甘心伏低做小的姿态。
  “既如此,那本王就不客气了。”秦博见对方如此上道,也就笑纳了。
  当下吩咐侍卫,安排人手将粮秣入库。
  又让侍卫就近给远道而来的杭千户张罗住处,很快把杭敏给打发走了。
  “如何?周兄弟,还用再入关买粮么?”
  待杭敏走后,秦博问道。
  “这个杭千户带了多少粮食来,需得我与幼蓉带人清点一番之后,方才知晓,不过我觉得王兄跑一趟关内还是有必要的,粮食嘛,愁少不愁多,多了可以拿来做粮种。
  更何况锁南奔将军也欲回一趟肃南,将好消息传回沙洲卫,王兄与他同路,正好可以同喃格都督好好说道说道,让沙洲卫再度西出嘉峪关,重返沙洲定居。”
  周秦川此话可不是客套,而是真心欢迎沙洲卫,而且之前忽悠锁南奔的时候也是同人家说好了的。
  沙洲、瓜州两地,各有一条水量颇丰的大河穿过,分别是党河与疏勒河,周秦川已找了原先板升城中的庄稼把式看过,各自都能开垦出十数万亩的良田。
  而瓦剌卫如今虽然实力大涨,但能种田之人,还是原来板升城中的汉人,最多也就五千人,人少地多,让地荒着殊为可惜。
  沙洲卫既然已经开了荒,想必是有人会种田的,完全可以两卫合一,一起开拓。
  即便如此,人口数量仍显不足,看来今后得想办法吸纳内地的汉人来此才行。
  “行,就这么办。”秦博首肯。
  商讨完毕,周秦川与苏幼蓉出府清点粮食,好容易忙活完,想要回住处歇息,两人又被王越喊去,随便弄了点吃食之后,与锁南奔一道商讨入关劝说喃格,购买粮食等事宜。
  按锁南奔所说,喃格定然是想重返沙洲的,只是碍于已然入关内附大明,再度出关的话,有些说不过去而已。
  思来想去,秦博出了个不算高明的主意。
  那就是将沙洲卫之人分批迁来关西,只剩少量老弱留守肃南,给朝廷一个交待。
  比如这一次,就可以趁王越购粮回返之际,混入其中出关,至于下一次,恐怕就得等到来年开春之后再想办法了。
  “看来也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