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汝鱼没有接话,忽然问道:“可有她的消息?”
她是指女帝。
适时绝壁之上守卫他处的守夜人发现了这边的异壮,数道剑意如箭一般射来,落地后出现三道身影,皆是中年男子,腰间挂剑。
楚凌柴挥挥手,“没事,你们且去。”
其中一位满身络腮胡子的守夜人笑了笑,“又是那小子,得了,你们聊,三弟,你可得好好劝劝我那侄女了,人间又不是只有一个白衣夫子,她要是看不中咱们守望之地的好男儿,我这个当大伯的,拼了性命也要去东土给她抢一个东床快婿回来。”
楚凌柴苦笑,“囡囡那丫头最近确实有些过分了,大哥你且宽心,等会回城忙完正事,我会训斥她一二。”旋即转头看向李汝鱼,“都是你家师父惹的祸!”
李汝鱼摊手,“那没办法,世间还真的就这么一个白衣夫子,你家囡囡眼光真好。”
三位守夜人离去。
楚凌柴问道:“你是回大凉,还是跟我去见老爷子?”
在他身后,数十里的高大茂林后,隐藏着一座岿巍装城,那是守望之地的核心,是守夜人的归宿:守夜城。
李汝鱼摇头,看向毛秋晴,“你陪韩先生回开封,告诉徐骁,无论发生什么事,君子旗和韩先生都不能有任何闪失。”
毛秋晴点头,“好。”
她明白。
她也愿意听从,而且心中已经认定,既然李汝鱼说了,那么在回开封的路上,哪怕是自己死,也绝对不能让兵线出任何闪失。
李汝鱼却笑了,难得的露出一丝温情,“你也好好活着。”
贴身丫鬟可不能死了。
换成其他的丫鬟,我会不习惯的。
毛秋晴羞涩的笑,那一身杀意荡然无存,看得韩信和楚凌柴两人摇头无语,人和人不能比啊,李汝鱼这家伙,在哪里都艳福齐天。
尤其是楚凌柴,打定主意,坚决不能让自己那闺女见到这小子。
被你师父害了,可不能又被你害了。
尽管这种可能性很低——囡囡那丫头深情,也痴情,还专情。
一念及此,楚凌柴头疼得很。
韩信笑眯眯的,说道:“你真不打算回大凉收拾当下的乱局,就不怕闹到不可收拾,到时候可就没多少兵力来对抗大徵和大骊了。”
李汝鱼脸有悲戚,“总是要死些人,才知道轻重。”
死多少是个问题。
按照推演,镇北军和铁脊军的战事中大概会死不少人,毕竟岳单想抢夺燕云十六州,西军和禁军的战事则要温和一些。
可死的终究是大凉儿郎。
表面看来,这些大凉儿郎死在内乱中完全没有价值,而且自己现在回到大凉,这些大凉儿郎也可以不死。
但为了让赵室,让岳单,让高丽仙,让大理白愁飞看见血淋淋的事实,就必须死人。
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成为众望所归。
只有这样,自己才能让大凉天下各位天骄异人归心,才让大凉有能力有底气和东土叫板,今日大凉内乱死的人,是为了让他日和东土交锋死更少的人。
他们的死并非没有意义。
而是重若千钧!
韩信懂了。
叹了口气,“你确实已经不是当年的李汝鱼。”
当年的少年,只是单纯的为天下万民安定,那是侠义。
如今的李汝鱼,已经站在了最高的山巅,从最大的局上为大凉万民谋安定,能承痛楚牺牲小势而为大局,甚至不惜以身堕地狱。
这是大仁。
李汝鱼看向楚凌柴,“我不打算现在去见老爷子,我想,就以我现在的状况,在老爷子面前说再多话,他也不会将你们楚家最后这数万人交给大凉。”
楚凌柴讶然不懂。
李汝鱼笑了,“所以,我想请你和韩先生一起回一趟大凉,先蛰伏在开封,等我归来时,我需要你来告诉大凉人,东土究竟有多重,有多不可承受!”
楚凌柴默然,许久不语。
他在思考。
守夜人终生不能入东土。
但也绝对不会去遗弃之地,守夜人的职责便是生在守望之地,死在守望之地。
李汝鱼知道他的担心,笑道:“放心,等我从东土归来,你家老爷子对你今日之举,绝对不会有任何责备,对了,你可以带上你家囡囡,让她去大凉散散心也好,提醒一下,你们去的开封,有条汴河,河畔有座草冢,里面做着一位直钩垂钓人,他大概也快要坐不住了。”
韩信乐了,“我去说服他。”
现在还不是这位兵家之祖出世的时候,迅速平定大凉内乱,让兵家之祖出世,岂非大材小用了。
李汝鱼点头,“甚好。”
楚凌柴意动,“那行。”
反问道:“你要去东土干什么?”
“用我手中剑,给你家老爷子证明,他选择大凉虽然也有风险,但绝对值得,更重要的是——”李汝鱼接了前面的问题,“你在守望之地,可曾听过她的消息?”
她是女帝。
楚凌柴摇头,“她从大凉来到东土后,出现在大皇庙,然后被大徵和大骊的高手联手围杀,不过貌似她都没出手,便已从容离去,不过大徵和大骊都请出了数位大剑仙和‘真神仙’追杀她,然而她和那群人之后石沉大海——”
杀大凉女帝,陆地剑仙只能是炮灰,大剑仙都只能充当小角色。
非“真神仙”不可。
楚凌柴欲言又止。
李汝鱼讶然,“还有事?”
楚凌柴有些茫然,有些忌惮,有些期翼,“隐约听到消息,她似乎去过半壁山了。”
他不明白,遗弃之地的千古女帝为何要去大苏皇室被囚禁的半壁山。
李汝鱼哦了一声,“我会找到她的。”
一定要找到她。
接下来东土和大凉之战,自己可以在大凉,而大成那边则需要她去,加上那位神将,这样的话,战争局势才会更有利于大凉。
楚凌柴叹气,“难。”
东土实在是太大。
李汝鱼哦了一声,“当初围杀她的“真神仙”有哪些?又在何处,如今是否在参与追杀她?”
如今,我已剑道成圣。
轮到我保护你的了。
楚凌柴轻声说了几个名字,最后戏谑的道:“你要一怒拔剑为红颜?”
李汝鱼摇头,“不敢亵渎她。”
我是女帝之剑,那么为她拔剑,理所当然。
不过内心深处,很喜欢这句。
一怒拔剑为红颜。
她会这么认为吗?
按住腰间佩剑朝歌。
目光越过数十里的茂林,越过那座守夜城,越过了整个守望之地,落在那后面疆域宽广得可怕的东土天下,笑了。
杀意内敛。
但楚凌柴、韩信和毛秋晴此刻已经看不见李汝鱼。
他们只看见了一柄剑。
一柄出鞘的剑!
清风起,李汝鱼瞬间踏入了东土。
毛秋晴看着远方,长叹了口气,呢喃着说了一句谁也听不见的话。
偏生韩信听见了,“你还是想想自己罢,毕竟咱们这位楚王殿下,后宫里面的火确实有些大,一般女子去了开封,真会被烧成灰烬。”
毛秋晴翻了个白眼,她可对这位兵仙并不尊重,“我只是一个贴身丫鬟而已。”
不求名分的丫鬟。
而且,大凉天下,哪怕是异人世界,有钱有势的富贵老爷,养几个贴身丫鬟岂非正常的很,于情于理都在。
不至于被谢晚溪嫉妒。
楚凌柴转身,“两位且随我先去一下守夜城,可休憩几日,也容我为去大凉准备一番,我顺便能给韩先生具体说一下东土的状况,以求知己知彼。”
韩信点头,“甚好,有劳。”
楚凌柴欲言又止,终于还是忍不住,纠结的道:“韩先生,到了守夜城,可千万别在我家囡囡面前说你是兵仙呐。”不过犹豫了下,还是觉得自己多虑了,“想来她应该不会在意的。”
那丫头貌似对《千年九州》里那些一代天骄崇拜的很,但兵仙么……貌似也没有那位白衣夫子惊艳,至少在当下展露的风采上如此。
韩信无语。
好不容易到了一个不用忌惮惊雷的地方,却不能说,这憋得难受。
话说,楚凌柴究竟有多怕他家的囡囡被人拐走,李汝鱼家那个夫子,到底惊艳到何种地步?
韩信忽然有些不服气。
难道我兵仙还会输给诗仙?
不服。
……
……
守夜城里,高楼之上,一位老人枯坐,倏然间睁开眼,浑身汗毛倒竖,声如经历了千年般枯朽,“大凉又有人来了?”
老人笑了。
很有些幸灾乐祸,真希望是那位可杀青衣唐诗的大凉剑客。
……
……
李汝鱼持剑入东土,大摇大摆。
毕竟是剑道圣人。
一瞬之间,东土三大王朝的皇室,以及那些民间的“真神仙”皆有感应,旋即,便有王朝供奉的数位大剑仙前往去拦剑。
李汝鱼无所畏惧。
我有一剑,名朝歌,想问那些真神仙,可战否?
此事,人间风雅。
剑吟东土。
第623章。622章 东土不示弱,剑仙候之!
开封,悄无声息来了位长衫中年人。
那位胸前风光天下无双的佩刀丫鬟回了开封,被心情很好的谢晚溪拉着说长说短——毛秋晴知道,谢晚溪的愉悦,是因为笃定了她的鱼哥儿不仅没事,还剑道入圣。
她是为情郎高兴。
除了这两人,还有一对父女。
楚凌柴和楚囡囡。
楚凌柴来到开封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到徐骁,转告李汝鱼的话:无论发生任何事情,君子旗和韩先生不能有任何闪失。
第二件事,就像去见一下君子旗和杀神白起。
然而这两人,一者在凤翔府率摧山重卒驻防西军,一者在云州指挥战事对抗镇北军,楚凌柴都无法见到。
不过倒也还好,他去了开封城外的汴河。
见到了草冢。
可惜的是草冢里那位直钩垂钓人对他这位来自东土的守夜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楚凌柴很有些落寞。
楚囡囡先是安静了几日,缠着谢晚溪问了许多关于夫子的事后,有些撒欢。
几日后就悄然离开。
从没离开过守望之地的楚囡囡,想要看看大凉天下的风光,尤其是那座剑魔城,知晓那里住过那位差点一剑摧毁了东土大皇庙的剑魔,笃定了心思要去看看。
楚凌柴无奈,欲要去找回来。
好在徐骁知道轻重,立即找到小小,说请那位嫁衣女子去保护楚囡囡。
小小没意见。
于是一个困顿在娘亲尸首里的小女孩,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姑娘,开始行走大凉天下。
……
……
东土之大,宽广无垠。
这是形容。
东土当然也是有疆界的,只不过三大王朝的疆域实在太宽广,就算是武道高手化清风而游天下,一日一夜也走不完。
如此广袤的土地,当然会有极其庞大的人口数量。
人多,自然出人才。
除了备受尊重的异人,东土原生土著之中,人杰也如过江之鲫,数不数胜,而对于崇武尊文的东土,最负盛名者,当属那一批人。
首当其冲者,三帝。
三帝之首当是大徵的千古圣君刘禅,不仅治国手段高明,据说还是位武道高手,所修大徵皇室的皇拳已臻化境,加上自小苦练佛门绝技,传闻之中,刘禅已是金刚身。
真假无人知。
反正这些年,大骊和大成王朝的刺客死士从没有成功过。
除了大徵刘禅,大骊君王则是一位完完全全的读书人,个人崇尚儒家,不过朝堂之上也倚重武将,民间也有传言,大骊君王的儒道风采,已是大儒,足以媲美儒家神仙。
而大骊君王真正闻名天下的不是他的儒道学问,而是那一手独创的天下无双的梅花篆字。
梅花篆字,远看为花,近看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融为一体,字体遒劲、淡雅,其收藏观赏性极高。
东土民间,大骊君王的一副梅花篆字作品,已是天价。
尤其是那幅赐给了当朝公主的《冬寒腊梅台贴》,民间的流言价格,已经逾越了大骊那柄传国宝剑叶上秋露。
在这背后,则是大骊君王以书道入武道的隐秘。
只有极少的人知晓。
大骊君王执笔豪泼墨,书写梅花纂字时,可改天时,可定天风大雪,字中梅花亦可作剑,剑势已凌驾于大剑仙。
当然,大骊君王在民间的口碑不算好,说到底还是国号的问题。
历来王朝,建国之后从无更改国号的先例,除非被篡权改了国祚,然而大骊王朝,却在数年前改了国号,让东土无数人摸不着头脑。
改国号意味着什么?
凶兆。
亡国之凶兆。
而且大骊君王改国号的原因很忽悠,就下诏说了句朕观天象,国号不兴,应有天马之姿,然后就强行改了国号。
大骊,原国号大隋。
倒也是讽刺,刚改了国号大隋,就有藩王举起反旗叛了,至今还没有彻底平叛,也是让东土之人迷茫,不知道大骊君王为何要纵容这位叛王。
第三位君王则是大成王朝那位老皇帝。
不擅武道。
不喜儒家。
更不是书道大家,对音律等也仅仅是涉猎而已。
大成这位老皇帝,只是一个普通的守成君王,他之一生都平淡无奇,唯一被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宠溺皇子和公主,以及痴情。
大成君王一生,只有一位皇后。
后宫之中无妃子。
这样一位守成君王,能让大成屹立不倒,不是他多厉害,仅仅是因为大成王朝民风彪悍,人人自小便读书习武。
换言之,大成王朝多儒将。
更多悍卒。
当年大成王朝还只是一个小国时,大骊和大徵都不愿意去捏它这个软柿子,而是选择了大苏王朝,灭了大苏,大徵和大骊各自蚕食大苏疆域。
但获益最多的反而是大成王朝。
趁着大苏崩解,大骊和大徵各自忙着争夺疆界时,大成王朝神不知鬼不觉的得到了大苏旧部的支持,将大苏王朝近半的疆域纳入版图。
这才有了三大王朝鼎立之势。
纵然如此,吃了大亏的大徵和大骊也不愿意轻易对大成开战。
无他。
大成的士卒实在是太能打了。
大徵若是和大骊联手,赢大概是能赢,但能不能灭大成就不一定了,况且就算是赢了,大徵和大骊也得脱一层皮。
那样一来,只怕又会有势力趁机崛起。
毕竟疆域太大,中央集权总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些地方的范围也总是野心勃勃,就算没有野心,在王朝君王眼中,都是有野心的。
比如,大徵那位镇守靠近守望之地边关的藩王刘秀,在刘禅看来,反心昭然,要不然你刘秀为何要收了大月氏的公主,为何要收了大隋……嗯,也就是大骊叛王的女儿为小妾?
除了三帝,还有九神仙。
所谓九神仙,便是指那些在武道尽头走到巅峰的高手,其中有异人,也有东土原生天骄,这些年皆被三大王朝当真神仙一般供奉着。
当然,偌大的东土,走到巅峰的人肯定不止这九人。
万里山河中,蛰伏了不少。
至于大剑仙和陆地剑仙,在东土真是个多如狗,也许在三大王朝随便的某个州城,就有可能遇见一位陆地剑仙。
当然,这并非说陆地剑仙和大剑仙不值钱。
而是东土实在太多。
人实在太多。
除了三帝九神仙,最负盛名的便要输大徵那条卧龙。
一位百余年前就来到东土的异人。
如今,依然是大徵国师。
世间传言,大徵国师这条卧龙,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