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85章

封侯-第85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距离临潼县还有二十里,韦琨命令军队放慢行军速度,他自己带着十几名亲兵加快速度向县城奔去……
  在距离县城约十里处,分布大片树林,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南面远处便是一条连绵不断的山峦,那边就是骊山了。
  陈庆立马在树林边上,望着百步外的官道,就在刚才一名大将带着十几名骑兵疾驰而过,应该就是敌军主将韦琨,他先赶回家去探亲,却把三千士兵丢在后面。
  过了不到一刻钟,远处白雪皑皑的原野上出现一支长长黑线,陈庆的经验十分丰富,他一眼便看出敌军的行军状态,没有任何警惕,三千人的队伍居然长达数里。
  当然,这也很正常,只有在战时状态下,军队才会集结在一起行军,普通的行军,没有催促,队伍之间相距就比较远了。
  齐军三千队伍越来越近,距离埋伏的宋军已不到半里,陈庆轻轻举起来右手,这是准备战斗的命令,命令迅速传递,两千五百骑兵纷纷抽箭搭弩。
  宋军骑兵们用的是军弩,射程达三百余步,一百五十步内可以射穿敌军的皮甲,他们距离官道一百步,正好在杀伤射程之内。
  队伍终于从前他们面前经过了,最前面是百名旗兵,高举着上百杆大旗,后面则是浩浩荡荡的齐军步兵了,每个士兵肩扛长矛,腰挎战刀,其中一部分士兵还背着弓箭,另一部分士兵手执大盾和战刀,另外还居然有三百名骑兵。
  其实齐军步兵的编制和宋军一样,讲究一二三四,一成骑兵,二成刀盾兵、三成弓弩手、四成长矛兵。
  所以军队有三百骑兵很正常,一般都是斥候和主将亲兵,甚至他们盔甲都和宋军一样,不过各军也有各自的特点,比如陈庆五行属土,所以他的军队尚黑,秦州军的盔甲都涂成黑色,军旗也是赤底黑龙旗。
  而刘豫崇尚火,他认为自己是赤龙天子,所以他的军队都带着红色的标志。
  眼前这三千军队头盔就是红色的,在阳光下十分刺眼。
  军队已过半,眼前出现九百名弓弩手,陈庆喝令道:“射击!”
  树林内梆子声急促响起,两千五百骑兵一起举弩射击,密集的弩矢如暴风骤雨般射向九百弓弩手,敌军措手不及,一片片中箭栽倒,官道上响起一片惨叫声,九百弓弩手一大半都倒下了。
  “出击!”陈庆再次下令。
  “呜——”
  低沉的号角声响彻原野,两千五百骑兵杀了出来,风驰电掣,如海潮一般向敌军席卷而去。
  齐军大乱,他们没有任何作战准备,宋军骑兵便杀进了队伍中,挥刀劈砍,挺矛疾刺,残酷地杀戮一切,横扫一切。
  骑兵率先将剩下的两千余齐军一切为二,立刻兵分两路,陈庆率领杨再兴和刘璀和一千骑兵向前军杀去,后面的长矛士兵交给了杨元清。
  齐军的长矛士兵拼死抵抗,他们一群群结阵和骑兵对抗,锐利的长矛也从四面八方戳穿了骑兵的身体,不断有战马嘶鸣着倒下……
  “放箭!”
  杨元清见骑兵伤亡加大,立刻改变了战术。
  数百骑兵飞驰而至,举弩向抵抗最顽强的一群敌军射去。
  ‘嗖!嗖!嗖!’强劲的弩矢射穿了百余名齐军士兵的身体。
  一片片敌军惨叫着倒下,接着另一群抵抗顽强的齐军阵型也被强弓硬弩瓦解。
  随着两百多名精悍的齐军士兵倒在强弩之下,齐军长矛士兵终于崩溃了。
  剩下的七八百名齐军士兵再没有抵抗意志,士兵们撒腿向雪原中逃去,丢盔弃甲,拼命奔逃,宋军骑兵在后面追杀,毫不留情,在皑皑雪原上对逃亡士兵展开了血腥的屠杀。
  唯一逃掉的是敌军的三百骑兵,他们没有恋战,纵马向临潼县奔去,最后他们带着主将韦琨逃过一劫,冲出临潼城向京兆城逃去。


第一百五十七章 心愿
  秦王刘益半夜被叫醒,他刚睡了两个晚上的好觉,但随即到来的消息让他俨如五雷轰顶。
  “卑职很不幸告诉王爷,郑县过来的军队在临潼被陈庆军全歼,韦琨刚刚逃回京兆城。”
  刘益像傻子一样坐在那里,片刻,刘益忽然爆发了,他跳起来指着唐少清大骂,“该死的混蛋,你告诉我陈庆军队从泾源道撤走了,你……你竟敢谎报军情!”
  唐少清内心十分苦涩,他也没有想到陈庆居然是佯退,很显然,陈庆非常清楚刘益要从郑县调兵充实京兆,刘益这种胆怯、软弱的性格,已经被对方看透了。
  “王爷,现在不是追究责任之时,卑职半夜通知王爷,是担心冯翊县过来的三千弟兄,他们同样毫不知情,也以为陈庆军队走了,我们必须立刻通知到他们,否则一样会被陈庆骑兵全歼!”
  “那你还不派人去通知他们?”
  “启禀殿下,卑职派人骑双马赶去同州,但陈庆也是骑兵,卑职担心来不及了。”
  刘益呆住了,嘴唇哆嗦道:“那……那可怎么办?”
  “王爷,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王爷用鸽信发秦王令给华州和同州,命令这两州官员通知军队,让军队就近进入县城。”
  刘益回头问旁边侍卫,“现在什么时候了?”
  “回禀王爷,刚到两更时分!”
  刘益呆了一下,才两更时分,要等天亮才能发鸽信,还来得及吗?
  唐少请也知道形势对他们相当不利,就算明天发了鸽信,各地方官也未必能及时找到这支军队。
  但无论如何,他们也要去做,抱着一线希望也要抢救从同州过来的三千军队。
  刘益的眼转滴溜溜转动,如果同州军再被全歼,他们阵亡军队就累计到一万三千人了,而对方只是一支两千余人的骑兵,无论如何他没法向皇兄交代,他得把全部责任都推到这个唐少清头上。
  ……
  尽管唐少清极力挽救同州军,但还是晚了,第三天傍晚,他们接到了华州通判苗况的鸽信,三千同州军在郑县东南四十里的董家桥被陈庆军队全歼,三千士兵无一生还。
  这个消息给了唐少清沉重打击,他病倒了,病榻上,唐少清向秦王刘益请负疚辞职,刘益却假惺惺不肯接受他的辞职,只是暂时将他停职。
  一个月后,伪齐皇帝刘豫下诏罢免唐少清的都统之职,改任知枢密院事郭振出任陕西路招讨使,向陕西路增兵五万,同时刘豫把军权交给了郭振,改任其兄弟刘益为监军,刘豫也知道他兄弟能力不行,担不起经略陕西的重任。
  郑县南部的少华乡下郭村,这里是华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村民约四五十户人家,世世代代都以打猎为生,下郭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金兵的入侵也没有惊扰这里,使这里依旧保持着安静,俨如一座世外桃源。
  但这只是表象,宋军大战依旧从另一面巨大影响着下郭村,全村有二十多名后生先后加入了宋军,参加了宋金争夺陕西路的大战。
  这天上午,一个骑骡子的年轻男子来到下郭村村口,男子正是陈庆派来寻找陈上元家人的心腹,叫做颜骏,是一名都头,算是陈庆亲兵首领。
  陈庆知道的线索也不多,就是他内衣缝制的一块布,上写‘郑县少华乡陈上元’,少华乡有几十座山村,凭这块布很难找到确切地址。
  颜骏打听了两天没有消息,他又回到郑县,花钱买通县吏,从郑县士卒校正清册上才查到了陈上元的名字,二十岁,建炎元年从军,家住少华乡下郭村,父亲陈同根。
  陈庆当然不会告诉颜骏真相,他只是告诉颜骏,陈上元是他的结拜兄弟,对他有多次救命之恩,已经不幸在富平之战中阵亡,他必须报答陈上元的救命大恩。
  颜骏牵着骡子,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走进村子,两边都是用石板搭成的院墙和房子,呈现一片灰白色,他看见左首院子里一个老人正在烧火,便上前笑问道:“请问老人家,陈同根大爷住在哪里?”
  老人看了他一眼,慢吞吞回答道:“同根啊!已经去世了。”
  颜骏一惊,连忙问道:“什么时候去世的?”
  “前年吧!建炎三年,他听到次子阵亡的消息,受不了打击,不久就病逝了。”
  颜骏愣住了,半晌问道:“他次子叫什么名字?”
  “他有两个儿子,长子重阳,次子叫上元,次子就是指上元。”
  颜骏挠挠头,他有点糊涂了,陈上元不是去年富平之战阵亡的吗?怎么变成了前年。
  “老人家,我是陈上元的好友,专门来探望他的亲人,他家住在哪里?”
  “从这边数过去第四家,大门上贴着钟馗画像的就是他家,不幸啊!丢下一对儿女。”
  老人叹了口气,进屋去了。
  颜骏继续向村里走去,这里家家户户的房屋结构都差不多,他数到第四家,大门上果然贴着一幅已经掉色的钟馗像,就是这里了。
  他用力敲了敲门,一阵飞快的脚步声奔来,一个童声喊道:“大伯,我来开门!”
  门开了,门内是一个五六岁的男童,梳着总角,长得很清秀乖巧,眉眼间倒有几分像统领。
  “大叔,你找谁?”
  “我是从南方过来的,我姓颜,你有长辈在家吗?”
  男童转身跑回去了,“大伯,是个姓盐的大叔,说是从南方来。”
  房间里走出一个三十余岁的男子,长得浓眉重眼,身材高大,一双胳膊强劲有力,这个男子也是眉眼很像统领,只是身材不像,统领身材高大挺拔,可外表没有这么魁梧强壮,皮肤没有这么黑,脸上也没有这么沧桑。
  “你有什么事?”男子警惕地望着颜骏问道。
  颜骏连忙拱手道:“在下颜骏,和令弟陈上元曾一起从军,令弟有些身后之事,我要替他交代了。”
  “啊!你请进。”
  男子便是陈上元的兄长陈重阳,他连忙请颜骏进院子,颜骏打量一下,和其他人家一样,屋檐下挂满了腊制的猎物,还有一些皮毛,这个男子应该也是猎人。
  虽然是猎人,但家境并不好,他和几个孩子的衣服就很破旧了。
  他们进屋里走下,只见门口站着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小娘子,小娘子约七八岁,梳着双螺髻,穿一件灰布裙,比开门的男童大一点,长得也很清秀,而另一个少年约有十二三岁了。
  “他们是……”
  “大的是我的儿子,两个小的是我侄儿侄女,侄女叫做陈英,侄儿叫陈雄,他们爹爹就是上元。”
  “他们母亲呢?”
  陈重阳叹了口气,“去年就改嫁了,在商州上洛县,她就是那边人,听说又生了一个儿子,兄弟的两个孩子就由我来抚养。”
  颜骏沉吟一下道:“有件事我得说清楚,可能是军报有误,陈上元是去年富平之战阵亡的,不是前年。”
  陈重阳一怔,随即目光黯然,那又有什么区别呢?
  “重阳大哥有妻子吗?”
  “有!我娘子去魏家帮忙了,挣点小钱补贴家用,对了,我兄弟有什么交代?”
  颜骏取下身后的沉重布包,打开布包,里面有两个布囊和一个木盒子。
  他把小布囊推给陈重阳,“这是三十两银子,是陈上元的阵亡抚恤。”
  陈重阳一惊,“这么多?”
  “他是都头,又有战功,所以会多一点。”
  然后颜骏又把大包和盒子推给陈重阳,“这是陈上元的军功赏赐,黄金三百两,盒子里是一套黄金首饰,他留给女儿的嫁妆。”
  陈重阳完全惊呆住了,三百两黄金,价值五六千贯钱,这不是他一个猎人能想象的。
  “我爹爹立了什么战功?”旁边陈雄忽然走上前问道。
  颜骏笑道:“他杀死了很多很多金兵,还杀死了一名金兵万夫长。”
  陈雄捏紧小拳头,眼中激动道:“我长大也要像爹爹一样,上阵去杀金兵。”
  颜骏摸摸他的小脑袋,“你爹爹希望你和姐姐都读书,只有文武双全,才能率领大军杀金兵,驱逐鞑子。”
  “大伯,我要读书!”陈雄望着大伯,眼中充满了期望。
  “大伯,我也要读书!”小娘子陈英也跑了上来。
  陈重阳点了点头,如果兄弟有这个遗愿,自己一定替他完成。


第一百五十八章 终南
  十二月上旬,一场强劲的寒流横扫关中大地,鹅毛大雪随即袭来,天地间变得一片苍茫,大雪下了两天两夜,官道上积雪齐腰深,交通变得十分困难。
  陈庆的军队暂时停驻在终南县,终南县属于京兆府管辖,是一座位于终南山脚下的小县,人口只有几千人,山高路远,道路艰险,一场大雪后,终南县便完全与世隔绝了。
  陈庆之所以选择终南县,一方面是因为它道路艰险,易守难攻,另一方面也因为它和骆傥道很近,一旦终南山守不住,他们也能迅速穿过一条秘密山道,从骆傥道撤回汉中。
  城头上,陈庆目光注视着灰蒙蒙的天空,一边听取刚刚到来的颜骏的汇报。
  “卑职临走前再三嘱咐,财不露白,不要引起贼人的窥视,他夫妇很感动,一定要送给卑职一张上好狐皮,估计是他们家押箱底的宝贝,卑职推迟不掉,只好带回来了,在统领的桌上。”
  “然后呢?他们有没有说以后怎么办?”
  “卑职劝他们去郑县买一些土地,但夫妇二人都说郑县不安全,还是想留在村里,看他们的意思应该是买一些土地,然后请一个先生教三个孩子读书。”
  “你觉得他们人怎么样?”
  颜骏点点头,“看得出来,夫妇二人都很善良淳朴,那一带民风都是这样,夫妇二人视两个孩子为己出,卑职感觉,妇人似乎更疼爱小娘子一点,专门给小娘子带回来一朵小绢花。”
  “他们有没有说,给孩子的母亲分一点?”
  “陈重阳有这个想法,但他娘子不同意,她对孩子母亲很不满,好像是她把陈上元所有的财产都拿走了,没有留给孩子,我估计最后会给一点,分一半抚恤给她。”
  “那两个孩子你感觉如何?”
  “都很乖巧懂事,尤其是小男孩,如果教育得好,将来或许会有点出息。”
  停一下,颜骏低声道:“如果统领关心,卑职以后会时不时去看看他们。”
  陈庆摇了摇头,“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不要去打扰他们了。”
  两个孩子是陈上元的孩子,不是他陈庆的儿女,陈上元已经死了,他替陈上元安排好了后事,给了他孩子足够的财富,就算了结自己的一桩心事,将来男孩子有造化,他再暗中助一臂之力,做到这一步,自己也算仁至义尽了。
  至于让孩子进入他的生活,那会有大麻烦,不可能的事情。
  陈庆望着远处渐渐变得灰暗的山峦,淡淡道:“又要下雪了!”
  这时,陈庆忽然发现下面一支满载药材的驼队要出城,被士兵拦住,不允许离去,东主急得直跳脚。
  陈庆探身问道:“怎么回事?”
  “统领,这人说家里有急事,一定要走。”
  东主上前跪下磕头道:“启禀将军,我父亲得了绝症,医师说他熬不过今年,我必须要赶回去见父亲最后一面。”
  刘璀走上前向陈庆求情道:“虽然原则性不能出城,但此人是为尽孝,能不能特殊照顾一下?”
  陈庆见商人的骆驼足有三十余头,每头骆驼上都装得满满当当,一看就是做皮货生意的商人。
  陈庆淡淡道:“人可以回去尽孝,但货物和伙计留下,开春再走!”
  商人呆住了,片刻,他也不走了,只得垂头丧气牵着骆驼回城。
  刘璀愣住了,挠挠头不解问道:“统领怎么知道他是说谎?”
  陈庆笑了笑说:“他父亲若真有问题,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