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封侯 >

第697章

封侯-第697章

小说: 封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什么?”
  陈庆忽然看见路边停着一辆奇怪的牛车,拉着一个大木箱子,他不解地问道:“那是什么车?”
  蒋彦先笑道:“那就是卖蜂窝煤的车,一般蜂窝煤都会在常平店里卖,但这边的常平店暂时还没有建起来,所以暂时用牛车做移动的常平店,不光是卖蜂窝煤,也有平价的粮食和布匹,再过几个月常平店完全修好,就不需要这种牛车常平店了。”
  “搬家了!”远处传来欢喜地呐喊声。
  陈庆笑道:“我们去看看!”
  “殿下,安全……”蒋彦先担忧道。
  “不用担心安全,你们没有发现周围都有内卫部署吗?”
  蒋彦先和周宽愕然,他们真没有发现。
  周宽立刻向两边店铺望去,他还真发现了,很多客人都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端着碗,蹲在路边吃汤饼,目光却锐利地关注四周情况。
  周宽若有所悟,这些人应该就是内卫了。
  陈庆已经走下马车,向一座民居走去,蒋彦先和周宽连忙跟上去,亲兵们护卫左右,十分紧张。
  陈庆走进一座小院子,只有两间屋,院子里站着一家五口,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孩子,还有一个老者,刚才欢呼一声的,应该就是这个老者。
  陈庆摆摆手,让大群士兵等在外面,他和周宽、蒋彦先走进院子,只跟了两名士兵。
  “打扰一下!”
  院子里的主人愣住了,问道:“你们是……”
  陈庆笑道:“我们是管理这些房子的官员,来了解一下情况!”
  “啊!快请进,快请进。”
  民在官面前总是弱势的,不管他们愿不愿意,都必须摆出一副很热情的样子。
  男子连忙拿了几个小凳子,请他们坐下。
  陈庆摆摆手,示意女人不用烧水了,他们随便聊几句,马上就离去。
  “老丈也请坐吧!”
  老人坐下,陈庆笑问道:“老丈是哪里人?”
  “我们最早是陈州人,后来逃到江淮,又从江淮辗转进了关中,已经有七八年了。”
  陈庆想起来了,还是伪齐国时代,百万流民逃关中那一回。
  “其实陈州那边还不错了,没想过回家乡吗?”
  老者摇摇头,“家乡本来就没有土地,都是租种地主的土地,辛苦一年到头,还是吃不饱,住的房子也是破烂的泥坯茅草房,在京兆这边我们至少还能谋个生活,能吃饱穿暖。”
  “在京兆做什么营生?能挣多少钱?”
  “我儿子在一家大布店里做大伙计,每个月四贯钱,儿媳妇在家带两个孩子,我在一起小吃铺里帮忙,就是前面的包子铺,我负责揉面,每天五十文钱,每个月全家收入五贯五百文吧!一年也有六十贯了,在老家种地,一半都挣不到。”
  陈庆笑道:“收入还不错,为什么不租三间屋呢?你们一家五口,两间屋是不是太挤了一点?”
  老者苦笑道:“三间屋就要一贯钱了,我现在还能做点事,以后做不动了,收入一下子就少了,得居安思危,再说我们问过了,院子里可以自己搭房子,我们签了十年的租约,所以准备买点砖,自己搭建一间小屋。”
  “说说将来吧!都有什么心愿?”
  旁边男子道:“我想存钱买自己的房子,可是现在房价疯长,就担心将来买不起了。”
  陈庆微微笑道:“这个不用担心,房价涨不了多少,疯涨的是宅价,还有地段差异,比如你们现在住的房子,按照官租房的规定,住满十五年后,你就可以申请买下来,你这个房子一分地,也不是京兆城的繁华地段,也就值百贯钱,二十年后它还是这个价钱,你们一年攒十贯钱,十年后能买了。”
  妇人忽然问道:“如果我把周围一片五十户都买下,只要五千贯钱,那我修一座大宅,就是五亩宅了,是不是可以卖五万贯钱?”
  陈庆呵呵笑道:“你觉得官府会准你修吗?”
  ……
  从民房出来,蒋彦先道:“那妇人倒是提醒了我们,如果有人买一片民房,他就有土地修建一座大宅,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漏洞。”
  陈庆摇摇头,“刚才我说官府不允许,是因为这片房子是官租房,土地也是官府的土地,就算他们十五年后买下来,还是有限制的,他们不能转卖,只能自住,要卖的话,只能按照本钱卖给官府,这样官府手中就始终有一片土地给最底层百姓提供住房,但正常的民房买卖我们不能干涉,别人是有地契的,如果有人想连片土地买下来,当然可以,当卖家也不是傻子,他要一家一家去说服,恐怕最后付出的钱要比直接买五亩宅地还要多。”
  蒋彦先歉然道:“是我考虑不周,确实不应该管得过多。”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隐忧
  陈庆又缓缓道:“很多官员都认为我用旧城修建官租房太亏了,要是把它卖出去,多赚钱,亩价几千贯,亩价万贯了,普通官员这样说我能理解,但我不希望高层也这样说,我们新王朝还没有建立,结果京城底层百姓就被逼得无立锥之地,全部离开京兆,恐怕以后早上起来,我们还得自己去倒马桶,房子破了,我们还得自己爬上屋顶去修,这样的生活谁愿意过?
  商人要剥削伙计我们管不着,宅价涨上天我们也没有办法,但作为统治者,我们要为最底层兜底,我建常平店,就是让最底层百姓吃得起饭、穿得上衣,我建官租房,也是为了让最底层百姓在京兆有个立锥之地。”
  三人乘坐马车返回太极宫,马车上,陈庆忽然想起一事,又问道:“关于进奏院的安排,江南各州也需要进奏院,还有多余的地方吗?”
  周宽点点头笑道:“殿下放心,都给他们留着呢!包括广南两路的进奏院也留好了。”
  蒋彦先也问道:“殿下,广南两路有消息吗?难道他们还要继续效忠临安那个老妖婆?”
  陈庆眼中闪过一丝忧虑道:“广南东路没有问题,那边各州的官员很快就会派人前来向我们交效忠书,我在江南时就得到消息了,但广南西路可能有麻烦!”
  “怎么回事?”
  “你们还记得刘光世吗?”
  两人点点头,“当然记得,这人被流放到琼州充军,据说前几年水土不服病死了?”
  “病死是谣言,他并没有病死,而是改名为刘忠君。”
  陈庆忍不住恼火道:“我也是刚刚才知道,赵构不知道脑子出了什么毛病,以为他改个名就已经改过自新了,竟然又重新启用此人去镇压邕州的洞蛮造反,刘光世率领军队打了几个胜仗,平定了那边的蛮族叛乱,赵构竟然封他为邕州制置使,统领三千军队,现在宋朝没有了,刘光世会放过这个机会吗?”
  周宽脱口道:“恐怕广南两路都要危险了!”
  “没错!我已经命令唐骞率两万军队坐镇福建路,又命令刘琼率五万大军赶往广州,至少能保证广南东路的安全,至于广南西路,暂时不过去,先了解情况后再说,那边有十万大山,很复杂,不能冒然进军!”
  “那殿下打算什么时候攻打临安城?”周宽这个问题是所有人都很关注的,这也关系到所有人的利益。
  陈庆微微笑道:“明年这个时候吧!”
  好在这两人没有追问为什么?这个问题陈庆可以把答案告诉妻子,但不能告诉其他人,有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但就是不能说出来。
  其实到了他们这个级别,心里都跟明镜一样,他们同样需要韦后出头灭宋,最好能替他们把那些忠于宋朝的人都杀掉,省得以后麻烦。
  ……
  自从搬进雍王宫后,陈庆的几个妻妾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了,以前乏了,就直接回自己的院子休息,休息好了再过来,现在走一趟不容易,还得坐马车,还不如上午过来,下午吃饭晚饭后再各自回宫。
  吕绣是大妇,是王妃,很快也会是皇后,她这里自然成了众人的聚集地,几个女人坐在一起,聊聊房产投资,聊聊报纸上的新闻,再顺便把孩子也带来,让孩子一起玩,每天也其乐无穷。
  起居房里阳光充足,窗上都装了玻璃,挡住了冬日的寒风,冬日阳光下,几名主妇都坐在宽大的藤椅里喝茶闲聊,余樱放下报纸问道:“大姐,西南区的地价已经涨到每亩三千贯了,比我们的买价已经涨了六倍,我们要不要挂上牙行卖了?”
  吕绣摇摇头,“到亩价五千贯时我们挂出去,也别管它以后还涨不涨。”
  余莲问道:“那卖了以后,我们再买哪里的土地,大姐有目标吗?”
  吕绣还是摇头,“这是我们最后一次买卖土地,官人不允许我们再做了,不过我们可以做别的。”
  “做什么?”众女异口同声问道。
  吕绣微微笑道:“做海外贸易!”
  “做海外贸易很赚钱吗?”旁边赵巧云问道。
  “据说走一趟十倍的暴利,去掉交税和运输支出,至少七八倍有了,和买卖房屋没有什么区别,像郑家,富可敌国,就是做海外贸易发起来的。”
  “官人支持吗?”赵璎珞追问道。
  吕绣点点头,“这就是他的建议!”
  “那就策划一下,我们买卖什么货物……”
  这时,吕绣忽然眉头一皱,“阿梅,你怎么回事,身体不舒服?”
  坐在最边上的姚梅捂着嘴道:“不知怎么回事,我最近总是感觉到胸口发闷、恶心,想吐!”
  五个女子一起向她望去,吕绣起身问道:“呕吐感什么时候开始的?”
  “就这两天!”
  吕绣急忙吩咐侍女,“速去把刘医师请来!”
  姚梅有些不安道:“夫人,我是生病了吗?”
  吕绣笑道:“如果不出意外,你是怀孕了。”
  “啊!”姚梅又惊又喜,“我……我也要有孩儿了?”
  “这是好事啊!什么时候怀上的,你知道吗?”
  姚梅俏脸一红,轻轻点头,“应该是在襄阳或者汉阳那几天。”
  余樱笑道:“如果是小郎的话,官人会给他起名陈荆或者陈襄。”
  不多时,她们的家庭女医师匆匆赶来,还是跟随她们家多年的刘医师,虽然她医术不一定是最好,但众人对她最为信任,而且她对雍王一家也十分了解,每个人的情况她都很清楚,如果某人生病感恙,她都知道病根在哪里?这一点非常重要。
  比如她知道下冬天大雪的时候,雍王不能去深至小腿的雪地里多走,否则极容易发烧,再比如她知道陈雪儿阴雨天会头痛,那是胎里带来的小毛病,什么药都治不了,但喝一碗浓姜汤就好了。
  正因为如此,她才当上了太医署的首席医官。
  刘医师搭上姚梅的脉搏诊治片刻,点点头笑道:“从脉相看,应该是喜脉,脉相很平稳,应该很健康,恭喜又要添丁了。”
  “那我该怎么做?”姚梅紧张地问道。
  “你问问王妃吧!还有其他姐妹,她们都很有经验,但有一点你要记住了,从现在开始,不可再有房事。”
  姚梅脸一红,连忙点头,“我记住了。”
  “其实还有很多饮食起居禁忌,要严格执行起来,才能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对了,小动物就不要再碰了。”
  刘医师也知道姚梅经常和陈雪儿、陈冰儿一起去喂小鹿。知道她喜欢小动物。
  待刘医师走了,吕绣道:“阿梅,你就暂时搬到我这里来住吧!你那边一个人太冷清了。”
  “好吧!我今天就搬过来。”


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补救
  晚上,陈庆回到府中,听说姚梅也有了身孕,顿时大喜,当即拍板,如果怀的是男孩,就叫做陈襄。
  陈庆和妻子吕绣聊了片刻,随即便把儿子陈冀叫到书房来,陈冀今年已经十四岁,他跪下恭恭敬敬行大礼,“孩儿参见父亲,参见母亲!”
  “起来吧!”
  陈冀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陈庆问道:“最近还在跟师父读书吗?”
  “回禀父亲,从明年开始,师父想让孩儿府学读书,可能还没有给父亲说。”
  陈庆笑了笑道:“府学读得还是四书五经,难道你还没有读够?”
  “师父说,经文里的圣人解释,孩儿理解得不够透彻,尤其半山先生对经文的注释,孩儿需要重新认真的研读,所以要孩儿再去国子学读三年。”
  陈庆心中有些不悦,卢存逸要把自己儿子教成书呆子了,他当然明白卢存逸的意图,他们这些大儒是想把自己儿子塑造成他们想要的君王,这可不行。
  旁边吕绣笑问道:“你自己呢?你自己想不想去国子学继续读书?”
  陈冀想了想道:“孩儿想去国子学,但不想再读四书五经了。”
  陈庆点了点头,“明天上午为父要去太学巡视,你和我一起去吧!”
  “孩儿遵命!”
  “去吧!早点休息,明天要早起。”
  “孩儿告退!”
  陈冀行一礼走了,吕绣对丈夫道:“夫君是不是不想让冀儿去府学?”
  陈庆摇摇头,“他再学下去,就成书呆子了,整天子曰诗云,真正的济世之才一样不会,百姓疾苦不知,人情世故不懂,我可不是让他去当县令,他要驾驭百官,驾驭百万大军,要统治天下,我想让他去太学学习农业。”
  “但明天夫君带他去太学,太学的人岂不是都知道了他身份?会不会……”
  陈庆想想也对,儿子必须隐瞒身份去读书才行,“娘子提醒我了,明天算了,我自己去太学,冀儿去内政堂学习政务。”
  ……
  次日一早,陈庆带儿子陈冀来到了内政堂,把他交给了周宽,让周宽带世子了解一下政务。
  陈庆自己去了太学,太学学正现在是柳向阳,以前的学正折彦质现在已出任枢密院事,不再继任太学学正。
  柳向阳陪同陈庆来到了农学院,陈庆问道:“之前我让刘大江送来一批土豆,你们拿到了吗?”
  柳向阳连忙道:“回禀殿下,拿到了,卑职已送去农学院,但现在有点麻烦。”
  “什么麻烦?”
  “他拿来的时候,一半土豆都发芽了,可现在是冬天,没法在土壤中种植,它肯定被冻坏。”
  陈庆眉头一皱,“东西还在吗?”
  “还在!”
  “带我去看看。”
  柳向阳带着陈庆来到农学院,柳向阳让人从仓库里把一箱子土豆拿出来,陈庆蹲下挑选,他发现一大半都发黑烂掉了,着实让他心疼,挑选下来,最后竟然只剩下十五颗是完整的,但如果再不种下去,这批土豆全部完蛋,还不知道越州那批土豆能不能种活。
  再不补救就来不及了,陈庆心中有点急了,对柳向阳和在场师生道:“这些土豆是从南洋运来的,而且南洋也很难遇到,可能就这么一次机会,若失去了它,会让所有人都悔恨的。”
  众人都不解,柳向阳问道:“殿下,这种土豆有什么特点?”
  陈庆叹口气,“各位,它是一种粮食,亩产三千斤的粮食,你们说重不重要?”
  众人一片惊呼,亩产三千斤,简直太可怕了。
  陈庆又道:“关键它在哪里都能种植,在山上也可能种植,不像小麦水稻非要在平原种植,它对山区的意义非同小可,从此山区人也有自己的粮食了。”
  柳向阳顿时急了,“那怎么办?现在正好是冬天,种下去,它会被冻死的。”
  陈庆想了想,对一名亲兵嘱咐了几句,亲兵翻身上马,骑马飞奔而去。
  “大家不要急,或许我有办法解决。”
  ……
  半个时辰后,少府寺主簿骆振玉匆匆赶来,“卑职参见殿下!”
  骆振玉因为制作透明琉璃成功而被提升为少府寺主簿,但他同时还在主管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