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

第57章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第57章

小说: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汝鱼颓然。
  自己逼死了沈知音?
  杀二混子,他该死,杀孙鳏夫,他更该死,杀徐继业,是因为他想杀自己,长坂桥一战,也是为了活下去。
  从始至终,李汝鱼都没想过杀那些无辜的人。
  但沈知音却被自己逼死了。
  少年心底里那一块柔软的地方,被沈知音之死触动,那一瞬间感触万千,心底里升起浓郁的愧疚,默默的看着沈炼如秋光的绣春刀一动不动。
  噗!
  长刀贯入肩胛骨。
  鲜血如注,染红衣襟,也染红了绣春刀。
  嗷呜!
  花斑一声野性咆哮,声惊四野,银色的身影如流线一般,将沈炼扑倒在地,血腥大嘴上的獠牙闪烁寒光,悍然咬向沈炼的脖子。
  沈炼没有挣扎,只是默默的望着天,流出沈知音死后的第一滴泪。
  小音,等我。
  “花斑!”
  李汝鱼怒喝一声,獠牙已经抵在沈炼脖子上的花斑,在最后时刻停了下来,抬起头望了一眼李汝鱼,那双凶光毕露的眸子里闪烁嗜血的野性。
  嗷呜着叫了一句,有些委屈,并没有放开沈炼。
  李汝鱼拔出肩胛骨上的绣春刀,丢到沈炼身旁,如果不是因为沈炼比自己高了不少,这一刀就是刺中心脏而不是肩胛骨,轻声道:“我愿意接受你的仇恨,但我不想死,所以,对不起了。”
  沈炼无言望天,默默流泪。
  ……
  ……
  这一夜李汝鱼大梦。
  梦中是一座小院,有个眼睛会说话的风情少妇,满身血污的从地上爬向自己,抓住自己的衣襟,嘴里不断沁出黑血……却不说话,只是死死的盯着自己。
  忽然,空间动荡山河变幻,小院于刹那之间崩塌,远空清净地,忽现青山悬空。
  有读书人负手站山巅,
  如仙人。


第130章。130章 世道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明明内心深处知道这是梦境,却无法挣脱,更无法逃离。
  李汝鱼不知道那个在青山上负手的读书人是谁,但梦境里的人,大抵和自己雷劈不死有关,那个读书人,会不会和自己写出滚字帖有关?
  不得而知。
  也许答案会在梦境里揭晓。
  下一刻,无尽血水从地底里涌出,天穹之上血运密布,从云里掉落下无尽尸首,烽火起于虚无,在青山与自己之间,沦为一片炼狱。
  有声音自高空而来,又似从自己内心深处响起,“人间些许苍凉事,岂敌天下众生血,且散。”
  声音不绝如缕,回荡久远。
  抓住自己衣襟的吐血女子,那双会说话的眼睛里流露出旷世哀怨,在声音里烟消云散,化作飞灰洒落,了无痕迹。
  李汝鱼心中叹息。
  这声音不陌生,当初大梦,白甲将军入梦来时候的声音。
  吾名白起。
  但自始至终,白甲将军只有声音响起,并无身影显形。
  远空清净地,隔着修罗地狱的青山上,负手而立的读书人挥了挥手,青山之上的天穹,骤起乌云,如墨。
  瞬间覆盖整个梦境天空。
  血云瞬间涤荡无存,如墨乌云又如暴雨,疯狂倾泻而下。
  下了一场墨雨。
  李汝鱼瞬间没入一片什么都看不见的墨海里,耳畔响起读书人的声音,“吾无所长,唯一墨池倾天耳,卿当善之,勿负吾辈读书人。”
  没有吾名白起的霸气,也没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起洗不复返”的悲凉,却有墨池一座可俯视天下的傲气。
  读书人,潇洒如是。
  如夫子。
  晴空一道惊雷,将李汝鱼从梦境墨池里拉回现实。
  翻身坐起。
  卧室里一片漆黑,梦境犹在眼前,天穹上惊雷之后,余音缭绕,李汝鱼披了衣衫来到堂屋,点燃了灯火,拿出纸笔墨砚。
  许久之后,看着宣纸上的诗句瞠目结舌。
  诗是黄巢的诗。
  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
  字却不是李汝鱼的字。
  飘若游云,矫如惊龙。
  不过因为左肩伤势的影响,单看每个字,都比滚字帖差了半分火候,但整句诗连在一起,却又更上了层楼,妙不可言。
  长出了一口气。
  如此,艺科无虞。
  那位青山上负手而立的读书人又是谁,他并没有说名字,只说无所长,仅有一座墨池倾天,读过的史书中,甚至于当今大凉,并无知名人士有墨池。
  墨池……
  李汝鱼心中有闪电划过。
  耳畔忽然响起起声音,“你在想什么?”
  却是被自己收留的沈炼。
  李汝鱼侧身看着一头白发按着腰间绣春刀的沈炼,沉默了一阵,“我在想徐晓岚死之前的那首诗。”
  万里长空一鹤飞,朱砂为顶雪为衣;只因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洗砚池。
  洗砚池,墨池,似乎是一个意思。
  羲之,是某个人名?
  徐晓岚是异人无疑,那么他诗中羲之的洗砚池,是不是自己梦境里那个异人的墨池。
  如果这个羲之就是自己梦境里负手青山的读书人,那么异人徐晓岚认识他,说明一件事:至少某些异人,认识另外一些异人。
  再推论一下,很可能是普通人认识大儒,又或者是后人认识前人。
  异人徐晓岚明显不是普通人。
  但他诗句中对羲之的洗砚池推崇至高,说明这个叫羲之的人,是个更甚于徐晓岚的存在。
  想到此处,轻声问沈炼,“我能不能进一次春楼?”
  自永安元年,北镇抚司成立之后,所有的异人卷宗皆放在春楼,可以说,那才是真正的《大凉搜神录》,也许能从其中找出一些端倪。
  沈炼默默的盯着李汝鱼,“你是不是想得太美好了?”
  李汝鱼咳嗽一声,掩饰尴尬,“反正你现在也不是很想杀我。”
  “那是我想利用你。”
  “你为什么不能像柳向阳一般,直接去杀了乾王,杀了异人沈望曙,甚至杀入宗正寺,再杀了沈琦,以此来问大凉权贵?”
  沈炼想问的话,是有情人为何不能终成眷。
  沈炼盯着宣纸上的字,沉默了一阵才道:“会有那一天的。”
  会有那一天。
  我会亲自提刀在女帝、赵骊以及宗正寺诸官员面前,问他们,为什么要剥夺他人的幸福和自由,也会告诉那个不孝子,无论你是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孝而不悔者,我送你归去。
  但仅靠自己一个北镇抚司副千户,极难。
  所以将一身希望放在李汝鱼身上,既然赵长衣青睐他,女帝看重他,江照月说他身上有某种秘密,那么他将来必然会成为大凉风云人物。
  借助李汝鱼,自己总会等到一个机会。
  自逐出沈族的沈炼,就这么理直气壮的住进了李汝鱼的小院。
  李汝鱼看着一夜白头的沈炼叹息,有些道理,现在讲给他听,被仇恨埋没的他也不会往心里去,沈知音的悲哀归根结底,不是自己逼死,也不是女帝见死不救,更不是赵骊落井下石,而是天下世道。
  世道如此。
  世家和皇室颜面共同催生了这个悲剧。
  宗正寺将先皇女眷中无子女的送入广宁观,沈琦等一众世家权贵漠视亲情而重权益,从各自立场上来说,沈知音的存在都是小,家族、赵室的利益是大。
  舍小逐大,人之本性。
  所以女帝没错,宗正寺没错,沈琦更没错。
  错的是沈炼,在错误的时间遇见了正确的人,最错的是世道——但世道不可改,至少大凉的天下不可改。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会有社会分层。
  无论任何时期,社会分层催生的世道,只会让部分人得到满足,而更多处于弱势的人,必然会被剥夺部分利益。
  这是不可消除矛盾,永远存在,任何王朝都一样。
  李汝鱼一声长叹。
  盛世永安下,亦有个人在世道下的苍白无力,老铁曾说过的举世大同,存在吗?
  将来有一天,当自己和小小面对世道时,又该如何。
  唯一策。
  拥有凌驾于世道的地位和能力。
  比如永镇开封的岳家王爷,他就算是喜欢上青楼女子,欲娶回家当正妃,大凉读书人也不敢放半个屁,哪怕是爱上女帝,也有一争的资本。
  所以,自己必须更加努力。
  有一天,自己有着可以对赵长衣,对陈郡谢氏,对女帝,甚至于对整个大凉天下说不的底气!
  李汝鱼抬头望向西方的天空,那个人儿,此刻应该在梦中罢。
  同一片青天下,我在想你。
  你呢,在想我吗?


第131章。131章 临安侠客行,萝莉会词魁

  这一日临安所有人目光都聚集在国子监下太学。
  太学毗邻西子湖。
  天尚未亮,便有数百读书人汇聚向太学,提着灯笼带着奴仆,黑夜里的临安仿佛有数条火龙向两个地方汇聚。
  读书人去太学参加艺科。
  临安京官去大庆殿参加大朝会,都需要四更起身五更出发。
  李汝鱼半夜惊醒后没再入睡,等着临近时间后,去买了早食回来,留给沈炼和花斑,然后换了一身儒衫,揣着从礼部领回来的应举证明,提着灯笼前往太学。
  太学外已聚集了数百人,熙熙攘攘,皆被栅栏挡在场外。
  不似常科和制科,艺科只需要一日就能考完,应举人数的规模也远远不如,是以五更后开始检查举子,辰时末开始考试。
  太学外,礼部、国子监、翰林院的小官小吏已经就位,从禁军里调出来负责考试秩序的士兵罗立在栅栏后,盔甲鲜明。
  李汝鱼没有熟人,不愿意掺和到人群中,便在最外围街道找了个角落,安静的站在树下等着。
  “李汝鱼?”
  声质有些奇怪,似乎是正在经历变声的阶段。
  李汝鱼侧首,看着不远处十二岁的儒衫少年,有些诧异,“你认识我?”
  少年相貌普通,脸上有十几颗细痣,使得少年平添了几分粗犷气,穿着寻常读书人喜好的青衫,诡异的是腰间悬了把刀。
  绣春刀。
  这么小的少年,何来绣春刀?
  少年眯缝着眼上下打量李汝鱼,眸子里有着异于常人的沉稳,让李汝鱼仿佛看见了另外一个自己,闻言答道:“天下谁人不识君。”
  临安应举艺科,所有举子中仅一位少年。
  以滚字帖冠京华的李汝鱼。
  事实上此刻已有无数道眼光看了过来,只是有些拿捏不准哪位才是李汝鱼,是那个儒衫负手立树下的少年,还是那个腰间负绣春刀的少年?
  李汝鱼也有绣春刀!
  李汝鱼笑了笑,“谬赞了,你有何贵干。”
  十二岁的少年颇有大人模样,一手抚颔,点点头,“就是来看看,让我父亲‘殉职’的人,究竟有何特异之处。”
  殉职二字,语气略重。
  李汝鱼莫名其妙,“你父亲?”
  少年嘴角浮起一抹哂笑,“北镇抚司总旗朱七,殉职于江秋州某县境。”
  朱七?
  朱七的儿子,难怪会有绣春刀,应是朱七的绣春刀——北镇抚司惯例,若是父亲殉职,可保留绣春刀,留待其子嗣补缺。
  李汝鱼倏生警惕,“你父亲并不是死在我手上。”
  少年摇头,“不用紧张,我现在可不敢杀你为父报仇。”
  李汝鱼哦了一声,“那你……”
  少年转身,走向黑暗里,“我只是来看看你,并且记着你的样子。虽然我对那个爹有些不满,觉得他迂腐而且无能,但他终究是我爹,也用命给我换来了锦绣前程,是以有一天,我会来取你头颅。”
  “记住,我是朱八,朱七的儿子朱八!”
  李汝鱼唯有苦笑。
  朱七生了那么多儿子?
  都排行到八了……
  栅栏处一阵喧哗,却是负责杂务的官吏指挥着禁军士兵开始检查举子,一众人准备进太学考试,李汝鱼看了看,找到书法举科入口,排在最末,安静等着。
  艺科的搜检比之常科、制科简单了许多,栅栏处第一次检查,进去后再检查一次,便直接进入考场,不似常科制科的搜检,两次检查后举子还要沐浴更衣,换上制式衣衫。
  书画科的考厅也不是单间,每一个举子一间的那种布局。
  而是偌大的院子里,搭了棚子,防止下雨或者日头毒辣,所有人都在一起考试,当然,该有的保密措施还是有的,比如除了由禁军士兵担任监考人员,考官是不能出现的。
  所有书画作品都会糊名,直到取中或黜落之后,才会有礼部官吏拆开名字,落第的自然不需要管,只需要将取中的作品按照考官取定的名次揭名、制榜,上交礼部后送递陛下御书桌。
  偌大的考厅里,李汝鱼看见了周素怀。
  这位曾在礼部仪制清吏司欲给自己难堪的草书大家,似乎并没有受到打击,依然意气风华,安静的磨墨之后,背负左手,右手提笔挥毫。
  泼墨而作。
  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隔得极远,李汝鱼也看不见周素怀写了什么。
  静下心来磨墨,片刻后铺展宣纸,先在右上角落下自己的应举号,再写下户籍和名字,其后沉吟片刻,心神合一,开始在宣纸上落笔。
  永安十二年,蜀中锦官城来了两个异乡人,一位夫子,酒不离手白衣胜雪,总是一副沧桑落寞气,引来无数大家闺秀青睐;一位小萝莉,抱着夫子的剑背着书,总是累得小脸儿绯红,倾国倾城的容颜惊艳了锦官城众多少年。
  在一次文会上,喝酒不做声的夫子目视满堂读书人,大笑复大笑,说了句此些字词拼凑也可为诗词乎,在众怒之下,那位小脸儿绯红的小萝莉放下怀中剑,起身而吟诗。
  诗成,满堂寂静。
  一诗惊满座。
  自此,小小之名盛锦官,不输临安凤梧江照月,亦不弱悬名《咏絮录》的河东柳家丑女。
  皆言小小来年必然悬名《咏絮录》。
  那首《侠客行》迅速传颂开来,从蜀中文人笔下一路开花,一直传到大凉的北方、南方和东方。
  大凉读书人,无人不知锦官有小女,抱剑负笈游学而作《侠客行》。
  李汝鱼在江秋州时已听过那首诗。
  和小小当初在扇面村所作的有一些出入,添了不少句子,改了个别词字,估计都是在夫子教导下写出来的。
  否则仅凭当初那雏形诗作,何以惊大凉。
  李汝鱼挥毫泼墨而作。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身藏功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临安有人写下侠客行。
  ……
  ……
  蜀中有个白衣胜雪的夫子,带着抱剑背书小脸儿绯红的小萝莉,出了江油城,夫子骑马,小萝莉骑毛驴,行走在秋收的田野间。
  “夫子,不知道鱼哥儿在临安怎么样了。”
  “他啊,今日应举艺科。”
  “鱼哥儿能中么?”
  “那怎么可能,他的字比你还不如,估计还是得你祖父谢琅走点人脉。”
  “可鱼哥儿写了兰亭集序被雷劈了,夫子你写的却没有呢,我觉得你是嫉妒鱼哥儿。”
  “那是因为……赶路,恁的那么多话,没羞没臊的紧,还没成为他小娘子,就敢不尊重夫子了。”被小萝莉怼得恼羞成怒的夫子无奈的饮酒。
  暗道了一声那谁谁谁,有本事来跟我比诗?
  小萝莉吐了吐舌头作了个鬼脸,“你就是不如鱼哥儿嘛。”
  夫子翻白眼。
  天下人都不如他,这下高兴了吧?
  小萝莉望着田野间的农夫,心思飘得很远。
  鱼哥儿,你还好么。
  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