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

第286章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第286章

小说: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平川的心,在王妃苏苏身上。
  所以他毅然放弃了春秋,来到临安,为心而死。
  无憾。
  李汝鱼点头,深以为然。
  胡莲先生继续道:“你之春秋,说实际一点,其实本可以在我瑚琏匣中,本可以是我老师为你准备的半个春秋,但你如今,还没有开启瑚琏匣的资格。”
  老实话总是伤人的。
  然而李汝鱼却不觉得有丝毫不妥,自己现在确实还不够好。
  要更好。
  对李汝鱼这种虚怀若谷的气度,胡莲先生越发赞赏,这小子不读书真是可惜了,也是个造化弄人,偏偏是个剑道天骄,轻缓的道:“你是一名朝堂官员,你的春秋,在仕途之上,你若是兼国之人,你的春秋,则在天下江山。”
  “然而你是一名剑客,你能最快找到的春秋,在你的剑上,此谓春秋之剑。”
  “何谓春秋,剑道之谛也,亦是道。”
  顿了下,“道理我只能说这么多,余下的需要你自己品味,也许当有一天,你品味出了其中的道理,这瑚琏匣我不开启,它也会为你开。”
  又顿了下,一脸捉狭,“你不是已经擅自“借”走了半分么。”
  胡莲先生一直不知道那一次是谁从瑚琏匣中“借”走了半分属于江湖的春秋,今日在临安城外看见李汝鱼,他才醒悟过来。
  借半分江湖春秋的人,竟是当年那个在夕照山看书借大燕历史的少年。
  自己当初并不看好他。
  李汝鱼没有听到胡莲先生最后一句,此刻陷入了沉思之中,因为尚未真正在仕途浮沉,他还不能领会仕途的春秋,未兼国,不知天下的春秋。
  但练剑多年,他懂剑。
  李汝鱼站在桥上,站在胡莲先手一手打造出来的洞天小天地之中,想起了这些年练剑的过往,以及——初心。
  李汝鱼想到了很多。
  也明白了更多。
  最终,耳畔传来胡莲先生醍醐罐顶之言:“春秋之剑,杀为不杀,不杀为杀,手中有剑对众敌,心中无剑念苍生,此即剑道春秋。”
  李汝鱼倏然醒悟,忍不住一声长啸抒胸臆。
  腰畔那柄在嘉兴城购买的长剑,在鞘中颤鸣,颤抖声中,剑吟阵阵,声如龙吟,如那大江拍案卷起千堆雪。
  有青气自剑生,脱鞘入云霄。
  黑夜之中,青气冲天而起。
  如一柄青冥巨剑。
  直斩天阙。
  刹那之间,冬夜临安,鸟兽噤声万物臣服,天地似有合鸣,如黄钟大吕之声肃穆而隐隐吟唱,天穹之上,霞光四聚,又有异香平地生。
  一条常人不可见的紫色大鲲,快活的游荡在天际云霄之中,如巨剑纵横,遮掩了冬月。
  临安处处生剑吟,更有青气满临安,皆望众安桥。
  惊醒无数人。
  众安桥上,李汝鱼腰间长剑连鞘倏然崩碎,化作灰烬随风飘去,然而凭空又骤来无数浩然青气,化而有形,如生无数剑,凌空曼舞,所有青气皆如游鱼,围绕着李汝鱼漫天飞舞,宛若谪仙临世。
  壮观至极。
  无数春秋之剑。
  剑意起苍黄,舞于高山流水,荡于临安,又盛形于冬月之下,最终归于人间。
  李汝鱼腰间已经无剑,仅剩一道青气。
  青气为剑。
  此剑,名春秋。
  本是读书人的春秋之剑,如今,却是用剑之人,李汝鱼的春秋之剑。
  春秋一词,言简意深。
  简单去,便是春夏秋冬,一春一秋为一年。
  繁冗去,春秋便是岁月,亦是人间一隅。
  再深究,春秋便是大道一角。


第499章。498章 这黑夜真长

  目睹此状的胡莲先生大笑着离去。
  离去之时,泪眼婆娑。
  先生,您之半个春秋,我尚未为之找到主人,然而弟子的春秋之剑,已有衣钵,此生已了却一桩心愿,但愿得春秋剑者,不负我春秋之心。
  李汝鱼有了春期之剑,若有得春秋之心,春秋之意,便是瑚琏匣易主之日。
  先生,您不来大凉看看吗?
  您可是后人口中的至圣先师,生平只见了那一世春秋,何不看看盛世下的春秋,又是何等艳丽风光?
  弟子或将亲眼目睹。
  幸甚。
  李汝鱼睁开眼,四下寂静鸦雀无声。
  瑚琏先生已归去。
  看了一眼腰间,佩剑早已化作灰烬,腰间也无青气为剑。
  李汝鱼轻轻伸出手。
  一缕青气凭空而生,化作一柄三寸小剑,立于手心,轻轻旋绕,发出微微而雀跃的剑鸣,绽放出羸弱青光,小巧玲珑中,却彰显着大道之醇正。
  剑道大成!
  然而李汝鱼心中却静如湖面,不悲不喜无风无雨。
  已得春秋之剑,却无春秋之心,更无春秋之意,我李汝鱼的春秋,依然路漫漫其修远兮。
  但我会找到它们的。
  轻轻弹指。
  掌心的青色小剑嗡的一声,化作一道极其渺茫微小的青色细线,直冲天穹明月,没入那头游走在天穹的紫鲲腹中。
  紫鲲怒吼,如打饱嗝。
  李汝鱼轻笑一声。
  心中,四肢,百骸,甚至每一个毛细血管里,都能感受到洋溢的青气,青气如剑。
  从今后,自己不需用剑。
  却有千万剑。
  虽还不至于剑道成圣,依然还无法媲美不断拔高的剑魔独孤和夫子,但如果这一次再千里一剑,风城主纵然不败,也不能胜。
  然而无用!
  因为自己接下来的战场,不在江湖,不在剑。
  而在朝堂。
  李汝鱼对着春秋书铺弯腰做揖,行弟子里:“谢先生馈赠。”
  黑夜里仅有胡莲先生的笑声。
  随风而来。
  风来,李汝鱼的身影便绰约起来。
  风过,李汝鱼消失不见。
  夕照山下的小院子里,阿牧简单收拾了下房间,坐在院子里撑着脸,身旁堆放着许多腐朽的铁器,面容安详如老妇人。
  等良人归来。
  有风来。
  良人从风中踏步而出,负手如捉书,长衫在风中随风飘摆,一头乌黑长发更是飘舞如三千雪丝,几如仙人乘风而来。
  浑身上下洋溢着返璞归真的剑意——柔顺的剑意,让人只觉如沐春风,充斥着安全感。
  良人轻柔看阿牧,笑意盈盈。
  阿牧也笑。
  这样的他,很像当年登天摘惊雷而去的大虫。
  只不知道大虫如今如何。
  想必不输剑魔独孤和夫子了罢,大虫说过的哟,他也是剑圣呢。
  李汝鱼看着安详的阿牧,温声道:“夜寒,歇了罢。”
  阿牧点头。
  满身心的绽放,他回来了。
  真好。
  他没有赶自己走。
  真好。
  真怕他今夜被谢琅和谢纯甄逼着不回来,又怕他回来就将自己撵出这座小院。
  我已无法承受。
  ……
  ……
  罕见的喝多了酒,头疼得厉害的赵晋坐在书房里,身后墙壁上挂着一柄他最喜欢的佩剑,大凉人自文武并盛后,大多喜欢佩剑,尤其读书人。
  一手诗卷一手剑,何等的潇洒。
  只不过读书人的剑,大多是装饰之用,赵晋的这柄剑亦不例外,点缀了几颗珠玉在上面,亮光闪闪很是夺人眼目。
  但在剑道高手眼中,这剑就是废铁。
  最好的剑,是杀人的剑。
  而非好看的剑。
  比如今年冬初,大凉天下出现了一位剑道游侠儿,用的剑就是一块废铁片,在江湖之中数战不败,想必开春之后,必然悬名《三十三剑客图》。
  赵晋忽然回头。
  墙上的佩剑,莫名奇妙的在鞘中颤抖,剑吟阵阵。
  赵晋不是剑道高手。
  他看不见,从他佩剑之中有一道青气脱鞘而出,冲出屋宇没入远空,最终落在众安桥中,化作春秋之剑漫天炫舞如萤火。
  赵晋起身,走出书房。
  整个府邸,处处可闻剑吟声,亦有无数青气脱鞘飞往众安桥。
  看不见,不代表猜不到。
  眼线传来的最新消息,李汝鱼去了众安桥。
  赵晋知道众安桥有位高人。
  春秋书铺的胡莲先生,也知道那位高人有一个瑚琏匣,赵晋当然更知道,瑚琏匣,加上春秋书铺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
  那位胡莲先生不会是至圣先师。
  但却是七十二弟子最杰出之一,按说就算是至圣先师的弟子,也不至于如此神奇,然而这是病态的大凉,既然诗仙可以一剑挂银河,那么胡莲先生有春秋之剑便不足为奇。
  赵晋既然欲为赵室做些事,这段日子没少忙碌。
  也仔细研究过夕照山之事。
  赵骊和岳平川的死都算不得什么,但作为读书人,赵晋太明白当日出现在夕照山拦住岳平川的青花儒衫人的分量。
  更明白他问的那几句话的分量。
  所以赵晋曾经去过众安桥,拜访那位胡莲先生,若能得胡莲先生的恩师之助,就算李汝鱼以剑成圣,也不足以逆转赵室的大势。
  那可是至圣先师。
  至圣先师不仅仅是位文人,也是位高手。
  更何况还有七十二位弟子。
  然而赵晋很失望,胡莲先生确实见了自己,但坦言不知道至圣先师在何处,更是坦然,不会参与到大凉的江山争夺之中。
  他只愿见盛世春秋,此生足矣。
  然而今夜……
  李汝鱼去了众安桥,临安便生如此异象,和当日胡莲先生在夕照山前以春秋为剑时所造成的异象如出一辙。
  今夜胡莲先生不会出剑。
  那么出剑之人必然是李汝鱼……
  赵晋越发觉得头疼。
  收服了一位秦绘的得意瞬间消失殆尽,忍不住有些恼恨的盯着长空,怒道:“黄袍加身建立一朝,又黄袍加身建立大凉,然而有什么用,赵室终究还是立如危卵!”
  “你就是个悲剧!”
  “第一朝出了个烛光斧影!”
  “这一朝,又出了这些个幺蛾子,先是被北蛮铁骑南下,吓得你那些后辈子孙躲到了临安,更是出了些无用子孙,让一个女人得了江山,你在九泉之下哭成狗也没用。”
  “狗屁的高宗,恢复半壁江山又怎样,还不是选错了储君。”
  “狗屁的仁宗,仁了一辈子,又选错了储君。”
  “狗屁的顺宗,就是个庸才,脑子里都是狗屎,竟然心甘情愿的将赵室江山交给一个女人,赵愭年幼当不得储君,就不敢交给赵室其他子弟,也比如今这状况好!”
  “老赵家的这些子孙,都他妈混账东西!”
  “又要让老子给你擦屁股,腻了腻了,老子不爽的很,去你妈的赵室,爱死爱活,老子反正不管了!”
  骂得兴起的赵晋忽然间就不出声了。
  一屁股跌坐在台阶上。
  许久,才轻声叹了句这夜真他妈黑。
  然而冬月皎洁。
  良久,赵晋才起身,拍了拍长衫上的灰尘,无奈的叹气,“老子欠你赵家的,最后一次还了,还不了,元朗你也别怪我。”
  不是我赵晋不行,实在是敌人太强。
  如今稳坐垂拱殿的那个女人,真心是千古女帝,一点也不比大唐那个武则天差。
  甚至更强。
  那个李汝鱼,真尼玛怪了,怎么都不死。
  很容易让人想起,这个李汝鱼会不会就是汉光武帝刘秀,总有种天命之子的错觉。
  如果女帝是赵室嫡出多好。
  如果李汝鱼是赵室子弟多好。
  哪有这许多烦恼。
  ……
  ……
  福宁殿中,烛影摇曳,灯火辉煌,彩纱飞舞,在烛火的映照下一片暖红,整个地面都铺了暖色系的地毯,显得极其温暖。
  烛影摇曳下,福宁殿中凭空生出几许暧昧几许温情。
  再有女子肉香味弥漫。
  端的是旖旎。
  更旖旎的龙床之上,女帝着睡衣,斜躺在床上,一双腿,一双充斥着矛盾的腿,就这么没有丝毫遮掩的露在烛影里,在烛火中,触目惊心的雪白。
  很美。
  美得没有丝毫人性,美得不似凡人所有。
  那双腿很长。
  很圆润。
  又很精致。
  还很细腻。
  甚至又很丰腴。
  世间一切美腿的美好之处,都能在这双充满矛盾的腿上找到。
  女帝慵懒的躺在床上,手上拿着一本书,一本道家典籍——这是女帝最不喜欢看的书,这几日却都是捉这本书入眠。
  无他,就位了催眠。
  女帝本已睡眼惺忪,快要昏昏欲睡,然而却忽然蹙眉轻哼一声,瞬间就清醒了过来。
  忍不住伸手调整了一下小腹处的热水袋。
  龙床畔的红糖姜汤早已冷了。
  已经是第三碗。
  女帝快喝得发吐,依然无法制止小腹里传来的痛楚。
  就像要生孩子了一般。
  女帝暗暗叹气,虽然岁月不加身,可老监正张正常的逆天手笔,依然无法改变自己是个女人的事实,更无法改变自己痛经的凄凉。
  真是个痛。
  尤其是最痛那一两日,让女帝觉得活着都没有意义。
  有时候真觉得那些个御医该死。
  养着他们有什么用,连这点毛病都治不好,简直庸才。
  女帝深呼吸了一口气,打算继续看书转移注意力,希望能就这么安静的睡去,然后半夜不被通醒,一觉到天亮。
  明日若是无甚大事,罢大朝会,开个小朝会即可。
  女帝忽然转头,透过窗棂望向众安桥方向,一脸讶然,忍不住低声道:“这倒是奇了怪了,以胡莲先生的性情,为何愿意将春秋之剑传给李汝鱼?”
  女帝眼中,临安上空出现了万千条青气。
  如万千小蛇。
  小蛇万千游走而飞舞,尽数汇聚于众安桥上方。
  旋即笑了。
  这一手下马威挺好。
  至少今夜之后,赵室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如果想再故技重施,上演嘉兴城外的事情,就得掂量掂量了,以前的李汝鱼就不好杀。
  这样的李汝鱼更不好杀。
  女帝忽然狡黠一笑,本是妇人办雍容的气质骤变,刹那之间成了个豆蔻少女,浑身上下皆闪耀着青春的光辉,宛若邻家小妹。
  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狡黠的一眨一眨,端的是娇俏万分,青葱之气让人满身心的温暖,声音更是得意:“虽然你现在很厉害了,但朕不给你,你也不能要。”
  女帝侧首看了一眼垂拱殿。
  数百米外的垂拱殿中,悬挂在御书桌后面的天子剑,本在轻颤,更有一道青气即将脱鞘而出,却在女帝盯了一眼后,那柄本如长蛇颤抖的天子剑便倏然死去。
  再无一丝剑吟。
  那道即将脱鞘而出的青气,亦畏惧的缩了回去。
  福宁殿中的女帝呵呵的笑。
  有些傻气。
  然而殿里烛影之间,却流转着浓郁的青春朝气,几乎让人以为这不是女帝寝殿,而是某位尚未出嫁的大家闺秀的深闺。
  笑着笑着的女帝忽然蹙眉哼了一声。
  捂住了小腹蜷缩起来。
  旋即几乎呻吟的自语,“我一定得去找那个花蕊夫人问问,她这六百多年怎么活过来的,就不痛么……咦,貌似可以问一下道家高人。”
  道家修身。
  蜀中那个老妖婆花蕊夫人,应该属于道家。
  想到此处,女帝稍稍安心了些。
  不知道为何,女帝忽然想起了曾经某位御医的话,他说痛经是阴阳不调,自己欲要断绝这种病,就得立一个……
  嗯,“皇夫”。
  他是这么说的。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恐怕也是有心人故意指使他这么说,一旦自己真的那么做了,赵室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让自己交出玉玺。
  真以为我傻?
  别说这天下没人可成为自己的皇夫,就算是有,我还能为了这点痛楚就放弃心中那个梦想?
  所以那位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