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83章

封侯-第83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卑职性命不足为惜,但咸阳乃京兆屏障,咸阳若失,京兆必陷混乱,恳请王爷立刻发兵救咸阳为盼。
  知县孙嘉才顿首。”
  幕僚又看了看下面印章,对刘益道:“是孙知县亲笔所书!”
  孙嘉才的信来得很及时,证明事件的真实性,刘益却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求教似的望向唐少清,“唐都统,你觉得我们需要出兵吗?”
  唐少清一脸严肃道:“京兆这么多县对方不选,偏偏选了咸阳,王爷,他们不是来抢掠,而是来挑衅,或者说是来试探我们。
  王爷,如果我们不还击,他们会变本加厉,不断试探我们底线,卑职和所有将士都不能容忍这种挑衅,恳请王爷出兵!”
  刘益心中暗暗叹口气,他其实不想出兵,当缩头乌龟多好,但唐少清偏偏把话说死了,让他没有选择。
  “那唐都统认为出多少兵比较适合,两千人够了吗?”
  唐少清摇摇头,“对方是骑兵,要么我们就得出两千骑兵,两千步兵肯定不行。”
  骑兵绝不可能,刘益立刻否决了这个建议,骑兵是用来保护他的主力,不可能拿去打仗。
  “那唐都统认为多少步兵适合?”
  “王爷,卑职是军人,虽然各种迹象表明对方只有五百骑兵,但我们还是要谨慎,防止兵力误判,卑职建议初步出兵五千人,另外再准备五千人,如果最初的五千人不足,追加的五千人要立刻赶去增援。”
  ‘要一万人?’
  刘益犹豫半晌,终于点了点头,“那就先出兵五千人!”
  唐少清效率很高,一个时辰后,都虞侯张仲熊率军五千人赶往咸阳,而唐少清亲自率领五千人作为候补,关注着前军的一举一动。
  ……
  就在五千军队刚刚冲出城门,便立刻被埋伏在城外的宋军斥候发现了,一只信鹰腾空而起,盘旋两圈,向咸阳县城疾飞而去。
  两千五百骑兵已经集结完成,列队在东城门前的大街上,等待着出击的命令。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天气寒冷,地上还有积雪,天空阴沉,寒风凛冽,大风不断吹动旗帜,发出‘啪!啪!’的声响。
  陈庆站在城头上,目光严峻地望着天空的一个小黑点,黑点越来越近,似乎是一只鹰飞来了。
  驯鹰士兵立刻吹响了鹰笛,不多时,飞鹰在天空盘旋,最后落在训鹰士兵的肩膀上,鹰腿上绑着一只小信筒。
  士兵取下信筒交给了陈庆,陈庆从信筒内取出一卷薄绢,上面只有细笔写的一句话,‘五千步兵已于未时出城,皮甲长矛。’
  未时是下午一点,跑步行军的话,一个半时辰左右能抵达咸阳城,关键是他们还要过渭河。
  陈庆当即下令道:“大军出城,去渭河北岸等候出战!”
  咸阳紧靠渭河北岸,此时渭河已经冻得很结实了,可以直接踏冰穿过渭河,渭河北岸分布大片树林,树林的另一边则是一望无际的农田,还有不远处的咸阳县城。
  两千五百骑兵藏身进了树林,他们距离官道约有一里,这是为了防止被探路斥候发现,而几名宋军斥候则站在渭河北岸观察南面的情况。
  “来了!”
  一名骑兵奔过来大喊:“五千敌军已经出现在南岸,没有先锋军队!”
  从这句话就基本上可以判断出,齐军轻敌了,真以为宋军只有五百人,否则前锋探哨一定需要的。
  陈庆当即下令道:“向官道靠近!”


第一百五十三章 立威
  敌军主将叫做张仲熊,他是张叔夜的次子,可怜张叔夜忠贞不屈,在靖康之难中自尽而死,但他儿子张仲熊最终却投降了伪齐,玷污了父亲的名声。
  张仲熊年约四十岁,使一杆四十斤重的金背大刀,长得虎背熊腰,武艺高强,力大无穷。
  但他的长子张明中却习文,目前也在伪齐朝廷做官,这个张明中从小就和吕颐浩的孙女吕绣有婚约,两家门当户对,如果没有国难,两人应该已经成婚了。
  但战乱改变了两人的命运,张明中成了齐国的审官院员外郎,无论如何是不可能迎娶宋朝宰相的孙女为妻了,他们的婚约也就事实上结束了。
  张仲熊并不知道,他未来的儿媳已经被吕颐浩许给了陈庆。
  只不过吕颐浩也不知道张仲熊已经投降了伪齐国,而且成了军中高官,官任齐国西路军的都虞侯。
  当然,陈庆更不知道张仲熊和吕家的关系,他甚至不知道眼前军队主将的姓名。
  此时陈庆关心的是对方的装备、训练和士气,历史上,齐军的作战力并不低,他们几乎都是投降的北宋禁军。
  在北宋王朝,他们不堪辽金军队一击,但他们投降后,战斗力反而提高了,变得十分善战,屡屡大败宋军。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一个重要原因是刘豫出身草莽,很重视军队,没有宋朝那种骨子里的重文轻武,武将和士兵的待遇很高,社会地位也高,士兵们倒也肯卖命。
  但对于宋朝和宋军而言,伪齐军和金兵没有什么区别,伪齐军就是金兵的狗腿子。
  齐军五千步兵快速跑过了寒冷刺骨的渭河,还好,渭河不宽,要是结冰的黄河,这样跑过去非冻得半死不可。
  张仲熊纵马奔上高地,打量着前面百步外的树林,他心中生疑了,如果五百骑兵埋伏在树林里,岂不是正好伏击自己吗?
  张仲熊可不是傅墨山,他跟随父亲南征北战,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当年的梁山泊的宋江军队就是败在他手上,虽然五百骑兵人数不多,但如果策略得当,一样会重创自己。
  他大刀一指,“王龄,你带五十名弟兄去前方树林内探查一下,尤其是靠近官道处。”
  “遵令!”
  最前面的将领答应一声,一挥手,“跟我来!”
  他催马带着五十名士兵向官道旁的树林奔去,但刚刚接近树林,树林内忽然一阵乱箭射出,敌将和士兵都躲闪不及,纷纷中箭,惨叫着摔倒。
  张仲熊大惊失色,急得大喊道:“有埋伏,结阵!”
  陈庆见对方发现了埋伏,他当即立断改变了策略,从伏击敌军变成半渡而击,高举长戟厉声喝令道:“出击!”
  “咚!咚!咚!咚!”
  树林内鼓声大作,无数骑兵从树林内杀出,喊杀声震天,像潮水一般向齐军杀来。
  张仲熊俨如身坠寒窟,这哪里是五百骑兵,这分明是一支数千人的骑兵劲旅,他们中计了。
  “给我顶住!顶住!”
  两支军队相距太近,不到百步,除非事先有准备,否则弓弩兵根本就没有用,对方是骑兵,眨眼间就杀上来,能布下长矛阵已经很不错了。
  可事实上,张仲熊连长矛阵都来不及布置了,他还有两千多的兵力没有上岸,岸上的士兵只能胡乱应战。
  两千五百骑兵如狂涛一般杀进了齐军之中,骑兵可一点都不乱,他们以百人为一队,由一名都头率领,居高临下对齐军展开了猛烈攻击,混乱中的齐军根本抵挡不住,被杀得节节后退,岸上没有了空地,后面士兵也上不了岸,很多士兵开始向渭河对岸撤退。
  陈庆看得清楚,对方在冰面上的士兵已经受不住寒冷了,只要向后一撤退,基本上就没有抵抗的意志。
  他当即喝令道:“刘璀部和杨再兴部出击敌军后军!”
  刘璀和杨再兴各率五百骑兵俨如两支锋利的长矛,从左右绕上渭河冰面,向冰面上的两千齐军杀去。
  两千齐军确实受不住寒冷了,已经开始向渭河对岸撤退,宋军骑兵杀来,使他们的撤退迅速变成了溃逃,他们争先恐后向南岸奔逃。
  骑兵速度极快,只片刻便追上敌军,开始毫不怜悯地屠杀逃跑的士兵,长矛刺穿了后颈,战刀劈掉了脑袋,血肉横飞,哭喊声、哀求声、惨叫声在冰面上回荡。
  冰面上到处是横七竖八的尸体,血流成河,但很快也结了冰。
  后方军队的溃散,严重影响到了岸上的战况,尽管齐军拼死抵抗,但士气和军心受到影响,很快就要支持不住了。
  陈庆终于找到了敌军主将,并锁定了他,他抽出一支刻名箭,张弓搭箭,纵马疾奔,在疾奔中一箭射去。
  这一箭快如闪电,直取对方的脖子,也是张仲熊运气极好,他恰好在此时振臂高喊,“不要溃逃,有序撤离!”
  右臂在关键时刻正好挡住了脖子,‘噗!’这一箭正中张仲熊举起的右臂,强劲的箭矢射穿了他的臂膀。
  张仲熊大叫一声,大刀险些落地,被他左手及时摁在马鞍上,这一箭也使他惊出一身冷汗,他当然知道,自己侥幸逃过了必死的一箭。
  张仲熊不敢再停留了,调转马头便逃,战马冲下高坡,冲上了冰面,向东南方向狂奔,宋军封锁了退路,他们只能沿着冰面向东逃命。
  主将逃跑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岸上的齐军全军溃败,士兵们丢盔弃甲,扔掉兵器,没命地冲上冰面,向东狂奔。
  “给我杀!不接受投降。”
  陈庆下达了杀绝令,所有骑兵都冲上了冰面,在后面追杀齐军,士兵跑不过战马,被杀得哭爹叫娘,磕头求饶,但丝毫没有作用,依然无情地被宋军骑兵杀死。
  陈庆杀进关中,就是要用残酷的杀戮在齐军中立威,让齐军好好尝一尝自己的厉害。
  这一战极为惨烈,五千齐军只有一百多人跟随张仲熊逃脱,其余四千八百余人全部被杀,所有人头都被宋军割下。
  而宋军这一战伤亡不到两百人,其中阵亡仅七十余人,创造了秦州军成立以来伤亡比例最小的一战。
  ……
  张仲熊带领一百多残军一路狂奔,仅一个时辰就逃到了京兆城。
  唐少清率领五千军队刚刚出城,准备去接应五千前军,不料只看见前方官道上,张仲熊披头散发,身上还带着箭伤,狼狈不堪逃回,后面的士兵也惊魂未定,累得快瘫倒了。
  唐少清大吃一惊,连忙迎上去问道:“怎么回事?”
  张仲熊气急败坏道:“唐都统,我们上当了,对方不止五百骑兵,至少有三千骑兵,而且不是一般的强悍骁勇。”
  唐少清一下子呆住了,半晌又结结巴巴问道:“其他……其他弟兄呢?”
  “我们被宋军半渡而击,全军溃败,已经全军覆灭,只有一百多人跟随我逃出来,其他弟兄……已全军覆没了。”
  眼前一黑,唐少清俨如遭遇了晴天霹雳,居然全军覆没,让他怎么向秦王交代?
  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惊恐地问道:“到底是哪里的宋军?不可能是曲端的军队,他们可没有这么多骑兵。”
  “不是曲端的军队,你看我胳膊上的箭就知道了,好像是一支刻名箭。”
  张仲熊一路逃命,也根本来不及顾自己的箭伤,这会儿他才缓过神。
  唐少清连忙上前细看,箭杆上有两个字,统领……后面的名字在肉里,看不见。
  他急忙命令士兵小心翼翼剪断箭矢,把箭矢前端拔出来,只见箭矢前端有血淋淋的两个字。
  张仲熊也顾不上止血,和唐少清凑上前细看,他们终于看清了箭杆上血淋淋刻着的名字:‘陈庆’。
  两人抬起头对望一眼,同时倒吸一口冷气。


第一百五十四章 京观
  京兆城四门紧闭,西城头上站满了士兵,一种不安的情绪充斥着每个士兵的内心。
  西城外,两千多宋军骑兵正在不慌不忙地搭建一座令人心惊胆战的建筑,一座用五千颗人头搭起来的骨肉建筑,京观。
  每颗人头依旧戴着头盔,相貌狰狞,层层叠叠地垒在一起,给人心和士气以巨大的冲击。
  “秦王殿下来了!”
  城头上有人大喊一声,士兵们纷纷闪开一条路,秦王刘益快步走了过来。
  刘益扶着城垛向下方望去,只见远处有黑压压的一支骑兵,旌旗招展,看不清楚人数,前面有几百人不知在堆砌什么东西,一个黑色的巨大物体。
  “那是什么?”刘益指着黑色物体问道。
  一名将领很为难,但又不得不说,只得吞吞吐吐道:“王爷,那是……那是京观!”
  “请问唐都统,京观又是什么?”刘益回头问都统唐少清。
  唐少清含糊解释道:“回禀王爷,京观早在春秋战国就有了,是一种炫耀军功,打击敌军士兵的手段。”
  “你说清楚,到底是什么?”刘益语气中十分不满。
  唐少清一咬牙,硬着头皮道:“王爷,京观就是……就是人头山。”
  刘益蓦地瞪大了眼睛,颤抖着声音,“人头……山?”
  唐少清实在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便给旁边副都统赵温使个眼色,赵温上前解释道:“王爷,就是我们之前派出的五千将士,这个陈庆极为残暴,他不接受投降,杀死了所有的弟兄,砍下他们人头构筑京观,其实是在向我们示威。”
  刘益是出了名的胆小,听说黑色建筑居然是五千颗人头,这一刻他只觉得口干舌燥,心脏剧烈跳动,一种巨大的恐惧感向他袭来,他眼前一黑,竟然晕了过去。
  “王爷!王爷!”
  周围将士慌了手脚,连忙救助刘益,片刻,刘益慢慢苏醒,他颤抖着声音道:“这个陈庆,简直……简直就是陈魔头!”
  这句话说到周围将士的心坎上,久闻陈庆凶悍无比,几次大败女真人,现在看来,此人心狠手辣,竟然不接受投降,把士兵全部杀死,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魔头。
  唐少清比这个残酷十倍的血腥场面都见过,王爷不久前还是个种地农民,估计没见过战场,他叹了口气,连忙吩咐左右:“快把王爷抬下城去!”
  众人七手八脚把刘益抬走了。
  赵温上前低声问道:“难道就让陈庆在城外逞凶?我们可是有一万五千士兵,其中还有三千骑兵,还敌不过陈庆两千余人,传出去要被天下人耻笑的。”
  “我有什么办法?那位王爷你也看见了,居然被人头吓晕,他会同意出战吗?”
  两人都无计可施,刘益死死捏住军权,他们虽然是都统制,却没有出兵打仗的决定权,让两人心中着实郁闷且无奈。
  ……
  陈庆骑在马上,远远望着京兆城,只见城门紧闭,城中军队始终不敢迎战,陈庆也一时无计可施,他没想到齐军如此软弱,面对自己军队被筑成京观的奇耻大辱,还居然能保持沉默。
  “把张晓带上来!”
  张晓便是咸阳知县孙嘉长的幕僚,他原本是襄阳人,也在汴梁太学读书,和孙嘉长是同窗。
  孙嘉长当了官,便提携这位同窗,让他做自己的幕僚,只不过张晓万万没想到孙嘉长居然是淘沙官,作为一个正统读书人,张晓心中的鄙视可想而知。
  这次孙嘉长秘密向京兆报告,已经被宋军处死,陈庆见张晓头脑清晰,颇有智谋,便让他暂时跟随自己。
  张晓骑马来到陈庆身边行礼道:“统领找我?”
  陈庆用马鞭一指城池,笑问道:“你比较熟悉情况,为何我们构筑了京观,敌军还不肯出战?”
  张晓笑道:“之前我就给统领说过,这个秦王刘益是出了名的胆小,连马都不敢骑,应该是他不同意出战,下面的大将再愤怒也没有办法。”
  “那京兆城就只能这样不了了之?”
  张晓想了想道:“统领不妨用激将法来试一试!”
  “什么激将法?”
  “给都统制唐少清送一套女人衣服,就算他忍得了,他的手下不一定能忍,说不定今晚就会有好戏上场。”
  陈庆笑了起来,送一套女人衣裙,诸葛亮不就给司马懿送了一套女人衣裙吗?
  ……
  几名骑兵高举盾牌骑马奔近城门前,他们奋力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