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相么……
傻子都能看出来。
岳单不服幼帝赵祯和赵晋,也不服坤王赵飒,所以杀了枢相公的老部下。
当然,岳单还是服枢相公的。
否则他不会一一去见那几位枢相公的老部下,也不会只死一个解职两个,而是会全部死掉。
同样的事情亦发生在蜀中。
赵室,在李汝鱼死后,已经只剩下了禁军——尽管李汝鱼不死,他们的情况也好不啦多少,然而当下的局势,却更让赵室绝望。
这才是真正的噩耗。
铁脊军公然反凉,镇北军和西军不尊中央号令,天下,似乎已陷入藩镇割据的泥沼。
当天下出现藩王割据的局势,离王朝的崩塌已经不远。
关键是那一场波及了整个天下的地动之灾中,西军、镇北军和铁脊军都收获了可怕的民心,如此他们有了割据的土壤。
当发展成这个局势之后,就是临安有赵飒,有赵晋,也依然无力回天,哪怕是曾经的大凉双璧,国之重鼎的狄相公,也只能徒呼奈何。
恐怕这个局势,也是女帝没有预料到的。
谁都没料到,大凉驻军里的那些沙场天骄,每一个臣服赵室。
以前的臣服,臣服的是女帝!
女帝远走东土后,他们依然臣服,臣服的是李汝鱼。
但真正臣服的,还是有可能去而复返的女帝。
毕竟李汝鱼就代表着女帝。
不过如今李汝鱼死了,那么他们也再无丝毫惧怕——赵室?
算不得什么!
但赵室有赵飒,这位三箭定天山的白虎神将没有退却,亲自披甲去了禁军,准备在沙场之中为大凉赵室杀出一片生机。
赵普不断擢升,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成了参知政事。
左相宁缺和右相周妙书,加上枢密院的狄相公对此没有丝毫异议——临安必须团结,才有可能解决掉这个麻烦的藩镇割据形势。
左右相公加上赵晋,三人共同坐镇后方。
狄相公坐镇枢密院,统一调度禁军,赵飒披甲于军中,亲自率军出征。
加上卓宗棠、安梨花。
依然有机会!
临安破釜沉舟,欲与绝境之中,为国祚延年。
此际,再无人去想东土王朝的雄师即将出现的事情,大家都只想在这个局势下,达到各自的算盘——攘外必先安内。
战争毫无预兆的爆发。
燕云十六州内,镇北军悄然南下,欲侵吞云州,受到铁脊军的猛烈反扑。
西军莫名其妙的过了渝州,受到禁军的阻截。
万幸的是,彼此之间都存在着忌惮心理,不敢一开始就投入大兵力,只是小规模的接触战,最大的伤亡出现在云州观渔城。
虞弃文率领的大风轻骑和虎牙铁贲押城,白衣枪王率三千人攻打观渔。
守观渔城的是老将夏侯迟。
据天险而守,兵力虽然稍差一筹,但夏侯迟对观渔城熟稔至极,加上云州尚有君子旗率大军坐镇,使得虞弃文和白衣枪王不敢全力出击。
那一战,纵然白衣枪王站上了城头,杀了不下一百老卒,但他率领的三千镇北军老卒,却没有一个人能站上观渔城头。
那一战,双方各自折损七八百人之多。
这已是最为惨烈的一战。
其余战场,皆是小规模的接触站,甚至只是斥候之间的接触而已,伤亡率不高,尤其是西军过了渝州遇见禁军后,更是各自驻守城池,每日只派斥候相互交手。
在等。
看铁脊军和镇北军之间会不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事。
但天下大乱,已是必然!
而且,这将会是一场死伤数十万的天下大乱,亿万黎民不仅将要饱受内乱之苦,还要承受接下来东土王朝雄师的践踏。
注定的山河陆沉!
这是一座天下的沉沦。
……
……
赵飒在禁军中,赵晋和宁缺、周妙书碰头之后商议了一番,觉得军中还是应有一位相公去押阵,毕竟白虎神将是位异人大家心知肚明,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盯着卓宗棠和安梨花之流。
这个人选原本是定周妙书。
后来选择了赵晋。
赵晋也是异人,这一点大家也心知肚明。
但谁都知道,赵晋对赵室的忠诚,只怕并不输给赵飒。
于是三人合议之后,很快由人起了一封诏书:参知政事赵晋代天子巡视禁军,以振军威,以慰军心。
赵晋刚走出大殿,却见一位帅得日月无色的青衫大叔站在广场上,看见赵晋后也不行礼。
赵晋过去行礼。
不论是在大凉,还是听说过枢相公在异人世界里大宋王朝做的那些事,赵晋都觉得,自己尊重一下这位狄相公一点也不为过。
正如狄相公也依然尊重自己一样。
否则他早站李汝鱼那边去了。
毕竟得到两点的赵晋就是赵普,那个大宋王朝开国重臣之一,枢相公作为大宋的面涅将军,岂会不知道赵普?
狄相公叹了口气,“要去军中?”
赵晋颔首,“某和左右相公都以为,安梨花和卓宗棠之流,不足以放心。”
狄相公闻言无语。
他其实有点反感,所谓用人不疑……
不过也知道,这是当下赵室的窘况,能用之人不多,能信之人也不多。
沉默了一阵,才道:“告辞。”
赵晋喊住,“狄相公有话就直说罢,不论是当年还是现在,你说的话,我赵晋都会认真的听,也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你依然是赵晋心中的那个面涅将军。”
狄相公顿足,回首看了一眼,犹豫刹那,还是问道:“杀了楚王,你后悔了吗?”
赵晋愣住,他没料到狄相公会问这个问题。
许久,才苦涩的一笑,“我赵晋一生,只想为赵室谋尔,先前局势下,狄相公以为,是选择鸩酒还是选择刺入心窝的剑?”
鸩酒,就是当下的天下大乱,赵室很可能慢慢灭国。
刺入心窝的剑,则是李汝鱼。
灭国更快。
所以,我也是没得选择。
其实天下没有李汝鱼会怎么样,赵晋作为大宋开国功臣,岂会看不出?
只是没得选择而已。
狄相公叹了口气转身默然离开。
是啊,没得选择。
只是好坏而已。
选择鸩酒,赵室尚有一线生机,只不过天下黎民受苦。
选择刺入心窝的剑,赵室没有一线生机,只不过天下黎民不用受苦。
仅此而已。
赵晋目送狄相公远去,继续前行,先要去青云街的府邸吩咐一些事,这一次去军中,还需要那位用刀的冢原卜传和用箭的养由基押阵。
毕竟安梨花的枪和秀戎刀非同小可。
只是来到丽正门,发现紫禁城禁军防卫都指挥使王陵按刀站在门口——王陵没有有穿军服,看见自己时行了礼,然而干脆直接的问了一句:“赵参知,此刻我着便衣,便是寻常一百姓,想代表天下黎民问一句:杀了楚王,你后悔了吗?”
赵晋没有回答。
甚至无视王陵,径直穿过丽正门,几乎在出城时,才头也不回的呢喃了一句。
王陵没有听见。
然而诡异的是,今日巧合得有些过头,似乎很多人都想问赵晋一句。
丽正门外,地动之灾中受伤的谢琅穿了便服,脸色有些不太好,伤势似乎还没痊愈,他站在那里,也不行礼,大笑着问了一句:“赵晋,你后悔了吗?”
赵晋看着这位以一己之力重振了陈郡右谢的读书人,点头,铿锵答道:“没有!”
继续离去。
谢琅站在那里目送,笑了一下。
满是讽刺。
几日后,抵达建康到了驻军之中的赵晋没有想到,当他还没踏入军营,便是一位从渝州方向受伤后回到建康休养的斥候看见他,这位斥候右臂被齐根砍断。
但他不会离开战场。
待伤势痊愈后,他会义无反顾的再次回到前线。
他穿着便服,右肩上可见渗透出来的血污,看见赵晋后笑了笑,没有着急去通报卓宗棠将军,而是认真的问道:“赵参知,我一直很疑问,大凉为何要杀楚王,今日得见您,想问一句,你后悔吗?”
赵晋怔住。
旋即沉声道:“你是以大凉禁军士卒的身份来问我,还是以大凉黎民的身份来问我?”
这位斥候显然是读过一些书的。
闻言讶然,“有差别?”
旋即却懂了,于是又道:“如果赵参知是大凉禁军士卒,又或者是大凉黎民,会后悔吗?”
赵晋不语。
斥候想了想,“若是前者呢?”
赵晋想都不想,斩钉截铁,“不会!”
斥候又问:“后者呢?”
赵晋依然想都不想,“我在丽正门时,已经回答过一次。”又反问道:“你为了大凉失去了一条胳膊,你后悔吗?”
说完径直入军营。
那位斥候站在那里,忽然咧嘴大笑。
后悔不后悔?
作为大凉的士卒,当然不会后悔。
一入沙城,便守大凉。
无论对手是谁,胆敢置大凉于万劫不复者,我纵然千刀万剐,又纵然刀山火海,依然百死不辞,但杀之便是。
我等微小儿郎,无所甚家国大事。
但有一腔热血。
以及……一副随时可为大凉在疆场之上驰骋的躯体。
走入军营的赵晋神色安静。
但是赵晋没有料到,当他见到卓宗棠,这位敢于抬棺而战,甚至作为李汝鱼的心腹,也敢于跳出来反抗李汝鱼的汉子,见到自己的第一眼,没有行礼,而是说了句:“我有些后悔。”
旋即自嘲的笑了笑,“尽管我的选择对局势并不重要。”
赵晋沉默。
伸手按住了欲要拔刀的冢原卜传,轻声道:“为什么。”
卓宗棠望向西方。
不言而喻,在卓宗棠的眼中,他已经看不见接下来的天下大乱,他只看见在内乱中耗尽最后一丝力气,被东土王朝雄师蹂躏,万千黎民饱受苦难的地狱画面。
赵晋一声长叹。
没有退路了。
心中复杂无比。
出丽正门时,他以一个黎民的身份回答了以一个黎民身份来问自己的王陵。
杀了楚王,你后悔吗?
后悔。
但我还是会杀。
因为我赵晋,不是一个黎民,而是赵室最后的坚强!
天下是要大乱。
山河是要陆沉。
就算大凉最后平复了地方武装割据,真正统一了大凉,也很可能无力在对抗东土王朝的雄师,届时的大凉,只会被东土王朝雄师摧枯拉朽。
那一日,我赵晋愿身先士卒,死于阵前。
以赵室的身份而死。
也以黎民的身份而死。
皆不后悔!
于是大笑道:“卓宗棠,我敢于阵前死而抗东土,你敢否?”
卓宗棠闻言怔住。
裂嘴。
无声的笑,“有何不敢?”
第621章。620章 我已见东土之厚重,亦见其野心,愿一肩挑天下
云州观渔城的战事忽然就炽烈了起来。
白衣枪王率军攻城,血战不退。
本是八百魑魅首领的夏侯迟,因为楚王薨后,八百魑魅驻留开封,夏侯迟暂时去观渔城任守将,率领观渔城老卒死战。
恭州之外,禁军和西军终于也展开了真正的沙场厮杀。
在恭州之南的南川县。
安梨花为主将,枢密院副相公王竹书为监军,率领的三万禁军步卒和高丽仙率领的两万禁军步卒血战沙场,双方各自留下数百尸首后鸣金收兵。
虽然是试探性的交战,但任何一方的兵道应对稍有差池,便会被对方追投兵力痛斩一场。
……
……
开封城外的汴京,草冢里的那位直钩垂钓人终于有些坐不住。
一直睁眼看天下。
已有出草冢而迅速平定天下战事的意图。
……
……
守望之地。
站在绝壁之上,这一辈子都作为守夜人生活在这片绝壁之上的楚凌柴望着绝壁之下,黄沙尽头,已可见青绿。
甚至可见河流。
弯弯曲曲流向远方,天气若是清朗,还能见到寥落青烟上九天。
这是以往从不曾有过的壮观景象。
楚凌柴知道,那片以往看不见,如今尽收眼底的天下,是东土世界无人不知的遗弃之地,那里的人,都是数千年前犯下大错被流放的人。
当然,也有土著。
皆被称为坠民。
不是罪民,是坠民,坠落子民。
数百年前,就算那对夫妻从遗弃之地来到东土,世人也不清楚遗弃之地的情况,哪怕之前来了个黑衣汉子,后来又来了位白衣夫子,加上一个老镖师和一个红衣女子,东土的世人也依然忘记了遗弃之地的存在。
只有世家和王朝皇室,以及守望之地的楚家知道一个可怕的真相。
遗弃之地,早已开花。
如今更是有一大一统王朝,而且人才辈出,已经对东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当然,这一点如今东土人尽皆知。
因为大徵和大骊两大王朝,出于某种目的,在调兵遣将的同时,君王下诏昭告天下,告知东土和遗弃之地已经接疆,且遗弃之地野心勃然,欲要仅吞东土。
唯独大成王朝很是安静。
似乎一点也不担心遗弃之地会对大成王朝构成威胁。
楚凌柴明白大徵和大骊君王的意图。
遗弃之地对于大徵和大骊而言,整个遗弃之地,去除掉已经消失了的沙漠禁地,其面积也就大徵或者大骊王朝疆域的几个州而已,当然,是最大的几个州。
就算是曾经的大苏王朝,国土面积也两倍于遗弃之地。
所以这两位君王看重的,还是遗弃之地的人——一旦征服遗弃之地,就意味着大徵和大成的军队,可以暴涨百万人之多。
而且这一只军队暴兵之后,并不会对大徵和大骊的国力构成威胁。
因为一切都会从遗弃之地搜刮。
除了兵,还有大量的苦力。
毕竟在这两位君王看来,整个遗弃之地和猪圈没差别。
只不过这个猪圈比较大而已。
只不过这个猪圈里出了一些比较杰出的人而已。
本质还是猪圈。
将夜的传说?
应该只是大徵和大骊的出兵的借口罢了。
三大王朝,就是最弱的大成王朝若是出兵,大概也能吊打遗弃之地的那个大一统王朝的罢。
楚凌柴叹了口气,回首看了一眼,数十里外的那座城郭,今后会急速膨胀,变成一座天下的边地要塞,将会有无数的苦力、壮丁从绝壁之下那片大地,远远不断的输送来。
不过,得先有一场战争。
大徵和大骊结盟出兵,强势的兵锋会彻底压垮遗弃之地所有人的脊梁——大徵和大骊,彼此甚至只需要出动五分之一的兵力,就能彻底压垮遗弃之地。
遗弃之地就算要反抗,也没有丝毫胜算。
而这一切,已经不远。
大徵君王刘禅已经下诏,大徵国师……也就是那条卧龙也已经点将,据说大徵军队的主将,是那位武悼天王。
早已放下狂言,欲要杀尽遗弃之地。
而大骊君王亦是如此,起了雄师,也点了一位不会输给武悼天王多少的猛将,双方兵力正在调往守望之地,择机而出。
遗弃之地,曾来了条水龙。
或者说一柄剑更合适。
那柄剑差一点摧毁了东土圣地大皇庙。
那柄剑仅是掠过守望之地,就在这片绝壁上拉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如今那个缺口便成了大徵和大骊出兵的关道。
想起那柄剑,楚凌柴打了个寒颤。
当日那剑欲摧毁大皇庙,大徵那条卧龙国师出了一条草船,大成王朝出了一位农夫,大徵王朝出剑,一柄叫做叶上秋露的剑。
破了遗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