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79章

封侯-第79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庆入住了帅帐,他没有困意,正在翻阅完颜辛留下的各种军报文书。
  这时,一名文官被杨元清带到了大帐,“统领,平凉府长史带来了。”
  “带进来!”
  官员被带进了大帐,陈庆一怔,这位官员他认识,正是在箭筈关来劝降的那为姓陶的官员。
  官员正是劝降陈庆的那位陶爽,他官任平凉府长史,主管民生政务。
  陶爽也认出了陈庆,呆了一下,连忙抱拳道:“下官陶爽,参见陈将军!”
  “原来是陶长史,还是故人。”
  陈庆淡淡道:“看来我想杀你就都不好下手了。”
  陶爽吓一跳,连忙解释道:“下官是文官,从不做伤天害理之事,只是贪生怕死,才不得不给金人做事。”
  “你倒是老实!”
  陈庆之前问了张简,这位陶长史的口碑还不错,才考虑和他合作。
  陶爽苦笑一声道:“下官很惭愧。”
  “我来问你,平凉府的女真人除了平凉县外,别的地方还有吗?”
  “回禀将军,就只有平凉县有,其他县都没有。”
  “那他们怎么和完颜兀术联系?”
  陶爽想了想道:“都是骑兵送信,一般也不怎么联系,只有催粮的时候会派人过来,前几天才来过,粮食前天晚上已经连夜送走,估计很长时间不会再联系。”
  陈庆又道:“刚才我的手下说,仓库内还有上万石粮食,我会带走一部分,其余粮食交给你,你把它分给平凉县的百姓,如果你胆敢私吞,我一定会杀你全家。”
  陶爽满脸苦涩,他若把军粮分了,金兵回来不杀他才怪,半晌道:“要不这样吧!我负责把消息传出去,肯定会有无数百姓跑来分粮食,将军直接分给他们吧!否则我们所有的官员都活不了。”
  “也可以,我最多在这里呆十天,你们要抓紧时间。”
  “下官明白!”
  陈庆又笑问道:“我记得你在箭筈关好像给我说过,你在秦州做过官?”
  “正是!下官在秦州成纪县呆了十年,从县尉做到县令,后来才调到平凉府出任司马。”
  “好吧!你先回去准备,以后我再请教你。”
  陶爽躬身行一礼,匆匆走了。
  这时,杨元清上前笑道:“卑职发现了一个女真人的秘密钱库!”
  陈庆精神一振,“走!看看去。”
  ……
  女真人的钱库内堆满了铜钱,足有数万贯之多,另一座仓库内还有丝绸、布帛十余万匹,还有大量的羊肉、酒以及药材等等物资。
  陈庆要求把这些铜钱一分为二,一部分作为阵亡士兵的抚恤,另一部分则全部分给手下,三万匹丝绸也全部分给了手下。
  宋军士兵在清点铜钱时,无意中发现铜钱背后隐藏着一扇小门,平时被铜钱掩盖住了。
  陈庆赶到钱库,只见士兵们已经将铜钱完全清理出来,露出一个铜质的小门,约四尺见方,上面挂了一把铜锁。
  “把铜锁砸了!”
  一名士兵上前,用铁锤狠狠砸掉了铜锁,推开了铜门。
  “启禀统领,里面全是箱子!”士兵钻进去看了看。
  “把箱子全部搬出来!”
  士兵们一起动手,将里面的箱子全部搬出来,足足有一百箱。
  陈庆打开一个箱盖,火光下,箱子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锭,把众人眼睛都照花了,让众人一阵惊呼。
  “这是平凉银矿的东西!”
  杨元清拾起一块银锭笑道:“这里有字,平凉监造,估计是没有来得及运走,被金兵截获了。”
  陈庆也拾起一块,看了看字,又掂了掂,足有五十两重,“算一算,一共有多少?”
  “一箱四十锭,就是两千两,一百箱,那就是二十万两白银,折合一百万贯钱,统领,怎么办?”
  众人期待地望着他,这些银子可不是用来赏赐,他以后还有大用。
  陈庆笑着对众人道:“这笔银子以后经略秦州时用得着,把它们全部带走,铜钱和绸缎全部分给士兵。”
  “卑职有个建议,不如把缴获的物资和战马都送到仙人关去,这里面正好布帛有八万匹,我们的士兵分了丝绸,索性就把布帛送给刘瓒,马匹和羊肉、酒也一样。”
  这个建议不错,他们还要在平凉呆十天时间,正好用马匹把钱粮物资运走。
  陈庆欣然道:“这个任务交给你和王铎,你们带一千弟兄,把粮草以外的物资全部带走,还有这二十万两白银。”
  王铎有些担心道:“这些财物,刘瓒会不会趁机吞掉?”
  陈庆微微笑道:“放心吧!我救了他父亲一命,他还欠我一个人情,放在他那里,应该很安全。”
  “就怕消息泄露出去,以后朝廷那边会有麻烦。”
  陈庆冷哼一声,“这种事情我不是第一次干了,一切责任由我来承担,你们不要多想,执行命令就行了。”
  杨元清和王铎连忙抱拳道:“遵令!”


第一百四十五章 南下
  陈庆在平凉已经呆了八天,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百姓从各地赶来领取粮食,原本满满的大粮仓渐渐变得空旷起来。
  这天下午,陈庆在城头上巡视,陶爽匆匆赶来,躬身行礼道:“将军,发放粮食卑职建议结束!”
  “粮仓空了吗?”
  “粮仓快空了是一方面,更重要是,从昨天开始,几乎都是重复领粮。”
  “什么意思?”
  “就是从昨天开始,来领粮食的百姓之前大部分都已经领过了,他们来领第二次,今天也是一样。”
  “现在还剩多少?”
  “还剩下七百余石。”
  陈庆想了想道:“那剩下的粮食就分给各级官员和文吏吧!”
  陶爽大喜,“多谢将军厚爱!”
  陈庆又笑着对陶爽道:“好像还有一些布匹,你们也分了吧!”
  “将军要走了吗?”
  “我们这两天会收拾一下,可能很快就要离开了,希望陶长史能把后续的事情处理好。”
  陶爽苦笑一声,后续的事情,就不是他的能控制了,一旦金兵杀回来,他们又该遭遇什么样的命运?
  就在这时,城下传来一阵喧哗声,似乎有数千人在大喊。
  陈庆看了陶爽一眼,陶爽连忙摇头,“下官也不知怎么回事?”
  一名士兵指着前方道:“统领,声音似乎是从大街上传来。”
  “看看去!”
  陈庆下了城墙,也不骑马,步行向中轴大街而去……
  城门处聚集了数千民众,很多老人情绪激动,要求见宋军主将,早有士兵跑去报告了陈庆。
  陈庆快步来到大街上,正在维持秩序的杨再兴上前苦笑道:“城内百姓听说我们要走了,情绪都很激动,他们希望宋军能留下来。”
  这确实是比较头疼的事情,但又不得不面对。
  陈庆心中叹了口气,来到百姓面前,摆摆手高声道:“各位父老乡亲,我就是宋军主将,大家有什么诉求直接对我说吧!”
  终于见到了主将,上百名老人跪下,后面黑压压的数千人群也跟着跪下,众老人声泪俱下道:“将军给我们刚刚带来希望,怎么又忍心抛弃我们而去?”
  这个大帽子太重了,自己可承担不起,陈庆无奈,只得高声解释道:“各位父老乡亲,我明白大家的心情,但我们有任务在身,大散关的激战还在进行,大宋的命运全系这次战争,我们责任重大,请大家理解。”
  陈庆也没有办法,他也只能拿大局来压众人,仿佛宋朝的命运就拴在他身上,他不走,宋朝就完了。
  众老人面面相觑,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让他们怎么坚持?
  一名为首的老人高声道:“陈统领说得对,我们也应该以大局为主,只要宋军战胜金兵,迟早也会把金兵赶出去,我们就不要为难陈统领了。”
  这时,两名老者上前道:“将军,我们城内也有一些青壮,与其整天东躲西藏,不如让他们加入宋军,驱逐鞑虏,恢复大宋江山,请将军无论如何成全我们的抗金决心。”
  陈庆有些为难,他的军队要求很高,最起码也要会骑马,否则反而会拖累他们。
  但这种话不好说,会伤大家的一份拳拳爱国之心,他只得换一种说法,“各位长者,和金兵作战伤亡很大,战死沙场是常事,恐怕最后只有极少数人能活着回来。”
  “陈将军,只要是和金兵作战,战死沙场也是他们荣耀。”
  陈庆无奈,只得回头对杨再兴道:“你挑选一下吧!只要会骑马,都可以收下。”
  “卑职遵命!”
  ……
  新兵加入确实是个意想不到的事件,一共有八百多名青壮报名,最终挑选了五百四十名新兵,好在马匹和兵甲较多,很快便将新兵武装起来。
  傍晚,杨元清率领军队返回了平凉府。
  一名士兵飞奔来报,“启禀统领,杨副将他们回来了,在南城门!”
  陈庆大喜,连忙骑马向南城门赶去。
  南城门,从仙人关返回的一千骑兵浩浩荡荡进城,雪还在下,稀疏的雪片落地,被战马踩为烂泥。
  陈庆笑着迎了上来,“各位一路辛苦了!”
  众将连忙上前施礼,“参见统领!”
  这次一起去仙人关,除了杨元清和王铎外,刘璀也一并跟了过去,他毕竟是刘瓒的兄弟,这个面子刘家要给。
  陈庆让众人去休息,他和杨元清骑马并驾而行。
  “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陈庆沉声问,他感觉众人的神情有些异常。
  杨元清苦笑一声,“刘瓒还好说话,主要是刘都统,他批评统领不考虑大局。”
  “什么意思?”
  “就是说有好处不能只想到自己,要大家分,说我们不能忘记吴都统!”
  陈庆笑了起来,“他还记着吴都统呢!然后呢?”
  “然后布帛和战马他们全拿走了,战马给吴都统,布帛也是全军一起分配,其他还是留给我们。”
  幸亏自己还留了一些战马,否则这次亏大了。
  “那批白银呢?”这才是陈庆最关心的问题。
  “白银留给我们,刘都统还是比较深明大义,他知道统领经略秦州需要用钱。”
  陈庆一颗心放下,又笑问道:“那刘瓒岂不是很失望?”
  “他是很失望,但也没有办法,他父亲是都统,他必须从命。”
  陈庆其实也知道,平时宋军也只有基本粮草,像这种获得财富的机会极少。
  而且吴阶,刘子羽,王彦这些都统都十分谨慎小心,唯恐被朝廷弹劾。
  一般夺下了战利品也要上交,而战利品返回可能性几乎没有,像这一次偶然遇到好处,所有人都会想到自己的士兵,完全可以理解。
  杨元清又取出一封信,递给陈庆,“这是刘都统给将军的。”
  陈庆接过信,打开看了一遍,战利品就和杨元清说的一样,战马和布帛拿走了,二十万两白银留给他经略秦州。
  陈庆也不是很在意,他又继续看下面的内容。
  信中希望他为西军外围,参与大散关之战,这也是吴阶的意见,至于他和大散关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仙人关中转。
  陈庆沉吟片刻问道:“郑平之事,你告诉刘都统了吗?”
  杨元清迟疑一下道:“卑职说了,卑职只是想告诉他,统领并没有脱离战场。”
  “统领,说这件事不妥吗?”杨元清又问道。
  陈庆摇摇头道:“刘都统和吴都统都没有问题,其实我是有点担心傅选,准确说是有点担心傅墨山,傅墨山和我还有郑胖子都有仇,我担心他会借刀杀人。”
  杨元清满脸惊骇,“他不会做这种事情吧!”
  “那个人脑袋被驴踢过,做事不知轻重,不管后果,哎!但愿是我多虑了。”
  杨元清心中就像放了一块大石头,变得沉甸甸的。
  ……
  次日天还没有亮,陈庆整理军队准备出发了。
  他们阵亡两百余人,受伤的三百伤兵又送去了大散关,但他又从平凉府补充了五百新兵,使总兵力又恢复为两千五百人。
  晨雾蒙蒙,两千五百骑兵在陈庆率领下奔出了南城门,向南方疾奔而去。……
  渭河南岸已经覆盖了厚厚一层冰,数千协从军喊着号子,拉着一艘大船在雪地上缓缓移动,后面还有十几艘大船在雪地上行走。
  完颜兀术占领和尚原后,认为补给大营太远,补给很不方便,便决定将渭北大营南迁三十里。
  渭北大营占地极大,物资堆积如山,要迁徙大营谈何容易。
  谋士范拱便想了一个办法,利用渭水上的大船作为搬运工具,让士兵在雪地上拉拽大船前进。
  这个浩大的运输工程自然落在汉人仆从军身上,完颜兀术投入五万汉人仆从军,动用十五艘三千石的大船参与搬运。
  郑平和的两千青壮手下已被强制转为仆从军,被编为仆从军第四军第六营,郑平依旧出任统领。
  他这个统领和宋军的统领完全不是一回事,只是一个临时头衔,和官职没有半点关系。
  “他奶奶的,你们这帮蠢货是不是没有吃饱饭,给老子用力拉!”
  郑平这几天总被女真人歧视,他窝了一肚子火,骑在马上大声叫骂。
  数千士兵一起奋力叫喊,满载粮食的大船在雪地上缓缓移动。
  虽然船速很慢,但比起其他大船还是快了很多,郑平在海边长大,有经验,他找了数十根滚圆的木头垫在船下方,使船在木头上滚动,速度快了很多。
  他们原本排在第十二位,现在已经排到第三位了,眼要又要将前面一艘大船超过。
  这一幕连完颜兀术都注意到了,亲自来路上视察,他很快就发现了端倪,这艘大船下面居然垫着滚木,还有数十名士兵专门负责更换滚木,难怪比别人的船只快。
  完颜兀术马鞭一指郑平,“把那个汉将召来见我!”


第一百四十六章 泄密
  士兵把郑平带到完颜兀术面前,郑平勉强抱拳行一礼,“小人参见主帅!”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
  “小将叫做郑辉,河间府人。”
  一名金兵将领过来,在完颜兀术耳边低语几句,完颜兀术目光锐利地盯着郑平,“你是河间府人,怎么会替平凉府送粮?”
  郑平心中也十分紧张,眼前这位是主帅完颜兀术,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
  “小人有一个族兄,在泾源军混得不错,我便跑去投奔,也当了几年都头,富平之战中,小人的族兄战死了,小人跟随上司逃到平凉府,在那里娶了一房娘子,最近日子比较难过,正好平凉府在招募壮丁,小人便报名了,被任命为两千押粮军统领。”
  “你有什么本事,居然被任命为统领?”
  “小人能镇住这两千人,他们都听我的。”
  完颜兀术对郑平倒有了几分兴趣,他用马鞭一指大船,“你怎么会想到在地上放置滚木,拖船更容易一点?”
  “回禀主帅,我家乡在海边,我们那里建造好船只后,都要铺上一层滚木,然后把船只推入海中,这在我们那里是常识。”
  “但这么多人就只有你想到啊!不错,某家看你不光能镇住两千,五千人能镇得住,把物资赶紧送到新大营,本帅自会有嘉奖!”
  郑平还以为自己那里暴露了,没想到最后居然是有嘉奖,让他暗暗松了口气,不过想想也恼火,在宋军最高主帅张浚可没有像完颜兀术这样关注过他。
  完颜兀术立刻下令,推广了郑平的办法,物资粮草运输速度加快,短短五天内,金兵的新大营便在和尚原前方建成了,也就是之前金兵在和尚原的大营。
  与此同时,郑平被升为协从军统制,手下管辖的协从军数量达到五千人,这是郑平做梦也想不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